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科的市场营销论文
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步入市场经济,市场营销也开始了新的时代。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推荐的专科的市场营销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专科的市场营销论文篇一
《浅谈市场营销理论在供电企业的运用》
摘要: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电力产品是供电企业的主要销售客体,电力企业改革的中心在于转变市场营销观念,把电力生产和市场营销观念相结合,加强营销基础管理和营销信息化管理,完善电力市场营销机制,使电力市场长期稳定发展。
关键词:电力市场;营销;改进;措施
一、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电力供应事业在国民经济和基础产业的地位愈加突出。当前,我国正逐步从传统电业向现代化、多元化、科技化电业转型。对供电企业电力营销管理的发展现状进行深入分析,有利于企业各级管理者端正思想定位,探讨措施对策,创新管理理念,充分发挥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达到通过设立“一部三中心”体制,提高市场应变能力、客户服务能力、管理控制能力和营销整体运作能力的最终目的。只有如此,才有可能带动和刺激电力消费的增长,形成独具特色的市场营销管理体系,在市场经济中不断推进,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二、当前电力市场营销的现状及基本分析
1.各级供电企业对于市场营销的认识还缺乏重视与一致性
由于计划经济模式下供电企业政企合一的特殊性与电网体系天然的垄断性,使得不少供电企业员工竞争意识不强,对于市场营销管理工作不重视,大市场、大营销的概念仍很模糊。对营销是电网企业的核心业务,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应该以满足客户和市场的需求认识不够,对“两转”理念理解不透,对“一部三中心”营销服务体制认识不足,从而无法全面深入了解市场,掌握客户资源,更谈不上洞察潜在市场,使电力营销手段不尽科学、合理,缺乏针对性,容易造成供电企业决策的失误。
2.现行的营销管理系统风险评估完整性不足
目前电力营销信息管理系统存在较大的安全风险:一是技术风险,由于SGl86电力营销信息管理系统运行时间较短,造成系统不稳定或不安全漏洞较多,如存在非法用户或电脑黑客入侵系统的风险、电费计算及统计有时出现错误等;二是误操作风险,误操作风险主要指系统维护和操作人员无意识的误操作带来的风险,如电价标准修改时因出错而造成的电费误算;三是违规操作风险,违规操作风险主要指个别系统维护和操作人员可能利用工作之便,采用隐蔽的技术手段,蓄意对某些重要数据进行更改而造成的风险。
3.适应现行营销环境下的营销组织体系还不健全
在当前推行“一部三中心”的大方向下,不少基层供电企业在此方面也还存在着一些不健全之处,如营销部职能管理的定位不够准确,对营销部和三个中心管理界面认识不清,管理思路和管理方法没有随着机构的转变而转变.不适应营销服务新体制,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营销部的职能管理作用,不利于营销部与三个中心的工作协调。电费管理中心、电能计量中心与客户服务中心的配合仍需协调。三个中心的专业管理与各分局之间的管理关系没有理顺,带来一些矛盾。营销管理部门与生产管理部门缺少有效的沟通平台。
三、进一步改进电力市场营销的思路
1.做好电力市场营销的精细化管理精细化管理的实质就是企业在规范化和标准化的基础上,对其生产流程、管理流程进行科学细化和合理优化的过程,以实现组织结构专业化、工作方式标准化等,重点是在“精”字上提要求,在“细”字上下功夫,最终体现在实效上,将管理目标具体化,责任明确化,人人在管理,处处有管理,事事见管理,时时都管理。在实施精细化管理的过程中,首先要明确班组精细化管理是供电企业管理的重点。优质服务是一个系统工程,包括直接面对客户的营业窗口,还包括电网的规划、建设、运行、维护、抢修等一系列环节。其次,通过采用先进的科技手段,提高终端客户用电效率。抓住重点建设项目,实现新的用电增长点,实施可替代能源竞争,加大对电能安全、洁净、便利、经济等优势的宣传,加强电力需求侧管理,提高市场预测的及时性和准确性。再次,加强用电业务管理,正确划分用电性质,保证电价分类准确、电量收费正确无误,做好各专业之间基础资料的衔接工作,严格执行电价政策。最后,要充分利用当前成熟的计算机和通信技术,建设和完善电力营销管理系统,充分利用数据挖掘、客户关系管理系统进行科学的市场营销管理。
