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毕业论文

发布时间:2017-01-06 15:03

证券是市场经济和现代化大生产高度发展的产物,证券市场是市场经济中高级的市场组织形态,是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源合理配置的重要机制。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证券毕业论文,供大家参考。

证券毕业论文范文一:证券公司风险处置经济学分析

1.引言

证券市场在我国从诞生到形成现在的规模所经历的时间并不长,还处在市场发展和成型的初级阶段。尤其是在证券市场诞生初期,各类证券公司由于缺乏经营管理经验和适当的引导存在经营混乱等问题,引发了诸多影响证券市场稳定和发展的问题。且证券市场诞生初期缺乏合理的证券公司风险处置工作,也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证券市场的不稳定情况。以327国债事件为契机,我国成立了专门的证券监管机构,进行证券公司的风险处置工作。经过2000年后的大规模证券公司风险事件,使得证券监管结构积累了较为丰富的风险处置策略,形成了较为完备的风险处置模式。而通过这次大规模的风险处置,有效地稳定了国内的证券市场,解决了发展初期遗留的不少历史问题,初步规范化了证券公司风险处置的流程和相关法律法规,为证券市场的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积累的风险处置经验。本文将从证券公司的风险表现特征出发,依据经济学原理分析证券风险处置的主要原理。

2.证券公司风险的主要表现和风险处置的内涵

证券公司风险是公司在经营过程中出现的一种常见的金融风险,其主要表现是证券公司在经营过程中的实际收益与期望值产生偏差,从而使得公司经营产生损失的不确定性加大。这种情况是由多种公司内因和市场外因引发的,其中不利因素越多,导致的风险可能性就越大。根据现代投资理论,证券公司风险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第一是经营风险,这是指证券公司由于日常经营理念和经营方式的问题二产生的风险;第二是制度风险,主要是由于证券公司管理制度的不完善和制度存在的漏洞引发的风险;第三是财务风险,财务风险与前两中风险密切相关,财务风险既可能来源于公司财务制度的缺失和漏洞,也可能由于公司的经营不善引发的财务危机;第四是系统保障风险,这主要是由于证券交易系统出现异常所引发的风险。我国的证券公司风险处置主要针对上述风险情况,当证券公司出现违法经营活动、风险过大无法自主规避等情况时,证券监管部门会介入证券公司的经营管理活动,依照相关法律法规,勒令相关公司通过停业整顿、托管、行政重组和破产撤销等方式,控制和解决公司风险,最大限度的保护投资者的合法利益,维护证券市场的健康稳定。证券公司风险处置的目标是控制和化解风险,维护市场稳定,进而完善相关法律制度和配套机制,提高证券业的资源配置效率,并且研究证券公司风险处置模式和处置政策有利于完善证券公司强制退出机制。

3.证券公司风险处置的主要模式和现存问题

我国证券公司风险处置模式主要包括停业整顿、托管、接管、行政重组、撤销破产等模式。其中,停业整顿即证券公司暂停其公司的经营活动,按照监管部门的要求修正其经营活动中的违法行为,是一种情节较轻的风险处置模式。托管是指在监管部门的批准下,有专业管理机构代为管理公司业务。接管的处置程度则要高于托管,被接管的公司管理层将完全丧失公司的各类职权。对于存在重大风险的公司,且无法通过常规的手段进行风险规避时,可以采用行政重组和撤销破产的模式,以保护投资者的权益为最优先进行风险处置。上述风险处置方法是我国在多年的证券市场发展过程中积淀起来的行之有效的方法,然而随着风险类型的多样化和风险处置的客观条件的严苛化,使得风险处置需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进步,为此需要依据经济学理论对证券公司风险处置的发展方向进行探讨。

4.证券公司风险处置的经济学理论依据

证券公司风险处置的经济学理论主要包括路径依赖理论、后发优势及劣势理论和金融规制理论。路径依赖理论是一种惯性发展形式的体现,强调了制度变迁过程中对以往制度形式以及变迁历史的高度依赖性。这说明当证券公司发展进入了一定的道路之后,就会一直沿着这种道路发展下去,这就是路径依赖性的体现。然而这种道路既可能是良性的,也可能是恶性的。如果依赖良性的道路,则有益于证券公司的发展;而如果依赖于恶性的道路,则风险发生的概率就会大幅增加。后发经济的优势体现在能够以先前国家的发展经验作为借鉴,从而能够少走弯路,以最优的方法和策略进行发展;然而其也有相应的劣势,即底子薄、基础差,也需要面临先进国家的技术封锁等。因此如何在证券公司发展中最大限度的发挥后发优势、避免后发劣势是公司经营层面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金融规制是政府干预金融市场以保持金融稳定的一种制度安排,是防范金融危机或金融脆弱性的发生的有效措施。金融规制不同于金融机构的内部管理以及金融市场的内在约束,它是对金融机构的微观活动直接做出限制规定,目的在于防范金融危机或金融脆弱性的发生。广义的规制包括直接规制和间接规制,而狭义的规制仅仅指直接规制。

