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会计电算化会计信息论文

发布时间:2017-05-26 18:45

会计工作与信息化密切相关,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会计只有与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相结合,才能深度挖掘会计的信息功能。下文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会计电算化会计信息论文的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关于会计电算化会计信息论文篇1

浅谈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管理应用

摘要: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很多企事业单位都建立起了会计电算化信息管理系统,从而提高了会计工作的核算质量和会计工作效率,为整个管理工作现代化奠定了基础。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不过,仅仅拥有好的会计软件还远远不够,必须还要有健全的内部管理制度,才能更充分发挥会计核算的管理效用,保证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行,为企事业单位的决策层领导提供及时、准确、全面、系统的决策依据,本文介绍了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基本管理方法。

关键词: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管理应用

近年来,随着电子计算机数据处理技术在会计领域的广泛应用,会计工作已经从原有的记账、算账、报账向企业经营管理领域具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发展;会计电算化的实施,一方面提高企业的运营管理效率,一方面也对企业的内部控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对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推动我国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盲目追求最新技术、先进设备,忽视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管理制度的健全完善,造成错误、虚假会计信息的产生,威胁着企事业单位的资产安全,扰乱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因此,仅仅拥有好的会计软件还远远不够,必须还要有健全的内部管理制度,才能充分发挥会计核算的管理效用,保证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行,为企事业单位的决策层领导提供及时、准确、全面、系统的决策依据。

一、硬件管理方面

计算机是由硬件和软件共同组成的,硬件是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物质基础,硬件出现故障,会导致系统中断工作,软件出现故障,会导致系统紊乱,所以各单位必须严格计算机管理。

(一)建立健全机房管理制度

建立健全机房管理制度,保证计算机及其相关设备的安全。机房内必须严禁烟火,必须安装消防和报警设备;严禁超载用电,以防短路引发火灾;保证电压稳定,避免计算机在工作中突然断电,或由于电压不稳造成电算化会计系统运行停止,从而造成会计数据丢失;保持机房及计算机设备卫生清洁,采取必要的防尘措施,以防设备被磨损或损坏;监测机房内的温度及湿度,避免温度及湿度过高或过低,导致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非正常运行。此外,还应采取一定的安全措施,防止计算机及其相关设备被人为破坏或被盗等,以保证整个会计电算化系统的正常运行,完成会计核算任务。

(二)建立计算机及其相关设备的定期检查制度

建立硬件设备的保养、维护制度,做好硬件设备的使用、故障、维护的记录及报告,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定期组织硬件管理人员及计算机操作人员学习相关的设备维护知识,经常利用设备的自检功能检查计算机及其相关设备的性能及运行状况,以防设备突然发生故障而中断电算化会计系统的运行。各单位不但要建立健全硬件管理制度,还应通过岗位责任制、奖惩制度等,激励和监督该制度的有效实施与执行,以便及时排除不安全的因素,为计算机信息系统的运行创造良好的运行环境。

二、软件管理方面

会计应用软件是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核心,整个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是在会计软件支持和控制下进行会计工作的,软件的安全程度决定了会计信息的风险程度。因此,必须加强会计软件的管理,以确保会计软件能安全、有效、正常地支持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运行。

(一)慎重选择会计软件

慎重选择会计软件,保证会计核算工作合法、安全、正常地进行。随着会计电算化的不断发展,选择商品化专业通用软件成为会计电算化发展的趋势。在选择会计应用软件时,应该选择已经通过财政部门测评的会计软件。财政部门对这类软件进行了较全面的功能测试,能够保证会计核算工作的合法性、准确性,以及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有效性,并且这类软件的开发公司具备较强大的技术支持,技术培训、软件维护、版本更新等售后服务较健全,保证会计软件具有实用性。

(二)健全会计系统软件的维护制度,防范会计风险

为保证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高效运行,应建立健全会计软件维护的申请、审批、监督、验收制度。维护申请经单位领导审批后,方可在有关人员的监督下进行软件维护,并要做好维护记录,维护完毕必须经过会计部门测试方可验收,并提交验收报告;维护申请、维护记录、验收报告须存档保管,避免会计软件被非法修改、删除。另外,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操作管理人员在对日常的软件使用过程中发现的问题需要及时解决,或及时联系软件公司的专职维护人员,尽早排除系统故障,保证会计工作的正常进行。

