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讨论海尔集团的经营战略转型

发布时间:2017-06-18 19:29

海尔集团公司,1980年03月24日成立,经营范围包括家用电器、电子产品、通讯器材、电子计算机及配件、普通机械、厨房用具、工业用机器人制造等。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分析讨论海尔集团的经营战略转型,希望能帮到你。

分析讨论海尔集团的经营战略转型

海尔集团创立于1984年,创业26年来,坚持创业和创新精神创世界名牌,已经从一家濒临倒闭的集体小厂发展成为全球拥有7万多名员工、2010年营业额1357亿元的全球化集团公司。海尔已跃升为全球白色家电第一品牌,并被美国《新闻周刊》(Newsweek)网站评为全球十大创新公司。 它的成就成为中国公司成功的一个典范。

发展战略:海尔从产生到发展一共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名牌战略发展阶段要么不干,要干就干第一,这是海尔集团初步取得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也是一个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基础阶段。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正值改革开放初期,很多企业引进国外先进的电冰箱技术和设备,包括海尔。那时,家电供不应求,很多企业努力上规模,只注重产量而不注重质量。海尔没有盲目上产量,而是严抓质量,实施全面质量管理,提出了“要么不干,要干就干第一”。专心从事自己的擅长领域,专攻取得了最后的优势。第二个发展阶段是多元化的发展阶段,国家的鼓励政策使得海尔扩大了自己的生产规模,为以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下个阶段是国际化的战略发展阶段,海尔认为走出去不只为创汇,更重要的是开创中国自己的品牌。因此海尔提出“走出去、走进去、走上去”的“三步走”战略,以“先难后易”的思路,首先进入发达国家创名牌,再以其优势进入发展中国家,逐渐在海外建立起设计、制造、营销的“三位一体”本土化模式。使得海尔快速的适应了全球化的发展进程。下个阶段是全球化品牌战略发展阶段,通过创建全球性的品牌赢得自身的名气,扩大自己在世界市场的占有额,使得逐步的确立海尔的目标。

观点:海尔创造了一个奇迹,从创立到发展走过了风雨,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我相信这种奇迹还会继续的保持下去。

初期“砸冰箱”的故事,张瑞敏担任CEO的第一个举动就是拿起榔头敲碎了76台质量差的电冰箱,这样做是为了使大家充分认识到要改进产品的质量,当时的公司只有1种产品和800名员工 ,而现在的海尔在全球拥有50000多名员工,生产超过96个类别15000种不同的产品,可以看出持续创新是海尔公司文化的核心。海尔对名牌认识得最早,而且一直把名牌战略作为自己的基本战略加以持续实施。 这样可以使得海尔始终保持着自己的品牌。从起步到现在明确一个目标发展下去是一个企业长足发展的基点,只有这样才能使一个企业飞的更高走的更远。但目前仍然有许多企业认为,自己的企业很小,没有充足的资金,所以才没有能力实施名牌战略,他们不明白,企业不是等大了以后再搞名牌战略,而是应该利用名牌战略搞大。海尔的品牌战略清楚的告诉我们,名牌发展战略是企业从小成长到大的重要桥梁,而不是等到大了之后才能收获的成果。

现在随着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进程加快,中国必将成为全球的制造基地,而成为一个怎样的制造基地就成为了一个重点,拥有创新和没有创新的基地是有着

显而易见的区别的。名牌的产生与发展是逐步建立起来的,而不是按照主观意愿随便想象出来的。只有通过实际的努力才能取得让人信服的品牌。 海尔有三句话使我对海尔的认识变得深刻“真诚到永远, 追求卓越, 先造势后谋利” 第一句话,“真诚到永远”。对消费者真诚到永远换取的是对海尔的信任和喜爱。不是一时的信任和喜爱,而是永远的信任和喜爱。这就抓住了名牌的实质,就是企业和消费者的关系,这不是一般的关系,而是以心换心的关系,是由于企业对消费者永远不变的真诚换来的消费者对企业真诚的持久的广泛的信任和喜爱的关系。 有句经典的话顾客是上帝,相信消费者的眼光,没有没有消费者的公司,也没有简单就把品牌创立发展简单的企业。品牌是一家公司的象征。 第二句话,“追求卓越”。

当然,所谓的领先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在什么范围内领先,在什么方面上领先,在什么时间上领先是一家企业应当思考的问题,领先是会随着时间和地点的变化而变化的。 只有不断的去追求卓越,追求到最后应当会创造出一个优秀的企业,在现在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只有不断的去追求才能保持一个企业的活力,适应了激烈的竞争

第三句话,“先造势,后谋利”。这是海尔在实施名牌战略中的一个重要原则。势的实质也是一种关系。不仅是现在呈现着的关系,而且呈现着关系变化的趋势。自身的状态,自身的位置,会形成一种势,外界的名声,外界的评价,也会形成一种势,在张瑞敏眼中是可以生成“有”和“无”。所谓“无”在这里不是不存在,而是看不见——它是存在的,只是看不见。存在即是真理,只有赢得了先机与所谓的势才能取得成功与占得属于自己的机遇。

