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管理论文下载

发布时间:2017-06-05 13:42

红色旅游的快速发展,使得学界对红色旅游的研究也更加深入。下文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旅游管理论文下载的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旅游管理论文下载篇1

红色旅游演变及其文化产业发展分析

[摘 要]红色旅游作为我国特有的一项旅游项目,它的发展道路必然与其他的旅游道路的兴起有所不同,而正是这种不同,赋予了红色旅游产品与生俱来的独特性。我们在研究红色旅游发展的过程中,没有过多的经验可以借鉴,而作为红色旅游研究者所要做的,就是在发展和实践中慢慢摸索着前进,让其在细微之中,取得一点一滴的进步。

[关键词]红色旅游 管理 文化产业

“红色”作为单纯的颜色时,有流血、危险的象征性,兼具警示的作用,但在中国的本土环境下,往往象征着革命或政治觉悟。而当红色与旅游相结合时,两种不同性质的物体发生碰撞,产生出不一样的反响。红色旅游就是“红色”与旅游碰触的结果,并在“红色”与旅游文化彼此融合、相互切磋下一步步得到发展,他们的结合也将展现出一条不同于一般旅游文化产品的精彩历程。

一、红色旅游的提出及其主要内涵

“红色旅游”走的是一条实践先于理论的发展模式。一开始,并没有“红色旅游”一词,对于革命圣地、纪念地也都称之为某某故居、某某纪念馆等,其活动最早起源于文革期间,主要是红卫兵刮起的瞻仰革命圣地热潮①。早期红色旅游的发展主要是出于以下三种原因:

一是人民对于革命先烈的“偶像”情结,怀着祟敬和感念的心情来参观革命圣地;

二是革命圣地对于革命先烈的纪念,让中国人民铭记英勇斗争、流血牺牲的革命烈士②;

三是政府出于政治上的需要,做出传扬和学习革命先烈精神来致力于社会主义建设的决策,认为革命纪念地的功能不仅能够悦目,而且可以悦志③,从革命历史中接受经验,从烈士事迹中获得教育,为社会主义建设发挥人民最大的积极性④。

一系列的发展优势促使“红色旅游”成为众人关注的焦点,并引发了“红色旅游”的火爆局面,单单就韶山作为一代伟人故里,在文革前13年就接待国内游客67万人次;1980年以来,更是以平均每年17%的速度猛增⑤;各种“红色旅游”专线也层出不穷,武夷山开辟了一条党史文化旅游专线⑥,湖南开辟“长沙-韶山-花明楼”经典红色线路;投资商的投资热情高涨,“毛泽东热”也曾几度出现,再加上一些像是抗战胜利50周年、建国50周年等重大纪念活动的出现,为红色旅游注入活力⑦;在理论与实践的双重推动下,“红色旅游”的内涵几经拓展,其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红色旅游景点从事业接待型转向市场化运作的企业经营,最终转变成现在的由政府投资的事业型单位,向大众免费开发的局面;二是红色旅游定义的资源时间范围在不断的扩大,从中国共产党建立之后至新中国成立之前扩展到鸦片战争之后所有能够体现爱国主义精神的革命圣地和纪念地,这一拓展不仅是时间长度的简单延伸,更是红色资源主体的变化;三是红色旅游再也不是单枪匹马的前进,而是与其他旅游文化产品相互融合,共同发展。

二、 红色旅游概念的讨论及其变化

红色旅游效益吸引着众多学者、经营商投入红色旅游研究中,致使红色旅游研究越发深入,概念认识更加透彻,并实现了几次阶段性的跨越。红色旅游是建立在红色资源基础上的一种精神文化产品⑧,其发展以红色资源为载体,因此,在对红色旅游概念进行界定时,主要以红色资源为根据。通过梳理总结以往关于红色旅游的定义,笔者采用四阶段分法,将红色旅游概念变化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一)萌芽阶段(1949-1999年)

