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大学生心理健康毕业论文

发布时间:2017-02-22 16:42

为了增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实效性,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有必要对其工作本身进行研究与反思。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毕业论文,供大家参考。

大学生心理健康毕业论文范###文一:浅析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摘要: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尚未步入正规。心理咨询人员严重不足,专业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开设不到位。很多高校没有设置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有的学校只作为选修课开设,但都没有列入教学计划。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一、高校心理健康课堂教育滞后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尚未步入正规。心理咨询人员严重不足,专业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开设不到位。很多高校没有设置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有的学校只作为选修课开设,但都没有列入教学计划;有的将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纳入思想品德课中,只作为其中的一个章节,远远不能满足大学生的需要。有的学校授课老师非专业人员,照本宣科,没有联系实际,无法启发大的独立思维,大学生感觉枯燥无味;教学理念落后,教学方式陈旧,老师固守“传授-接受”式的教学模式,依然扮演大学生人生旅途中的领路人的角色,忽视大的心理成长规律;教学内容理论化,课程定位出现两个误区,要么把心理健康课定位在心理学课的轨道上,要么定位在思想品德课上,根本达不到教学的目的。

二、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必要性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指出:针对新形势下青少年成长的特点,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坚忍不拔的意志、艰苦奋斗的精神,增强青少年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心理健康教育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现代化建设需要的社会主义新人这一伟大工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心理健康课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之一,既可以减轻学校咨询人员不足的压力,又可以作为发展性辅导的渠道之一,向大学生宣传心理健康常识,增强大学生的自我意识,提高心理健康水平,促进人格的健全,为今后适应社会,充分发挥个人潜能,实现人生价值奠定基础。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开设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无疑具有事半功倍的作用。

三、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模式探索

课堂教育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到主渠道,是确保教学效果和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手段,它有效降低心理健康教育的成本,使有限的投入发挥最大的效益。

1.课堂教学内容要以大学生需求为导向。

在心理健康课的教学中,课程内容的选择要结合实际,对大学生的心理状态必须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在每次的教学中,结合大学生当前存在的问题选择教学内容。针对大学生的心理特点有针对性的制定教学计划,合理规划分配学时,设计教学环节,突出重点和实践指导性。将了解心理科学的基础知识、建立合理认知、尽快完成从中学到大学的转变与适应;掌握心理调适技能、处理好学习成才、人际交往、交友恋爱、人格发展等方面的困惑;认识职业特点和就业形势,客观分析自我职业倾向,做好就业心理准备几个方面进行重点研究规划,旨在解决好大学生的新生入学适应问题、心理调适水平问题、择业就业心理压力问题,从而培养学习能力强、适应能力强、沟通能力强的毕业生。心理教育要培养大学生理性的思维和适应社会的行为模式,要减少理论知识的传授,注重对心理学知识的应用与实际操作。使大学生系统地了解自身心理发展变化规律,了解和掌握心理健康的常识以及保持心理健康的途径与方法,认识并识别心理异常心理,优化个性中的良好品质,以塑造健全的人格,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2.课堂教育方法多样化。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要立足于大学生的个人成长,侧重操作性的内容,联系大学生的实际生活,采用恰当的方式引导大学生自我探讨,以达到促进大学生个人成长的目的。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老师要充当好引导者、辅导员,营造和谐的气氛,真正体现大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激发大学生学习的兴趣。

(1)团体式心理健康教学。团体训练活动是一种主要的、且十分有效的游戏活动方式,是一种富于启发的、能激活课堂的教学模式。教学内容适合大学生的特点,活动内容丰富,寓教于乐,有利于帮助大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老师可以将团体训练活动引入课堂教学,结合不同授课内容精心设计针对性强,引发思想内涵的游戏类团体训练活动,合理组织大学生在团体活动中体验、感受、反思,使大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课堂表现气氛活跃,大学生学习兴趣浓厚,增加心理健康教学的实效性。

