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视阈下提升高校学生资助工作效率的对策探析论文
中国正处于重要的社会转型期,教育和社会发展的关系日趋密切。由个人能力差异、社会分配不均等问题造成了许多学生成为家庭经济困难生,贫困生数的不断增加让高校学生资助工作的问题日益突出。教育改革,有人说它正在产业化。但是党和政府一直强调它是一项公益事业,是党和政府的重要职能之一。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的:信息技术视阈下提升高校学生资助工作效率的对策探析相关论文。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信息技术视阈下提升高校学生资助工作效率的对策探析全文如下:
摘 要: 提高高校学生资助工作水平,信息化手段是必然选择。从信息化视角看,当前高校学生资助工作效率存在的主要问题:信息获取渠道不专业、不全面,处理信息的方法陈旧原始,未实现学生信息有效共享,师生信息化素养不高等。为提升高校学生资助工作效率,建议从以下方面进行:加强高校学生管理信息化整体规划;加强学生资助工作者队伍和信息平台建设;优化学生资助信息处理方案;通过数据挖掘和分析,寻找学生资助工作规律等。
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是实施教育公平、立德树人的重要方面,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提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水平”,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健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2015年全国学生资助工作会议提出学生资助工作要“建立精准工作机制”。现代信息技术的充分合理应用是实现这些战略目标的重要手段,可以更高效地进行资源优化配置,更有利于学生资助工作的精准管理,大幅度提高学生资助工作水平,更好地做到公开、公平、公正。因此,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加强高校学生管理信息化建设,同时促进学生资助工作信息化建设,是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信息化诉求:高校学生资助工作中的效率问题
(一)师生获取学生资助信息的渠道不专业
当前高校学生资助工作面广、量大,包含有奖、贷、勤、补、社会资助等。国家有资助政策、各省自治区也有补充资助政策,学校根据国家、省的资助政策,制定了一套学生资助类的规章制度。学校每年落实资助工作时,会根据当前政策和制度,制定学校当年各类资助项目的具体执行文件。从调查情况看,学生资助项目的执行文件,许多学校通过校学工网站或二级学院网站发布,也有学校通过邮件、QQ群、微信、微博等渠道发布,甚至还有的是班干部口头传达到班级学生,这样的方法具有分散性、随机性,说到底发布学生资助信息的渠道不专业。
(二)师生获取的学生资助信息不全面
自2007年5月截至目前,国务院出台《关于建立健全普通高校和中职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意见》已近8个年头,各高校的资助政策执行有一个从发展完善到基本稳定的过程,这期间,从事学生资助工作的领导、老师岗位时有调整,通过校学工网站或二级学院网站查询8年来比较齐全的资助工作信息可能有困难,更不要说通过其他途径发布的资助工作信息。
(三)处理学生资助信息方法陈旧原始
高校学生资助是通过各类资助项目实现的,从学生的申请、二级学院的推选、职能部门的审核、学校的审批及上级部门的审定,到最后将资助金发到学生手中,工作人员要对学生资助信息进行有效审核和处理。这些信息包含学生的家庭信息、学籍信息、奖惩信息、活动情况记载、家庭经济困难认定信息、已获资助信息等。有的学校通过网上系统申请,即使这样,大部分系统还是将资助项目涉及的信息一一录入,况且不一定所有学生资助项目都能编制系统申请处理。某些学校的操作流程是学生填写表格,二级学院、学校汇总电子表格,结果是将资助项目涉及的信息都填写一遍、录入一遍、汇总一遍,操作另一个资助项目时,再重复以上步骤。
(四)处理学生资助信息的协同机制不健全
高校一般由校学生资助部门负责学生资助项目的评审、资助金的发放工作,学生改名了、转专业了、银行卡信息变更了,学生要到校学生资助部门办手续进行变更,否则,就会影响资助项目的审核和资助金的发放,学生改名、换银行卡号要向所有涉及学生业务的部门进行变更,这显然是不妥当的,对学生来说相当繁琐和无所适从,对学生资助工作者来说,看似与业务相关,实质上是做了大量重复劳动。
(五)学生资助工作效率受学生工作信息化水平制约
实际上,各级学生资助部门都想方设法用信息化手段提高学生资助工作水平。针对学生改名、银行卡号变更、联系方式变化、学生获奖等情况,学生资助系统需要及时更新。然而这些变更的信息,每次都要求学生资助工作者联系二级学院或学生本人获取,因为其他学生事务部门不一定有信息系统,或者不完善,或者不能共享。
(六)从事学生资助工作的师生信息化素养有待进一步提高
