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财会毕业论文

发布时间:2017-05-27 09:17

伴随经济进展,金融凸显了日渐重要的位置。下文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金融财会毕业论文的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金融财会毕业论文篇1

对于现代金融经济中的经济泡沫研究

摘要:对于世界金融形势的不断变化,极易导致金融交易所引起的泡沫经济市场,致使中国现代金融经济的泡沫出现高发趋势,不断泡沫市场。通过本文分析可知,要想合理改善现代经济的泡沫,避免市场泡沫经济的膨胀,和降低金融经济所带来的风险,有必要与同行合作,以此激发该国的金融市场走向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金融经济;经济泡沫;预防建议

现代金融经济泡沫有一个非常复杂的性质,不但在经济独立的运行规则的财务表现上体现,而且还在金融系统内部中出现有瑕疵。分析现代金融经济泡沫,首先必须要弄明白,在金融交易过程中所出现的经济泡沫现象,只有交易的稳定运动才能有经济稳定持续发展的意义。

但也要知道,交易数量的增加并不代表实际需求量所有增加,即交易量与实际需求量不是成正比例的。同样也会影响着经济泡沫,不仅不能让金融市场的运行保持稳定,反而构成了极大的威胁。所以经济市场的发展状况如何必须引起我们大家的高度重视。

1.现代金融泡沫经济形成原因

从经济发展的角度来看,由于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虚拟经济偏离实体经济的泡沫经济,所以导致市场虚拟经济受到挤压、限制,致使经济产生虚拟资本。虚拟现实资本指的是虚拟现实价值远远超过看似繁荣的经济所产生的资本的价值。

在对现代金融泡沫经济的形成和发展分析上,得出两个理论性的概念,分别是虚拟现实资本和虚拟资本。虚拟资本指的是证券,包括债券、房地产抵押、证书等,也是股票和其他适销对路的债务持有人带来某种形式的收入及回报的资本。实收资本指的是在经济发展中主要用于生产商品所发生的资金。

从实际角度来分析,把经济发展需求集中在商品生产资本运行中,可有效地控制泡沫经济持增长趋势,发生这样的局面主要是因为泡沫经济是以实物资本形式存在的形态。但是,如果虚拟资本是以经济发展为基础,那么则会更容易导致泡沫经济。受泡沫经济市场影响的部门有两大部门,分别是金融部门和房地产,两者有共同点,也有所区别,一个是财产,一个是土地。因为它们彼此共存,所以构成土地资本与土地虚拟资本的结构模式。所以,泡沫经济与房地产行业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好比金融泡沫经济与房地产泡沫经济是一对孪生兄弟一样。

1.1社会原因

一个国家在一个经济快速发展的时期,如果该国各个方面的经济还不错,那么在经济宏观宽松环境下,可以为不繁荣的经济区域提供一个良好的金融投资机会。一般情况下,泡沫经济都是发生在对银行所实施的所属国家政策范围之内所产生的经济资本。用人们通俗易懂的理解就是,商品所带来的经济发展在一个周期时段内发生了大萧条之后,当地政府及时有效地采取一些相应的补过措施,比如说降低银行的贷款利率,以这种方式来刺激投资者继续发展的积极性和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让大家共同达到一个拉动经济增长的目的。如果你的资金充足,又想在市场领域上前锋,那么你可以将钱参与到那些具有市场经济效利,并有增值潜力资源的商品里,同时也为泡沫经济提供了社会基础。

1.2约束机制不够

什么是泡沫经济投机,用简单明了的话说其实就是,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导致失败的经济市场投机称为泡沫经济投机。致使其失败的原因有许多,有的是在监督工作中失误导致,有的是在投机过程中对贷款支付缺乏监管机制所导致。

目前,泡沫经济投机无论是在银行还是政府的监管机制下都是很难以有效成立的。主要原因是支付中介是银行,当地政府是无法干预银行与业务者在业务上的一切来往,否则会被认为这是在炒作,弄虚作假,迷惑大众。