虽然这一时期研究依然停留在历史文化游或是文物古迹游方面,理论上并没有真正将红色文化与旅游产业进行结合,但总的来说,这一时期仍是我国红色旅游发展的萌芽期。

(二)探索阶段(1999-2004年)

在大旅游环境的带动下,这种以革命圣地、纪念地和革命遗址为资源的爱国主义教育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社会各界开始将“红色”与“旅游”相结合,在1999年江西省率先提出“红色旅游”这一概念,并随着红色旅游概念的提出,红色旅游才开始真正进入学术研究。对红色旅游内涵的认识大致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以革命遗址、遗迹及其所承载的革命精神为资源的旅游活动,这种红色旅游的定义主要强调的是旅游资源类型,指出红色旅游是一种以革命战争时期遗留下来的纪念物,主要是将红色旅游与其他的旅游形式进行区分;二是旅游目的是接受革命熏陶、爱国主义教育,这种观点既强调了旅游资源类型,又提出了红色旅游的目的是对精神上的熏陶,对思想上的教育。

(三)规范发展阶段(2004-2011年)

红色旅游自提出以来就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众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红色旅游进行定义,最有权威的是2004年12月出台的《2004-201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界定出红色旅游是指以中国共产党建立之后到新中国成立之前这一段时期所遗留下来的革命圣地、纪念物及其所承载的革命精神为主要吸引物,以放松身心、接受学习和教育等为目的的旅游活动⑧。

(四)新型实验阶段(2011-至今)

红色旅游的快速发展,使得学界对红色旅游的研究也更加深入,为了使红色旅游以更完整的持续的形式展现出来,以及旅游学界对拓展红色旅游内涵、延伸红色旅游范围的呼吁,2011年3月在《2011-2015 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中将红色旅游拓展为包括鸦片战争以来,革命战争时期、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以及改革开放时期各个时期留下来的爱国主义纪念地、纪念物及其精神为吸引物,组织接待旅游者学习、参观游览的旅游活动。而这一定义也扩大了红色旅游的时间范围,为红色旅游的发展提供了更为宽广的道路。《纲要》同时指出:“要大力推动红色旅游和观光旅游、文化旅游、乡村旅游、休闲度假旅游等其他旅游产品相结合,形成以红色旅游为主题、形式多样的复合型旅游产品和线路,增强其吸引力和竞争力,实现产业化发展。”红色旅游发展走入新型实验阶段。

三、红色旅游管理体制模式的讨论及其变化

自红色旅游产生以来,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发展中,都展现了其旺盛的生命力和良好的环境适应性。建国以来,红色旅游就以其独特的政治性吸引了社会各界的眼球,一度引起红色旅游地的火爆局面,也正因为红色旅游的兴旺,诱发各种经济上的需求和矛盾,但始终不能忽视的是红色旅游与生俱来的公共性色彩,以致激发社会各界对红色旅游的管理进行深入探讨。至今,红色旅游景区的管理体制模式已发生了两次质的飞跃。

(一)政治接待型(1949-1978年)

建国后,红色旅游概念虽没有完全提出,但却又处处透露出红色旅游的萌芽。这一时期,在党中央为了巩固执政地位和恢复国民经济、人民出于瞻仰、参观和学习的推动下,革命圣地、纪念地的资源得到了一定的开发和利用:1953年有下达了“关于在基本建设工程中保护历史及革命文物的指示”,明确提出对革命文物进行征集、保护和展览;国务院也在1961年公布了第一批全国文物重点保护单位。相应地,学术界对于革命纪念馆和故居的研究首先表现在修缮复原方面,认为管理人员应通过学习文件和依靠当年工作的同志的帮忙,征集原有遗物,按照当时的历史原状,恢复历史原貌。在实践发展中,这一时期的革命纪念馆和故居的接待工作是直接由政府部门的事业型接待机构来完成,并没有植入经营的理念,经费由政府主管,主要负责旅游接待的中国国际旅行社也是在中央有关部门的领导下进行接待工作;1964年,我国建立了国家旅行游览事业管理局,直属国务院,在多数省、自治区、直辖市设立了旅游局,隶属各级政府的外事部门,负责各地的旅游接待;各地方政府通过对当地文物、遗址进行修缮、维护,并将其作为政治性接待的重要场所;来这里的游客大多是秉着对革命史实的兴趣和对革命先烈的敬仰,或者是来此接受革命传统教育的学生、干部等。

