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读书笔记感悟

发布时间:2017-04-01 09:46

《我的大学》讲述16岁的阿廖沙到喀山想进大学读书,但那时的大学对穷苦的孩子来说大门是关着的。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学生读书笔记范文,希望大家喜欢!

大学生读书笔记篇一

以往我看书都是囫囵吞枣,可是当我看到刘墉先生的这本书时,便只好一一阅览,细细品位其中的人生哲理。

刘墉先生的这一作品以娓娓道来的形式,和风细雨的与读者交流,有时像师长,有时又像是朋友。诚挚的态度,睿智的头脑,平易近人的风格,语言幽默鲜活,一个个精彩的哲理融入巧妙的故事当中,既有说服力,也很容易让人接受。本书既有观念的提倡,也有实际的操作指导,具有极强的实用性。比如《谈考试》、《谈记忆》两章,既有考试方法指南,也有奇妙的记忆方法展现。同时该书也具有实尚的因素。这本书是以他的女儿为对象写的,而女孩子长大了都爱美,爱现,所以刘墉先生用了一个章节《谈美的呈现》,告诉青少年怎么拍照漂亮,怎么站比较美,怎么说话比较动人。

读了这本书,打心底会让人萌发一种斗志,一种不服输的冲劲,一种力争上游的勇气。于是,从中受到了不少的启发。

“有一天,每个人都说你没希望的时候,不要气馁,再试一次!很可能,你这一试,就成功了!”这是刘墉所著的《再试一次就成功》中最令我难忘的语句。成功,1000个人对它有1000种不同的理解,但通往成功的道路只有:坚持。 在成功之前不断地“再试一次”,对自己说,这一次也许就会成功,成功终会来到。“再试一次”是成功的钥匙,书中这样说:再试一次有两个意思,一是我们成长的过程中总是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失败,失败了不要气馁,只要有“再试一次”的勇气和信心,你就能获得成功;二是在取得了已有的成功之后,我们总是容易安于现状。只有抱着“再试一次”的信念,我们才能不断超越自己,攀上新的成功高峰。

成功并不是飘渺不可及的,也许一次考试的进步,就是一次成功。每一个大的成功都是由无数小小的成功组成的,而每个小小的成功背后,都有无数或大或小的失败,如果没有“再试一次”的勇气与毅力,成功永远都是可望不可及的。把一个大的困难分解成一个个小困难,一点点去克服,一点点地取得成功。在成功之前决不要放弃,再试一次。再试一次!再试一次!!无数个“再试一次”后,就是你期望已久的成功。

再试一次,是不要放弃黑暗中的一丝叫做希望的光芒;再试一次,是帮助你走出困境的一剂叫做坚持的秘方;再试一次,是开启成功之门的一把叫做毅力的钥匙!失败的时候,不要气馁,用你伤心难过的时间再试一次吧!也许这次,你就看到了成功——因为成功,永远与你只有一步之遥。

大学生读书笔记篇二

《我的大学》讲述16岁的阿廖沙到喀山想进大学读书,但那时的大学对穷苦的孩子来说大门是关着的。阿廖沙在那里的一所特殊大学—“社会大学”,在这个所大学里他接触到许多知识分子,受到各种思想的启迪和教育,这所“大学”为他展现出一个越来越广阔的世界。

“我要去喀山读大学。一经决定,我变暗下决心,无论如何都要达到目的。”高尔基如是写到。此时的高尔基已是处在于我们年龄相当的阶段,没有任何资本,也没有任何亲人的帮助,有的只是与他毫不相关的人的一句不经意的鼓励而已,在他看来,这些就足够让他实现大学梦。但不得不说,大学梦的实现,完全是他自己努力的结果。

现在的大学生们呢?读书,易上加易:资金根本不属于我们考虑的范围,支持却来自社会各界,我们的父母,亲人始终站在第一位。支持的无穷,学习资源的无尽,四年又四年,高尔基式的人才有多少,寥寥无几,可以说几乎没有。怪谁?父母,亲人,国家,教育制度?不用怀疑,就怪你自己! 因为一个不容改变的事实—我们都已长大成人了。成熟的思想已宣告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公子”“小姐”的生活的远去,如果你还是只能过那样的生活,我敢说,人与白痴可以画笔直得等号了。

