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率市场化与银行的影响论文
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不仅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也是中国金融业改革开放的客观要求。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利率市场化与银行的影响论文,供大家参考。
利率市场化与银行的影响论文范文一:利率市场化对城市商业银行的建议
摘要:
城市商业银行成功应对利率市场化的关键,不仅需要提升自身经营能力、提高管理水平、优化业务结构和增强金融产品创新能力,更要充分发挥自身机制灵活、服务中小微的传统优势,继续实施差异化、特色化的发展策略,同时还应坚定不移的走跨区域经营的发展道路,通过规模经济效益的提升以应对利率市场化带来的冲击。
关键词:
利率市场化;城商行;影响;对策
近年来,随着国家利率市场化的不断推进,利率市场化已对商业银行的盈利水平、流动性管理等带来了较大影响,特别是对于城商行而言,由于在竞争实力、抗风险能力和资金管理等方面,与大型商业银行和股份制银行而言还存在较大的差距,利率市场化对城商行造成冲击也就更大。因此,研究利率市场化对城商行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寻求城商行有效应对利率市场化的方法,对城商行未来稳健发展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有关利率市场化的认识
利率市场化是指金融机构在货币市场经营融资的利率水平由市场供给来决定,包括利率决定、利率传导、利率结构和利率管理的市场化。在利率市场化的背景下,政府已不能通过行政方式对市场的存贷款利率进行干预,只能通过再贷款、再贴现的公开市场操作对利率施加影响。一般而言,利率市场化实质就是放开利率管制,使之反映资金资源的稀缺性,通过市场“看不见的手”促进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提升社会的整体效益。1996年,人民银行启动了利率市场化改革。2003年2月,人民银行在《2002年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公布了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总体思路:先外币、后本币;先贷款、后存款;先长期、大额,后短期、小额。同时,人民银行将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目标确定为逐步建立由市场供求决定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水平的利率形成机制,中央银行通过货币政策工具调控和引导市场利率,使市场机制在金融资源配置中发挥主导作用。目前,我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功,货币、债券市场利率和贷款利率已完全实现了市场化运作,存款利率于2015年10月24日取消了利率浮动上限限制,标志着我国的利率管制已经基本放开,改革迈出了非常关键的一步,利率市场化进入新的阶段。一般而言,完全的存款利率市场化不同于已完成的货币、债券市场和贷款利率的市场化,前者给商业银行带来的冲击要远远大于后者,存款利率市场化将加快打破当前金融市场的利益格局,挤压银行业整体利润空间,商业银行出现亏损甚至倒闭的几率进一步增加,势必对我国银行业乃至整个金融业的发展起到深远的影响。
二、城商行在银行业中的地位
对城商行在银行业中地位的正确认识和了解,将有助于分析利率市场化对其造成的影响。近年来,随着国家经济的持续稳步增长和城商行跨区域经营战略的不断实施,城商行在资产规模、市场占比、整体实力等方面都实现了质的突破,整体竞争力已仅次于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优于农村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等地方性金融机构。
