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隔代教育的论文

发布时间:2017-02-26 08:17

隔代教育与亲子教育一直是我国家庭教育的两种基本方式,共同对孩子的健康成长产生重要影响。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隔代教育的论文,供大家参考。

隔代教育的论文范文一:隔代教育的不良影响及解决对策

【摘 要】隔代教育是指祖辈对孙辈的抚养和教育,它是和亲子教育相对的一种概念。这种教育方式,使已有养育孩子经验的祖辈能够在各方面将孩子照顾得很好很周到,但是,它所带来的问题会越来越多地呈现在我们面前,它对儿童的成长、发育等带来很多负面影响。本文主要分析隔代教育给儿童带来的负面影响,并提出一些有针对性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隔代教育;问题;对策。

一、隔代教育及其形式。

隔代教育是指祖辈对孙辈的抚养和教育,它是和亲子教育相对的一种概念,它是一种家庭教育。由于工作压力、社会竞争等因素使得越来越多的年轻父母把孩子交给父辈养育,使隔代教养已成了家庭幼儿教育中的一种很自然、普遍的现象。社会上对隔代教育的关注也就越来越多,该种教育形式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它可以充分利用祖辈的社会经验,既发挥祖辈余热,又解放年轻父母。但是,隔代教育的弊端也不容忽视。在本文里,笔者主要分析其带来的负面影响,并提出可行的对策以期逐步解决这个问题。

隔代教育可以分为完全隔代教育和不完全隔代教育。完全隔代教育,指父母亲长期与孩子分离,孩子的生活和教育完全由祖辈承担。这种形式以农村为主,因为有的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孩子只好由祖辈来抚养;不完全隔代教育是指父母亲和孩子短暂分开,例如城市父母由于工作原因暂时由老人来照料孩子,或者祖辈与父辈住在一起共同教养孩子,这时候,祖辈在与孩子相处的过程中,在某些方面也会给孩子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我们称之为不完全隔代教育。

二、隔代教育带来的弊端。

诚然,隔代教育有其合理的一面,如老人养育小孩的经验丰富,有助于缩小“代沟”的差距,减轻年轻父母的负担等。但笔者认为,隔代教育的弊病很多,主要有如下表现:

(一)易导致过分溺爱儿童。

祖辈会比父辈更加溺爱孩子,他们不辞劳苦地为孩子做所有的事情,对于孩子所提出的过分的要求,老人们千方百计会满足,这种过分的溺爱会引起很多问题。

1.生活方面:生活中所有的问题祖辈都已经帮忙安排好,孩子不需要考虑任何问题,等待享受即可,导致其生活常识少,自理能力差;对孩子物质需求的过分满足,营养的过分吸入,体质差,锻炼少,使孩子的身体素质较差,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会越来越认识到身体素质对他们的学习、生活、工作甚至是性格的影响。

2.能力方面:一方面,孩子受挫能力差,解决问题的能力差。由于孩子已经习惯于祖辈家长凡事都听从自己的意见,走出家门后,当面对他人提出与自己不同的意见时,他们往往不知所措,怨天尤人,而不会去动脑思考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案;另一方面,溺爱导致儿童独立性差,儿童的所有事情由祖辈承包,自己无需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而一旦需要他们独自面对问题时,他们就会变得束手无措。

3.性格方面:性格孤傲,以我为中心。由于在家庭中,儿童就是中心,祖辈围绕他转,一旦离开家庭,走入社会,发现自己并不是众人瞩目的焦点之后,容易导致情绪失落,甚至走上邪路;另外,溺爱导致自私,儿童习惯于被照顾,根本就没有关心照顾他人的概念,所以,虽然老人们为孩子付出了很多甚至是自己的全部,到头来很有可能是养了一个“白眼狼”。