(二)市场经营型(1978-2008年)

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并逐步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我国旅游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红色旅游景区在大旅游环境的带动下,积极引进市场化运作,实现向市场经营模式转变。而在学术界随着红色旅游概念的提出,一些学者通过从不同角度的研究,提出要加快由政治接待型向市场化运作转变,因此,红色旅游在发展过程中,应按照市场规律运行。总之,红色旅游的发展应注重引用市场化的经营方式。

市场经营是有一定原因的,随着红色旅游潜在经济效益的挖掘,市场化道路的进一步探索,各红色旅游景区在长期政府投资的不计经济效益的发展情况下,初次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出现明显的市场不适应性,主要表现在红色旅游形式单一,吸引力不足,与其他旅游形式的产品在市场竞争中明显落于弱势,为了吸引更多的旅游者,提高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各红色旅游景区以及学术界开始探讨红色旅游在市场运行条件下的发展道路,单纯的红色旅游已经不能满足游客日益多样化的需求,红色旅游地应根据旅游市场需求的多样化,积极与其他旅游产品进行融合开发。无论是在学术研究上还是在红色旅游发展实践中都表明,红色旅游与其他旅游产品的融合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红色旅游资源不仅包括人文的红色旅游资源,如革命遗志,纪念物等,还包括自然的红色旅游资源,如大渡河,雪山草地等。因此,笔者认为红色旅游与其他形式的旅游在资源上是有一定的重叠性的,对于这种红色文化,我们可以称之为红色旅游,但称其为文化旅游也不为过⑩。再来就是我们所说的生态旅游资源强调的是动植物或地貌等主要景观的原生态,所以在进行参观自然的红色旅游资源时,似乎也可以归类于生态旅游,只是旅游的落脚点有所不同,红色旅游体现的是爱国主义价值观的传扬,而生态旅游是一种保护环境思维方式的表现,在进行红色旅游与生态旅游结合时,这是两种不同文化的碰撞。

而红色旅游作为特殊的旅游形式,就需要打破行政区域的限制,实现区域之间的合作,在市场化的运作条件下,这种需要更是展露无遗。第一,红色旅游资源是由革命战争时期保留下来的纪念遗迹、遗址等组成,而我国的革命战争遍及全中国,并且由于各种游击战、革命力量转移等战略的运用,一件革命遗迹往往遍布几个省市,例如长征就路经11个省份,因此,一个地方难以完整的展示整件革命事迹,这往往需要各个省市的通力合作才能完全的诠释出来;第二,当所有的省市都处于政治接待阶段时,因为没有经济利益上的问题,所以各自接待所造成的彼此之间的矛盾比较少。但是随着红色旅游市场化的运作,各省市之间的利益冲突日益突出,各自为了获取更多的利益,往往将自己的获利建立在别人的损失上,彼此之间的隔阂越加增大,长此以往造成两败俱伤的局面,为了获得双赢,各省市间必须相互携手合作,以此获取经济利益;第三,市场化的引入,经营目的也随着转变,经营者希望通过投资获取利益,相邻省市之间由于红色资源比较相似能够抱成团形成规模效应,并且可以达到客源和市场营销方面的互通,节省成本,获得利润。

(三)政府事业型(2008-至今)

