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社会治理怎么走

发布时间:2017-06-22 11:55

导语:创新社会治理怎么走?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创新社会治理,必须着眼于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增强社会发展活力,提高社会治理水平。创新社会治理首先要有正确的理念、正确的思路。这个理念就是以人为本,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社会治理创新要在正确的理念和思路的指引下,坚持问题导向,处理好传统和创新的关系、管理与服务的关系,努力取得良好效果。

创新社会治理怎么走

各方协同参与社会治理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目标,强调包括社会组织在内的多元主体参与社会治理。长宁发展到今天,正加快从以政府为主导到以政府、市场、公民个体多方互动的共治体系的转变,社会组织将在其中扮演重要角色。区委书记卞百平曾经指出,从社会管理向社会治理转变,就是要更加突出党委和政府主导下的社会各方参与,形成政府与社会合作共治的新格局。要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向社会组织有序让渡部分社会管理和服务职能。

近年来,长宁通过建立政府购买服务机制、建设社会组织孵化基地、发展枢纽型社会组织等多种措施,积极培育和发展各类社会组织,大力支持基层社区各类居民自治组织和群众社团,促进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目前,全区有社会组织568家,各类党员志愿者工作室180家,各类群众活动团队1370余个。作为社会组织孵化基地的长宁区社会组织创新实践园区成立以来,先后入驻了社会组织30多家,并成功孵化公益性社会组织19家,园区12家社会组织承接了政府购买公共服务项目达到3300多万元,其中市和外区项目近2800万元。

长宁区有5万多名党员,其中不少是专业人才。如何发挥他们的优势?长宁区找到切入口——建立“党员志愿者工作室”。如今,180个党员志愿者工作室涉及社会管理、矛盾调解、文化建设和公益服务等各个领域。芙蓉江电脑城只有4名党员,而由这4名党员成立的“党员志愿者工作室”影响力却不小。工作室一挂牌,党员就带头作出“承诺”:每年4次为社区居民进行电脑义诊。目前,已有4家商户加入义务服务的志愿者行列。

此外,长宁还大力推进志愿服务长效发展,弘扬志愿精神,建立区志愿者协会、虹桥志愿服务网站和区级志愿服务中心,推广志愿者工作室和“凝聚力工程”学会义工队等做法,不断激发群众和区域单位的参与热情。

联勤联动破解管理顽症

说起水城路的夜市,周围许多居民都会摇摇头。夜市一夜热闹过后总是把路面弄得异常脏乱,排档主人员复杂,安全、卫生情况堪忧,路面混乱拥堵,影响着周围居民的生活……

随着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大规模的城市建设基本告一段落,长宁进入了建管并举、逐步过渡到以管为重的发展阶段。经过多年的建设以及创建全国文明城区,长宁的城区环境改善了很多,但乱设摊、群租等依然是市民投诉的焦点,困扰政府部门的管理难点。

针对这些市容顽症和城区管理中的难点,怎么样整合各方面力量,搭建及时发现、联动处置平台?成立社会管理联动中心是长宁在社会管理上的一大突破。该中心整合了区总值班室、网格中心、各类便民热线,确保市民反映的各类问题能得到及时解决。联动中心内设立的市民热线,将50个市民热线电话集中为一个24小时服务的“长宁市民热线(962347)”,实现“有诉求时找得到人、办得了事”。

要解决这些市容顽症和管理难点,除了要条块联手多方联动外,还需要建章立制,立足长效,疏堵结合。

针对夜市扰民这一顽疾,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区城管大队从解决摊贩流动、闹市扰民等问题的根源入手,加强了与公安、工商、食药监等部门联勤联动,取缔了部分无证摊贩。此外,还集思广益建立了长效机制,比如,延长固守时间两个小时,安装隔离桩,加强周边地区监控,有效地避免了回潮现象,减少了乱停车等现象以及由此可能引发的矛盾。

今年,针对群众反响强烈、具有较大安全隐患的“群租”顽症,长宁区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群租房集中整治行动。整治过程中,条块联动,区综治办、区房管局、消防支队等部门联手开展“群租”排查整治督查工作,通过情况通报、实地督查、定期例会等方式,分析研判“群租”排查整治推进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对“群租”疑难问题进行“会诊”。在整治过程中,还注重了疏堵结合。区房管局立足“群租”源头控制,引导业主将多余闲置的房屋合法出租,变“群租”为“公租”。区综治办依托覆盖全区93个居民区5000扇电控防盗门IC门禁系统,通过推行“人卡一致、实名登记”制度,对“群租”问题实现“早发现、早整治、早解决”。