(2)体验式课堂教学。体验式教学通过亲身体验、现场教学,实现以老师主导、大学生为主体的一种教学模式。体验式教学注重个体的差异性,强调沟通、交流和共享,强调主动性、过程性、情境性和实践性,其特点是以体验为中心,引导大学生互动,达到知情统一,可以有效地克服了传统说教教学的不足,变被动为主动,达到教学目标。这种教学方式可以帮助大学生提升学习效果,了解和掌握心理健康方面的基本知识,处理学习、人际交往和情绪情感等方面问题,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培育大学生心理品质。通过体验式教学,了解大学生所思所想,帮助大学生自我认知、自我剖析、自我领悟,有利于提高老师综合教学能力。通过体验式教学的效果分析,可以培养“一专多能”的老师队伍,进一步探索体验式教学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实践改革的重要作用。

(3)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强调让大学生进行充分讨论,即通过老师对案例进行具体描述,再现当事人经历的事件与情境,引导大学生对当事人所处的情境及纠结进行讨论,提出不同的解决办法与心理调整思路,促进大学生的思考,提高问题解决能力。案例教学法在实施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提供的案例要具有现实性,要和大学生的生活实际有联系,以大学生生活现实为基础,以增强大学生兴趣;要有正确的价值观导向,要注意做好当事人的保密工作,同时,也要注意避免引入有同学有关的案例,避免对号入座。

3.多媒体教学法。

现代多媒体技术在其中的应用,以新颖的形式,强大的功能,形象、直观、生动的特点,极大激发了大学生学习的兴趣,大学生在声、光、电的氛围能够较好领会心理健康相关知识,课堂教学效率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多媒体方式呈现的案例,能够为大学生创建一种再现的真实情景,通过大学生的观察、体验、讨论、反思,促进大学生掌握内隐的心理调节知识,形成健康的人格,达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浅谈大学生心理健康工作 优先出版林虹静科教导刊(下旬)2016-01-11

2、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创新 优先出版刘静现代交际2016-03-01

大学生心理健康毕业论文范文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对策研究

摘要:团体心理训练是通过一系列团体活动,帮助个人自我了解、自我接纳,增强自信心达到自我统一和自我实现,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1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分析

其实大学生存在一定心理问题也是可以理解的,与他们自身所处的心理发展阶段有关。大学生一般年龄在十八九岁至二十一二岁,正处于青年中期,而从心理学上看青年期是人一生各阶段中心理变化最激烈的时期。由于一直在父母的保护中长大,加上心理发展的成熟度不够,遇到事情后情绪很容易激动冲动,心理冲突和矛盾如果得不到有效合理排解,久而久之就会形成心理障碍。因此在分析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时,我们一方面要重视大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另一方面要注意不能夸大心理问题的存在,认同相关心理问题存在的必然性,否则会起相反作用。

2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分类

2.1环境改变引发的心理问题

现在很多大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在家大多事情是由父母代劳,进入大学后,第一次离开家,离开父母独自求学,面对的环境是陌生的,人际关系是生疏的,很多适应能力不强的学生会不同程度地出现心理困惑,表现出对现实的手足无措和失落感,尤其是农村生源的学生习惯了农村生活的环境,到了喧闹的城市后,易产生压抑和自卑感。而当这种焦虑、不安超出一定限度时,就会引发心理问题。

2.2学习引发的心理问题

能够考进大学的同学在中学时期往往是名列前茅、出类拔萃者,然而进了大学校园,才发现人才济济,成绩优异、口才甚好、多才多艺,置身其中,发觉自己丝毫也不出色,这时有的同学就会妄自菲薄,灰心丧气,无形中在心理上产生一种失落感、自卑感。而且大学的学习和高中的学习完全不一样,学习的任务、内容、方法发生了变化,中学时有老师天天辅导,大学里对学生的自学能力、独立思考能力有较高的要求,由“要我学”到“我要学”转变,大学生尤其是新生往往不适应这种变化了的学习状况,不会安排好自由的大学时间,对学习的适应产生障碍,一旦考试不理想,就会表现出后悔、忧郁、焦虑等情况,从而引发心理问题。