2008年,在江西等省免费开放红色旅游景区带来的巨大效益和学术界强烈的呼吁下,中宣部、财政部、文化部、国家文物局等四部委联合下发了《关于全国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的通知》,开始了中国红色旅游重新探讨事业型管理体制模式的道路。红色旅游本身就是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基地,担负着弘扬革命精神、传承革命传统、提高国民素质的重任,不应该剥夺低收入者的权利,成为富人的专利,因此由政府财政拨款,实行事业性经营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欢迎。从这里我们可以读到两层含义,一是政府通过财政对红色旅游统筹全局的作用,二是红色旅游向社会公众免费开放的发展。根据红色旅游景点涨价现状、红色旅游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公共产品属性,认为红色旅游区的建设和发展,不应由公民来支付,应逐步实现对公众的免费开放。

四、红色旅游相关效应的讨论及其变化

伴随着红色旅游内涵的不断拓展,管理体制模式质的飞跃是相关效益的巨大变化,红色旅游作为一种特殊的旅游形式,它带有浓烈的政治色彩,从产生以来,它就不应以经济效益为主要目的。在红色旅游发展历程中,根据红色旅游发展的现状和国家相关政策的改变,红色旅游所追求的相关效益也随着发生显著的变化。从最初单纯的政治效益逐步演化为政治、文化、经济等多效益并举,红色旅游充分彰显了自身的教化功能和经济功能。在全国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的背景下,红色旅游发展的市场机制进一步放活,进一步促进了红色旅游产品的综合开发,旅游演艺类产品在全国重点红色旅游区纷纷涌现。延安、井冈山、韶山相继推出精彩的实景演出《延安保卫战》、《井冈山》、《中国出了个毛泽东》,将革命文化以生动活泼、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搬上舞台,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反响,开创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新局面。

以《中国出了个毛泽东》为例,该实景演出由韶山红色文化旅游集团引入合作企业打造,在结构上分为序加六个篇章加尾声共八部分。整个故事以毛泽东重回韶山、走出韶山救亡启蒙、领导秋收起义、万里长征、抗日战争、渡江战役、开国大典等事件为素材和线索,通过有机的整合和编排,反映毛泽东主席在抗日救亡和建设新中国不同时期的思想发展和重要理论主张,展现他智勇双全定乾坤的伟人风范。在表现形式上,通过将山水实景、多媒体以及立体舞台装置高度结合,以歌、舞、戏剧、杂技、水火特效等多种元素来展现,让观众不再只是看客,而是身临其境,甚至与表演互动。自2014年4月15日推出后,观众好评如潮,截止目前已演出近50场,接待观众数万人,成为了韶山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有益探索,也成为了全省乃至全国青少年励志教育的鲜活教材。

五、小结

红色旅游是我国所特有的专项旅游产品,其发展道路必然不能按照一般旅游产品的发展历程,正因此红色旅游产品与生俱来的独特性,注定在推动其发展的过程中,没有过多的经验可以借鉴,需要在发展的实践中慢慢摸索着前进,红色旅游正是在发展过程中一点点吸取经验获得发展。如今,红色旅游已有六七十年的发展历程,社会各界对于红色旅游的研究已经非常深入,红色旅游已经走出固定思维的禁锢,在资源确定上更加精准,所有体现爱国主义精神的革命纪念地、纪念物都可以称之为红色资源;在管理上更加关注本性,体现红色旅游的公共属性,逐步取消门票,实现事业型管理;在效益上更加注重全局,坚持以综合效益为主。在实践中,红色旅游已经成功形成了与其他旅游产品相互融合、跨区域相互协作、支撑整个旅游地文化旅游产业链的发展模式。

注释:

①冉燕.红色旅游的理论及实践研究―以四川红色旅游开发为例[D].成都:四川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

②王冶秋.谈几点体会和几点意见-在全国省级地志博物馆和革命纪念馆馆长会议上的发言[J].文物,1959,(1):10-12.

③郭康.革命纪念地转换旅游机制的研究―兼谈西柏坡革命纪念地旅游开发[J].区域旅游开发的理论与实践,1994:81-86.

④伍木. 办好更多的革命纪念馆为建设社会主义而服务[J].文物参考资料,1957,(5):9-10.