人口管理与服务呈现精细化

像上海这类特大城市,人口结构复杂,如何做好人口管理尤其是外来人口的服务工作,是摆在社会管理工作者面前的一道难题。

人口构成越来越复杂,就要求人口管理更精细化,提供更人性化的服务。为此,长宁较早建成了实有人口基础数据库,并实现与市人口办、区各委办局数据关联和及时更新。在实有人口数据库的基础上,长宁建立了“实有人口电子走访”、“电子巡查”两个日志信息系统。实有人口电子走访日志信息系统,通过重点走访7类特殊群体、2类困难群体,及时掌握情况,解决问题矛盾,完善“块-居-街”群众诉求回应、处置机制。电子巡查日志信息系统将消防重点单位、特种设备、商场、市场、敬老院等重点场所,网吧、浴室、棋牌室等六小场所,居民区灭火点、水喷淋等984个点位纳入巡查范围。

此外,长宁区还在上海率先引入IC卡门禁识别系统。与传统的电子防盗门不同,IC门禁卡包含了住户的个人信息,并能动态监控住户的变动情况和进出情况,长宁区根据住户情况不同,将IC门禁卡分为常住卡和暂住卡。外来人口使用暂住卡,申请前须先办理居住证。同时,对出租房实行IC门禁卡限量发放,避免“群租”现象的产生。

然而在实际建设管理中,装了IC卡门禁识别系统的“电子防盗门”却屡屡遭遇人为损坏,存在故障率较高、维修维护不到位的现象。

针对群众的呼声,区综治办积极落实即知即改,通过深入基层召开现场会、发放征询意见表等形式,认真听取基层干部及群众对物防技防设施管理的意见和建议,落实物防技防设施建设及管理等整改措施。为提升IC门禁系统工作效能,在全区范围内深入推进“关门工程”,通过做到对外来租赁户集中、人为损坏或长期敞开门的门栋居民逐一上门宣传动员到位;对人为损坏或长期敞开门的门栋集中维修、同步查处人为损坏行为等集中整治到位;通过开展技术升级,完善日常维修、应急维修、属地化维修等3支运维队伍,优化售后服务流程,建立日常运营管理机制等运维管理到位,力争使门禁系统项目成为居民“家门口”的安居工程。

创新社会治理怎么走

一、社会管理创新一定要立足于幸福百姓。

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的,社会管理创新一定要立足幸福百姓,坚持将管群众向群众管进行转变,要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做到社会稳定和谐,人民群众安居乐业。

二、社会管理创新要增强社会管理合力。

正确处理政府与社会组织以及各相关主体之间的关系,明确各方主体在社会管理中的定位。党和政府在社会建设中处于中心位置,完善社会管理的一系列政策和法规,重视对优秀的管理者、优秀的专业人员和优秀的社会组织的培养和培育,通过对社会管理领域进行过程引导和规范,实现政府对创新活动和创新行为的有意识引导、调控和激励,同时要健全和完善社会自治、自律和自我发展的新机制,充分发挥各种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在社会管理上的主体性及其对政府社会管理的监督制约作用。

三、社会管理创新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推进社会管理创新,进一步完善社会管理体系,既要全面展开工作,又要抓住源头性、根本性和基础性问题。重点在于解决好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特殊人群帮教管理、网络虚拟社会建设管理等问题。

(一)、进一步加强和改善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创新。

目前我国有超过2亿的流动人口,在中国的东西部地区之间、城市与农村之间流动。这种流动对社会管理提出很大挑战。为了更好调动流动人口建设流入地的积极性,要保障流动人口在流入地的各项社会福利,切实保护流动人口的合法权益,从就业、居住、就医、子女教育等基本民生入手,不断创新统一有效管理新机制,实现城乡一体化和服务全覆盖的人口互动管理模式,使流动人口能够全面参与并真正融入当地社会生活,变流动为活力,从根本上解决流动人口不稳定和不和谐等问题。

(二)、进一步加强和推进特殊人群帮教管理创新。

加强刑释解教人员衔接工作机制建设,强化看守所、司法所与家庭、单位、社区之间的对接联系,健全完善帮扶措施,减少脱管失控现象,最大限度地降低重新违法犯罪率。认真落实刑释解教人员安置,解决刑释解教人员在就业、生活、家庭等方面的实际困难,促使其顺利融入社会。

(三)、进一步加强和完善信息网络管理创新。

信息时代,网络舆情逐渐成为党和政府倾听民声、了解民意的一个重要渠道。与传统信息渠道相比,网络信息具有显而易见的优势。但不可否认,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引导有方,就能为我所用;引导不当,就会深受其害。正因如此,加强和完善信息网络管理,提高对虚拟社会的管理水平,是加强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和谐的一项重要内容。一方面,要善于引导和调控网络舆情,特别是对影响社会稳定的网民言论要加强监控。另一方面,要完善互联网行业管理制度,完善立法,规范网络监督,依法查处制作传播虚假、有害信息的网站和个人,掌握网上舆论的主导权。