(三)建立授权操作制度,实行岗位专人专职制度,避免越权操作

为防止无关人员非法进入系统进行非法拷贝、删除、修改、破坏程序,造成会计数据丢失、混乱、泄密,引发会计信息风险,会计电算化系统的操作人员必须要严格保守口令密码,并且要定期更换;操作人员操作完毕必须执行相应命令,完全退出系统,并做好上机记录。

(四)加强技术和 管理控制措施,防止 计算机病毒侵入电算化 会计信息系统

计算机病毒是我国电算化会计系统所面临的急需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它可以对系统造成破坏和干扰,导致会计信的丢失和被破坏。当前有效的 反病毒措施包括技术措施,如安装防病毒卡或防病毒 软件,以及一定的管理措施,如制定磁盘拷贝权限制度,防止未经检测的磁盘介入系统。同时,禁止用财务专用的计算机上网或玩游戏,以防止病毒传人系统,威胁系统的安全运行。

三、 网络方面的安全管理

由于计算机网络具有联接形式的多样性,终端分布不均匀和网络的开放性、互连性等特征,致使在网络上,计算机病毒不断出现和传播,计算机网络不断受到“黑客”的非法攻击,机密情报资料不断地被截取和窃取,所以网络安全显得尤为重要。在网络 环境下,尤其要注意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程序维护人员接触程序的技术资料、源程序和加密文件,从而减少程序被修改的可能性,对 应用的程序要随时备份存档,以备系统损坏后重建安装之需。信息系统的使用单位须制定严格具体的防病毒措施,包括对所有来历小明的介质在使用前进行病毒检测,定期对系统进行病毒检测,使用网络防火墙防止日益猖獗的网络病毒侵入等。

财务信息在内部网络及外部网络传输中要注意安全性数据安全指标包括数据保密、访问控制、身份识别、不可否认和完整性等,针对这些方面,可以采用数据加密技术,通过对数据的加解密,认证信息的加解密,数字签字,完整性来达到数据的保密性访问。控制技术的代表是防火墙技术,通过在防火墙规则中设定相应的安全规则,防止黑客非法攻击,防止资料丢失,达到安全管理。认证技术代表是网络用户认证系统技术,它解决了财务信息在网络中传输的安全问题。

四、操作方面的管理

企业在计算机替代手工记账后,应制定严格控制措施,为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行创造良好的环境。

企业应根据 工作及人员情况,设专职或兼职人员负责会计电算化工作,定岗定员,保持相对稳定。企业必须对操作人员的上机、密码和使用权限进行严格管理,建立相应的操作管理制度。与会计业务无关人员,没有经过上机培训人员不得作为操作人员。操作人员应严格按照操作规范使用计算机和财会软件,发现问题及时上报,不得自行修改操作人员的密码,应当严格保密,更换操作人员或密码泄密后,必须及时更改密码。

五、会计档案方面的管理

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档案主要是指打印输出的各种账簿、报表、凭证、存贮会计数据和程序的软盘及其它存贮介质,系统开发运行中编制的各种文档及其它会计资料。传统的会计档案仅指保存在纸介质上的会计账表凭证,随着会计档案存储方式的改变,相应的会计档案管理制度也应随之改变。良好的会计档案管理是在会计电算化后会计工作连续进行的保障,是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维护的保证,是保证系统内数据信息安全、完整的关键环节,也是会计信息得以充分利用和为管理服务的保证。

在电算化会计中,根据原始凭证直接在计算机上编制记账凭证,再由计算机打印输出在这种情况下,记账凭证上应有录入员的签名或盖章、复核的管理人员签名或盖章、会计主管人员的签名或盖章。收付款记账凭证还应由出纳人员签名或盖章,打印输出的记账凭证视同手工填制的记账凭证。根据《会计人员工作规范》、《会计档案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计算机替代手工记账后,企业会计账簿、会计报表均由计算机打印输出,并以书面形式保存,其保存期限按《会计档案管理办法》的规定办理。