(二)阻滞儿童智能的开发。

对于接受过较高教育的老人而言,这方面的负面影响可能会小一些。而对于受教育程度较低的老人来说,教育孩子的任务就有些力所不能及了。因为他们跟不上信息时代的节奏,对现代社会人才标准和要求缺乏了解,缺乏超前意识,早教观念不强,对孩子的生理、心理发展的特点缺乏科学的认识,凭陈旧思想观念与过时套路来教育孙辈,在教育过程中以经验代替科学,不能正确、及时、有效地开发孩子的智力,导致对儿童的教育质量下降。

最为突出的是,儿童此时正是处于好奇心最强的时候,他们会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有的问题比如生活常识还好解决,但当孩子问及科学知识或其他知识的时候(如十万个为什么中的一些问题),老人有可能由于知识面狭窄而回答不出来,而此时如果他们不帮助孩子解决问题,或者粗暴地批评孩子不要问这么多问题,又或者自己编造一些答案来敷衍、误导孩子,很有可能就导致孩子的积极性降低,不再对知识有渴求欲,不再对世界有好奇心,不再对事物有创新的精神,不再想探究这个世界的秘密,这就扼杀了孩子的天性,阻滞了儿童智能的发展,对于孩子的将来也是有很深远的影响的,而一旦错过最佳教育期,孩子所呈现的很多问题就较难解决了。

(三)易养成儿童不良习惯。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每个瞬间,你看到孩子,就看到了自己;你教育孩子,也就是教育自己,并检验自己的人格。”这就说明了家长的一言一行、生活方式、行为习惯以及价值取向等会对孩子的生活习惯,劳动习惯,道德习惯产生很深刻的影响。

儿童处于生命之初,可塑性强,是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年龄,但这年龄段儿童自控能力差,如果家长不重视培养,极易染上不良行为习惯,对其以后健康成长产生难以弥补的缺憾。而隔代教养中,祖辈家长对儿童行为习惯的培养喜忧参半。

很多祖辈家长们,尤其是没有接受过较高教育的老人,在这方面给孩子带来的负面影响更是是令人担忧。例如有些老人个人卫生做不好,有随地吐痰、随地扔垃圾等不良行为,而这些行为很有可能被孩子记在心里,而孩子的模仿意识正是最强的时候,很有可能就把这些行为作为自己的学习对象了,这就给孩子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不仅是生活习惯方面的影响,更为严重的是价值取向、思想观念等方面的负面影响,有可能会影响儿童终生。

(四)易引起家庭教育冲突。

祖辈家长由于有着长期的工作经历、丰富的人生经验、大量的社会阅历,以及大量的教育子女的经验,确实有着教育孙辈的一定的优势,而父辈的受教育程度相对要高,思想观念更为现代化,在教育子女方面有更多的理论知识。

祖辈和父辈由于社会阅历、教育程度、时代背景以及生活方式等多方面的差异,存在着上文所提到的不同,这就使祖辈和父辈家庭教育的理论和内容、标准、重心以及具体方式方法等方面多有分歧和差异,若在缺乏有效沟通的情况下,易导致家庭教育冲突,在进行家庭教育时大家各行其事、各自为政,不能有统一的教育方法,这样孩子也无所适从,进而形成双重人格或分裂人格。

三、解决对策。

由于儿童期对于人的一生来说,是一个特别的时期,在这一时期,如果不能较好地对儿童进行家庭教育,对于儿童的生理心理发展、自我意识和道德意识及行为,都会产生很大影响。为了更好地发挥隔代教养的作用,利于下一代的健康成长,笔者认为必须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去解决问题。 而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是在祖辈这一方面。对此,笔者就祖辈应该如何进行隔代教育提出了几点建议:

(一)转变溺爱的教养方式,理智地爱孩子。

祖辈家长要以理智控制感情,分清爱和溺爱的界限,要爱得适度,正确的爱有利于儿童的健康成长,对其生活、性格方面会有积极的影响;要明白放手等于爱的观念,让儿童学会独立,学会依靠自己的力量去解决问题,这比一味帮助儿童解决所有问题更有利于儿童适应社会;加强对儿童的社会化教育,常带其外出去认识周围世界,而不是只让其做温室里的、不见阳光的花朵;适度地开展逆境教育,这也是矫正隔代教育缺陷的有效措施。