2.以建设“一部三中心”为契机,提高整体市场营销能力
“一部三中心”的市场营销组织体系为国家电网系统“不受时间、空间限制”的“大市场、大营销”的发展模式的转变和“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大服务”格局的形成奠定了基础。这就要求全员在思想上必须认识到“一部三中心”工作的核心是客户服务中心,是最贴近客户的“窗口”单位;电费管理中心和电能计量中心大部分工作属于售后工作,负责客户用电后的抄表收费和计量,因此必须保证计量准确和收费合理。“营销围绕客户转”在三个中心内部,实质上应该是“客户服务中心围绕客户转,其他两个中心围绕客户服务中心转”。在此认识上,高度重视客户服务中心这一首要环节,客户报装、供电、增容等工作需要建设营销其牵头,这些工作牵涉到一部三中心、分局、基建、规划和生产等部门,因此有效理顺三个中心内部及三个中心与分局之间管理关系是当前必须高度重视的。如三个中心内部的运转应建立计划信息沟通机制,使专业管理层次更加分明;营销部加强对三个中心和各分局工作的检查、监督和考核;建立营销和规划、基建及生产管理等部门的有效沟通平台。在企业层面上,建立以服务督察为主的优质服务督察队,对营销、规划、基建及生产管理等部门优质服务工作进行监督检查,达到市场营销工作的反应快速、高效通畅、和谐统一。
3.做好电力市场营销的效果评价工作
对于供电企业营销效果的评价,不能只局限于本企业的利益,将营销目标锁定在增供扩销和企业的盈利等方面,更应该树立社会营销观念,扩大营销视野,考虑供电企业与其利益相关者之间所发生的所有关系,具体地说,应考虑供电企业与客户的关系;供电企业与供应者的关系;供电企业与员工的关系;供电企业与竞争者的关系。因此,为了对供电企业的营销效果有一个科学的认识,应该对供电企业的营销工作做一个多角度、全方位、综合的评价,为今后企业制定滚动营销计划提供科学依据,促进电力事业的长期发展。据此,应分别从企业、员工、客户、企业的可持续性四个角度,建立营销效果评价指标体系。具体指标系统包括:供电企业经济性指标系统;供电企业内部员工营销意识指标系统;提供客户整体产品(服务)及客户满意度指标系统;可持续性发展指标系统。通过对该系统及子系统设计若干关键指标,并进行打分,从而对市场营销效果做出定量评价。
4.塑造创新争优的企业文化,营造电力市场营销的内部环境
营销文化是供电企业营销的灵魂。企业文化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企业内部文化和企业外部文化。企业内部文化是指企业全体员工所体现出来的并对员工行为有影响力的经营哲学、企业精神和企业形象;而企业外部文化是指营销人员及相关人员体现出来的并受其影响的营销哲学、营销理念和营销形象,即营销文化。换句话说,营销文化就是以营销活动为载体,反映企业物质及精神追求的各种文化要素的总和。营销文化建设的核心必须以人为本,关键是员工对营销文化认同与参与,以实现营销文化建设的愿景,即电力顾客让渡价值的最大化。国家电网公司、四川省电力公司在近几年开展的优质服务管理,狠抓了营销服务窗口和营销队伍建设,提出了营销理念、管理、技术、流程和服务“五创新”,其营销文化的功能作用已经初显。
四、结论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供电事业在国民经济和基础产业的地位愈加突出。当前,我国正逐步从传统电业向现代化、多元化、科技化电业转型。对供电企业电力营销管理的发展现状进行深入分析,有利于企业各级管理者端正思想定位,探讨措施对策,创新管理理念,充分发挥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达到通过设立“一部三中心”体制,提高市场应变能力、客户服务能力、管理控制能力和营销整体运作能力的最终目的。只有如此,才有可能带动和刺激电力消费的增长,形成独具特色的市场营销管理体系,在市场经济中不断推进,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电力营销是供电企业的核心任务。在电力经营体制的转变和电力供需矛盾缓和的新形势下,供电企业根据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以电力用户的需求为中心,使电力用户获得可靠、持续、安全合格的电力产品和周到、细致、满意的服务是新形势下电力市场营销管理的主要目标。近几年,国家电网公司为全面推进集团化运作、集约化发展、精细化管理,构建适应企业发展方式转变的营销管理体系,提出了营销“三个中心”建设指导意见。“一部三中心”,即营销部、客户服务中心、电费管理中心、电能计量中心。建成了有效的营销决策、职能管理和业务执行三分离的营销服务体制,正是应对这一新形势新环境做出的科学战略决策。但具体到各级乃至基层供电企业而言,如何正确转变观念,做好电力市场营销管理工作,仍然是电力企业走向完全市场竞争的重要部署。