⑤卢道湖.韶山革命纪念地和风景名胜区建设刍议[J].经济地理,1988,(2):134-138.

⑥吴仁美.长汀县武夷山市开辟党史旅游专线[J].福建党史月刊,1992,(8):43.

⑦齐冬香.“大西柏坡“红色旅游可持续发展策略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⑧雷召海.红色旅游理论梳理与实践建议[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05,25(5):101-105.

⑨中办、国办印发《2004-2010 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国家将大力发展红色旅游事业[J].小康生 活.2005(4):5-6.

⑩张静.红色旅游景区基础设施专项资金(国债)投资综合效益分析一以江西省为例[D].南昌:南昌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010,1-38

旅游管理论文下载篇2

浅谈延安红色旅游发展问题及其对策

【摘要】红色旅游是把红色人文景观和绿色自然景观结合起来,把革命传统教育与促进旅游产业发展结合起来的一种新型的主题旅游形式。其不仅仅是一种旅游形式,更是了解革命历史,增长革命斗争知识,学习革命斗争精神的一种文化。依赖延安红色旅游资源的优势,进一步深度发展红色旅游产业链,结合当地特有的黄土风情和陕北农家民俗文化,分析其对延安红色旅游的发展和影响。更强调因红色旅游资源未被充分开发利用而被浪费、未见改善等突出问题,提出针对红色旅游资源和当地特有的民俗文化和人文文化的整合创新的建议。大力宣传延安旅游资源优势,整合并挖掘新的红色旅游资源,在市场指导下发展好旅游经济,完善旅游产业链,促进延安红色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红色旅游 经济发展 圣地延安 文化旅游产业

一、延安红色旅游的内涵及发展现状分析

延安作为中国革命圣地和中华民族文化的发源地之一,特别是全国爱国主义、革命传统、延安精神“三大教育”基地,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延安辛苦战斗了十三个春秋,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培养了永放光芒的延安精神,留下了许多珍贵的革命旧址。延安发展以红色旅游为首的文化旅游产业,对于提升延安GDP水平,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红色旅游的内涵

红色旅游主要是针对其历史、精神、物质、文化等方面内涵而提出的。不同学者对此内涵有不同的认识。毛日清提出红色旅游是指游客通过参观革命历史文化遗迹,使革命先辈的功绩与历史事件浮现在眼前,印记于心脑,达到丰富革命历史文化知识,影响思想意识,起到教育激励作用的旅游[1]。李宗尧认为是以游览革命老区和遗迹为主,在过程中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旅游方式[2]。潘碧秀提出红色旅游是以革命圣地和纪念地为主要旅游吸引物的旅游产品的观点[3]。

综合以上观点:红色旅游是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和战争时期建立丰功伟绩所形成的,纪念地标的物以及其所承载的革命历史和精神吸引并接待旅游者,并且组织旅游者开展缅怀学习、参观游览的主体性旅游活动[4]。

(二)红色旅游的功能及其发展意义

我们对于红色旅游功能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政治功能、教育功能、经济功能、文化功能等方面。其中刘建平、伍先福是较早分析红色旅游的学者,提出红色旅游具有政治教育、经济发展和文化传播三大功能[5]。周振国、周海生(2008)主要从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意义四个方面进行了阐述[6]。现在大家比较赞同的观点是红色旅游至少具有四种功能,即政治教育功能、经济发展功能、传承文化功能和凝聚民心功能。总的来说我们研究的重点就是红色旅游的经济功能如何实现。

(三)延安红色旅游资源及其发展现状

1.红色旅游资源。延安是举世瞩目的中国革命圣地和国务院首批公布的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在这块红色的革命圣地上,共存有革命旧址351处,是全国保存面积最大、最完整的革命遗址群。

全市共有各类文物遗址5805处,其中古文化遗迹2956处,古墓葬491处,石窟177处,石刻1344处,古建筑180处,革命旧址350处[7]。纳入国家非物质文化保护名单的有9种,省级保护的有13种。这些文物遗址成为延安红色文化产业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财富。