5.从经济学角度看证券公司风险处置工作

5.1政府参与的必要性

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经济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特点使得国家在面临重大金融风险的时候能够动用整个国家的力量进行市场和经济形势的稳定。对于证券公司的风险处置,政府的参与意味着公共资产的参与,能够有效地为证券公司提供资金庇护,有效地避免证券风险所引发的资金链断裂。一直以来,政府作为证券市场的产生到后来的发展、改革的组织者和主导者,客观的决定了政府参与证券公司风险处置工作的必要性。政府在证券公司风险处置工作中的参与,为证券公司提供了坚实的后盾,实现了公司经营的有效维稳。

5.2坚持以行政为主导的方式

考虑我国证券法律不完善、市场成熟程度不够的特点,单纯的司法方式处置证券公司风险是不现实的。由于司法方式具有一定的死板性,且我国的证券相关法律法规仍存在不完善的问题,法律法规的制定无法跟上证券市场的发展速度,这也造成了单纯基于司法方式的证券风险处置难以应付复杂的证券风险情况。行政手段作为一种比较温和的手段,能够有效的缓和证券公司内部、证券公司与投资者之间的互信问题,以引导和调整为手段调整证券公司的经营方针和可能引发风险的经营行为。以行政为主导,辅之以司法手段,能及时有效的处置证券公司风险,维护证券市场的健康稳定发展。

5.3发挥证券市场的后发优势

我国的证券市场虽然发展速度较快,但各方面的问题还有很多,很多问题隐藏在快速的发展中没有显现,这并不意味着我国的证券市场是完善的、健全的。因此,借助于经济学原理中的后发优势,努力学习国外先进证券市场的管理体制和经验,结合我国的证券市场发展特色,实现先进管理体制和市场运营经验的学习和创新。借助于后发优势,尽快实现与国际先进水平的接轨。同时,要警惕后发劣势对证券市场的冲击,预先建立规避机制,不断完善证券风险处置措施。

6.总结

我国的证券市场跟国外先进水平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且风险处置方法也没有体系化和完备化。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证券风险将向着多样性和复杂化发展,只有以经济学原理为依托,才能够制定合理科学的风险处置策略,不断完善我国证券市场的风险处置体现,为证券市场的和谐有序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证券毕业论文范文二:证券投资学研究性教学模式探讨

引言:近年来随着金融市场产品和交易机制日益创新发展,市场需要大量具有创新能力的复合型金融人才。高校作为人才输送的主要渠道如果保持着传统的接受性教学模式,将会导致了金融人才市场出现了供需结构性失衡。因此,我们提出采用研究性教学模式对金融投资类课程进行改革,突出学生创新能力和复合型专业技能的培养,并以证券投资学课程为例进行详细阐述,从而实现金融人才的培养和市场实际需求标准的有效对接。

一、研究性教学模式在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复合型金融人才方面的独特优势

研究性教学模式是美国高等教育的主流教学模式,其起源于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美国的杜威、克伯屈等人提出的“问题教学法”,倡导“从做中学”的教育思想;并于1989年,通过美国联邦政府制定的著名的“2061”计划,把研究作为教学方式直接引入教学。我国高校自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教高(2005)1号】提出高校“要积极推动研究性教学,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也逐步引入研究性教学模式。研究性教学模式的本质在于,让学生亲历知识产生与形成的过程;使学生学会独立运用其脑力劳动;追求“知识”发现、“方法”习得与“态度”形成的有机结合与高度统一。这一过程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创新性解决问题的能力。而这些素养和能力恰好是当前金融人才在处理快速发展、复杂多变的金融市场问题时所必须的。