2.当代中国金融经济中的泡沫问题

目前,中国的经济发展主要表现为股市泡沫和房地产泡沫中的泡沫问题。

在当代,中国经济得不到有好的发展的问题主要体现在股市泡沫、房地产泡沫所导致的泡沫问题上。股市泡沫指的是,在股票市场上,股票价格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是绝对的。金融资产的总额与金融资产的投资形成一个经济总量的关系,两者关系甚为密切。

与此同时,股市后续以供给量与需求量来决定股市价格,股票的价格影响着公司的业绩。如果股市属于大额资金流动的范畴,那么将会形成公司业绩差距过大过高的盈利状况,则此时会出现气泡,即出现股市泡沫经济市场。

金融带动国家经济,在股市发展中国家,不可或缺。资金在股市上的供应,股票在价格上的不稳定(波动),这两个都会直接影响着中国经济发展,因为资金一旦得到释放,股票价格将会即刻发生改变,在中国股市,无论你是经济学家还是媒体权威人士,或者还是机构投资者,你的股票都会使股市不断上升,不断增长。所以,遵循股市行为守则是可以确保机构投资者,也可以防止中国股市形成股市泡沫。

房地产泡沫是金融泡沫之一,更是泡沫的核心载体。特别是在过去的几年里,中国政府和学者及广大人民群众对中国的房地产行业就房地产是否出现泡沫问题,表示非常的关心。有学者指出,30岁到40岁左右的工薪阶层工人,可以采取节约的方式来为自己购置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而有些穷人就无能为力,这就是中国房地产泡沫经济市场所导致“穷人买房难”的局面。有的人甚至这样认为,中国的房地产泡沫是不存在的。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多个大城市,因为人口聚集量较大,土地资源无法扩充,所以导致房地产的价格呈上升趋势,日益增长。

在中国,房地产的需求是需要依靠国内银行的贷款服务,以此支持中国房地产市场的泡沫经济和稳固中国的金融市场。因此,值得大家深思和高度重视的是,房地产的价格和金融市场经济的体系,并不可忽视其对中国房地产泡沫所形成的影响。

3.基于现代金融风险防范的几点建议

第一,政府应从各个角度全面考虑相关政策,给予适当的风险退出机制。

要想解决富人与穷人之间的矛盾,必须先进行自我调节,然后统计房地产整个市场的需求量和分析有限的土地资源的局限性。或者政府直接指导银行对信贷进行“集合”,并闭合外来信贷投资渠道。在多年以前,中国房地产行业早已捆绑了银行,即是人们所说的地产泡沫。如果在处理时不符合守则,那么房地产价格将会大幅度下跌,直接影响着银行体系的发展,并出现巨大的经济坏账。所以应该像金融泡沫一样慢慢退出政策,慢慢收紧。

第二,知晓房地产的调控预期,控制不合理的价格风险。

在当代金融市场,房地产业是中国经济的重点产业之一。在不同地区不同区域,房地产的价格也有所不同。虽然房地产价格在国家调控下得到了良好的成效,但政府依然要注重保持政策的连续性,提防短期的政策,防止长期政策,确定政府的职能和政策转变持续的韧性。因此,对房地产的调控,应着重于对房地产的预计。

第三,合理有效地增加投机资本的成本。

在对成本进行管理与投机资本回收的同时,第一个应该先考虑到非定量的货币政策,是否准备好资金;第二个应该考虑的是,资金的增加与房地产投机的成本,是否能有效遏制通胀预期,避免达不到物我所值的期望。

总之,在现代,金融经济泡沫是一个全球性的的重要问题。只有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抑制经济泡沫,提供合适合理的指导,并以长远的眼光看金融形势的状态变化,方能促进中国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作者单位:江苏省建筑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刘玉平.现代金融经济中的经济泡沫分析[J].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4).

[2]黄秀华.泡沫经济典型案例分析及金融风险防范[J].经济研究导刊,2011(5).

[3]罗伯特·希勒 . 非理性繁荣 [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4]徐滇庆 . 泡沫经济与金融危机 [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2010.