专科的市场营销论文篇二
《体验营销在市场营销教学中的应用探讨》
摘要:市场营销是一门注重实践性的学科,教学中不仅要强调基本原理的传授,更强调提供情境平台培养操作能力。体验营销正是指创造和提供一种情境诱发用户通过看、听、用等手段,充分刺激和调动消费者的感官、情感、思考、行动等感性和理性因素,促使用户认知、喜欢和使用的一种营销方式。本文在分析营销教学和学生的特征的基础上,运用体验营销的相关理论和策略,提出营销课程体验式教学的策略建议,以期帮助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字:市场营销教学;体验营销;学生特征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4428(2011)06-148-03
一、体验营销与营销教学
教学质量是高等教育的生命线,教学作为一种无形程度较高的服务,其生产和消费,即课堂的教与学是同步实现的一个过程,其效果依赖于教学过程中老师和学生双方的知识与经验,依赖于教学现场的配合参与度、情感体验和知识感悟,对于主体意识越来越强的当代大学生尤其如此。
同时,市场营销是实践性较强的活动,它不但要求学生具有良好的专业理论素质,更要求学生用理论指导实践,对实际问题有快速的判断和分析力,并能给出相应的对策,这都要求在教学过程中能够通过实训或模拟训练来实现,从而使得学生在进入企业参加实际工作时能够形成良好、快速的对接。
而体验正是指通过亲身经历,在实践中去认识事物,体验到的东西使得我们感到真实,在大脑记忆中留下深刻印象,并会激发我们对未来的预期。体验营销也正是通过以服务为平台,创造和提供一种情境诱发用户通过看、听、用等手段,充分刺激和调动消费者的感官、情感、思考、行动、关联等感性因素和理性因素,从而促使用户认知、喜欢和使用的一种营销方式。
可见体验营销与营销教学有着内在的契合,因而尝试将体验营销的一些理念和方法应用于营销教学,以期能够帮助引导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参与性与自主性,丰富其学习体验,实现更好的教学效果。下面就体验营销的含义及影响因素进行讨论,结合营销教学和学生的特征分析,提出一些营销课程体验式教学的策略建议。
二、体验营销相关理论
美国的营销学家施密特(Schmitt,1999)[1]提出了体验营销的概念。他认为体验是个体对某些刺激回应的个别事件,包含整体的生活本质,通常是由事件的直接观察或是参与所造成。体验源自发生的事件与当时心理状态互动而形成,因此没有两个体验是完全一样的。
邵一明(2002)认为体验是个体对某些刺激产生回应的个别化感受,是人们内在的个性化的东西。体验通常不是自发的而是诱发的。范秀成和李建州(2006)将体验定义为一种个体主观的内心活动,是消费者基于已有知识或经验,对现场亲身经历所做出的感觉和评价,涉及情感、认知、思考、行为等一系列心理反应。
很多的学者认为顾客体验效果取决于外部因素与内部因素之间的互动影响。例如PineⅡandGilmore(1998)[2]认为任何一种体验都是个人的心智状态与事件之间互动作用的结果。美国学者施密特(Smitt,1999)提出的顾客体验包括感觉体验、情感体验、思考体验、行动体验、关联体验这五个维度来进行顾客体验测量。运用不同的营销策略,为顾客创造不同的体验形式。营销人员应该在战略上努力创造全面统一的顾客体验,同时包括感觉、情感、思考、行动和关联体验。
三、营销课程与学生特征的分析
1、营销课程的特征分析
(1)首先,从教学内容来看,相比其他学科,营销学具有更强的经验性特点,即其着眼点是从企业经营的角度来研究市场,其概念、原理和方法主要来自于对实践经验的总结,其知识框架的搭建与应用主要依赖于主体在实践基础上的感悟、积累和内化,在思维方式上偏重于思辨,甚至得益于直觉和悟性,有时还受个人心理与情感因素的支配。