从事学生资助工作的老师,有的习惯于传统工作方法,有的能使用计算机工具软件及新媒体处理学生资助信息,但是与规范、高效的模式相比还有差距,更谈不上自己编程处理学生资助信息。高校学生虽然接受新事物能力较强,但利用现代信息手段处理学生资助问题的意识不是很强,普遍性不是很高。另外,学生资助信息平台及管理系统是由从事资助工作的老师和学生使用的,但是老师和学生不是资助系统和平台的专门程序设计人员,开发者和使用者沟通不充分,出现系统不好使用的情况或者系统不能满足资助工作的实际需要。
二、高校学生资助工作效率存在问题的原因剖析
(一)高校学生管理信息化缺乏统一规划和建设
学生工作是学校整体工作的一部分,不仅是学生管理部门的事,而且涉及学校各个部门。学生资助工作是学生工作的一部分,学生资助工作信息化自然是学校学生管理信息化和学校事务信息化的一部分。学校各部门一般都有自己的业务管理信息系统,不过各自为解决其部门的具体业务而自己开发或引进,数据结构相互不兼容,格式不统一,各系统间难以实现数据的有效共享。
(二)高校学生资助工作者队伍建设薄弱
高校学生资助工作具有较强的专业性,要做好资助工作,队伍是关键。无论是学校资助部门专职老师还是二级学院负责资助工作的老师,流动性、变化性较大,刚接手的老师从熟悉业务到精通业务,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所以队伍的不稳定性对学生资助工作效率产生一定的影响。从事学生资助工作的老师,专业性要求达到了,但对学生资助工作信息化的驾驭能力不够,不能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为高校学生资助工作服务,不能适应现代新媒体的迅猛发展对学生资助工作提出的新要求。 (三)高校学生资助工作方法创新能力不强
随着国家、省各项资助政策在高校的不断落实,对学生资助工作提出新要求,各高校都在创新工作理念和工作方法,健全资助育人新机制,以期提高学生资助工作效率,学生资助工作的创新理念与资助工作手段落后的矛盾还比较突出。因学生资助系统的不健全,资助部门不能主动、快速地为学校的战略管理目标提供准确全面的学生资助信息。学生资助工作者认为首要的应是完成资助工作任务,对工作方法、工作手段研究较少,学生申请资助项目的过程过于复杂原始,导致学生重复填写信息、提供材料,信息录入准确性不高情况日益突出。
三、用信息技术解决高校学生资助工作效率问题的对策
(一)对高校学生管理信息化进行整体规划、分步实施
学生管理信息化应放入学校整个信息化系统中进行规划、统筹,实现信息资源与系统集成,开发统一的平台和接口规范,为各部门应用系统的设计提供统一的、规范化的要求。健全学生管理规章制度,明确全校各部门学生事务管理职责,采集、维护学生基础数据。在遵照学生管理规章制度的基础上,建立与部门职责相对应的学生信息数据库,职能部门负责学生信息基础数据的采集、审核、后期数据的日常维护。例如,学籍信息归口教务部门,学生改名通过教务部门变更;银行卡遗失或新办通过财务部门变更;学生奖惩、联络信息由学工部门负责记载;社会实践信息由团委负责记载;党员信息由组织部门记载;学生资助信息由学生资助部门负责记载等。
(二)加强学生资助工作者队伍建设
因学生资助工作专业性的要求,在人员选拔、队伍培养建设时,将有敬业精神、工作能力强、精通现代信息技术应用的教师选聘到学生资助工作岗位上,同时要加大学生资助业务人员的教育培训力度,尽量保证资助队伍的稳定性和工作方法的传承性。
(三)加强学生资助工作信息平台建设
学生资助工作效率的提高,除了建设学生资助工作信息系统外,学校层面还要创建导航清晰、分类清楚的学生资助工作专业网站,创建学生资助微信、QQ群、微博等新媒体平台,明确老师或学生专人负责信息撰写、发布和平台维护,在师生中加强平台使用培训和宣传力度,吸引广大师生主动关注和使用学生资助工作信息平台。
(四)优化学生资助信息处理方案
充分利用现有校内部门的学生管理信息资源,通过资助信息处理方法和手段创新,即使不能通过平台实现学生信息管理一体化,也能大大提高资助工作效率。例如,某高校的学籍系统能实时、准确提供含学号的学生基本学籍信息;财务系统能实时、准确提供含学号的学生基本信息;学工部门提供学生的联络信息、奖惩信息等。学生申报资助项目时,通过学号,从已有学籍、财务、学工系统导出学生数据信息,通过工具软件或简单编程快速得到资助工作需要的学生基本信息。为确保学号录入准确,引入条形码技术,学生通过条形码软件生成准确的学号条形码文件,申报表中学号用条形码表示,录入者用扫描枪扫描录入,当然卡号可以条形码处理录入。实践证明,这样处理学生资助信息,速度快,信息准,极大地提高学生资助工作效率。
四、结语
高校要真正实现学生管理信息化,观念要改变,认识要提高,制度要跟上,培训要到位,投入力度要加大。学生资助工作要想提高效率,信息化手段是必然选择――长远角度,应放在学校学生信息化中统筹考虑,逐步实施;近期角度,可以充分利用现有学生信息资源,创新方法,也可事半功倍。
相关文章:
1.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的误区以及对策论文
2.在小学作文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的对策与实践探讨论文
信息技术视阈下提升高校学生资助工作效率的对策探析论文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