2.3人际交往引发的心理问题

进入大学后,来自全国各地的学生汇集成一个社会的群体,由于他们原来各自的生活习惯、性格、兴趣等方面的不同,加上高校社团活动很多,对人际交往能力的要求较纯学习的高中要高,这样往往使一部分学生不能适应这种复杂的人际关系,容易造成人际关系失调,会让他们产生困扰,从而引起孤独、烦恼、害怕、自卑等不良情绪,严重的会在行为上表现出自我封闭、逃避现实等,影响正常的学习和生活。据笔者调查,随着经济条件的好转,很多学生都买了电脑,又由于网络的方便,足不出寝室就能上网,加上网上娱乐休闲项目众多,很多学生大部分时间都耗在网上,寝室里经常听到敲击键盘的声音,而互相面对面交流的场面不多见了。还有手机及网络的更新换代,“低头族”越来越多,花费了更多的时间在指尖。“踏着铃声进出课堂,宿舍里面不声不响,互联网上诉说衷肠。”这句顺口溜实际上反映了相当一部分大学生的交际现状,宁愿在网上与陌生人说心里话,也不愿意与周围同学交流和沟通。所以说人际关系在大学生的生活中成为影响他们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因素。

2.4情感引发的心理问题

大学生谈恋爱已不是高校里的新鲜话题了,从入校开始,大学生成双成对的不在少数,暂且不谈论他们谈恋爱的初衷。而由于年轻,大部分大学生的爱情价值观和心理发育未完全成熟,不能很好地对待感情,往往凭着自己青春期的冲动,把任何事物都看得很美好,一旦遇到问题,往往没有准备,难以承受。而由于失恋引发的心理问题就更多了,失恋后沉浸在痛苦的情绪中,无法自拔,荒废了学业,个人萎靡不振,容易引发抑郁症等严重的心理问题。

2.5就业引发的心理问题

近年来,由于连年扩招,大学生毕业人数也随之增多,加之大多数企事业单位结构调整,给大学生就业带来很大的困难。激烈的就业竞争使一些就业受挫的毕业生灰心丧气,结果引发焦虑、怨恨、烦躁不安等不良情绪,从而导致心理失调。这种情绪也会让大一新生受到影响,提前让他们产生就业恐惧感,出现学无前途的想法。加上在校期间,一些学生的专业、兴趣、就业目的、性格特点间的冲突,容易让他们产生矛盾的心理。

3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政策支持

其实,关于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已得到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2001年,教育部下发了《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意见中提出了加强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主要任务、内容、原则、途径和方法。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意见中提出要开展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和心理健康教育。要结合大学生实际,广泛深入开展谈心活动,有针对性地帮助大学生处理好问题。要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增强大学生克服困难、经受考验、承受挫折的能力。要制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计划,积极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辅导,引导大学生健康成长。2005年,教育部、卫生部、共青团中央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见》,就高校如何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给出了指导性意见和建议。文件中提出高校要把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工作纳入学校思想政治教育重要议事日程。国家相关部门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方式方法指明了大的方向,各级各部门都要认真学习,领会文件精神,并结合在学校一线工作的经验积极构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模式。需要注意的一点是不能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混为一谈。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而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情绪、坚强的意志和完善的人格,促进心理健康发展。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品德教育在理论和实践方面都有显著的区别,不能互相替代。所以,我们既不能想当然地用思想品德教育代替心理健康教育,也不能以心理健康教育去取代思想品德教育,但是可以将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起来,在方法和形式上融会贯通。

4培养大学生健康心理的对策构想

4.1通过不同形式对大学生进行挫折教育

现代社会是一个充满挑战的社会,如果在成长的过程中没有遭受挫折的洗礼,没有正确对待挫折的思想,学生出校门后,面临学业、就业、住房、婚姻的压力容易感到世界充满挑战,遇事容易产生悲观情绪。现在大学生在入校之前的生活和学习经历一般都比较顺利,在抗挫折、抗磨难方面的能力不强,不利于未来的发展。为让他们将来更好地适应社会,因此在校期间应根据他们成长的需要,通过不同形式进行挫折教育。帮助他们正确看待挫折,告诉他们人的一生中不可能一帆风顺,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遇到困难要坦然应对,积极寻求解决办法,而不是否定自己的能力,从而帮助大学生理智地走出挫折的阴影,锻炼培养他们承受挫折的能力。

