论中国画教育的学习与探讨
摘 要:中国画简称“国画”,是我国独具民族形式和风格的绘画,在世界美术领域中自成体系。中国画使用不同类型的毛笔、不同质地的墨和颜料、使用宣纸和绢来作画,主要分为山水、人物、花鸟三种类形,在表现形式上分为工笔、写意、兼工带写等。笔者在担任老年大学讲师期间,学员在年龄、学识、修养等方面高低不等,对中国画的认识理解以及绘画基础水平相差不同,为此笔者做了如下教学计划。
关键词:中国画;教育;学习探讨
一、培养学生对中国画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学习中国画的向导,是认识中国画的重要环节。充分调动学生对中国画的了解,使整个学习过程中不可低估的动力。首先,教师对中国画要有很深的造诣,在教师的学识、修养的引导、感悟下,使学生会产生尝试学习的动机,以至满足学生对审美的需求,初步感知中国画。教师对学生提倡多参加中国画讲座会、研讨会、论谈会,经常参观中国画作品及其他画种的作品展览,教师同时应指导、讲解作品的主题及其艺术规律,启发学生对作品进行分析、思考、感悟,通过学习,使学生从中发现问题,开阔眼界,提高鉴赏中国画的能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自己的喜爱选择,树立创作目标和意识,对中国画产生趣味,对情与境产生创造。学生凭兴趣会主动参与各类美术活动,关注生活、关注自然,从自己的生活经验中选择活动素材,通过自己的感知、联想、情感、思维等一系列的心理活动。在审美的熏陶过程中受到强烈的情感体验,充分领略到中国画艺术的美感,激发他们自由而个性化的进行创作的热情。让学生的生活经验和中国画创作有机的结合起来,构想自己的创新意识和未来理想。
二、在中国画传统临摹学习中提高笔墨技能
中国画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学习中国画常从临摹入手,实际上是在学习前人的绘画语言、构图和皴擦点染的技法,以及用线和用墨、用色,并熟练掌握中国画的工具、材料及各种绘画技能的应用。学生们就能够在宣纸上作画,表现自己对情与境的想法,并能领略中国画的笔墨趣味。
谈到中国画笔墨。首先想到作画中用笔勾线,即是用笔表现的骨干,又是墨的精骨,用墨用水的精妙好坏离不开用笔。在作画运笔时的起笔、收笔、中锋、侧锋、藏锋、转折、提按、疾涩等,不同的运笔会产生不同的笔线特征和质感。学习运笔时,切忌板、刻、结、枯、弱,即在描写景物的形状用笔没有变化,放不开,下笔僵硬,不够灵活和流畅,笔下没劲,笔力不足的画,是缺乏艺术生命力的。对用墨在唐代张彦远说:“中国画墨分五色,即焦墨、浓墨、重墨、淡墨、清墨五个色阶。墨是被作为“色”来看待的。清代唐岱把墨又分为六彩,即在“五墨”中再加上“白”。用墨之法变化多端。古代画论提出“用墨四要”,一要 “活”,落笔痛快,墨分浓淡,干湿得当:二要 “鲜”,笔砚要洗干净,下笔准确果断,墨色鲜洁明艳,不滞不浮:三要“变幻”,墨色有浓有淡,随类赋彩,变化无穷:四要“笔墨一致”,依照不同的对象,采用不同笔法及与之适应的墨色相结合,去进行描绘。
学生在熟练的掌握了用笔用墨,而后在深入生活实践中运用,以达到较为理想的形式美认识目的。在认真学习研究理论知识、基础技法知识及临摹古今名人画作的同时,对于中国画笔法的搭配、线条的组织,依照不同的对象,采用不同的笔法及墨色相结合,进行描绘完成作品。不论那一种画法,都要达到墨色浓淡相生相宜,浓中有淡、淡中有浓。墨随笔用才能形神兼备、气韵生动,才能创作出笔墨美、形式美、意境美的艺术品。
笔墨是中国画艺术表现的最主要语言。它包括表现物象的形状与内在的精神气质,是画家心灵的亦化,气质的流露、审美的显示、学养的标记,集中反映了中国画艺术的高下和精粗。通过笔墨呈现出某种文化精神,强劲的人文气势,笔墨是中国画独具特性的,无论怎样变革都无法脱离笔墨的。
论中国画教育的学习与探讨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