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氏太极拳的基本步法
在浩瀚的中华武术宝库中,有一枝为大家所熟知的奇葩,这就是太极拳。而在太极拳大家族里,又分别耸立着陈式、杨式、吴式、武式等诸家门派。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吴氏太极拳的基本步法。欢迎阅读!
吴氏太极拳的基本步法介绍
基本步法1、前进
这个前进步法中,就包含了三大动作,分别是弓箭步、逼步、连枝步。
人体的对应窍位是会阴穴,属肾经。如欲前进,意想会阴,眼神向前上看,有助于顺畅前进。弓箭步为今名,即后脚尖外移约45度,踏实,腿略伸直,前脚向正前方迈出~步,脚尖朝正前方,全脚掌着地踏实,膝前弓至小腿垂直为度,身体正向前腿的正前方。如搂膝拗步等拳式。
旧名“(上面坫,下面瓦)步”(音店,支也),较形象、准确,因它也点明了运作之法,旧称这是吴氏太极拳的独特步法。
腿膝曲蓄,足尖略扬,前进之腿提起的高低度要合适,要既轻灵又沉着。
如果想要学好这种步法,就必须考后面腿的力量,只有后腿的支撑,这样才能快速踢腿。
腿膝曲蓄,足尖略扬,前进之腿提起的高低度要合适,要既轻灵又沉着,虚迈实放,即运作轻灵,落地后沉着。
初练者如真能循规蹈矩,会感到运动量很大。吴氏太极拳前进之步,均原于此步。逼步,乃是旧 名,现不见有此名称。
此步乃前进后随进之步。腿必须有前之劲,进而逼之。如中架子之如封似闭便是,现之练大架子者,大都已舍去 不用。
上面所说的连枝步在如今很多流传很广的招式中,已经不见踪影了,但是老架子里面还是存在的。
方法是两足均略下蹲,前足才出,后足即紧跟而上, 前足向前,后足外撇,两足呈45度。 前足为实,后足为虚,足尖点地。如 高探马穿掌便是。
基本步法2、后退
此步法中,只有一个半马步。人体的对应窍位是祖窍穴(即印堂穴),属心经。如欲后退,意想印堂,眼神向前下方看,便会顺畅后退。
半马步为两足并立,右足退后一步,足尖外移45度。踏实,曲膝下蹲,前足尖朝前,身体半斜向前腿方向。倒撵猴拳式便是。半马式,旧名后(上面坫,下面瓦)步。
因吴氏太极拳有进生退死的说法,因而拳式中向后退步,只有倒撵猴一式,乃是以足尖点地,足跟后落实。其余与(上面坫,下面瓦)步同,不过反其方向而已。
基本步法3、左顾
此步法中,含有碾步、撤步、敛步、斜步。人体的对应窍位是夹脊穴,属肝经。如欲侧转前进(向左向右均一样),意想夹脊穴往实足滂泉穴上落,身体便会自如地侧转前进。
碾步,是旧名,现已很少有此提法。凡拳势左右转换时,均以足跟为轴,足掌贴地随身而向左右移动,产生如碾之摩擦力,使不致发生前倾后仰与虚浮之病,因名曰碾步。
如揽雀尾、野马分鬃式便是,搂膝拗步与倒撵猴之前进、后退,在左右转换时亦须用此顾、盼之步 法,老架子之搂膝拗步更为明显。 以上(上面坫,下面瓦)、碾两种步法,为吴氏太极拳的 基本步法,在运、接、蓄、发四劲之 圆圈内,均离不开这二种步法。
撤步、敛步、斜步,均旧名。撤步是由 里往外开之步,腿须含有圆圈和开 的搠劲,如抱虎归山式便是。敛步 与之相反,为由外往里合之步,腿 须含有圆圈和合的劲,如十字手便是。
斜步,乃是左右斜挪之步,腿须 有上下相随之劲,如斜单鞭式便是。
基本步法4、右盼
此步法与左顾基本相同,除去碾步、撤步、敛步、斜步外,尚有一翻身步。人体的对应窍位是膻中穴,属肺经。如欲侧转后退(向左向右都一样),意想膻中穴并向内微收,眼神顺着食指往下看,便能自然侧转后退。
翻身步,亦旧名,乃是回身以脊背领起向后转移之步,如翻身撤身捶、白蛇吐信二式便是。
吴氏太极拳的柔与刚
凡晓得一点太极的人不论是学过练过还是听说过,都知道太极拳是“以柔克刚,刚柔相济”,然后摆出做操的样子像是在切西瓜。美哉!太极拳!
其实,我认为太极拳是柔与刚并存的。在用于技击时,只是柔与刚的表现形式。柔是引化,不顶劲,沾连粘随,与人同步。刚是身体的高度整合用力于一处。陈鑫先生的《陈氏太极拳图说》中曾说“周身上下无处不太极,挨着何处何处击”就说明了这一点。
太极拳的运动形式都是缠丝运动,而缠丝的原理是公转加自转,其表现出来的“离心力”和“向心力”是相对、相等、相动而衡的物理现象。
太极拳的最高境界是要达到神韵境界,可以处处享受到一种被渲染的超逸威猛,潇洒雄浑,扬则如旭曰升腾势冲霄汉,俯则如夕阳西下势沉万丈深渊。
使拳法动作在韵律感的基础之上再积累揣摩,让有韵律的拳法动作加以升华,此时的柔与刚则表现为寓柔则如行云流水、微风柳摇般翩若惊鸿、宛如游龙;寓刚则如风起云涌、山崩海啸般惊天动地、雷霆万钧。
这种拳法动作的神韵,柔与刚的配合,又在自然中流露,方是炉火纯青的最高境界。
吴氏太极拳的基本步法相关文章:
1.吴式太极拳的几种基本步法
2.吴式太极拳的四大身法要领
3.吴式太极拳的行气法
4.吴式太极拳的柔与活怎么练
5.吴式太极拳的三融四坠腹内松
6.吴氏太极拳的按窍运身的理论
7.吴式太极拳的身法四大要领
吴氏太极拳的基本步法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