金融财会毕业论文篇2

浅议国际金融危机后的欧盟金融监管体制改革

摘 要: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美欧各国加强了对系统性金融风险的监管和防范。欧盟推动了新一轮的欧盟金融监管改革,旨在打破各成员国在金融监管领域相互割据的局面,实现了欧盟层面上的统一监管。其核心内容是建立欧洲系统性风险管理委员会(ESRC)和欧洲金融监管者体系(ESFS),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加强监管。本文在分析欧盟金融监管体制改革的主要动因、演进过程和主要框架的基础上,探讨了新欧盟金融监管体制的主要特点和对深化我国金融管理体制改革的启示作用。

关键词:欧盟;金融危机;金融监管体制改革

一、欧盟金融监管体制改革的动因与演进

2008年,起源于美国的次贷危机演变为全球性金融危机,金融危机充分暴露出了欧盟金融监管各国条块分割的弊端,由此造成的后果是欧盟对于在欧洲金融市场上不断蔓延的风险缺乏全面认识、反应迟钝,等到危机爆发时又各自为战,几乎没有统一应对的有效手段。因此,对欧盟金融监管体制进行改革,加强宏观审慎性管理、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将危机遏制于萌芽阶段成为金融危机后欧盟金融监管体制改革的主要方向。2009年5月,欧盟委员会发布《欧洲金融监管》草案,该草案就建立新的欧洲金融监管体系提出了一个平衡、务实的设想。这一设想的核心是加强各国监管者的合作和协调,包括建立新的欧洲监管机构并首次建立一个欧洲层面的机构负责监测整个金融体系的风险。2009年9月22日,欧洲议会通过欧盟金融改革法案,决定建立一系列新的欧洲监管机构替换之前的各种委员会以监管各类金融机构,并成立欧洲系统性风险委员会负责监控和预警欧洲经济中的各种风险。2011年,欧盟三大金融监管机构(欧洲银行业监管局、欧洲保险与职业养老金监管局和欧洲证券与市场监管局)正式开始运转,加上此前已成立的欧洲系统风险委员会,由金融危机催生的新欧盟金融监管体系已基本建立并开始履行职责。该新体系旨在为欧洲金融业的有序复苏提供更优良的监管环境,并避免再次发生大规模的深度金融危机[1]。

二、欧盟金融监管体制改革的主要框架

(一)欧洲系统性风险委员会(ESRC)

长期以来,欧洲的宏观审慎分析是分离的,由不同国家、不同层次的金融监管机构进行,这使欧洲金融市场积累了很多风险因素。为此,欧盟委员会决定建立一个单独机构,负责对整个欧盟金融体系的宏观审慎监管。它能够识别金融稳定面临的潜在风险,提前发布风险预警,并提出风险处置方案。这个单独的机构就是欧洲系统性风险委员会(ESRC),新设立的ESRC负责在欧洲层面实施宏观审慎监管,并维护金融稳定。其主要职责是在宏观经济和金融市场发展背景下评估欧盟金融体系的稳定性。如果可以预见显著的金融风险,ESRC会提供早期预警,必要时将建议采取怎样的补救措施。ESRC提出的预警和建议是普遍性的,也可能针对某个成员国,而且将为相关应对政策提出具体时间表,这些预警和建议将通过经济与财政部长委员会(ECOFIN)或者新的欧洲监管机构发布。ESRC还会依据建议对象的报告负责监督其建议的落实。

(二)欧洲金融监管者体系(ESFS)