(一)城商行的成长性远高于银行同业从2004年3月份至2015年9月份,仅10年时间,全国城商行资产总额从14606亿元快速增长至202457亿元,增长了13.86倍,远高于同期银行业金融机构整体水平的6.53倍、国有商业银行的4.89倍、股份制商业银行的8.56倍和其他类银行业金融机构的7.51倍;负债总额从14094亿元快速增长至188686亿元,增长了13.39倍,远高于同期银行业金融机构整体的6.31倍、国有商业银行的4.72倍、股份制商业银行的8.33倍和其他银行业金融机构的7.16倍;同期,城商行总资产和总负债占银行业金融机构的比例也得到了快速提升,分别由2004年3月份的5.06%、5.08%提升到2015年9月份的10.74%和10.77%,市场占比分别提升了5.68%和5.69%,而同期国有商业银行市场占比分别下降了13.89%和13.75%、股份制商业银行上升了4.39%和4.56%、其他银行业金融机构上升了4.82%和3.5%。通过短短几年的发展,城商行整体规模实力不断壮大,市场占比不断提升,已经成为我国金融市场中重要的一极,推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在过去近十年的发展历程中,城商行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二)城商行整体风险控制能力逐步增强当前,商业银行贷款业务在总资产中始终占据较高的比例,决定了信贷风险仍然是影响商业银行持续稳健发展的最重要因素。近年来,城商行在风险管控能力的提升上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从2004年以来城商行不良贷款率整体持续呈现下降态势,至2015年9月末城商行不良贷款率为1.44%,同期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和外资银行的不良贷款率分别为1.54%、1.49%、2.35%和1.19%,低于商业银行整体水平0.15个百分点。由此可见,城商行资产质量相对良好,考虑到城商行的主要客户群体为中小企业,表明城商行在信贷资产风险防控方面已经具备了较强的实力。
(三)城商行具备较强的风险抵偿能力至2015年9月份,城商行资本充足率为12.16%,略低于大型商业银行的13.99%、农村商业银行13.18%和外资银行的18.2%,高于股份制商业银行的11.63%,低于商业银行整体水平0.99个百分点;城商行拨备覆盖率215.88%,远高于大型商业银行的184.72%、股份制商业银行的187.69%、农村商业银行的199.73%和外资银行的200.72%,高出商业银行整体水平25.09个百分点。上述数据表明,尽管城商行资本充足率相对偏低,但仍高于股份制商业银行,加之城商行远高于商业银行整体水平的拨备覆盖率,使得城商行具备着相对较强的风险抵偿能力。不可否认,通过短短近十年的发展,城商行整体规模实力不断壮大,市场占比不断提升,市场竞争能力大幅提升,已经成为我国金融市场中重要的一极,推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但是,城商行在与大型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竞争的过程中,仍面临着诸多的劣势,如城商行对利差收入的依赖度远高于银行业整体平均水平,银行家杂志社《2014年城市商业银行竞争力评价报告》显示,2014年全部城商行利息收入占比均值高达80.2%,比2013年的81.1%略有所下降,远高于同期银行业金融机构利息收入占比的62.2%;除此之外,城商行还面临着单体规模普遍偏小(2014年底单体平均资产规模1360亿元)、中间业务发展相对滞后、内部资源配置手段有限以及利率风险管理能力偏弱等因素,尤其在当前城商行的背景下相对于大型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而言,城商行在利率市场化的进程中将可能面临更大的冲击。
三、利率市场化对城商行的影响
(一)对城商行的积极响1.利率市场化有利于城商行自主经营权的充分发挥,提升在存款市场的竞争力。与大型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不同,城商行主要信贷客户群体是中小微企业,这种特殊的客户结构决定了城商行贷款利差要远高于前者,进而使之具备了在资金市场上能够承受更高资金价格的能力。在利率市场化的背景下,城商行对利率的定价拥有了更大的自主权,能够结合自身经营目标和综合实力,并在保持合理利润的前提下,自主制定差别化的利率定价策略,如在存款市场上提供更高的报价,使城商行自身所具备的承受更高资金价格的能力得以发挥。这种明显的价格优势,将有助于城商行提升在当地存款市场的竞争力,快速做大做强自身规模。2.利率市场化有利于城商行回归服务中小的主业,进一步优化信贷资产结构。