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科学论文格式

发布时间:2017-06-17 00:30

食品科学是以满足人的生理需求为目的同时兼顾人的心理需求的一门自然科学,小编整理的食品科学论文,希望你能从中得到感悟!

食品科学论文篇一

浅谈食品科学与食品安全的发展

【摘 要】随着人们的生活质量越来越高,人们也越发的关注食品安全的问题,而国际卫生组织(WHO)也将食品安全纳入到必须先要解决的11个问题之中。督促各国将食品安全问题作为国家健康机制中必可不少的一项,并加快出台、完善各项政策,提供充足的资源来建立和强化各国的食品安全,包括针对减少食源性疾病之系统的和可持续的预防措施的开发和应用。食品科技因此开始凸显其重要性。本文就以食品科学与食品安全为主要路线,针对其发展和需要注意的问题进行整理阐述。

【关键词】食品安全;食品科学;发展

关于食品安全问题方面的研究在食品科学里是重要的研究之一,其主要内容包括有人口增长问题、食品贸易的国际化问题、食品生产工业化问题、及国际旅游方面和食品消费形式的变化等问题[1]。而人们关注的重点仍然是食品中是否含有有毒化学物质。另外,在食品安全中的新技术也是关注的重点,包括食品辐射和源于新生物技术的食品。而针对食品安全问题,我们应考虑诸多因素(生物技术,营养和行为科学,化学和物理分析,信息技术,工程科学和加工技术的通力协作)。学术界如何界定食品科学?对于食品科学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及解决的安全问题上,他们更加重视的是将食品科学看做是一种完整的系统,它介于农业科学、营养科学和行为科学之间[2]。

目前,全世界的生物转基因技术都在以植物对害虫的抵抗力,对干旱、盐碱地等恶劣条件适应力,提高植物内所含营养物质的含量等为主攻目标。基因工程技术已在发达及发展中国家内应用广泛,利用生物技术解决了不少食品短缺的问题,而转基因工程不仅提高了植物的抗虫能力与植物在干旱盐碱地等恶劣条件下的收成,还提高了植物自身所含的维生素,胡萝卜素等营养成分。现世界内很多学家在研究具有药物功效的植物,专门喂养动物的植物,这些都需要更加纯熟的生物技术[3]。随着现在生物技术的广泛应用,生物技术在给人类的生活越来越多的益处的同时,其对人类的不利因素也逐步显现。转基因食物的弊端也使得相关转基因食物的利弊的争论愈演愈烈。

还有一个领域是我们不可忽视的,就是改良的植物和微生物作为食品添加剂。该领域的先驱应该首推医药领域的类似盘尼西林的抗生素。在食品领域,生物技术应用较广的有食品风味剂、食品保鲜剂、抗氧化剂、着色剂和胶凝剂等。其中,酶制剂含有的活力因子在相关产品(包括葡萄酒、啤酒、面包和糖浆等等)的使用上,更加凸显了生物技术发挥的巨大作用。在极限温度、酸度和压力的条件下,新型的酶制剂的活力因子仍然可以高度保持。如一些酶可在冰点或120度的温度下保持活力,可在pH值为2的高酸度或pH值为10的高碱度的条件下反应。高压实验是指一些特定的酶类可以在几千帕的压力下保持高活力。使得生物工程应用显著化的是分析领域。已经开发出相当数量的基于分子生物学的免疫学分析生物传感器,如应用于检测巴斯德杀菌或灭菌工艺效果的以及生产无过敏物质食品中用于检测过敏物质的DNA检测器。应用较广的是用于检测沙门氏菌的免疫学分析方法和电子技术相结合的分析仪。免疫实验和电子方法的结合就很有趣,如利用压电电子手段探测沙门氏菌。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而食品的营养价值也受到消费者更高的关注。消费者关注的范围很广,更加偏重与新型大米、谷物和调料的生理学价值及加工后对其影响的关注。另外,特殊植物品种的医学价值及适合、满足不同消费群体(婴儿、老年人,运动员等)的特殊需求产品也是消费者偏于关注的重点。食品企业根据消费者的关注情况而更加重视特殊产品的生产,形成大份额的特殊产品市场。特殊群体对于食品的需求方面很多,生活中也很常见,病人的处方食品(如低脂肪食品、不含坚果等低过敏食品),针对运动员的食品,可降低其赛前紧张,另外,通过控制饮食还可治疗因食品导致的一些疾病(常见的如老年糖尿病、高血压、胆固醇及食源性过敏等)[4]。这些问题在如今的社会中已经发展为全球性关注的问题,满足特殊食品的技术需求成为必然的发展趋势,并且,一些具有自动免疫功能的食品和具有抗癌作用的食品也即将上市。