(2)其次,从教学目的来看,营销专业的教学不仅是专业知识和专业理论的传授,更重要是着眼于实践能力的培养,包括对现实情境和数据的分析能力、对市场的认识和判断能力,对决策深度的把握能力。当然除此之外,还有创新力、应变力、沟通能力等。一个成功的企业、一个合适的策略是能动地适应于市场环境的,而营销环境的复杂动态性,使得不可能存在“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法则和策略,营销的原理和法则具有更大的权变性[3],也因而要求营销者能够以所学的营销理论框架和原理为方向,思辨能力为路径,结合实际,运用合适的方法对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提供有效的策略建议。
因此,从教学内容和目的来看,营销专业的教学中更需要通过各种途径、教学方式,为学生提供或构建真实或准真实的情境平台,将理论知识演化成直观内容,融入操作训练,让学生从“做中学”和从“体验中感悟”,来构建自己的知识框架、培养分析和思辨能力,积累自己的直观体验。
2、本科学生的特征分析
(1)处于转型期:不论心理还是学习习惯都处于一个转型期
学习习惯上,多数的学生学习的方式还沿袭着中学时候的习惯,学生的自主学习性、创新性、思辨能力和权变能力相对不足。从心理成长阶段来看,处于一个自主意识不断增强的转型期,内心希望交流,求知欲强,敏感,意识中有着对新的生活和学习方式的期待。但是对未来、对专业认知不足,学习目标不明确,团队合作意识与沟通能力弱。因此以合适的、循序渐进的方式引导其改善旧的习惯、建立新的习惯是可能的。
(2)思想活跃,动手能力强,个体化需求差异较大
当今的大学生成长于一个资讯丰富、变迁快速的社会环境下,且正处于求知欲旺盛的年龄阶段,思想活跃,对自我的认知和动手实践的欲望都很高,实现个性自我需求强,从而学生个体需求的差异大。他们会依照自己的需求、价值观和原有知识结构去调整、吸收和同化新的知识,成为他们自己独有的知识和技能,成为一种定制化意义上的产品。
可见,学生在教学中扮演的不仅仅是一个知识的接收者,更扮演合作生产者的角色,承担着大量的工作。教学中如果忽略了对学生的了解,缺少了学生的全身心投入,教学质量将会大打折扣。
四、营销课程中体验式教学的策略建议
从营销课程的特性和当代学生的特征来看,学生的参与、互动都是必要的,因此,结合他们的特征,下面从体验概念的核心要素及其策略模块对营销课程尝试体验式教学提出一些建议。
1、体验的主体
体验是一种共同创造的过程,在服务体验的共同创造中,包含了三个参与角色,服务提供者、接受服务的顾客和现场其他顾客(从服务的角度),在教学中,即为老师、学生个体和课堂上的学生整体,他们之间会互相影响教学的最终效果。
大学生是一个处于转型期的群体,在教学过程中需要老师共同参与,辅以合适的案例、情境进行引导。在讲授或讨论后需要进行归纳总结,通过把现实情境、问题和学生的分析和策略联系起来评析,形成一个具有内在逻辑联系的知识体系,使学生从中获得解决问题的一般原则和概括性认识,便于学生对基本原理进一步理解和巩固。概括性认识的获得程度和原理的理解程度取决于学生参与活动的经历以及对模拟实践的讨论深度。同时,在引导和反馈中,肯定其优点,提出改进之处,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参与感、被重视感。
2、体验的行为原理:“刺激——反应”
体验是个体对某些刺激的反应,是观察和参与的结果感知,也即体验是一个个人化的主观心理感受,需要外部的刺激和内部的心理反应同时存在。处于同一阶段的学生有着相似的成长环境、心理特征,对外界刺激的反应有较大的共性,同时群体的影响也会使得同一个班级的群体在教学反应上往往表现出较大的相似性。
因此,教师在进行体验式教学时,可以用大众化定制的方式提供教学内容。一方面以教学计划为纲,以讲授方式为主,讲解基础概念、构建知识框架;另一方面,合适的目标设定、激励以及适度的竞争,对于自我实现需求较高的大学生而言是比较有效的外部引导和激励方式。但不同的年级,甚至同一年级不同班级的学生特征都可能差别很大,教师需要在课前通过其他课程老师及辅导员等多种途径了解学生,针对不同年级、班级的学生设定合适的方式和目标,并结合不同的课程性质、内容辅以不同互动方式进行,比如案例分析、情境模拟、小组策划等,让学生能够在参与中调动自己的心、口、手,这样才真正能够让外部的事件刺激到内部的心理而产生体验。
3、体验产生的基础:消费者已有经验和知识
