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霾形成的气象条件
雾霾开始改变人们的生活习惯,许多人早晨起来做的第一件事是查看当天的空气污染指数,以此决定戴不戴口罩,是否开车上班。不过雾霾是怎么形成的呢?小编告诉你。
雾霾形成的气象条件:
雾霾天气发生时,从大的天气系统来看,区域主要受低压辐合、高压中心或均压场控制,大气异常稳定而形成静稳天气。静稳天气严重阻碍了空气的水平输送和垂直扩散,局地气象条件表现为高湿、逆温层厚、逆温强度大,风速低或静风,空气中的污染物不易向外扩散,造成集聚效应,会使污染越来越重。同样,城市污染物在低气压、风小的条件下,与低层空气中的水汽相结合,促进了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向硫酸盐和硝酸盐等二次颗粒物的转变,进一步加重雾霾的污染程度。
雾霾的研究:
雾霾、扬尘或沙尘天气频繁出现,空气污染对健康的影响为人们所关注,而钟南山院士关于“雾霾致肺癌有根据但尚无数据”的说法,更是让人们对呼吸道、肺等与呼吸相关器官的健康状况忧心不已。然而,2012年发表在《美国医药》的研究报告表明,面对空气污染,人类的心脏比肺更脆弱。
城市中的空气包含有气体、粉尘等大量污染物,最近几年,PM2.5,也就是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得到广泛关注。众多研究从不同方面解释,肺癌和呼吸道疾病的死亡率会随着PM2.5的增加而增长。但随着监测手段的复杂化,更低浓度的污染物影响被发现,部分研究者逐步认识到空气污染并不只与呼吸病死亡有关,有意识的将关注点投注在空气污染和心脏健康之间的联系上。
在一个覆盖五大洲的研究中,研究者做了100多项研究,综合更多的统计数据和更大的样品,计算心脏病风险与粉尘、臭氧、一氧化氮、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硫等空气中大多数污染物的关系。他们发现,对于除了臭氧以外的大多数空气污染物,即便是少于7天时间的暴露也会增加心脏病并发的概率。对于粉尘而言,空气中每增加1微升的浓度,将增加2.5%的心脏病几率。这就意味着,如果一个城市中粉尘颗粒的浓度达到10微克/立方米,而临近城市的浓度达到20微克/立方米,该城市中患心脏病的几率要比第一个城市增加2.5%。
而这种污染物浓度的变化是很普遍的,即使是在同一城市每天也会变化。例如,加利福尼亚空气质量数据显示,美国南加利福尼亚海边的一个城市,在2010年一月份监测到空气中含量可达55μg/m3,而三天后降至7μg/m3,但在早期浓度高的时候心脏病患病率更易增加。此外,2013年2月20日《欧洲心脏杂志》刊登的一项研究结果亦表明,患有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病人如果过度暴露在空气中有2.5微米可吸入颗粒物环境下,死亡率将上升。
2013年11月,世界卫生组织宣布空气污染物是地球上“最危险的环境致癌物质之一”。大量实例与病理表明,空气污染对心肌梗死和脑卒中等疾病有一定影响。由于空气污染会在短期内对心脏产生影响,因此它不仅仅存在于已有的心脏病患者,对于体弱多病的人患病风险更大,但这并不意味着没有以上病史的人对于空气污染不会有任何呼吸病的风险。
雾霾的重要事件:
国家监测
国家卫生计生委28日印发《2013年空气污染(雾霾)健康影响监测工作方案》,提出将通过3年至5年时间,建立覆盖全国的空气污染(雾霾)健康影响监测网络,掌握不同地区PM2.5污染特征及成分差异,了解不同地区空气污染健康影响状况。
卫生计生委有关负责人介绍,空气污染(雾霾)对人群健康的影响既包括急性效应,也包括慢性长期效应,雾霾的健康影响涉及全年龄段人群,但对于易感人群如老人、儿童及孕妇等的健康影响更为严重。由于我国缺乏系统的长期监测,无法揭示雾霾特征污染物的健康危害,迫切需要开展空气污染(雾霾)健康影响监测,了解不同地区空气污染(雾霾)特征污染物的浓度变化规律及其对人群健康的危害,为进行健康风险评价提供数据支持。
根据监测工作方案,2013年,将在空气污染(雾霾)高发的16个省(直辖市)选择部分城市开展空气污染人群健康影响监测。每个城市在空气污染相对重的区域和污染相对轻的区域各1个社区设立监测点。另外,选择6个省(直辖市)的农村地区各1个乡镇设立监测点。
通过监测点的设置,将进行空气PM2.5采样,监测PM2.5质量浓度,重点对影响人群健康的成分进行分析。同时,通过监测区域内空气污染监测资料、气象资料和居民死因个案资料的收集,分析不同程度的空气污染对居民全死因、不同疾病别死因的影响,从而估算空气污染所致的居民超额死亡数(率),评估空气污染的健康风险。通过一定时间资料的积累,分析这种影响的变化趋势。
此外,监测网络的建设还将有助于分析空气污染对居民相关疾病发病及对居民产生的急性影响,了解雾霾对小学生健康状况的影响程度,为制定干预防护措施提供依据。
方案要求,2013年冬季将开展人群的出行模式调查,并通过未来3年至5年多次调查,了解不同地区人群在不同时间、不同季节与空气污染暴露特征,为进行健康风险评价提供数据支持。
北京大部分地区能见度在1~4公里。北京仍在霾黄色预警中。雾霾彻底消散,还要等到29日冷空气主体过境,地面风速将明显加大,京津冀大部分地区能见度转好,持续性霾天气结束。