2.延安红色旅游的发展现状。延安精神产生于特定的历史时期,充分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在从上海成立到井冈山会师、从遵义会议到延安时期、从西柏坡到夺取全国胜利的每一个时期、每一次成功中所表现出的理想追求、精神风貌、思想品德、行为准则和工作作风[8]。

据统计,2013年全市累计接待海内外游客2847.7万人次,创旅游综合收入151.90亿元人民币。如图可以看出“十一”黄金周七天各主要景区接待人次最低为影视城0.6万人次,最高接待人数为13.8万人次。壶口瀑布接待人次达影视城的20余倍。各大宾馆饭店节假日期间客房七天平均出租率达到92.1%,其中10月2、3、4、5日宝塔区范围内连续客房出租率为100%。

据数据分析显示,2009~2013年短短五年间,延安红色旅游业产值增幅高达98.02亿元,增长率为181.92%,逐年稳步提升。2011年接待中外游客突破200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突破100亿元,以红色旅游为核心的旅游产业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更加突出,同时也成为延安经济增长的新亮点。从旅游业对国民经济的增长贡献度评价指标角度分析得到,旅游业对延安经济增长的贡献由2009年的7.48%增长到2013年的11.22%,旅游增长对GDP增长的贡献率稳步增强,平均贡献率为9.44%,成为拉动延安经济增长的主要因子之一。

二、延安红色旅游的发展存在的问题

延安是我国开放最早的风景名胜区和国家优秀旅游城市,拥有悠久革命历史的红色旅游资源,在发展旅游经济和文化中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而且发展的态势良好。然而近年来在延安旅游业的发展中出现了一系列问题:基础设施落后、旅游规划项目策划开发等工作滞后、红色旅游资源利用率太低,跟不上形势发展的需要等等。

(一)经济基础薄弱,配套基础设施不完善

交通的畅通和通讯的发达是形成开放型红色旅游的必要条件,特别是当前红色旅游突飞猛进的阶段,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滞后则成为制约红色旅游发展的一大难题,而且这个难题将直接影响到革命老区的脱贫致富和红色旅游景区的长足发展。因此,加快完善红色旅游景区的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显得尤为重要。

(二)红色资源开发利用率低,宣传活动不到位

我们要遵循旅游市场的发展规律,发展红色旅游。游客接待规模越来越大,年龄在18~40岁之间的占63.9%,旅游目的主要是观光、学习和休闲度假等[9];青年比例较高、学生市场和中老年人市场构成红色旅游的核心目标市场,而小学生和初中生的占有比例较低,机会目标市场是专业修学市场[10]。但是我们却没有抓住客源特点,准确开发游客喜欢的红色旅游景点。 另外,虽然延安红色旅游资源丰富,但景区景点开发与利用有限,红色资源的开发单一化、程序化,景点形式基本一样。整体规划不足,项目开发、宣传活动、产品研制开发等工作落后,导致参与型和学习体验型的旅游项目过少。

(三)延安红色旅游景区形式单一,大大削减了游客的兴趣

旅游是一项广义的文化活动,是人们一种高雅的文化享受,延安地区有着丰富多彩的名俗文化,例如陕北秧歌、陕北民歌信天游、民间剪纸、安塞腰鼓等,但延安红色旅游景区却多以展览馆、纪念馆等静态的呈现方式向游客展示,这种形式单调无趣,对于旅游者而言缺乏吸引力,难以引起旅游者的兴趣和互动,使旅游者的参与程度降低。

三、促进延安红色旅游发展的对策

延安务必要抓住中央加快红色旅游发展的机遇,通过完善基础设施、抓住旅游重点区,加大宣传力度、丰富旅游形式、提高服务人员素质等手段力争将自身建成全国一流红色旅游景区。