(一)研究性教学模式有助于培养金融人才的“问题意识”。

金融市场是一个复杂系统,不仅在于现有金融产品和金融体系复杂,还在于金融产品和金融体系处在不断地创新和变动中;因此金融从业人员所要面临的实际问题往往是复杂的、开放性的,且没有固定解决模式,需要金融从业人员创新性地加以解决。创新性地解决问题前提是具备“问题意识”,即能自主发现和产生新问题,并带动整个问题的探索和分析行为。金融工作经常需要从业人员具有发现问题的意识,对一些异常现象或者是新现象保持敏感性,同时所提问题的质量,也需有意识地培养。显然以教师讲授,学生被动接受为主要形式的接受性教学模式,是缺乏这种“问题意识”训练的。而研究性教学模式下,学生对每个知识点的习得都是在“生疑”、“质疑”、“释疑”过程中进行,遵循了“问题意识”的训练途径,有效地提高了学生对问题的敏感性以及对问题关键点的把握能力。

(二)研究性教学模式有助于培养金融人才创新性解决问题的能力。

研究性教学模式不仅在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更重要的是锻炼了学生创新性解决问题的能力。研究性教学模式的实质是,学生知识的获得是在学生主动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活动中获得的。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对知识点产生的背景、逻辑体系、适用条件等均有立体化的理解,再将所学知识应用到更为复杂的实际问题时也更灵活,做到举一反三。同时在研究性教学过程中,学生剖析问题、搜集信息、自主学习、归纳演绎等多种能力得到了锻炼,这些都构成了创新性解决问题的能力体系。金融问题的复杂多变,需要从业人员能对问题快速剖析,积极寻求可能的方案,并加以创新性地解决。长期的研究性教学模式不仅使学生对金融知识的掌握更为深刻,同时学生的“问题意识”、创新性解决金融问题的方法以及习惯得以正确培养,相比于传统接受性教学模式更适合具有创新能力的金融人才的培养。

(三)研究性教学模式突出了综合素质的培养。

研究性教学模式下教学环节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理论课堂,更多地是以能提供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环节加以开展,如研讨课、实践课、课题、项目、竞赛等。在这些环节中,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能力、任务分解和实施能力、信息的收集和筛选能力、新知识的学习和应用能力、优良的职业操守和人际关系都得到了培养。同时由于这些教学环节所涉及的问题往往是综合性的、开放性的,涉及的知识包括金融、数学、计算机、统计学等多学科的知识,因此学生对学科之间的联系以及交叉应用更为熟悉,便于今后在实际工作中综合运用跨学科的知识处理复杂的金融问题。显然研究性教学模式相比传统接受性教学模式更能突出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高,有助于复合型金融人才培养。

二、证券投资学课程研究性教学方案设计

(一)“四类教学环节”重组课程知识点。

首先,按照投资者认知过程重组课程知识点。我们将学生视为刚接触证券投资领域的投资者,其认知证券市场和实施投资过程可以概括为四个步骤:了解证券市场,制定投资计划,实施投资过程,对业绩进行评估,以此循环。我们按照这一过程将证券投资学课程知识点分为四个模块:基础知识模块、收益风险量化模块、投资分析模块、业绩评估模块;沿着这条主线对各模块知识点进行精简、补充和梳理。通过对知识点的重组,使得学生的学习过程与认知过程及投资过程紧密地联系起来,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更为整体化。同时,根据不同知识点的特点及难易程度,创新性地采用理论课、讨论课、实践课以及微课四类教学环节与之匹配。在理论课中呈现重要的、难度较大的知识点,在讨论课中呈现开放性的知识点,在实践课中呈现操作性较强的知识点,在微课环节呈现补充性知识点。风险收益量化模块则主要采用两种教学环节,理论课侧重风险、收益等基本概念以及计算方法等知识点的讲解,讨论课则选择投资计划和资金管理等知识点进行开展。投资分析模块以四种环节相互配合,理论课注重介绍投资分析的要点、流派之间异同;实践课实施模拟交易演练,讨论课则是进行投资心得的交流,一些分析方法详细的讲解则借助于微课形式。业绩评估模块也设置了三种教学环节,理论课主要介绍组合投资的基本原理;实践课则是通过模拟交易实践不同组合投资方案;讨论课则是对方案的实施过程中的心得体会进行交流。

(二)教学组织环节中的四类导向性设计

1、理论教学问题性导向。传统的理论教学无论是在教学理念还是在教学环节设计上都偏向于教师的直接传授,学生学习主动性没有得到较好的调动;而研究性教学重在改变这一弊端,强调让学生尽可能地参与到知识自我获得过程中。基于这一理念,证券投资学研究性教学改革的理论课堂也要突出学生学习自主性的培养,为此我们以问题性导向来设计理论课的教学组织形式,形成了“创设问题情境———合作探究———总结、反思、评价———作业延伸”四环节的理论课教学组织形式。首先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主体意识;通过学生的主动探究、合作讨论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通过总结、反思、评价环节提升学生总结问题的能力;最后通过作业延伸对已学知识进行巩固加深。