4.2对大学生进行有效的人际关系教育

大学生年龄相近,志趣相仿,朝夕相处,容易达到心理上的沟通,这对于克服心理障碍,增强人际交往能力是极为有利的。因此,要帮助他们改变社交观念,不要把必要交往看作是浪费时间,耽误学习,而应看作是扩展视野、增强心理健康的必要手段;要帮助他们了解到良好的人际关系,对于学业、价值观的培养都会有所启发;要培养形成良好的校风、班风和学风,让学生在互相关心、互相帮助的氛围中,在充满爱意的环境中学习和成长。另外,尤其要注意贫困学生的人际交往,因为生活、教育经历与城市学生存在很大的差距,难免在心理上会产生自卑,对于他们应多加引导和帮助,避免“破罐子破摔”,扶贫先扶志,让他们认识现实,正视现实,自强自立,同时想办法改变现实,机会很多,通过价值的实现增强自信心和社会责任感。

4.3利用心理委员队伍的作用

面临各种不适应,学生很容易产生不健康的心理,有的求助于班主任、辅导员,班主任、辅导员便进行心理开导,尽管解决了求助学生的困惑,但基本上属于灭火剂做法,有求助时便解决,无求助时因为工作繁忙的原因而无法及时关注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仅靠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难以深入开展,须广泛动员全体师生共同参与,但一般师生又缺乏相应的知识、技能和敏感性,因而初级预防往往成为危机干预的“木桶短板”。而现在很多高校在班级干部组成中都增设了心理委员一职。心理委员从学生中来,与同学们朝夕相处,熟悉学生心理,有助于以同龄人的视角关注大学生心理状态;有助于利用同学习、同生活的机会,了解最真实、最详细的情况,而且同学间更容易产生共鸣,能及早、及时发现同学们中存在的心理困惑。心理委员队伍及其组织能有效补充初级预防体系的力量,强化危机的预防和发现功能,成为心理健康教育队伍的有力补充。如将各年级各班级心理委员整合起来,成立心理成长工作部,形成学院—班级—寝室三级网络体系。一方面可以提高心理健康教育覆盖面,另一方面可以保证心理委员自身做到关心他人、帮助他人,实现自助成长,“因为助人而快乐,因为自助而成长”。

4.4发挥团体心理训练的作用

团体心理训练是通过一系列团体活动,帮助个人自我了解、自我接纳,增强自信心达到自我统一和自我实现,培养团队合作精神。这是很多企业用于员工培训的常见方式。如提高人际交往与沟通能力的“自我介绍”、“瞎子走路”等破冰游戏;增强集体荣誉感和团队精神的“同舟共济”、“信任背摔”、“巧解千千结”、“齐眉棍”等游戏;培养创新型思维的“达标迅跑”、“沙漠奇案”等游戏。在设定的场景中,在轻松的游戏中,通过这种体验式学习,让参与者认识到自身的潜能,增强战胜困难的毅力,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同学们认识团队的力量,认识方法和技巧的重要性,认识人与人之间心灵沟通、非语言沟通的重要价值,在特定的环境中去思考、发现、醒悟,对个人、团队重新认识,重新定位。

参考文献

1、略论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优先出版陈雪蕾中国教育学刊2015-11-04

2、浅析“90后”大学生及特殊家庭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 优先出版母建春商2015-12-01

浅谈大学生心理健康毕业论文相关文章:

1.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论文毕业论文

2.浅谈大学生心理健康论文范文

3.大学生心理健康毕业论文

4.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论文范文

5.浅议大学生心理健康论文

6.大学心理学毕业论文

浅谈大学生心理健康毕业论文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