2014年4月7日,据央广网报道国家卫生计生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我国将长期连续监测雾霾对人群健康带来的影响,评估雾霾对人群健康的风险。世界卫生组织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2012年全世界约有700万人死于空气污染相关疾病,其中世卫组织西太平洋区域情况最为严重,大多数死亡都发生在低、中收入国家。国家卫生计生委疾病预防控制局副局长张勇说,国家卫生计生委开展的与雾霾有关的监测工作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组织开展了空气污染对人群健康影响的监测;二是开展了相关研究;三是加强与环保、气象相关部门的协作和配合,促进信息的共享和预警联动。世界卫生组织的研究数据还表明,全球空气污染相关死亡中近七成与缺血性心脏病和卒中有关,25%与慢性阻塞性肺病或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有关,6%与肺癌有关。张勇表示,国家卫生计生委对雾霾的监测将长期连续进行。“希望通过长期连续的监测,评估空气污染对人群健康的风险。希望加强部门之间的协作,能够应对雾霾对健康的影响。”张勇说。
对抗雾霾
对雾霾的纯科学认识仍不系统、完整。它的成因究竟是什么,对人体的危害究竟有哪些、有多严重,都尚无权威结论。科学不强大,人们的认识和信心就少了附着点,今后社会对雾霾反应的不确定性或许要比雾霾本身的不确定性更高。如果雾霾的严重性继续增加,不排除某个时刻在某些人群中出现针对雾霾的恐慌。
一些科学家指出,雾霾的最大成因很可能是烧煤,而煤是中国这些年发展的支柱性能源。每年仍要多烧1亿多吨煤,别说减少,即使不再增加烧煤,短时间内在中国可能吗?大家都要蓝天,但如果让一些人少用电,少取暖少用空调,
让人们少开汽车,最管用的办法大概是限号行驶,但立刻就有名人宣称个人开车的那点污染,就相当于在自家小区里“放个屁”,这种毫无根据的民粹主义说法获得互联网上的大量掌声。
中国前些年显然低估了工业污染的严重性,这种低估,政府的责任是第一位的。大范围严重雾霾给全社会敲响警钟,也给政府上了一课。怨声载道没有用,光空喊要求“政府作为”,如果我们大家不真正行动起来,政府的“作为”就只能是空许诺,因为几十亿吨煤是全中国人一起烧,每年增加的近两千万辆车,绝大部分都是私车。
外媒关注
中央气象台连续第6天发布霾预警。预计辽宁中部、京津地区、河北、山西南部等地会出现中度霾,局地会出现重度霾。环保部日前通报,已启动应急预案,组织12个督查组赴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对重污染天气应对进行专项督查。各国媒体对中国将如何治霾表示关注。
美联社报道称,中国将空气污染视为“有损国家形象”,政府制定多项措施,以求在治污方面取得明显改善。
彭博新闻社消息说,中国环境监测部门在网站对大气污染物发布实时监测,监管机构也发出紧急通知,要求地方政府及时、准确地预测和发布空气质量信息,保证公众的信息畅通。
《华盛顿邮报》评论称,一般而言,治理空气污染将花费数年时间,中国政府采取的措施表明中国加速治霾的决心,新举措至少可以代表变革的开始。
美国《环球邮报》24日称,雾霾导致人们纷纷购买口罩和空气净化器,北京一家家电商场的空气净化器销量达到平时的3倍。北京橙色预警发布后不仅采取工厂限产等措施,还禁止路边烧烤。
路透社23日消息说,灰霾天气“席卷”中国领土面积的15%,环保部的督察组将走访建筑工地和钢铁、水泥、煤炭行业工厂,若发现违反生产标准的行为,将予以公示。
法新社24日称,危险的雾霾连日来覆盖包括北京在内的华北地区,中国国家气象局周一发布华北大部地区雾霾黄色预警,这是该地区连续第5天空气重污染达到危害健康的危险水平。
德国《明镜》周刊24日报道说,雾霾笼罩了中国近15%的土地。在中国北方,人们正遭受雾霾之苦。北京首次发出4级预警体系中第二高的警戒级别橙色警报,医院里肺病患者人数增加。
英国广播公司网站的报道中还特地刊发了一张驻北京记者西莉亚·海顿戴着口罩的大头像。报道称,空气污染已成为很多中国城市居民的无奈。民意调查显示,雾霾的有害影响已经成为城市居民最关注的问题之一。
加拿大电视台23日说,中国的空气污染问题已经引发公众愤怒,中国政府针对空气污染下达了多项紧急措施,如河北石家庄根据车牌号码进行限行,北京一些拆迁、烧烤和放烟花活动都将被禁止。
新加坡《联合早报》早前报道称,中国的空气污染如果再不引起高度警惕,不真正下大决心、大力度去治理,恐将造成惨痛损失。也有媒体担心,空气污染问题或危及中国的社会稳定。
《印度时报》23日报道称,在国家及时发布预警的同时,中国也对部分城市进行汽车限行和暂停污染源工厂的生产。官方数据显示,北京已有36家企业已经暂停生产,75家企业减少了产量,河北有数家钢铁生产商和相关企业当天上午被关闭。
韩国MBC电视台说,中国东部迎来最严重的雾霾,波及143万平方公里,是朝鲜半岛的7倍之大。北京连续多天笼罩在雾霾中,大街上人流稀少,但地下商场和地铁里人流攒动。
韩国先驱经济网站说,雾霾开始改变人们的生活习惯,许多人早晨起来做的第一件事是查看当天的空气污染指数,以此决定戴不戴口罩,是否开车上班。
雾霾形成的气象条件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