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导员心理健康探究论文

发布时间:2017-06-05 10:52

大量的有关高校辅导员的心理健康方面的文章及著作发现,目前高校辅导员的心理健康状况令人担忧,这已经成为一种共识。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推荐的辅导员心理健康探究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辅导员心理健康探究论文篇一

《高校辅导员心理健康问题探索》

[摘 要] 大量的有关高校辅导员的心理健康方面的文章及著作发现,目前高校辅导员的心理健康状况令人担忧,这已经成为一种共识。本研究的目的是为了了解高校辅导员的心理健康状况现状、产生原因及如何加强高校辅导员的心理素质,并提出相应的心理维护策略。

[关键词] 高校辅导员 心理健康 心理维护

广义的心理健康是指一种高效的而满意的、持续的心理状态;狭义的心理健康是指人的基本心理活动的过程内容完整协调一致,即认知、情感、意志、行为和人格完整而协调。

一个心理健康的高校辅导员往往具有正确的自我认知、良好的心境、适度的情感反应、和谐的人际关系、健全的意志品质、统一完整的人格、良好社会适应等特点,工作中能够营造良好的心理氛围,使学生具有满意愉快的良好情绪状态。

作为一名刚刚完成由学生到教师的角色转换,开始从事高校辅导员工作及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高校辅导员,在实际的工作当中,我深切地感受到目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而作为教育者和管理者的学生辅导员们的心理健康状况也同样不容乐观。学生辅导员是处于高等教育第一线上的学生工作者,是高校教师队伍中的特殊群体,与大学生联系最多、关系最密切。高校辅导员的心理健康状况对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发展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其心理健康与否直接关系到学生的成才成长,影响到高校稳定局面的长期保持。因此分析探讨高校辅导员的心理健康问题,并且提出一种行之有效的心理维护方法,在心理压力普遍存在的今天,就显得非常重要。

1.高校辅导员心理健康问题的现状

大量的调查研究发现,高校女辅导员的焦虑倾向高于男辅导员,而男辅导员的职业稳定性低于女辅导员;中老年辅导员的强迫症状和躯体化倾向比较明显,而青年辅导员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人际敏感、偏执等方面,在日常生活中更多表现出厌烦、神经过敏、紧张、头痛及身体上的不适。

2.高校辅导员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

2.1工作压力

辅导员老师,要时刻关注各班学生的学习、生活等各方面的问题。辅导员的工作具有任务重、责任大、难度高的特点。“学生无小事,事事是责任”,辅导员要想做好本职工作需要很大的精力投入并牺牲许多业余时间。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做的是“人的工作”,来不得半点马虎,每一件都必须认真对待,讲求合理有效地解决问题,尤其是学生中的一些突发性事件也时刻悬在辅导员心头,心理一直处在紧张的应激状态,繁琐的工作压力是高校辅导员心理健康问题的首要成因。

2.2生活压力

在这个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里,高校辅导员作为其中的一个社会组成部分,有着自己的生活轨道,有自己的社会关系,有着普通人所共有的来自生活的压力,这种压力包括薪资的问题,包括上孝下行的问题,总之,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必然会给高校辅导员带来一系列的生活压力,诱发相应的心理健康问题。

2.3职业发展前途

长期以来,辅导员队伍在高校教师群体中,处于一种尴尬的境地,他们既无教学人员的中心地位,又无行政人员的政治前途。对于他们而言,更多的强调奉献与责任,却忽视了他们作为平凡人的多元化需要。许多高校对辅导员重使用轻培养。调查研究发现。有42%的辅导员“经常认为”自己在学校的地位不高,接近36%的辅导员认为与专业课老师相比自己的待遇以及今后的发展潜力存在较大差距:接近50%的辅导员认为辅导员工作难以考核;有42.8%的辅导员对工作成果和工作业绩的评价标准不很清楚;接近43%的人认为辅导员前途渺茫。这些数据都说明很大一部分辅导员对自己的职业前途持怀疑态度,这就导致辅导员对工作失去兴趣和信心,降低辅导员对工作的满意度,产生心理焦虑现象。

2.4社会角色冲突

社会角色冲突是引发高校教师心理压力的一个重要因素,一个辅导员往往扮演着教育者、管理者、服务者、“学生保姆”、知心朋友、师兄师姐,甚至是心理咨询师等多重角色。辅导员工作角色的多重性导致了角色责任的广泛性,有限的精力与无限的责任产生矛盾时,就会使辅导员产生高度的紧张和焦虑。如辅导员为了工作的正常进行,既需要树立自己教师角色的权威,又要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 既要履行管理的职责,又要如同学生的保姆一样“事无巨细”; 既要树立辅导员的领导地位,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但是辅导员为了成功地扮演职业角色就不得不在面对学生时压抑自己的情绪,不同角色需要之间的取舍必然引起心理冲突,导致一系列心理问题的产生。