2009年,欧盟理事会通过关于建立欧洲金融监管系统(简称ESFS)的决议。作为欧洲监管的操作系统,其旨在通过建立更强大、一致性更高的趋同规则来提高各国的监管能力,实现对跨国金融机构的有效监管。ESFS由各国金融监管当局组成,与新的欧洲监管机构一起确保单个金融机构层面的金融稳定,并保护金融服务消费者的利益。新的欧洲监管体系一方面建立在平均分摊和相互强化的职责基础上,将各国监管与整个欧洲层面的集中监管结合起来,以促进规则统一以及监管实践和执法的一致性;另一方面则建立在伙伴关系基础上,灵活而有效,主要目的是要增进各国监管者的相互信任,确保东道国监管者有合适的权力来制定有关金融稳定和消费者保护的政策,从而使跨境风险得到更有效的管理和防范。在欧盟层面上,欧洲金融监管者体系下设三个新的欧洲监管机构,即欧洲银行业管理局(EBA)、欧洲保险和职业年金管理局(EIOPA)、欧洲证券业管理局(ESA)。

(三)宏观监管与微观监管的协调统一

欧洲金融监管改革的目标是要确保宏观审慎监管(ESRC的管理)与微观审慎监管(ESFE的管理)的有效性及其良性互动,ESRC在履行宏观审慎监管机构职责时,需要微观层面提供统一的、及时的数据流。同时,各国监管机构的微观审慎监管也将受益于ESRC对宏观审慎环境的洞察。只有ESRC与ESFS充分合作、加强沟通、协调行动,在“微观”和“宏观”层面之间实行有约束性的合作和信息交流程序,欧洲金融监管的新框架才能真正发挥作用。为识别欧盟金融体系所面临的潜在风险并确定其严重程度等级,ESRC不仅可以从ESFS那里获取微观审慎监管有关数据――尤其是大型和复杂跨国集团的数据,而且有权就特定问题直接对各国监管机构和市场经营者开展特别调查。根据新的欧洲监管机构建立所适用的相关法规,各国监管机构需向欧洲监管机构提交必要信息。ESFE同时也需定期向ESRC提供关于所有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尤其是大型和复杂跨国集团的汇总和匿名分类数据[2]。

三、欧盟金融监管体制改革的特点

(一)新体系的监管层次和监管对象更加全面

一方面,欧盟的监管权限得到扩大。除了专门设置履行宏观监管职能的欧洲系统风险委员(ESFS)会外,更将欧盟层面的直接监管权限扩展至包括银行、保险、职业养老金在内的几乎整个金融服务领域。另一方面,全面加强以银行为主的金融机构风险管理。欧盟认为金融业应当遵循实体经济发展规律,而非脱离实际地自我膨胀。国际金融危机之后,欧盟开始致力于金融机构风险管理方面的改革。其不仅强化了对银行的风险约束和关于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的要求,而且通过了关于加强信用评级公司权威性和监管的提案。为了增强对冲基金和私人股权基金透明度的监管,欧盟委员会还通过了关于包括对冲基金和私人股权基金在内的投资基金管理人的欧盟监管框架指令的相关提案。

(二)欧洲中央银行在金融监管体系中的职能和地位明显加强

首先,从欧盟金融监管体系的组织机构来看,欧洲中央银行的地位举足轻重。在宏观审慎监管方面,欧洲中央银行行长担任ESRC的主席,ESRC的成员还包括欧盟各国中央银行的行长、三个欧盟金融监管当局的主席和欧洲委员会的委员。其次,从欧盟金融监管体系的运作来看,欧洲中央银行将为欧洲系统风险委员会提供包括信息搜集分析和行政执行管理等多方面的支持,以便对欧盟整个金融系统履行宏观审慎的金融监管。第三,欧洲中央银行与各金融监管当局之间的沟通与协调大大加强,因为ESRC对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分析、监测和评估需要将中央银行的宏观经济信息和监管当局的微观监管信息有机结合。

(三)欧盟层面的金融监管机构地位大大提升,并拥有一定的超国家权利

在以往的监管体系中,欧盟名义上的金融监管委员会只是负责协调成员国的金融监管政策、促进成员国金融监管部门的合作等,并没有直接的监管权和实际的执行权。改革后的泛欧金融监管体系突破了欧盟成员国的主权“防线”,部分制度在设计上带有明显的超国家性质。新成立的三大金融监管机构在某些领域和某些特殊情况下可拥有超国家权力,如对欧盟境内注册的评级机构进行直接监管,在紧急状态下可临时禁止或限制某项金融交易活动等。此外,欧盟委员会每隔三年都要提交一份评议报告,内容包括是否需要授予泛欧金融监管机构新权力,此举意味着这套体系正在为欧盟未来统一的金融监管打好基础。