存有会计信息的磁性介质及其它介质,在未打印成书面形式之前,应妥善保管井留有副本,要认真定期检查,做好防磁、防火、防潮、防尘工作。一般说来,为方便于利用计算机进行查询及在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出现故障时进行恢复,这些介质都视同会计资料或档案进行保存,直至其中的会计信息完全过时为止。会计档案的保管实行权限分离制度,系统操作人员和程序开发人员不能兼任会计档案保管工作,查阅会计档案应办理审批登记手续。

六、会计信息化 发展的趋势

(一)以与信息技术相融合的现代会计为依据。会计信息化将导致传统会计理论基础,管理模式,工作流程等发生革命性的变革,发展为信息技术与会计相融合现代会计。

(二)资料的高度共享性和数据处理的高度适时化,企业信息的高度发展,使21世纪的会计信息系统成为整个企业信息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同时,先进的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信息系统的高度共享和开放性将使会计信息的处理与披露由传统的及时性提升为适时性,将使会计信息的使用者可以随时查看企业的经营及财务状况,从而避免了会计信息由于披露不及时造成的失真,为准确做出决策提供了保证。总而言之,会计信息化的未来发展,离不开数据库管理技术的进步,企业实行会计信息化后,为了满足企事业单位预测、决策、控制、分析和管理上的需求,不仅需要反映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有关数据,而且也需要市场、物价、金融、投资等有关方面的数据,照样就需要改变传统的数据库管理理念,取而代之以全部的数据库管理思想,从而满足信息系统数据处理的大量化,集成化多维化和多元化的需求。

(三)智能型会计决策系统的应用。目前国内建立的会计信息系统,基本上都是用于处理已发生的会计业务。反映和提供已完成的经营活动的信息,然而,现代化 经济活动的复杂性,多变性和瞬时性,已对

管理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每一管理者都需要依靠科学的预测来作出决策。管理者的决策方式已从经验方式转向科学决策方式,在这种趋势的引导下,智能性会计决策系统的应用将构成21世纪的会计信息系统的主要内容。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已在全世界范围内以惊人的速度发展,在很短的时间内计算机网络技术就会使企业会计信息系统面貌焕然一新。会计信息也将会发生更大的变化。我国信息产业已取得了很好的业绩,计算机在人的工作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相信随着政策的支持与重视及信息技术自身的不断发展,我国的会计信息化事业必将蓬勃发展。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利用计算机替代手工记账己成为现实,会计电算化是管理现代化和会计自身改革和发展的客观需要,是时代发展的必然,是会计工作的发展方向。在发展过程中,只有认真按照财政部发布的《会计电算化工作规范》,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对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进行管理,才能真正做好单位内部信息资源的共享,充分发挥网络环境下会计电算化的快捷、方便,更好地为企业经营决策、财务管理服务。

参考文献:

[1]胡世强.内部会计控制规范.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

[2]张瑞君.计算机会计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关于会计电算化会计信息论文篇2

会计电算化中会计信息质量的探讨

一、会计的信息质量特征

会计的信息质量从不同的角度诠释有不同的意义。从信息使用者的角度来理解,它是指多大程度满足信息使用者的需求;从会计工作人员的角度来理解,它是指符合会计准则或制度的程度。因此,我们可以用是否满足人们的需求和满足的程度大小来度量会计的信息质量,主要包括相关性、可靠性、真实性、及时性、可比性、有用性等。

相关性要求企业做到会计信息要满足不同使用者比如股东、经营管理者、政府部门等的需要。会计信息既要能反映过去的财务状况,也要能预测企业未来的财务趋势。

可靠性要求数据真实可靠,确认和计量会计要素要符合各自的定义。对企业影响重大的经济业务应该单独进行核算、反映。财务报表应根据实际发生的业务编制,来真实地反映资产负债表日的财务状况和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

及时性要求企业尽快编制、报送年度的财务报表。企业要在会计年度终了审计后尽快报出各类财务报表。企业实时发生的经济业务是不断变化的,因此会计人员编制的信息也需要实时变化。