对于城商行而言,得益于多年在当地市场的深耕细作和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普遍在本地具备较强的竞争力,与国有大行在各个领域的竞争中甚至处于领先位置,不同程度的也介入了一大批大项目、大企业,导致贷款集中度风险高企。在利率市场化背景下,特别是贷款利率完全市场化以来,优质的大中型企业的议价能力明显增强,此类客户的贷款利率也呈现持续走低的局面。对于城商行而言,由于其吸收存款的成本要远高于大型国有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这使得城商行服务大客户的产品定价上处于劣势地位,迫使城商行不得不放弃一部分优质的大中型企业,将金融服务的触角更多的向中小微企业延伸,从而将有助于降低城商行贷款集中度风险,对城商行的信贷资产结构优化也将起到积极的作用。3.利率市场化有利于城商行加强产品创新和提升风险防控能力,不断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在利率管制的背景下,城商行与其他商业银行一样,能够稳定的获取政策所带来存贷款利差,金融产品创新的动力不足。在利率市场化后,受银行业竞争加剧、存贷款利差收窄等因素的影响,城商行的盈利能力必将进一步削弱,这就客观上要求城商行必须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主动调整发展模式,加快金融产品创新,增加中间业务在收入中的占比,创造新的利润增长点;同时,利率市场化的推进将不可避免的导致利率风险加大,客观上也要求城商行加强利率风险的管控,进一步提升自身风险防控能力。4.利率市场化有助于金融生态环境的优化,为城商行创造更加公平的竞争环境。在利率市场化条件下,金融市场主体更加富有竞争力,信息披露充分透明,特别是违规揽存等恶性竞争的现象将进一步减少,各级政府将难以通过行政手段过多介入资金配置过程,金融生态环境将进一步得到优化。在相对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下,城商行能够与其他银行业金融机构展开更加公平的竞争,有利于促进城商行在内的银行业稳健发展。
(二)对城商行的负面影响从国际利率市场化实践情况来看,利率完全的市场化改革,对银行业带来的冲击是巨大的,很可能会引起金融市场剧烈的波动,如以阿根廷为代表的拉美国家利率市场化改革几乎全军覆没,导致通胀失控、债务危机等一系列问题;美国、日本的利率市场化改革虽获成功,但利率市场化造成银行倒闭的现象仍在频繁发生。对于我国城商行而言,由于利率市场化对其带来的冲击要远高于大型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必须要高度重视并予以积极的应对,才能保证城商行在未来发展中立于不败之地。1.利率风险将不断加剧。利率风险通常是指在利率市场化的过程中,利率变动的不确定性导致商业银行形成损失的可能性。在利率管制的条件下,商业银行面临的利率风险主要是政策性风险,利率风险管理也基本上是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的附属职能。随着利率市场化的完成,利率将更多的受金融市场资金供需的影响,遵循市场规律运行。国际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实践经验表明,利率市场化将进一步提升商业银行利率变动频率和变动幅度,利率结构也将更加复杂,商业银行在利率定价方面将不得不充分考虑自身的承受能力,利率风险管理面临严峻的挑战。对于城商行而言,由于业务发展长期依赖于存款、贷款、票据贴现等商业银行传统业务,在利率风险管理方面尚未形成一套成熟、完善的管理机制,内部资源配置的空间有限,导致城商行资产、负债期限结构匹配难度加大,存款利率的频繁波动将很可能造成资产业务出现亏损,使之面临更加严峻的利率风险。2.流动性风险将不断加剧。随着利率市场化的持续推进,同时“余额宝”、“P2P融资平台”等新型互联网金融工具的快速发展,金融机构在存款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加之利率市场化条件下频繁变动的存款利率,商业银行将不得不被动收紧其流动性,流动性风险将不断加剧。对于城商行而言,由于流动性风险管理大都未实现科学化和系统化管理,流动性管理相对滞后,加之城商行前述所说面临的单体规模偏小、内部资源配置手段有限等诸多劣势,一旦市场流动性出现较大冲击,或发生突发性事件,对其流动性造成的影响往往更大。3.传统盈利模式面临严峻挑战。国际经验表明,利率市场化将对商业银行构成巨大的盈利与风险压力,存贷利差将急剧收窄,甚至引发倒闭现象。长期以来,我国商业银行都以传统的存贷款业务为核心,经营利润严重依赖利差收入。