2、讨论教学合作性导向。为了对课堂理论学习进行深化和补充,我们选择一些与知识点联系紧密,又具有很强的现实性的问题作为讨论课的内容。由于全班一起进行合作探究可能既难以管理又无效率,因此需要对班级进行分组,由每个小组的同学先进行合作探究,然后在整个班级上进行组与组的交流。因此合作探究可以分为两部分:组内合作探究(讨论)和组际交流(讨论)。组合合作探究安排在课下小组内进行讨论,组际交流安排在讨论课堂进行。讨论课堂组际交流主要包括:小组汇报、小组互评、共同探究、教师质疑。小组汇报指各组选出一名代表将本小组的探究结果进行汇报。小组互评是组与组之间对各自探究的结果进行评论。共同探究是教师对学生提出的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加以归纳,选择有代表性的、共同性的问题组织小组之间进行探究交流。教师质疑是把班内学生没有想到的有价值的问题提出来组织全班学生进行大讨论、大探究。

3、实践教学项目化导向。实践环节包括课堂实践、素质拓展课、学科竞赛、校外实训、聘请校外导师进行讲座或担任比赛评委等。其中课堂实践包括两块,模拟交易和课程论文。模拟交易是根据课堂教学进度,利用证券模拟交易软件,让学生体验证券交易的流程、交易方法和交易要领。课程论文环节是老师布置一些题目,让学生课后查阅文献,自主构思,独立思考,期中形成一篇课程小论文。素质拓展课主要是进行证券从业资格考试和期货从业资格考试的培训辅导,让学生毕业后能更好地适应业界的要求。学科竞赛主要是组织学生参加每年的宁波市大宗商品模拟交易大赛和世华财讯模拟交易大赛;此外,指导教师选择课程论文中比较优秀的作品,做进一步指导参与全国大学生挑战杯比赛和浙江省统计调查大赛,对于理论水平较高的作品进一步指导后进行公开发表。校外实训环节主要是组织学生利用寒暑假时间在与我校有合作的金融企业进行短期的实践或培训。

4、微课教学环节的专题化导向。对于课程中一些重点难点问题,我们设置了微课内容作为第二课堂进行专题化补充。微课的核心组成内容是课堂教学视频(课例片段),同时还包含与该教学主题相关的教学设计、素材课件、教学反思、练习测试及学生反馈、教师点评等辅助性教学资源,它们以一定的组织关系和呈现方式共同“营造”了一个半结构化、专题式的资源单元应用“小环境”。因此,微课既有别于传统单一资源类型的教学课例、教学课件、教学设计、教学反思等教学资源,又是在其基础上继承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教学资源。根据微课的特点,结合证券投资学课程中的一些重点、难点、以及趣味性和实用性较强,有案例支撑的知识点录制了8个微课,分别是股票基础知识、股票定价原理、股票发行、债券基础知识、债券定价原理、证券投资基金、金融衍生产品、CAPM模型———投资分析与Excel实现。每个微课的设计都囊括了本微课特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总结等。在教学方法中以案例引入———初步探讨———知识介绍———案例的总结和引申等环节进行开展。

(三)教学评价中的评价主体和评价内容的多元化设计。

评价主体的多元化是指评价主体不限于教师,学生组长及本人均可参与。评价内容的多元化是指评价内容不再局限于知识,而是转化为以知识和能力并重的多元化的考评体系。这里的“能力”主要包括自主学习能力、合作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文字或语言表达能力等多种。具体而言考评体系包括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平时成绩包括两个部分,一部分是过程性评价,一部分是自主学习评价。过程性评价包括出勤率、课堂表现、作业,自主学习评价包括模拟交易和讨论课成绩。讨论课成绩包括小组成绩和个人成绩,个人成绩由组长评定,小组成绩由老师和其他小组评定。期末考试可以采用试卷考核,也可以采用大作业的形式考核。综上所述,经过五年时间的研究性改革探索,浙江万里学院证券投资学课程形成了一套适合本科金融类课程推广的“四四二”研究性教学方案。该研究性教学方案符合当前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复合型金融人才的要求。今后,我们会将进一步完善“四四二”研究性教学模式,以推动浙江万里学院金融类其它课程的改革和建设中,为金融市场输送大量具有创新能力的复合型金融人才。

证券毕业论文相关文章:

1.金融证券论文

2.资本市场毕业论文

3.关于财经类毕业论文范文

4.电子商务毕业论文参考

5.物流金融毕业论文

证券毕业论文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