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历史故事的书里的故事

发布时间:2016-12-27 19:59

故事是历史传承的主要途径,故事取材于历史,下面这些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几篇讲历史故事的书里的故事。

讲历史故事的书里的故事

讲历史故事的书里的故事1:诸葛亮的廉洁

三国时期,蜀国境内“刑法虽峻而无怨者”,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蜀国名相诸葛亮严于律己,一身清廉使然。诸葛亮一生“抚百姓,示官职,从权制,开诚心,布公道”。

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深为其所动,之后跟随刘备征战南北,奇功屡建。刘备死后,诸葛亮“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蜀国国事,事无巨细,每必亲躬。他5次亲率大军,北伐曹魏,与曹魏短兵相接。他严格要求子侄辈,不以自己位高权重而特殊对待。他亲派侄儿诸葛乔与诸将子弟一起,率兵转运军粮于深山险谷之中。

为此,他专门给其兄诸葛谨写信说,诸葛乔“本当还成都”,但“今诸将子弟皆得转运”,“宜同荣辱”。马谡失街亭后,他引咎自责,上疏后主刘禅,“请自贬三等”,从此更兢兢业业、勤勉有加。“夙兴夜寐,罚二十以上,皆亲揽焉;所啖食不至四升。”长期的废寝忘食使他心力交瘁,积劳成疾,年仅54岁便英年早逝。诸葛亮以他的实际行动验证了自己“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诺言。

诸葛亮生前,在给后主的一份奏章中对自己的财产、收入进行了申报:“成都有桑800株,薄田15顷,子弟衣食,自有余饶。至于臣在外任,无别调度,随身衣食,悉仰于官,不别治生,以长尺寸。若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诸葛亮去世后,其家中情形确如奏章所言,可谓内无余帛,外无赢财。

诸葛亮病危时,留下遗嘱,要求把他的遗体安葬在汉中定军山,丧葬力求节俭简朴,依山造坟,墓穴切不可求大,只要能容纳下一口棺木即可。入殓时,只着平时便服,不放任何陪葬品。这就是一代名相诸葛亮死后的最高要求,其高风亮节实为可圈可点。

讲历史故事的书里的故事2:刘宠的廉政

东汉会稽郡太守刘宠,被调到京城去任职。临行时,六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受城南深山区百姓的委托,来给刘宠送行。

刘宠作过谢,向老人们说:“我这几年,没给大家做多少事。您们都这么大年纪了,实在不应该远路奔波前来送我。”

老人们说:我们住在深山大谷里头,很少到外边来。从前,城里的官员们只知道贪钱恋物,白天要,夜里要,闹得鸡飞狗叫,百姓们睡觉都不安生。自从您当太守,官员们不去骚扰了,甚至夜里狗也不叫了。几年来,我们安居乐业,一心感念太守。听说太守要走,大家都舍不得,大忙时节,托我们几个老人来送一送,表表心意。”说完,每人拿出一百文钱给刘宠路上用。

刘宠感动地说:“父老们过奖了,我做得你们比你们夸奖的差得多。大家的心意我收下了,这钱,还是带回去吧!”

老人们坚决不肯,刘宠只好从每人手里选了一文钱作为收下的象征,老人们才称谢作别。刘宠看老人们走远以后,将收下的几文钱,轻轻地放进了河水里。

人们知道这事,纷纷称赞,并且给刘宠起了个美名,叫做“一钱太守”。

据说,现在浙江绍兴市北面的钱清镇,就是当初刘宠投钱入河的地方。

讲历史故事的书里的故事3:杨震廉洁从教

东汉时,有一个叫杨震的教书先生。他知识渊博,为人正直,深受学生和乡邻的尊敬。后来,皇帝听说了他的学识和人品,就任他为官。

杨震在湖北荆州做知府的时候,发现手下有个叫王密的青年虚心好学、精明能干,很有培养前途,就经常向他讲为人的道理,并且委荐他做了山东昌邑县的县令。为此,王密非常感激杨震,一心想要报答他。

一次,杨震路过昌邑县。王密听说后非常高兴,赶紧到城外迎接,安排吃饭住宿,照顾得无微不至。晚上,王密又独自去杨震的住处拜会老师。到了宾馆,王密看室内没有其他人,就从怀里掏出十两黄金,恭恭敬敬地放在桌子上,说道:“恩师难得光临,这是我准备的一点小礼物,以感激老师对我的栽培!”

杨震见了,连忙拒绝:“我以前了解你,才举荐你;但你却不了解我,我怎么能要你的财产呢?”

王密以为老师怕难为情,就上前一步低声劝道:“这点东西微不足道,只是为了表达我的感激之情。何况现在是晚上,不会有人知道……”

杨震打断他,严肃地说道:“今天你送金子给我,至少天知道、地知道、你知道、我知道,怎么能说没人知道呢?”

王密羞愧难当,只好带着金子匆匆离开了。

讲历史故事的书里的故事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