随着利率市场化进程的逐步推进,存贷款利率浮动区间扩大直至取消,商业银行为争取优质存贷款客户,势必进一步提高存款利率和降低贷款利率,净利差的波动相应加大,利差收窄,从而导致商业银行利差收入不断减少;同时,商业银行在经营过程中,将不得不加大资产负债管理,经营成本进一步提升,导致盈利水平进一步下滑。对于城商行而言,由于中间业务占比远低于银行业平均水平,对利差的依赖度远高于大型商业银行和股份制银行,利率市场化对其带来的冲击相对更大。4.传统业务优势将进一步削弱。在利率市场化的条件下,商业银行为大企业提供金融服务的道路显得愈发狭窄,而为中小企业提供金融服务从简单、被动地贯彻外在的监管要求,已经逐步转换成银行业自身发展的内在需求,成为银行业客户结构转型的重要方向和新的业务增长点。近年来,无论大型商业银行还是股份制商业银行纷纷设立了自己专门的小企业信贷服务团队,城商行赖以生存的客户群体不断的被蚕食,生存空间不断被挤压,传统服务中小企业的优势进一步被削弱。5.信用风险防控形势更加严峻。一般而言,高收益意味着高风险。在利率完全市场化的背景下,长期被压制的存款利率将出现大幅反弹,进一步提高商业银行的经营成本。为了完成利润的增长目标,商业银行将更加倾向于把贷款投向愿意支付更高利率的借款人;同时,由于银行贷款利率的提升,也进一步提高了借款企业的风险偏好,企业为支付更高的贷款利息并追求合理的收益,可能将大量的信贷资金投向高风险领域,导致企业的经营风险加大,并造成正常利率水平的资金需求者和低风险项目被挤出;上述两方面的原因,势必会导致银行整体资产质量的下降。对于城商行而言更是如此,在存款利率扩大浮动区间的政策出台后,城商行不约而同的采取了将存款利率全部一浮到顶的政策,资金成本迅速增加,为保持合理的利润,城商行不得不通过提升贷款利率水平提升盈利能力,但是由于城商行的客户群体主要以中小企业为主,其面临的信用风险与大型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比较而言,风险防控形势更加严峻。
四、利率市场化条件下城商行采取的对策
由于利率市场化所引致的存贷利差迅速缩小,长期依靠传统业务的城商行将面临较大冲击,如何应对利率市场化带来的挑战,结合前述利率市场化对城商行影响的分析,认为城商行应着重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推进利率管理体系建设,加速提升利率风险管理能力随着利率市场化的不断推进,利率波动对商业银行经营的影响越来越大,商业银行应加速推进利率风险管理体系建设,对于利率风险管理尚刚刚起步的城商行更应如此。一是主动根据巴塞尔委员会制定的银行稳健利率管理的核心原则,积极推进利率风险内控机制建设;二是建立科学的存款定价模型,尽可能将资金成本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科学的存款定价对城商行负债业务稳健发展更为重要;三是加强资产负债比例管理,确保利率敏感资产和利率敏感负债相匹配,降低利率波动对其盈利水平的影响;四是加大利率风险管理的金融衍生工具研究,积极运用一些成熟的规避利率风险的金融衍生工具;五是建立利率风险快速响应机制,对于金融市场或同业的利率变动能够快速做出响应,降低利率风险对银行正常经营的冲击。
(二)实施差异化、特色化发展战略,提升盈利能力和水平在利率市场化背景下,大型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纷纷将客户拓展延伸至城商行传统的优势领域———中小企业客户群体,城商行的生存空间进一步被压缩。为此,城商行应坚持走差异化、特色化发展道路,实现与大型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错位竞争的目标。一方面,要充分发挥服务中小企业的优势。在中小企业市场长期的深耕细作,使城商行在中小企业信贷管理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贷款利率与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处于劣势的现状下,城商行应充分发挥经营机制灵活、决策链条短、审批效率高等优势,解决好中小企业“短、频、急”的资金需求,为中小企业抢抓商机,提升中小企业金融服务水平,加强核心客户群体的构建,稳固自身传统中小企业信贷市场传统优势;另一方面,城商行应进一步加强研究,打造自身特色,在中小企业信贷市场中,实现与大型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特色化、差异化竞争的目标;同时,紧紧抓住政府支持小微企业的系列政策,将客户群体从中小企业群体向小微企业群体延伸,减弱大型商业银行和股份制银行对自身客户群的冲击,培育新的利润增长点。