四、对深化我国金融管理体制改革的启示

(一)建立中央银行主导的宏观审慎管理体系

我国中央银行在法律上拥有防范和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的义务和评估系统性金融风险的职责。在未来金融改革中,应完善中央银行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义务与权利的对称性,确立中央银行在宏观审慎管理中的主导性作用,进一步强化中央银行作为金融稳定和金融主权维护者的地位与作用。

首先,宏观审慎管理具有宏观溢出效应,逆周期监管与货币政策调控在维护金融稳定方面具有较高的一致性。

其次,中央银行作为支付手段和金融市场即时流动性的唯一提供者决定了其在维护系统性金融风险的过程中可发挥决定性的作用。

第三,中央银行在维护系统性金融风险中具有先天性便利条件,而实施宏观审慎管理所必需的分析,可以部分借助中央银行为制定货币政策而进行的经济或货币形势分析,同时中央银行拥有支付、清算、结算和信息的优势和资本则有利于发挥自身的优势作用。第四,赋予中央银行宏观审慎管理权利同中央银行维护金融稳定职能的权责是对称的[3]。

(二)加强对系统性金融风险的防范

充分重视对系统性金融风险的监管和防范是金融危机留给人们的重要启示。金融危机之后,欧美等发达经济体开始对传统金融监管体系进行大规模改革,主要目的是要预防和抑制系统性金融风险对整个金融体系乃至宏观经济的巨大威胁。我国金融体系脱胎于计划经济体制,金融市场化改革时间较短,其在抑制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制度建设方面较为欠缺。现有的金融监管体系不仅缺失在维护金融体系稳定方面极为重要的存款保险制度,而且资本充足率监管框架设计和金融机构内部治理机构等微观审慎性监管制度建设方面也存在很大缺陷和不足。随着我国金融市场化程度和对外开放程度不断加深,系统性风险对金融体系的影响将会越来越明显。未来一旦经济减速或金融创新活动过度,金融领域的系统性风险就有全面爆发的可能。因此,应充分利用我国在制度创新方面的后发优势,提前设计和规划有助于防范和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冲击的金融管理体系。

(三)构建有效的金融监管协调机制

目前我国金融业实行分业监管的模式,虽然这有利于监管的专业化分工、提高监管效率,但随着金融全球化、自由化和金融创新的迅猛发展,分业监管体制已无法有效实现混业趋势下的监管协调和对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管理,从而难以有效防范和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

对此,应构建有效的金融监管协调机制,加强对系统性金融风险的管理[4]。一是要强化各专业金融监管机构的内部协调合作,这是保证金融监管体系稳健运作、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和维护金融稳定的基础。二是完善中央银行和各监管机构间的信息共享机制,应建立包括国务院、中央银行、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和各金融监管部门在内的金融监管信息共享机制,促进宏观与微观监管信息及时、全面的共享和交流。三是加强中央银行与国际监管机构的协调合作,授权中央银行在国际金融监管协调合作和维护金融主权中发挥主导作用,防范国际金融风险溢出效应和新一轮国际金融监管规则变化对我国金融稳定的冲击和金融发展的不利影响[5]。

参考文献:

[1]汤柳.欧盟金融监管一体化的演变与发展[J].上海金融,2010(3).

[2]焦莉莉,高飞,曹颖琦.欧盟金融监管改革有效性的微观基础[J].上海金融,2010(11).

[3]尹继志,刘秀兰.关于构建宏观审慎监管体系的探讨[J].上海金融,2011(2).

[4]段军山.金融监管体制变迁与国际比较[J].金融与经济,2010(4).

[5]陈玲.国际金融危机后的欧盟金融体制改革研究[J].上海经济研究,2010(10).

金融财会毕业论文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