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教育管理论文
教育管理是从无序到有序、从有序到有效、从有效到理想。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推荐的江苏省教育管理论文,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江苏省教育管理论文篇一
浅谈教育管理中的微笑教育
摘要:素质教育的实施,新一轮课程改革积极推进,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呈现出多元化、个性化的发展趋势。微笑教育作为探索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创新的现实课题,为我们开展学校管理现代化、建设和谐校园,开辟一个内容丰富的教育平台。
关键词:微笑教育 管理理念 情态管理
1、微笑教育,一种全新的管理理念
微笑是教师最直观、最生动的一种施爱手段,也是一种可贵的教育管理资源。微笑教育对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的研究开启一个新的视角,它是在建设学校特色文化坚持内涵发展的前提下,运用以人为本的法情相济、以德达治的渠道,追求新时期师生关系民主、平等、和谐管理目标,实施以情感教育为基础的情态管理。
微笑教育出笔在微笑,立意在管理,核心为知识与文化转化服务。这种服务,摒弃惩罚性的管理思路,引进激励、竞争、制约的管理机制,以教师的专业发展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引导和帮助学生学会选择、主动学习、合作共进、发展个性,为学生的符合时代需求的综合素质的形成创造有利条件;这种服务,已使学校管理机制和工作方式悄然发生改变,从粗放型到科研型,从权威强制到恩威兼施,从短期应对到长期跟踪,力求实现教师对学生爱的情感转变为满足学生合理要求的行为,在共存共识中发展并完善着理性教育的思考与实践。
微笑教育强化情感融入服务的管理意识,强化教育质量来自管理过程的观念,以利于学校师生生存状态的改善和生活质量的提升。它蕴含三个要素:1、学生的情感世界受用于知识与文化迁移、转化过程服务之中,并融入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呵护成分。2、实现教育教学观念的转变,这个转变可用公式A×B>A2来表示,其中A代表制度规范,B代表情感教育,A2代表单纯的制度规范强化;A×B代表情态管理,并且情感教育B的成分要重于制度规范A的成分。3、加强校园资源重组,合理配置,有效地形成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调节、自我监督的机制,展示多元教育资源共享并得以协调均衡发展的态势。这三点在重建教育新秩序过程中又是互相依存互相影响着的。
微笑教育的特色管理关注现代学校规章制度、管理技能和文化精神氛围,较好地突出学校的个性和活力。好的管理关注学生的现实生活,追求制度创新,是富有想象力的创意管理。它要求教师实现角色的转换,从知识与文化传递者的角色向知识与文化组织合作者角色转变,实现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动性二者之间地和谐发展;要选择、创造适合于学生成长的教育,而不要凭主观臆想让学生去适应教师的口味,确立教育教学管理为学生身心素质全面发展服务的价值取向。伴随学习方式悄悄发生变化,教师创造和谐有序的教学民主,鼓励学生参与校规的制定并学会“同伴调解”,以达到对学生主体性地位的尊重;学生内在的情感和信念不断升华,促使制度规范转变为良好学风形成的亲和力,并从中获得克服困难实现了教育目标的愉悦感,进入文明养成、自我教育的最佳境界。即使对于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计算机联网、远程教育等先进教育手段,微笑教育也以其特有的管理艺术,显现良好的适应能力和发展势头。
2、微笑教育,人本特色的情态管理
微笑教育的情态管理促进学校的科学管理步入艺术殿堂。它遵循情感教育学心理学原理,从关注学生个性发展开始,通过对教育教学中情感因素的充分重视和有效调动,最大限度地发挥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优化教育管理过程,避免平庸,远离单调,注重情感参与,提倡精神激励,采用积极的心态来组织教学。
情态管理提倡课堂教学情知并重,以情优教,树立让学生品尝学习愉快和乐趣的过程中去接近智慧的理念。积极探究实施启发式教育,要求营造宽松和谐的教育氛围,给学生提供充足的自主学习时间和自由选择的空间,激发他们对未来世界产生浓厚的兴趣和好奇心;放活学生身心,剔除他们身上趋同权威的思想,注重独立思考,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活动要占据课堂教学的主要时段,让他们总处于一定的情境之中,培植自信,心怀期待。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学会从教学内容中挖掘、诱发、赋予、调控微笑情智,改革教学结构,优化教学过程,让“预设”与“生成”双赢,实现师生、生生双方的对话、信任、认同、默契以至忠诚的双向心理互动和交融;注重学情分析,维护心理安全,充分运用关注生命成长的诸多有效因素谱写课堂协调发展的音符,鼓励学生异想天开,大胆提问,行为超常,情感宣泄,让他们保持思维活跃、个性张扬的精神状态,实现认知与情感的互促和催化,使之达到不同阶段和不同层次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课堂以育人为本充满激情,特别注意到境由心造,营造师生情感交汇的“生态链”,力求学情、师情、文情“三情共振”,善于将严肃的教育寓于和蔼得体的言语或幽默风趣的谈笑之中,学生就会“亲其师”,“信其道”,进而“学其理”。
情态管理要强调人的生命尊严和个性发展,让学生在区分是非善恶养成良好习惯的过程中追求人格完善。教师一方面要抓住影响学生个性形成的关键因素,着眼于学生潜能的发挥,尊重儿童成长的规律,拒绝用“成人化”剥夺孩子的童年、童心、童趣,为每一个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建立良好的机制;一方面最大限度地拓宽学习活动空间,尊重学生个人的兴趣和选择,使学生在自主、合作和探究的学习过程中培养能力,陶冶情感,主动发现,手脑相长,成为学习实践的主人。然而,由于家庭、遗传、身份、受教育的程度使学生千差万别,我们不能以牺牲人性为代价单凭管理原理的条文去统一规范学生的言行,而要通过一个个具体案例的讨论和思考,跟踪和服务,用不同的教育方式让每一个学生享受到平等的教育。在师生实现平等的、同志式的合作关系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强烈的民族精神、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注重学生行为规范的养成和自立自护自控能力的培养,注重对学生获取知识过程所形成的态度、方法的研究;从关注知识向关注学生的发展转变,有意识地进行心理素质训练,充分发挥情感的调节、迁移、疏导、激励功能,以情育情,以理育情,以行育情,以美育情,引导、影响、促进学生实现知识迁移转化时的情感体验和心理和谐,并获得积极心态向主流价值观发展的“习以成性”的精神激励和情感需求。
江苏省教育管理论文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