(三)加强金融服务和产品创新,不断降低利差收入占比在利率市场化的背景下,利差收入的迅速减少将倒逼城商行拓宽业务范围和收入来源,增加非利息收入,特别是中间业务收入。一方面,城商行应当加强服务的创新,实现以产品为中心向客户为中心的转变,通过为客户提供全方位、差异化的服务,充分挖掘客户的各种业务资源,通过优质的产品和服务实现效益的最大化;另一方面,城商行应当高度重视金融产品的创新工作,根据自身的客户定位,不断加强金融创新、完善产品体系,进而改善自身的盈利模式。
(四)加速推进跨区域经营战略,充分发挥规模经济效应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受“单一城市制经营”的制约,城商行发展曾长期面临当地市场规模有限、市场占有率高位运行、贷款行业集中度高企等一系列制约因素,区域性特征明显。在利率市场化的背景下,城商行机构网点、涉及的区域有限,不仅内部资源难以实现有效的优化配置,同时也难以发挥规模经济效应。正如前述所说,2006年以来城商行跨区域经营战略的实施,迅速壮大了城商行的实力,缓释了“单一城市经营制”的系统性风险,增强了金融服务社会的能力,规模经济效应进一步体现。因此,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城商行应当加速跨区域经营的步伐,充分发挥规模经济效应,通过跨区域经营的快速发展解决遇到的利率市场化问题。
(五)加强同业机构联合,抵御利率市场化带来的冲击对于城商行而言,无论在产品还是服务等多个方面,都难以与大型商业银行和股份制银行进行正面竞争。在此背景下,城商行可通过加强城商行之间的合作,充分发挥各自优势,互通有无,实现双赢,不失为应对利率市场化的好方法。此外,城商行还可以通过积极引入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等实力较强的银行业金融机构作为战略投资者,换取其在网络、信息、产品和服务等方面的支持,也可有效提升自身应对利率市场化冲击的能力。由于城商行在应对利率市场化过程中处于弱势地位,从推动城商行健康发展、维护金融稳定的角度,建议政府在利率市场化过程中对城商行给予一定的政策支持,如给予城商行更多先行先试的机会,使城商行更早适应存款利率市场化环境;同时,实行差异化的监管政策,先行弱化或取消城商行的信贷规模管理等行政限制,为城商行应对利率市场化冲击提供更加宽松的外部政策环境;此外,在城商行跨区域经营方面给予更大的政策支持,通过发挥城商行规模经济效应,提升城商行应对包括利率风险在内的各类风险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张坤,欧明刚.2014年城市商业银行竞争力评价报告[J].银行家,2014(9):28-53.
[2]刘仁龙.利率市场化对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影响分析[J].吉林金融研究,2012(2):7-11.
[3]巴曙松.我国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分析[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13(4):27-37.
[4]闫海燕.利率市场化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影响及对策[J].中国市场,2011(44):41-46.
[5]姚明德.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及对策[J].金融会计,2014(1):19-26.
[6]巴曙松等.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影响的国际经验及启示[J].农村金融研究,2012(1):53-57.
[7]李菁楠,任森春.利率市场化背景下存贷利差对商业银行盈利能力影响的实证分析[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7):90-93.
利率市场化与银行的影响论文范文二:利率市场化下的银行主动负债管理策略
摘要:
随着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的收官,利率决定、利率传导和利率管理模式的改变,将对商业银行的传统资产负债管理模式提出新的要求。商业银行迫切需要由以往以存款为主的被动负债模式转向主动负债模式,加强对基础利率的研究及跟踪,根据风险偏好,强化主动负债意识,充分利用完善的金融市场功能,探索多元化负债来源,控制负债成本,降低流动性及利率风险。
