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派太极拳的亮点和作用
武派太极拳,亦名武式太极拳,这个名称是在上世纪60年代编写太极拳著作的时候,根据当时习惯叫的。武派(式)太极拳是太极拳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流派,是最早 引文入武 ,形成文人化的太极拳。下面是小编为专门您整理好的:武派太极拳的亮点和作用。
一、武派太极拳的亮点
武派太极拳的亮点,首先是在拳艺理论上的贡献,武禹襄、武澄清、武汝清、李亦畲、李启轩、郝为真、郝月如、徐震都著有若干脍炙人口的太极拳理 论。武禹襄、李亦畲的著作影响至巨,徐震的著作出版虽少,但数年前,北京大学推出的三百部国学著作中,徐震的著作即占5部,其中3部是太极拳的著作。
武派传人还关注理论的整理和普及。李亦畲于1880年-1881年将王宗岳、武禹襄和他的著作手书3本,流传后人。省立十三中、永年国术馆曾将这些经典或石印或油印赠送太极拳爱好者。1935年,李槐荫老师正式出版了《太极拳谱》,扩大了太极拳经典的普及。
其次,对太极拳历史的记述和拳谱的辨伪整理,李亦畲写于1880年的《太极拳小序》,武延绪的《李公兄弟家传》,是研究太极拳史的早期珍贵史 料。武澄清的《打手论》是记载太极拳打手形式和内容的最早资料;《释原论》是最早注释《太极拳论》的经典。郝砚耕搜集了不少李亦畲没有抄录的拳论和轶事。
到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太极拳已风行全国,谈论太极拳史的说法各异。王宗岳、武禹襄、李亦畲等人的拳论在传抄中署名混乱,文字各异。徐震以严谨 的治学态度,广征博引,著《太极拳谱理董辨伪合编》和《太极拳考信录》,虽非振聋发聩之作,其参考价值实不可泯,为后人研究太极拳的渊源提供了便利。
再者,武禹襄及其传人遵循太极拳理、武艺技巧和时代需求以及士大夫的习俗,所创拳法器械,典雅洒脱,端庄中正,不尚花法,重在实用。教学内容 丰富,有单人练习的拳式、枪、刀、剑、棍,也有双人练习的打手、粘杆、对刀、对剑等。教学要求,首重德育,德为艺先,关心学生的品德教育。其次是文化教 育,教学方法则是因材施教。武派历代传人虽不太多,却出现了不少德艺双馨、文武兼备人士,推动了太极拳运动的发展。前人认为人生的伟大事业是立德、立功、 立言,这都是有益于国家和民族的壮举,有其中一项就可以震古烁今。然而,立德、立功、立言都得有较高的社会地位,无职无权很难做出有益于国家和民族的超群 逸伦的壮丽事业。武禹襄以一介书生集古精华,通变达今,创拳立说,开一派之宗,以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并传于世。理论联系实际的良好学风,学以致用的学 术思想,锐意进取的奋发精神,是武禹襄的成功之路。武派传人应当秉承这一优良传统,继往开来,根据时代要求谱写出旷新的乐章。
二、武派太极拳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
在近二百年的发展过程中,太极拳发挥的功用效能依次有三:一为技击(略),二为健身(略),三为修养。
党中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以人为本,急需提高人们的文化素质、道德素质和政治素质,给予武派太极拳以广阔的发展时空。武派太极拳要求 练习者“内固精神,外示安逸”,上下相随,左右相系,眼与心合,心与气合,气与身合,身与手合,手与足合,足与腰合,以形传神,和谐一致。拳式柔缓可克急 躁,慎举动能和性情,务镇静有益思考,寓中华民族爱好和平之美德,认真研习有助于培养高尚的道德品格,诸多太极拳大家皆为儒雅君子,道德长者,有安详诚实 之美德,无骄横欺世之戾气。有良好品德的人,小则可以修身齐家,大则可以报国惠民。武禹襄在《太极拳解》中说:“以气直养而无害”,源于《孟子·公孙丑 上》。这里说的“气”指人的气质和意志。孟子要人们培养“集义所生”的“浩然正气”。在古人看来这是壮志凌云,忠勇爱国之士必须具备的品格和修养。通过太 极拳的锻炼不仅强身健体,还可以增强道德品质的修养,培养坚韧不拔的良好精神,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一定能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出贡献。
太极拳以中庸为体,刚柔为用,拳式运作,起、承、转、合,一线贯穿,审时度势,当刚则刚,当柔则柔,当严则严,当宽则宽,刚而不折,柔而不 痿,严而不酷,宽而不纵,运用适宜,无过不及,即为相济。能较好的做到这些,有助于个人处理人际关系、工作关系和社会关系,有助于构建和谐社会乃至和谐世 界。
太极拳拥有众多的爱好者,普及区域遍及全国,如果利用这支队伍,普及道德教育,改变民风,会有显著的效果。一百多年来,太极拳经历了创业、发展和普及三个历史时期。当前伴随我国构建和谐社会,武派太极拳也将进入为构建和谐社会服务的新时期。
武派太极拳的亮点和作用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