创新社会治理怎么走

一是进一步改进政府提供公共服务方式。

扩大公共服务向社会资本开放。推进非基本公共服务市场化改革,放宽市场准入,鼓励社会资本以多种方式参与,增强多层次供给能力,满足多样化需求。加快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的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模式,对社会资本公平开放基本公共服务准入,完善对社会资本投入的扶持和监管政策,充分发挥公共投入的引导和调控作用,逐步有序扩大基本公共服务领域对外开放。提升事业单位提供公共服务的能力和效率。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完善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服务。强化社会公众对公共服务供给决策及运营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发挥各类社会组织在公共服务需求表达、服务供给与监督评价等方面的作用,把适合由社会承担的公共服务事项,以购买服务等方式交由社会组织承担。推动志愿服务与政府公共服务优势互补、有机融合,发挥慈善在基本公共服务提供和筹资等方面的作用。

二是进一步加强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体系建设。

强化基层政府的社会管理服务职能。强化乡镇(街道)社会管理服务职责,完善政府投入和社会投入相结合的基层经费保障机制。增强城乡社区服务功能。建立面向社区内所有常住人口的社会管理服务体制。建立健全以城乡社区党组织为核心、以群众自治组织为主体、社会各方广泛参与的新型城乡社区管理服务机制。不断深化村(居)民自治,增强基层群众自我管理和服务能力。促进政府行政管理和基层群众自治有效衔接和良性互动。政府及其部门要坚持依法行政,充分保障村(居)委会依法组织基层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的各项权利,不强行干预基层群众自治组织自治范围内的事情;基层群众自治组织既要依法组织村(居)民开展自治活动,也要积极协助基层政府及其派出机关开展工作,推动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覆盖到城乡社区。还要进一步强化企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在社会管理和服务中的职责,发挥群众参与社会管理的基础性作用。

三是进一步引导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

完善管理法规和相关政策。加快完成社会团体、基金会和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法规修订工作。推进行业协会、境外社会组织代表机构管理法规研究制定。落实和完善对社会组织的财税扶持和相关配套政策。完善工作体制和管理方式。建立健全统一登记、各司其职、协调配合、依法监管的社会组织管理体制。建立法律监督、政府监管、社会监督、自我监督相结合的社会组织监管体系。加强分类指导和分类管理。促进社会组织加强自身建设。完善为社会组织履职和发展提供资金、智力、人力和信息等方面支持的政策措施,引导社会组织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健全诚信和自律机制。

四是进一步健全维护群众权益机制。

健全群众诉求表达机制。发挥人大、政协、人民团体、行业协会以及大众传媒等的社会利益表达功能。进一步完善信访工作机制,落实信访制度,拓宽信访渠道,规范信访程序,提高信访效能,推进信访改革,把涉法涉诉信访从普通信访中分离出来,符合条件的导入司法程序。健全维护群众利益的决策机制。健全公共决策合法性审查、社会公示、公众听证、专家咨询论证、民主集中等制度,完善重大事项决策的规则和程序,健全重大工程项目和重大政策制定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完善决策效果评价、反馈纠偏和决策过错责任追究等制度。健全社会矛盾纠纷调处机制。健全法律援助制度,扩大法律援助覆盖面;完善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联动的工作体系,建立基层调处化解矛盾综合性平台。健全纠正损害群众利益不正之风的长效机制。加强政府机关反腐倡廉建设和作风建设,深入开展纠风和专项治理,切实解决发生在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

五是进一步加强公共安全体系建设。

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改革和健全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体制,完善食品药品安全标准,深入推进审评审批制度改革,加快转变食品药品监管方式,加快形成符合国情、科学合理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体系,健全食品药品安全应急体系。严格安全生产管理。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强化企业主体责任、政府和部门监管责任、属地管理责任,加强安全管理和监督;突出重点行业领域,深化安全隐患排查治理,深入开展“打非治违”行动;夯实安全生产基础,强化科技支撑作用,加强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增强事故应急救援能力,着力构建安全防范体系;严格查处并严肃追究事故责任,及时、准确公布事故信息和调查处理情况,主动接受群众和舆论监督。完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把专项整治和整体防控有机结合起来,狠抓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各项措施的落实;因地制宜、有的放矢地组织开展社会治安整治专项行动,深入开展治安排查整治行动,及时消除各类治安盲点;积极稳妥地改革劳教制度,严格落实对特殊人群的教育、帮扶、矫治、管理措施,加强对重点物品的安全监管,全面强化重点场所部位安全防范,有效整治公共安全隐患;加强互联网管理,营造良好网络环境,搭建现实社会与虚拟社会有机衔接的防控网络,广泛开展各种形式的群防群治活动。完善国家安全战略和工作机制,确保国家安全。加快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完善应急管理体制机制。

创新社会相关文章:

1.如何创新社会管理模式

2.创新社会管理方式

3.如何创新社会管理体制

4.创新社会治理,如何加强基层建设

5.创新社会管理模式包括

6.创新社会管理例子有哪些

7.创新社会治理如何做

8.如何创新社会管理

9.创新社会管理模式

10.创新社会治理怎么走

11.创新社会治理的理念有哪些

12.如何加强创新社会治理的方法

13.加强与创新社会治理应该怎么做

14.如何进行加强创新社会治理

15.怎么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

16.如何加强创新社会治理

17.如何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创新社会治理怎么走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