记得英语老师在讲到一篇关于责任的文章时说过,人活着不仅仅是为自己很大程度上是在承担着对父母,家庭,社会等很多反方面的责任。一个无忧无虑的人也是一个没有责任心的人。对比一下当时的高尔基,在那样的环境下,他为谁活着,为自己。亲人的消失,社会的黑暗,没有权利给他责任。可仅仅是对自己负责,他就是自己成了一个大文人,不知责任更多时,他会怎样。

有时一对比,我会觉得高尔基的大学生活才是真正有意义的大学日子,反而我们的大学生活却是很糟糕。不可否认,学校的条件要好很多,但结果却与他差得很远。究其原因,我们浪费了时间,时间也浪费了我们!

写到这里,不禁想到了大学生找工作困难的现状。很多人抱怨,生不逢时,国家,政府各方面的问能,,但要知道,主要无能的还是自己,浪费青春,错失良机,自食苦果!

为了所谓的素质教育,对知识变的轻视,大学里教授的知识不断减少。但对此大学生们仍不满足,以应付考试为目的学习,平时不认真听讲,甚至还总结出“选修课必逃,必修课选逃”的歪理。只顾完善和丰富自己的大学生活,培养自己的业余能力,结果呢?“无法就业”,只因知识储备不够。也许应聘时凭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轻松过关,赢得一个岗位,但平时违法完成对业务的处理,最后也只能是过过就业瘾罢了。这时再去后悔大学时光的虚度,只能独自品味“光阴好比河中水,只能流去不流回”的真谛了。如何有意义地度过大学时光?留给自己反思吧!

大学生读书笔记篇三

马克西姆.高尔基的《童年》举世闻名。在一个很平凡的星期天下午,我翻开了它。情绪也随着书上一行行黑色的宋体字忽起忽落……

主人公阿廖沙痛苦的童年生活打动着我:四岁丧父,跟随悲痛欲绝的母亲和慈祥的外祖母到专横的、濒临破产的小染坊主外祖父家,却经常挨暴戾的外祖父的毒打。但善良的外祖母处处护着他。在外祖父家,他认识了很多“安安静静”的亲戚,其中包括两个自私、贪得无厌的、为了分家不顾一切的米哈伊洛舅舅和雅科夫舅舅,还有两个都叫萨拉的表哥。朴实、深爱着阿廖沙的“小茨冈”(伊凡)每次都用胳膊挡外祖父打在阿廖沙身上的鞭子,尽管会被抽得红肿。但强壮的他,后来却在帮二舅雅科夫抬十字架时给活活的压死了……

阿廖沙的童年是在一个典型的俄罗斯小市民的家庭里度过的:贪婪、残忍、愚昧;父子、兄弟、夫妻之间勾心斗角;为争夺财产常常为一些小事争吵、斗殴……但在这个黑暗的家庭里,有一个勤劳、坚强、善良的外祖母。她常常给阿廖沙讲好听的神话故事,也潜移默化地教他做一个不想丑恶现象屈膝的人。

阿廖沙的童年是黑暗的,就像他的家庭一样。周围残酷的事情太多了,有时甚至连他自己都不敢相信竟会发生那样的事情。但好在有外祖母——全家人的精神支柱。阿廖沙也还认识很多其他的人:搬进新房子后的几个房客、隔壁的三少爷,等等。阿廖沙从家人的一些“奇怪”的举动中懵懂的明白了一些道理。

和阿廖沙相比,我们的童年是灿烂的,是彩色的;是没有烦恼痛苦的,更是无忧无虑的。有那么多的孩子甚至不懂什么叫做“打”,因为我们从没有经历过被人打、被人拿鞭子抽的滋味。那也许是一种无法想象的痛苦吧。当然,除此之外,我们的生活中也很少有家人之间的勾心斗角,为争夺财产而打架斗殴之类贪婪、凶狠的事情。更不会发生残忍的把某个无辜的人无端地折磨致死这类想都没想过的“恐怖事件”。

天哪,如此比较,我们的童年和阿廖沙的有着天壤之别。我们每天生活在蜜罐儿里,被甜水泡着,被金灿灿的钱堆着……我们是多么幸福呀!我们从来不用考虑衣食住行,这让大人么操心就足够了,还轮不到我们呢。

大学生读书笔记感悟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