关键词:
主动负债;金融市场;流动性风险;利率风险
我国央行于2015年10月23日宣布对商业银行和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等不再设置存款利率浮动上限,而贷款利率下限已于2013年7月放开,这意味着我国近20年的利率市场化进程收官,利率调控会更加倚重市场化的货币政策工具和传导机制。利率市场化的环境对银行的经营和管理模式会带来较大影响,对于负债来讲,将会使国内银行逐渐从以存款为主的被动负债模式转向被动负债与主动负债相结合最终转向主动负债模式。
一、利率市场化环境下的几个显著特点
理论上讲,利率市场化是指金融机构在货币市场经营融资的利率由市场供求来决定。它包括利率决定、利率传导和利率管理的市场化。
(一)利率市场化伴随着利率管理方式的重大转变。纵观全球各国在利率市场化过程中,中央银行都在同步进行货币政策中间目标和操作目标的转换,在改革完成后,央行对利率的调控从直接转为间接,即不再通过行政性手段来实现,而是运用自己拥有的金融资源,以市场参与者的身份,通过市场交易来改变金融市场的供求状况,并通过影响基准利率来调控整个市场利率水平。如美国当前在货币政策操作中,公开市场委员会通过比较一般均衡利率水平与实际利率水平来决定是否需要加息或降息,以使经济达到潜在的产出水平。据此调整联邦基金利率以达到联储目标利率,进而通过市场传导至包括国债利率、商业票据利率、衍生品利率在内的批发利率及大额存单、最优惠贷款利率在内的零售利率。此外,日本的无担保隔夜拆息利率、印度的回购与逆回购利率,均在本国利率体系中发挥了基础性重要作用,通过这些基准利率的变化,影响各种金融产品合理有序定价。在中国,随着利率市场化改革进程越来越深入,中央银行运用的货币政策工具越来越丰富,其重要的目的就是扶持市场利率发现功能,同时央行在整个利率定价过程中可以利用市场化工具对整个利率曲线进行有效引导。目前央行货币政策利率的调控将传导至两个市场的利率:一是货币与债券市场,即同业拆借利率(Shibor)、质押回购利率(交易所及银行间)、债券收益率等;二是信贷市场:贷款基础利率等。利率传导机制将从央行政策利率到各类市场基准利率,从货币市场到债券市场再到信贷市场,进而向其他市场最终至实体经济。
(二)利率市场化将带来金融市场的稳步发展和效率的提高。利率是金融市场业务的定价,利率市场化进展是否顺利与金融市场的完善程度密切相关的,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因为完善的金融市场可有效地分散利率市场化过程中释放出来的风险,而金融交易工具的多样化可健全价格发现机制,金融市场参与主体类型越多,不同主体的风险偏好越丰富,利率定价的风险计量就越充分。从国际上利率市场化实践中不难看出,利率市场化大都发生在金融监管环境较为宽松、金融市场创新较为活跃的时期。从我国金融市场改革进程看,1994年改革了外汇管理体制,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了统一的银行间外汇市场。亚洲金融危机后直到2005年7月21汇改前,银行只能在央行指定的汇率下调节外汇余缺,银行间外汇市场发展相对缓慢。2005年以来,相继引入了人民币外汇远期交易、人民币外汇掉期交易、人民币外汇货币掉期交易和人民币外汇期权交易。2014年银行间外汇市场衍生品交易量首次超过即期交易量,达到4.7万亿美元。目前银行间外汇市场支持人民币对13个外币的即期交易,人民币对11个外币的远期和掉期交易,人民币对5个外币的货币掉期和期权交易。在逐渐完善的金融市场环境中,商业银行可主动负债管理中通过充分利用衍生工具有效对冲汇率风险及利率风险,同时降低筹资成本。
(三)利率市场化短期内将影响银行的风险偏好进而影响银行的经营模式。利率市场化初期银行的存款成本上升,利差缩窄。为减少对利润的冲击,银行一方面倾向于以量补价,不断扩大贷款在生息资产中的比重,但巴塞尔协议Ⅲ实施后资本监管的约束使银行的风险资产不可能再无限制增长;另一方面,短期内,银行更加偏好高收益,同时也是高风险的客户及业务,从而使资产质量风险加大。日本在实行利率市场化后,银行为弥补存款成本上升带来的损失,将大量贷款投放于高风险的房地产业和非银行金融机构,房地产泡沫破裂后,银行呆账大量增加,银行资产大幅缩水。从长期来看,利率市场化后银行逐渐调整自身经营模式,通过大力发展中间业务减少对存贷利差的依赖,提高了自身的综合竞争能力。利率市场化初期,美国银行业的中间业务收入占比只有9.5%,利率市场化完成初期,中间业务占比提升至13.5%,目前美国银行业的中间业务占比已高达30%。放开利率管制后,银行的风险定价能力和风险管理能力都将面临巨大挑战,很多国家在利率市场化初期都出现了因中小银行风险管理薄弱而引发的一定规模的银行危机。因此,如何在适应利率市场化环境下调整自身经营模式的同时,加强各类风险的控制成为商业银行面临的重要课题。