2.5自身心理知识匮乏

只有自身具备一定的心理知识,才能准确的认识自己,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并且在一定心理知识的指导下,调整自己的情绪和心态,解决心理问题。一些辅导员一方面缺乏必要的人生经验,另一方面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心理培训,导致缺乏必要的心理知识,自我认知能力较低。他们有的不知道出现心理压力、情绪问题时如何通过自我调节减轻心理压力和焦虑感。不能准确的认识已经出现的心理问题,甚至放任已经出现的心理问题不管,任其发展,愈演愈烈;有的则会杞人忧天,把辅导员这个职业划分为心理困难高危人群,惶惶不可终日。

3.高校辅导员心理健康问题的维护

3.1外减压力

促进辅导员的心理健康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大力支持和全体辅导员的不懈努力。要从根本上改善辅导员的心理健康状况,应与社会和学校对他们的要求及对他们的理解、关怀密切结合,从政策、管理等各方面尽可能地为他们创造、提供宽松、愉快的工作环境与心理氛围。他们不仅需要政治上的关怀、物质上的关心,而且需要情感上的关注、心理上的支持。要采取各种措施来减轻、缓解辅导员的心理压力,特别是要注意做好以下工作:第一,教育主管部门、高校的领导、学生家长都应树立新的人才观,面对现实,协调矛盾,努力达成对辅导员工作的一致性期望,把对辅导员工作的支持落到实处。第二,学校要建立对辅导员工作的正确评价体系,及时恰当地肯定教师工作的成绩,多鼓励,发现不足要及时指出,并做具体的指导。

3.2内强素质

尽管我们总在呼吁社会对高校辅导员提供更多的支持,也呼吁学校给予更人性化的管理机制,但是归根结底,高校辅导员自身也应该加强自身的发展,以抵御外界因素对心理环境的冲击。方法是:

(1)加强成就动机,提高自身的能力,以适应行业竞争;

(2)正确认识自我,调整职业奋斗目标;

(3)树立正确压力观,采取行动化解压力;

(4)接受并承认自身情绪,采取合理的宣泄方式。

加强对高校辅导员的心理教育,提高高校辅导员的心理素质。应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要帮助高校辅导员开展自我教育,以健康积极的心态面对压力,正确对待自身素质的欠缺,坦然地面对并接受它,同时创造条件争取再学习、再提高。

二是要树立高校辅导员心理教育观,健全高校辅导员心理教育机制。当前,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进行,教师面临的压力大大增加了,教育部门应树立教师也需要心理保健的观念,健全教师心理教育机制。要建立教师心理状况定期检查和心理素质测查制度,让教师了解自己的心理健康状况,为调整自己的心态提供依据。

三是为高校辅导员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讲座,让高校辅导员掌握一些心理学知识,使他们能够有效地进行自我调适。首先高校辅导员应正确认识压力。要充分认识到压力及其反应不是个体能力不足,而是人人都会体验到的正常心理现象,要坦然的接受事实。其次要客观的看待自己,建立合理的角色期待,从不断成功的学生问题处理上增强自我效能感。不断地进行自我认知的调整,坦诚地看待自己的缺陷与不足,不要把自己当作学生的救世主。心理素质的不断提高,才能正确认识压力并及时进行调适。

参考文献:

[1] 郭晋武,汤迪高.高校教师身心健康指南[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0.10:5-97.

[2] 秦彧. 高校教师的心理问题探源[J].教育探索, 2005,2:104-105.

[3] 姚本先.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3:398-470.

[4] 董振娟.高校教师心理健康的维护[J].继续教育研究,2003,(2):104-106.

[5] 王孟洋.大学教师心理素质发展现状的研究与分析[J].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

[6] 黄淑婷.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研究[J].教育与职业,2008(8):141-142.

[7] 陈素权.高校辅导员角色冲突及其调试[J].思想理论研究,2007(2):86-89.

[8] 倪亚红.高校辅导员心理健康现状及其相关问题研究:(硕十学位论文).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5.

作者简介:

张雅杰,硕士研究生,2009年6月毕业于武汉体育学院体育应用心理学专业。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辅导员心理健康探究论文

辅导员心理健康探究论文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