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带给人的素养
人生修养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书法艺术应该说是人生修养途径之一,它带给人许多各种各样的素养。下面是小编为你整理的书法带给人的素养,希望对你有帮助。
书法之人的心灵素养
书法是一种以汉字点线结构为载体,以笔法、结字法、墨法、章法、取法为表现方法,来表现主体精神和体现审美的抽象艺术,之所以称为抽象艺术,乃在于它看似简单的线条,却蕴含着无限的世界,提示着神秘的人生,尤其是中国式做人做事的道理更在其中。 其一,书法五体,体体传情。从书法的几种书体看,无不传达出中国人的特质和心性,比如楷书,亦称“正书”,以形体方正,可作楷模得名。它如金刚瞠目、力士挥拳,来不得一丝的将就,正如那刚正的人生不能沾染一点污点一样,因此说:楷书只为君子生,只帷君子而成,这正是书为心画,作字先做人的道理之所在。
点为心画、挚爱永恒、志气平和、淡定拂尘、含容空有、阳舒阴敛、天籁涌情,方寸之间,营造和谐,永远是心灵与自然,书法与人生的交融碰撞与凝结。“导之则泉注,顿之则山安,纤纤乎似初月之出天涯,落落乎犹众星之列河汉”,不也正是天人合一,心手双畅精神境界的自然表达吗?由此可得,练字陶情,学书通道也是人生的一种追求,一种享受,一次升华。
“穷变态于毫端,合情调于纸上。”现代著名美学家宗白华在《中国书法里的美学思想》一文中,对书法的表现特征做了精要的概括:“所以中国人的这支笔,开始于一画,界破了虚空,留下了笔迹,既流出人心之美,也流出万象之美。”惟其如此,书法,可以讲是中国艺术最经典的表现形式,体现着中国文化的核心价值和本质精神。当年,毕加索偶然在博物馆见到中国书法时震撼不已,他在那“带燥方润,将浓遂枯”的点画纵横中,在那“乍显乍晦,若行若藏”的墨色气象中,发出了“这是艺术中的艺术”的惊叹,从此对中国艺术怀有敬畏之心。
书法之人的气质素养
书法中有自己的理论,简称书理。书法理论中有这样一句话“翰不虚动,下必有由”,这是孙过庭从学书法实践中得出的精辟见解,也是对书法用笔的高度提炼概括。“翰不虚动,下必有由”对书者提出了要求,切记随意乱画,任比为体。在笔“动”之前,要三思而后行,做到意在笔先,而后才能运筹帷幄。以行书中不可或缺的“牵丝”为例。牵丝是两个基本笔画之间非常细的线条,是由书写时收笔或出锋时顺势带出的。其方法也像做人一样讲究:行书变化重韵律,基本笔画要重,牵丝却可细可无,层次分明。太多太乱的牵丝只能让整幅字看起来杂乱无章,不分主次。人生也是一样,生活中的许多事都需要我们有条理、有层次,泾渭分明,什么时候该连,什么时候该断,都要以智慧去辨别,从整体去分析,用理智来处理,做到心中有数中国传统崇尚儒释道。仁义理智信、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仁爱和平,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人与宇宙万物均应和谐,更重秩序礼节。文字象形会意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符号。书法是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书法表现审美品格,体现传统文化内含的精神实质、涵养和风姿。中华民族世代相传,创造了古代灿烂的文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向心力和凝聚力的精神内涵。
“唐代第一妙腕”孙过庭,是中国书法史上的一个双料明星,既是书法理论家,又是书法高手。他所写的《书谱》一文,真迹流传至今,我们欣赏他的《书谱》真迹,书法艺术上则“飘逸愈沉着,婀娜愈刚健”,用笔刚断,结字为地道的“二王”草法,展示给人们的是中国书法艺术永恒的魅力。更可观的是他在《书谱》里所讲的书法理论极其深刻,包含着很深的人生哲学。其中的“翰不虚动,下必有由”八个字,说的既是书法又是人生。 一听到“虚”字,我们最先想到的就是虚静、虚远、清虚。孙过庭论书法之虚,指出了书法在避免虚弱无力、钉头蜂腰、牵强附会的通病同时,要三思而行,做到意在笔先,运筹帷幄。这就告诉人们,行云流水固然很好,但字如流水之随意却不是乱写乱画,要有真功夫、真想法才行。一点一画,互相牵制、生发,彼此衬托、渲染,才是真正意义上书法的美。所谓“起不孤,伏不寡”就是这个意思,而这就不仅仅是在说书法,而是在说人生哲理了。
书法带给人的素养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