(一)加大红色旅游投入力度,确立红色旅游长远发展战略

红色旅游是一种新型主题的旅游,它既具有传统旅游的风格,又具有现代旅游的特质,是有形与无形相结合的特色产业。在交通条件和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延安红色旅游要树立长远发展的意识,增加旅游产业的投入,例如拓宽马路,改变交通拥堵现象,加快建设4G网络全覆盖,在旅游的同时留下对延安的美好回忆等等。

注重打造以红色品牌为目标,优化投资政策环境,鼓励当地多元化的民间资本和民营企业投资,将餐饮、娱乐、住宿有机结合,不仅要将红色旅游纳入延安社会经济发展计划之中,更重要的是要把以红色旅游为主的延安旅游业上升为延安的精神支柱产业。

(二)传播延安红色旅游历史文化,塑造中国延安红色旅游网络品牌

延安旅游的龙头是红色旅游。目前正面临着国家大力发展红色旅游的契机,我们延安应结合政府主导模式,把红色旅游资源保护纳入法治轨道。

抓住红色旅游人群特点,拓展以青少年目标人群为主的旅游形式。调查表明,游客的文化程度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提高,因此延安红色旅游产品开发须注重知识性和趣味性,提高文化品位,如利用博物馆动态宣传充实红色旅游文化,用新金属的音乐风格演绎红色歌曲,并让游客亲身感受红色歌曲,丰富延安旅游的文化内涵。

利用网络,加强与科技有限公司的合作,推出“指尖上的延安”等活动,使游客利用网络、手机将延安文化尽收眼底;并采用网络购票优惠政策让绝大部分人有机会游延安,最终实现口碑宣传、网络宣传双丰收的效果。

(三)丰盈旅游产品,激发游客旅游兴趣

以丰富的文化主题项目创新丰盈文化旅游产品,包括融合多元素的旅游线路,提高游客对延安人文气息的游览追索兴趣。让旅游者穿上革命服饰参加各种文艺活动亲身体验革命精神,加强与游客的互动。扶持和创办窑洞主题宾馆,让游客感受黄土风情与特色住宿文化,配套提供延安特色小吃和红军餐,设计使用凸显革命时期特色的粮票、餐票、水票等为购买形式。恢复一些极具代表性的知情旧址,开展“知情游”等活动,加强它的文化底蕴。

在建立方便快捷的旅游环境的同时,大力改善餐饮住宿设施,在干净整洁、朴实实用的同时,凸显延安红色旅游区特色, 建议扶持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土特产作为特色旅游商品,如吴起荞麦醋,甘泉豆腐干、子长糜子黄酒等,让游客购得满意;

红色旅游概念的提出适应了世界旅游业的发展形势和需求;红色旅游工程的启动成为中国经济的重要产业之一。弘扬延安精神,发展延安文化,拉动延安经济新增长,成为当下建设和谐延安的新需求,未来我们将打造一条展示西北红军革命和战斗历程的精品旅游线路,全面展示延安红色旅游文化内涵,使延安红色旅游更“火”!

参考文献

[1]毛日清.老区建设与“红色旅游”事业的发展[J].求实,2002(12).

[2]李宗亮.论“红色旅游”的多样性――兼谈蒙阴县野店镇旅游业的综合开发[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18).

[3]潘碧秀.关于泰顺九峰开展红色旅游的思考[J].中国旅游报,2003(3).

[4]《2004~201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

[5]刘建平,伍先福,黄玲.红色旅游的三大功能[J].学习导报, 2005,(5):19-20.

[6]周振国,周海生.红色旅游基本理论研究[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70-93.

[7]魏国英.开展红色旅游,拓宽教育功能[J].文物世界,2002(4):71.

[8]马耀峰,陶丽莉,地市级城市延安的旅游市场形象设计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5(06)

[9]卢璐,易银飞.红色旅游市场特征研究[J].科技创业,2007(3):99.

[10]黄静波.红色旅游消费市场与行为模式研究[J].消费经济,2007(1):29.

旅游管理论文下载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