会计的真实特性要求会计信息能正确反映实时发生的每项经济业务的所有内容。企业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会计方面的准则制度、处理信息的程序方法也会影响到信息的真实性。具有不同职业道德水平的财务人员会对信息的真实性做出不同程度的保证。财务人员根据实时发生的经济业务经过一定的程序和方法处理形成会计信息。数据的处理过程也会影响到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二、对电算化系统的会计信息进行质量控制的意义

信息是人们应用会计核算软件加工处理后得到的对使用者有用的数据。它会影响使用者的决策或行为,这种影响可能是现实的,也可能是是潜在的。会计信息是会计人员将会计数据分类到相应的会计科目进行科目汇总、计算、解释和报告后产生的信息,会影响到投资者、债权人等信息使用者的决策。会计信息失真会使企业遭受财务损失或是影响声誉,严重时可能会使企业面临破产的困境。会计信息的质量控制一直是会计财经法规的一项基本要求。将电算化引入会计工作后,会计账簿、报表等都是由固定的程序生成的,会计人员的工作只是录入会计凭证。

三、利用会计电算化减少会计信息失真的实现途径

会计信息的失真是会计制度中一直亟待解决的问题,通过上文分析,不难看出会计电算化技术为减少会计信息失真提供了很好的解决办法,而且也应该作为会计体系和会计制度变革的重要方向。利用会计电算化减少会计信息失真,具体来说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建立适应会计电算化的相关制度

拓展会计电算化技术的应用,首先要建立起一套适应会计电算化的制度体系。一是建立会计电算化操作制度,电算化会计操作不同于一般的会计操作,是对以往会计业务操作流程的重新构造,需要制定出适应会计电算化的操作标准制度。二是要对电算化会计进行新的责任划分。将会计电算化技术应用于保证会计信息质量,对会计业务处理的过程进行新的划分,因此要对在业务处理中的不同环节的责任尽心重新的划分。三是要建立对应监督制度。纵然会计电算化技术的应用有诸多好处,但也有其弊端。运用技术手段非法改动软件程序或者后台数据,比以往的舞弊的手段具有更强的隐蔽性,因此必须要建立起能够切实对电算化会计起到监督的检查制度。

2.培养会计电算化人才队伍

会计电算化技术的应用,降低了会计人员的负担,但同时对会计人员的业务能力和适应新技术的能力提出来新要求。由于会计人员本身知识水平或业务能力不足,或者是对于会计电算化技术知识掌握不足,会导致会计信息的技术性失真,在会计信息的收集、整理、加工、反馈等环节出现技术性的差错。因此要让将会计电算化技术切实在保证会计信息质量的过程中发挥作用,必须确保有一支熟练掌握会计电算化技术的人才队伍。既要对目前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进行培训,还要在培养新的会计从业人员和考核过程中加入多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培养和考察,以便其能快速适应新型会计体制。

3.规范会计电算化行业标准

会计核算需要在行业范围内统一标准,以便行业间的信息交流。同样,在会计电算化的进程中,必须统一行业标准。首先是要统一软件开发,不同的公司对于会计电算化软件的需求不同,但是不能盲目分散开发,要依据统一的标准留好合适的数据接口。其次要统一数据格式和标准,同行业间的数据交流前提是会计信息之间具有可比性,只有统一了会计信息的标准格式和内容范围才能使相互之间的数据能有参考价值。

4.开发网络化程度更高性能更好的会计电算化软件

会计信息质量难以保证或者会计信息失真的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会计业务操作人员和会计信息使用人员的信息不对称。开发网络化程度更高的会计电算化软件,利用网络通信技术实现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会计业务流动的实时掌控,便于会计信息使用者及时发现经济活动中的问题或者会计业务处理中的弊端。此外,通过丰富会计电算化软件的功能,依靠更为先进的数据分析技术,可以实现对会计业务的动态监控,甚至不需要人为地监控和管理,依赖自动的警报系统便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并报警。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电算化会计系统环境中,由财务人员和会计核算软件来完成会计工作,会计信息的质量控制也演变成人和核算软件的系统风险。因此企业要加强电算化环境下会计工作的规章制度建设,有效地提高会计的信息质量。

关于会计电算化会计信息论文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