体验是基于消费者已有经验和知识的诱发过程。一方面,体验是可以诱发的,需要由老师给予这种外部的刺激和诱因。另一方面,已有知识经验往往是外在刺激与内在心理链接的桥梁。在信息量庞大的环境中,人们对外部信息的接收和反应往往是选择性的注意、选择性的理解和选择性的记忆。而选择的过滤器就是人们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大学阶段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的积累,并在某种程度上建立了自己的价值观,对于新现象、新知识的吸收过程往往是与原有知识结构相互同化甚至重建新知识结构的过程。因此,互动体验的内容应结合学生的已有的知识以及他们日常生活中常见却未注意的现象,能激起他们的好奇心和主体意识,产生“为什么自己过去没有注意到”的探索欲望,或者“我能够动手改变”的期待感。比如校园中的一些实例或日常生活中常见企业、品牌现象等,由小见大,由身边的案例去讨论,会使印象更加深刻、感性认识更真切。
4、体验实施的策略:感觉、情感、思维、行为、关联
参与度能够影响体验感的强弱、记忆的强弱,结合前面体验因素,从感觉、思维、行为等方面逐层递进地制定教学方案,以符合人认识事物的规律来创造、建立和逐步增强学生的课程体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参与度和深度,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1)感觉和情感策略
引导学生自己去观察和搜集日常生活中和营销相关的要素,价格、包装、广告等等,进行比较,或者让学生选择特定行业与品牌,观察和整理生活中这些品牌的存在和特征,如母品牌下子品牌的数量、关系,品牌的诉求及对应的包装设计、广告设计、公关活动等,使得学生发现营销在生活中无处不在,产生兴趣,对市场也有直观的感知。同时培养他们日常观察的习惯,从已有的现象和策略中去观察、总结和学习。
(2)思考策略
引导学生整理和分析由直接感官获得的信息,以问题的方式来引起他们的思考和好奇心,比如,为什么需要用不同的品牌组合方式?产品类别相同策略却不同?包装、广告、公关等一系列活动中的关系及差异?等,进而讨论市场的区隔、定位等策略、战略层面的内容。
(3)行为策略
在生活中的观察、实地调研已经增加学生的参与性,在此基础上,可以进一步运用其理论知识和实践认知进行小组策划,或者现实案例的分析建议等强化他们所学所悟,(下转第153页)(上接第149页)进一步提高其参与和体验感,并因个人特质和知识积累的不同构建各自的知识结构,形成个性化的学习体验。
(4)关联策略
贯穿于教学整个过程。既有来自于知识学习和参与本身,得到了知识的积累和能力的锻炼;也有来自于情感的需求满足,在和同学、老师的互动、学习、合作中获得一种联系和认可,在社交、自尊和自我实现的层面,得到某种程度的满足。
因此,在将体验式教学应用于营销教学中,应该考虑到主体的特征、参与者的构成和影响关系这几个方面,即注意到每个策略模块中可能存在的参与者及他们之间的双向影响、他们已有知识经验,以及适合的刺激形式和产生的心理反应。实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发挥老师的引导作用,强化师生之间的沟通对话,以多种形式激励学生主动思考、主动探索、主动创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表达能力、思辨和判断力,也提高学生的参与性,助于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SchmittB.H.:ExperientialMarketing[J].JournalofMarketingManagement,1999(15):53-67.
[2]B.JesophPineⅡandJamesH.Gilmore:WelcometotheExperienceEconomy[J].HarvardBusinessReview.1998(July-August):97-105.
[3]黄嘉涛.市场营销专业互动式教学探讨:情景教学的观点[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07,(12):156-157.
作者简介:
孙雀密,女,福建宁德人,南京大学金陵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服务营销、品牌管理;
张珣,女,安徽淮南人,南京大学商学院博士研究生,南京大学金陵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技术创新、人力资源管理。
专科的市场营销论文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