食品科学中,化学方面的进步也对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产品的重要组成成分和其中的不明物质都可利用化学试验详细的检测出,并给予工艺控制上的指导,使食品的生产导入全新的领域。在线控制可以被整合到食品加工过程中,对于受污染食品的安全要求也将更加严格,这必将促进对消费者的安全保护作用。化学对于食品生产产生作用的另一个领域是风味工业中特殊分子物质的开发。此技术的奇特结果只有在采用了独立传感器感应系统后才有可能实现,当然还必须辅助以发达的计算机技术。

现代食品科学与食品技术的现状受到IT技术的影响,已经得到很大的改观。如果仔细认真的对食品科学进行分析,我们会发现,人工智能计算机技术已经涵盖了食品科学的整个领域。尤其是食品分析最为依赖计算机,另外,光谱研究、图像分析、量热学和流体学等方面也都离不开计算机的辅助。可以说,计算机在工艺控制、工艺策划和组织、逻辑分析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正是这点,推动了食品技术的改革创新。这和全球范围内的人员和货物流动如出一辙,同样都是依赖于计算机的辅助,如果现代食品的储藏和分配缺少了计算机的话,其后果是无法想象的。食品科技中各个系统都被人工智能计算机所取代,得到广泛的应用。此外,人工智能计算机还能设计模型产品,包括包装材料和饮食设计等。人工智能计算机的产生已经逐渐的融入到我们生活之中,成为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工具[5]。

在食品科学中,工程科学可以说是另一个重要的接口,而且很大程度上改善了食品技术和食品工艺的现状。食品工艺多种多样,有高压处理,欧姆加热处理,高压水切割,高强度电子脉冲磁场及先进工艺控制等等。在工业领域中,而食品新技术的产生会将会极大的促进食品加工技术的进步和发展。

【参考文献】

[1]高洋.食品科学发展趋势的研究[J].山西青年,2013(24).

[2]饶平凡.食品科学为什么不受重视[J].文苑(经典美文),2014(02).

[3]刘运贵.关于食品科学的研究[J].山西青年,2013(24).

[4]罗舜菁,刘成梅,付桂明.食品科学国家重点学科建设中科学研究对提高本科教学质量的实效研究[J].大家,2012(09).

[5]张有林,苏东华.食品科学的历史、现状及发展[J].食品工业科技,2004(01).

食品科学论文篇二

食品科学导论双语教学探讨

摘 要: 文章重点就双语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学模式和组织教学方面进行了积极尝试,所采用的方式、方法在食品专业进行双语教学可行、效果好,为要从事该项工作的人员提供了可借鉴的方法。

关键词: 食品科学导论 双语教学 教学模式 组织教学

1.引言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对当代大学生所应具备的整体素养有了新的要求。对食品专业的学生而言,及时掌握国外行业现状,对专业知识有一个全面的掌握,是其拓宽专业视野的一个重要方面;对高校及教师而言,培养外向型、国际型人才已是现代教育的责任。调查发现,用人单位对近几年来毕业的大学生英语综合能力普遍感到不满意,能胜任或基本胜任参加国际会议讨论的仅为7%,能胜任或基本胜任对外业务谈判的仅为14%[1],因此如何培养复合型人才是高校的一大责任。2001年,教育部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的通知中提出:“……本科教育要创造条件使用英语等外语进行公共课和专业课教学。”从而在许多高校都陆续对双语教学进行了尝试并掀起了双语教学的热潮。我作为本单位首门双语教学课程的承担者对双语教学进行了尝试,对《食品科学导论》课程的双语教学进行了探索。

2.教学实施

2.1教师

双语教学效果的好坏关键在教师,要想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要求教师不但具备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口语表达能力,而且要具备广泛扎实的专业知识。我的专业是食品科学与工程,具有系统的专业知识。另外,我有过三年的高中英语教学经历,具备一定的基础英语知识和英语教学经验,在求学期间训练过英语口语,所有这些都使我初步具备了承担该课程的双语教学任务的条件。

2.2课程选择及教材选用

实施双语教学的课程既要能体现一定的专业知识,专业知识的深度又不宜太大。我们选择了《食品科学导论》作为双语教学的课程,因为本门课的内容涉及了食品专业的许多专业课内容,且涉及的每部分内容深度不大,比较适合用于双语课教学。