2011年11月05日海尔集团获得“20年创新领航奖” 11月5日,第20届中外管理官产学恳谈会暨《中外管理》杂志创刊20年庆典在北京举行,海尔集团获得由“管理中国”评选的20年特别大奖之“20年创新领航奖”。这个奖的获得是对海尔集团20年来持续创新与变革的肯定。2011年11月07日海尔集团连续十年蝉联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评价排行榜榜首 国家发改委公布了2011年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评价结果,海尔集团凭借在科研专利和自主创新的能力,在729家企业中脱颖而出,位居第一名。这是海尔集团自2001年以来连续第十年夺得全国企业技术中心评价排行榜榜首《摘自》

海尔的成就有目共睹,在全球化发展的今天使得人们认识到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要性,产权保护也日益得到国家的保护,没有创新的企业是没有希望的企业。海尔的持续创新能力得到了社会和国家的肯定,“海尔之道”即创新之道,其内涵是:打造产生一流人才的机制和平台,由此持续不断地为客户创造价值,进而形成人单合一的双赢文化。同时,海尔致力于打造基业长青的百年企业,一个企业能走多远,取决于适合企业自己的价值观,这是企业战略落地,抵御诱惑的基石。海尔的创新值得所有企业的借鉴。

在现代的社会中要学会创新,不断的开创新的局面。海尔的创新和对理念的追求值得我们的借鉴。海尔采取全方位、立体化、多层面、多形式的构建国际化高科技开发网络。从引进、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到创新发展,到向国外输出技术,使产品在国内、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大大加强。张瑞敏说:一个没有名牌的企业,只能是为别人做产品加工的企业。没有自己的名牌就没有自己的企业,也就没有自己的市场,没有自己的市场的经济,不成为市场经济。品牌和创新二者密不可分,一个企业更好的发展离不开品牌和创新。

海尔提出了“先卖信誉后卖产品”的名牌意识,树立品牌美誉度。张瑞敏说:首

先是知名度,只要有钱做广告就可以打开知名度。第二是信誉度,国家规定保修三年,你就做到保修三年,那么你就可以做到信誉度。第三最重要是美誉度,有口皆碑,能满足用户的潜在要求,这才是真正的名牌。中国企业可以从海尔的品牌意识中得到对自身发展有益的东西。为鼓励员工搞技术发明,集团颁布了《职工发明奖酬办法》,设立了"海尔奖""海尔希望奖""合理化建议奖",根据对企业创造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分别授奖。奖励机制是激励海尔员工提供发明与创造的一个重要因素。在新的经济时代条件下,人是保证创新的决定性因素,人人都应成为创新的主体。海尔非常重视内部竞争机制的建立,充分发挥人的自主性和想象力,创造平等竞争的氛围,让每个人都体现自身的价值。创新运用到企业经营实践中去,从而为海尔企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推动力。

不断创新,追求卓越是海尔不断发展的源泉,新的时代需要领跑者,相信海尔集团今后会在不断的创新与追求中走的更远。

新的时代需要不同的企业,但不断创新的企业可以适应不同的时代,海尔的发展说明了只要敢于创新,不断追求卓越的企业可以适应经济的浪潮。在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把握自身的优势投入竞争中去可以使得一个企业获得长远的发展。

在即将走向国际化的今天,中国企业只有坚持不断创新,不断的缩小同发达地区国家的差距,才能紧跟世界的潮流。海尔作为一家中国企业为我们树立了榜样,相信今后的海尔会飞的更高,走的更远!

海尔集团CEO介绍

张瑞敏,男,汉族,1949年1月5日出生,山东省莱州市人,高级经济师。1995年获中国科技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学位,现任海尔集团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

1984年,张瑞敏临危受命,接任当时已经资不抵债、濒临倒闭的青岛电冰箱总厂厂长。28年创业创新,张瑞敏始终以创新的企业家精神和顺应时代潮流的超前战略决策引航海尔,持续发展。2012年,海尔集团全球营业额1631亿元。据消费市场权威调查机构欧睿国际(Euromonitor)统计,海尔已连续四年蝉联全球白色家电第一品牌;并进入美国波士顿管理咨询公司(BCG)评选的2012年度“全球最具创新力企业”前十名,排名消费及零售类企业第一。

2012年12月,张瑞敏再次登上顶级商学院的讲坛,应邀在西班牙IESE商学院、瑞士IMD商学院演讲人单合一双赢模式,收到热烈反响。因其在管理领域的创新成就,张瑞敏获得2011年度“全球睿智领袖精英奖”、 “IMD管理思想领袖奖”。2015年,张瑞敏作为唯一受邀的中国企业家,在第七届德鲁克全球论坛上发表演讲;入选“2015年度Thinkers50榜单”并荣获Thinkers50杰出成就奖之“最佳理念实践奖”(Ideas into Practice)。

分析讨论海尔集团的经营战略转型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