二、利率市场化对银行负债管理的影响
1.存款成本增加。在利率完全市场化的背景下,对银行存款的成本及稳定性的冲击是首当其冲的。尤其是利率市场化改革初期,银行还未形成主动负债的经营模式,对存款市场的争夺必将会抬高存款的成本。但与此同时,随着存款市场竞争的激烈及金融市场的开放与产品的完善,商业银行开始由被动负债转向主动负债,存款在总负债中的占比将呈下降趋势。2.银行负债结构改变,由被动负债向主动负债转变。利率市场化将促使金融产品与工具不断创新,直接融资工具和市场出现较快发展,一些国家和地区的社会融资结构出现明显示变化。日本利率市场化完成后,企业通过证券市场筹集资金占全部外源性资金的比例迅速上升,从1970-1974年的18.4%上升到1980-1984年的36.6%。从1981-1994年国际信贷和资本市场的趋势可以看出,商业票据与欧洲中期票据从无到有,且发展迅速,到1994年已分别为364亿、1570亿美元;国际债券发行从440亿美元增长至4221亿美元,增幅为859%。3.筹资成本将成为决定NIM及风险偏好的重要因素之一。由于目前国内银行的负债结构仍是以存款为主,在利率市场化改革完成之后,随着存款市场的竞争短期内将压缩银行的NIM空间,银行一方面力图保持原来的NIM水平,则会提高整个银行的风险偏好,去追逐高风险高收益的领域,以提高资产收益率来弥补负债成本率的上升,从而引起信用风险的加大。如1980-1986年间,美国银行平均存款成本超过7%,付息负债成本超过9%。为了消化负债成本增加压力,自1986-2008年间美国银行业风险偏好上升,房地产等高风险贷款比重逐年提高,为之后的次贷危机埋下了隐患。另一方面银行会通过加大资产与负债的错配程度,以获取较大的流动性风险与利率风险的溢价方式维持原有NIM水平。总体来而,银行的风险偏好是上升的。在这种背景下,商业银行通过主动负债管理可直接控制负债规模、期限结构和利率定价方式,提高资产负债的匹配程度,锁定资金业务净利差;同时利用不同币种、方式、渠道、产品组合降低筹资成本。
三、利率市场化背景下的主动负债管理策略
在主动负债策略下,银行可根据自身资产业务发展的需要及资产负债表的特点,自行决定主动负债的产品、期限、金额、利率等要素,在市场中选择相对有利的主动负债形式及渠道。与被动负债经营下银行的资金来源与运用同质化特点不同,主动负债的发展可拓宽商业银行差异化经营的空间,形成各自领域的比较优势。
(一)灵活运用多种主动负债工具,优化筹资结构,满足日常资产负债管理的需求。不同的筹资产品有着不同的特点,不同的目标客户,可根据银行自身的资产负债结构,灵活运用各个债务筹资工具的特点,互为补充,从而使筹资结构日趋合理。1.债券发行。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发行的债券主要集中在长期次级债和可转债,其目的主要是用来补充附属资本,银行发债动机不强,不能满足对长期资金的需求,对改善银行负债结构的效果有限。同时,债券种类单一,不利融资渠道多元化。在主动负债策略下,由于发行债券的自主性很强,其融资规模、融资期限、成本都能由银行自主确定,这就使得银行能够根据其经营情况来决定债券的发行,迅速调整负债结构。发行债券应该用于吸收中长期资金,改善“借短贷长”的现象,减少期限错配程度,降低流动性风险与利率风险。2.对央行负债,指商业银行从央行融入资金的业务行为。一般来说,基于两个目的,一是出于银行流动性考虑,一般占比都比较小;二是央行调控市场货币供应量,实施货币政策意图。在主动负债策略下,这个渠道主要用于银行的短期流动性支持。3.对同业负债,指商业银行从金融机构融入资金的业务行为。主要有同业拆借、大额存单、商业票据、回购等。其中,除回购业务外,同业资金的往来一般建立在信用基础上,即以授予交易对手额度为前提。在主动负债模式下,该渠道将发挥重要作用,在筹集资金方面,价格更透明,更便捷,违约概率较小。但当市场流动性紧缺时,易出现流动性黑洞现象,在到期日瞬间吸走流动性,形成系统性风险。同时,在计量流动性覆盖率时,该渠道将被适用于100%的现金流出比率。(1)同业拆借。全国统一的银行间交易市场于1996年1月3日成立,外币拆借业务也于2002年开展,银行间的拆借交易开始呈常态化、规模化、国际化的特点,有利于银行资金来源多元化,改善负债结构。(2)同业票据发行。2013年底启动了同业存单以来,发行明显提速。同业存款发行的对象为金融同业,发行的期限也以短期为主,但其市场化的定价方式、发行的主动性对商业银行的流动性管理起到非常显著的正向作用。(3)卖出回购(买入返售)。指按回购协议卖出的票据、证券等金融资产所获取的资金,即利用原有的资产变成资金来源,其目的是用于补充流动性不足。衍生金融资产的情况与此类似,对银行拓宽资金来源渠道、改善负债结构、进行良好的风险管理有积极的意义。(4)协议存款。指商业银行按政策规定从保险公司、社保基金、邮政储蓄和货币市场基金等单位引进大额存放资金,并约定期限和利率。具有逐笔营销、约定期限、利率和金额的性质,也属于主动负债范畴。4.客户存款,主要包括是大额存单、存款证、理财发品的发行等。随着利率市场化的完成,金融市场的完善与金融产品的创新,存款类的产品线将更加丰富,基本能满足不同收益和风险偏好的投资者需求,不但能起到稳定基础客户群体的作用,还可吸引一部分存款回流银行体系,为银行应对金融脱媒的挑战提供帮助。