教材是无言的教师,是教学过程中传授知识的载体。教材的选择是双语教学中一个关键的环节,高质量的教材是实施双语教学的一个根本保证。没有合适的教材,双语教学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教育部(2001)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教材的质量直接体现着高等教育和科学研究的发展水平,也直接影响本科教学的质量。”鉴于此,我们选用的教材为中国轻工业出版社出版的《INTRODUCTION TO FOOD SCIENCE》(影印版),作者为Rick Parker。该教材内容丰富、浅显易懂、图文并茂,习题相对简易明了。每一个单元还根据内容设置有“student activities”,便于组织讨论活动。

2.3备课

备课的充分与否直接影响着教学的效果的好坏。首先,教师要通读教材,对所要讲授的内容做到非常熟悉,把那些难点分析透彻并设计好讲解的方法,提前准备好所要列举的事例。其次,课前需要对需要用英语口语表达的内容有一个充分的准备。哪些内容用英语讲授学生理解起来不存在困难,哪些最好使用一些汉语等。用英语表达的内容自己要在课前演练一遍,以便对一些语法、习语和所需要列举的事例等有个事前准备。再次,对于要进行的活动要课前设计规划好。最后,为了达到较好的效果,让学生更好地接受课堂内容和互动,采用多媒体课件作为教学的辅助措施,使学生对教学内容有的条理性更清晰,也能使课堂教学更加生动。

2.4教学方法

2.4.1模式选择:目前高校的双语教学主要有三种模式:①半外型。即使用英文教材,英语板书,但教师基本上用汉语讲授;②混合型。教材用英文教材,英语板书,教师用英语和汉语讲授,英语比例处于50%左右;③全外型。采用英文教材,板书用英文,授课基本上用英语,一些教学难点用少量的汉语引导[2]。我在双语教学实施中,根据章节内容特点,不同的章节采用了不同的教学模式。对于像“Review of Chemistry(化学回顾)”、“Chemistry of Foods(食品的化学)”、“Radiant and Electrical Energy(辐照和电能)”等难度较大、专业性太强的章节采用“半英语型”模式上课;对于像“Food Safety(食品安全)”、“Careers in Food Science(食品科学的职业)”等能学生平时了解和接触较多的内容采用“全英语型”模式进行讲授;对于教材中的大部分内容,像“Milk(乳)”、“Fish and Shellfish(鱼和贝类)”、“Fats and Oils(油脂)”等大家既有一定的初步了解而又了解不深的专业基础知识,则采用“混合型”模式上课。针对不同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能够使学生更好地接受教师所讲授的内容,而又不会出现对某些章节的接受困难。

2.4.2组织教学:教学效果与课堂的组织、设计的好坏有直接关系。为了使达到好的教学效果,使课堂充满活力和趣味,在讲授过程中我尝试了以下组织课堂的方法:①提问问题。针对某方面的内容,设计几个问题,有相应课后习题的也在讲到该部分内容时提问出来。这样既调动了学生的思维和表达能力,又使课后习题在课堂上得到了解决,减少了学生课下负担。②组织课堂活动。针对不同的内容,每个单元都可以设计相应的课内活动,比如,在讲解到食品安全的内容时,可以把同学分组讨论食品安全事故。在讲到乳制品相关内容时让同学分组互相提问问题来回答进行竞赛。这些活动组织起来简单可行且能达到活跃气氛、锻炼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效果。

2.4.3作业布置:所选用教材有课后习题,并提供有相应的活动项目供选择。习题为英文形式,根据情况每章节给学生补充一些课后作业,也都采用英文的形式,要求学生回答问题时用英文回答,教师批改时也仅出现英语批注。不适合在课堂进行的活动,比如调查类的活动,让学生课下进行调查,然后让学生用英语写成简单的调查报告。这样,学生在完成课后作业的过程中很好地锻炼了英语写作能力。

3.结论

通过对《食品科学导论》课程双语教学的尝试,我们体会到了双语教学的可行性和必要性。选择较为适合开展双语教学的课程,选择好教材,让具备双语教学的教师承担讲授任务,通过教师良好的组织教学,双语教学能够达到预期的目的。双语教学的实施,不但使学生直接地了解了国外食品行业的现状,而且使学生具备了用英语学习和表达专业知识的能力,给学生走向社会成为外向型的复合人才创造了条件。

参考文献:

[1]韩建侠.国内部分高校双语教学现状调查研究[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2005,(9).

[2]温梅,王艳娟.推进双语教学培养国际型人才[J].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08,(12).

食品科学论文格式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