(二)寻求主动负债渠道多元化,确保资金来源畅通。在日常筹资活动中,要注意多渠道并通,如短期资金来源主要依靠存款、大额定期存单、存款证、商业票据、回购等渠道,中长期资金来源主要靠发行中期票据、债券等渠道来满足。在票据发行方式上,要利用公开发行和定向发行两条腿走路,不断扩展合作机构和交易对手的数量,从而保持资金来源通畅,同时分散风险,降低筹资成本。定向发行方面,主要通过私募(对投资者及经纪商)满足日常资金筹措的需要;公开发行方面,特别是发行后在交易所挂牌上市,其目的主要是增加银行的知名度,因此要与当地知名度较高的银行及承销商建立并保持良好的沟通与协作关系。在交易对手的拓展上,应拓宽与当地央行及交易对手的业务合作领域对主动负债管理尤为重要。与当地央行主要是通过回购/逆回购、流动性支持工具,满足银行日常流动性管理要求,同时,也充分利用该筹资渠道压降筹资成本。与当地主要交易对手主要是通过签署国际掉期与衍生品协议(ISDA)、全球回购主协议(GMRA),开展不同货币、不同期限的互换、回购等业务。
(三)充分利用完善的金融市场定价功能,多币种并举,寻求筹资成本最小化。在银行经营日益国际化及金融市场不断放开的背景下,银行在日常业务中进行主动负债时,要多币种并筹,密切跟踪主要币种汇率、利率走势的基础上,进一步丰富筹资币种的种类,寻找成本最优的筹资币种以提高资产收益率。理论上讲,各货币之间是遵循利率平价定率的,但在现实的金融市场中,由于受外部环境、央行政策调控及市场供需因素影响,各货币之间利率与汇率处于均衡的状态是少数,大部分时间是处于不均衡的状态。因此,在利率市场化的环境下,要密切关注各货币利率及汇率走势,抓住不同货币之间掉期点的有利变化进行筹资,同时掉期成与资产端相同的货币。如对一年期以上的筹资需求可叙做交叉货币掉期,一年及以下的筹资需求可叙做外汇掉期。如下图为3年期人民币对美元的掉期点变化趋势图,如果能在3月及8月份人民币贬值预期较强的时刻,而人民币利率的上升又远没有赶上掉期点上涨速度时,融入人民币掉成美元,即可筹到低于市场价格的低成本资金。如某银行在8月份公开发行3年期美元成本约在3MLibor+92bps,而运用此策略筹集人民币掉成美元成本仅在3MLibor+50bps,节约成本42bps。
(四)寻求合适的衍生金融工具,对冲主动负债形成的市场风险。在完善的金融市场环境中,主动负债中的市场风险可通过寻求合适的衍生金融工具进行有效对冲,在降低筹资成本的同时,锁定利率及汇率,或根据整个银行的资产负债重定价缺口或汇率风险敞口寻求合适工具进行有效对冲。如,根据资产发展需要及流动性管理要求,需筹集一笔3年期美元,如果直接发行MTN或Bond筹集成本约在3MLibor+100bps。但如发行3年期人民币债利率水平约在3.9%,在当前汇率状况下(6.3917)及掉期点水平下,可选择交叉货币掉期(CrossCurrencySwap)衍生工具,锁定远期汇率与不同币种的利率交换价格,为3个月Libor+74.95bps(如下图)。一方面相比较直接融入美元可节省约25bps的成本。另一方面锁定了美元与人民币的远期汇率及三年内的利率水平,有效规避了利率风险与汇率风险。
参考文献:
[1]张健华等,利率市场化的全球经验(M),机械工业出版社,2014年4月.
[2]MooradChoudhry,银行流动性风险与资产负债管理导论(M),中国金融出版社,2012年11月.
利率市场化与银行的影响论文相关文章:
1.利率市场化对银行的影响论文
2.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造成的影响研究论文
3.利率市场化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影响论文
4.利率市场化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影响及对策探讨论文
5.中国利率市场化论文
利率市场化与银行的影响论文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