(二)接受新思想,学习新知识。

祖辈们应该与时俱进,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儿童观、世界观,将实践经验和理论知识有机结合,尽量用现代科学知识抚养、教育孩子,对孩子进行启蒙教育,正确地引导儿童,并与儿童一起成长。

切记不可对好奇心很强的儿童所提出的问题横加指责、言词粗暴,而要细心、耐心地进行正确的引导。另外,要了解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在养育时遵循这种规律性,根据儿童的需要,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及时进行各个方面的教育,以免错过最佳教育期。

(三)提高素质,做好表率。

因为孩子良好的品德和是非观念等,不是通过说教完成的,而是通过长期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完成的。因此,为了培养孩子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祖辈家长应提高自身遵守公共道德的意识,注意自己的榜样示范作用;祖辈们的行为要自慎,处处做孩子的表率;应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用正确的是非观和价值观引导教育孩子,而且要特别注意生活中的细节,这也是隔代教养中应该给予重视的一个方面。

(四)创建和谐的家庭环境。

家庭环境对孩子的影响非常深刻性,这就不仅要求祖辈们之间要和谐交流,还要求祖辈多与孩子父辈讨论育儿心得,扬长避短,相得益彰,寻求教育的最大合力;另外应积极创造机会让孩子和其父母多接触,疏通亲子感情,只有父辈与祖辈协调一致,相互理解与支持,才能为下一代创造一个欢乐、和谐、温馨的家庭环境,在互补中给子女较为完善的教育。

(五)统一思想、标准。

儿童的祖辈应与父辈在对儿童在教养目标上求得一致,在方法上走向趋同,在儿童不在场的情况下,提前作出统一的决策,做到不将分歧呈现在孩子的面前,不能一个要求儿童这样做,而另一个要求儿童用不同的方式去做,这样容易会出现儿童面对各个家长的要求不一样而不知所措,不知道到底怎么做是对的,怎么做是不对的,结果使得孩子的教养力量抵消,容易养成两面性格。

(六)以民主平等的心态与儿童交流祖辈应与儿童多沟通,倾听其内心的想法,关心其心理世界。祖辈家长不能以自己的经验多、阅历广来限制孩子的发言权,不能以自己的主观愿望代替儿童作出决定或者选择,但也不能一味听从孩子的意愿,而应该多与儿童交流,把双方的观点同时表达出来,平等协商后作出适合儿童的最佳决策。当儿童犯了错误时,不能一味地批评或纵容,要向孩子说清楚错在哪里,正确的应该是怎样做,让孩子真正意识到自己错在哪里。这样的交流,一方面有利于培养儿童的语言表达能力,而语言表达能力进而影响儿童的思维、智力的开发;另一方面又避免了儿童的自我中心性格的养成,也使儿童更接受祖辈的教育。

【参考文献】

[1]黄姗,陈小萍。隔代教育研究综述[J].现代教育科学,2007(2): 63-65.

[2]李妍。隔代教养问题的社会工作视角分析[J].井冈山学院学报, 2008(7): 121-122.

[3]李晴霞。试论幼儿教育中的隔代教养问题[J].学前教育研究, 2001(3): 16-17.

[4]刘虹。幼儿隔代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J].甘肃教育, 2008(5): 11.

[5]李赐平。当前隔代教育问题探析[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 2004(8): 137-139.

[6]陈芸,路世丽。隔代教育中存在问题的对策[ J].网络科技时代, 2008(16): 26-27.

[7]刘薇。合力打造新式“隔代教育”[ J].教学与管理,2005(12): 29-31.

[8]夏为菊,王邦虎。一种非正规教育形式———“隔代教育”的初步研究[J].湖北经济学论文" target="_blank">经济学院学报, 2007(3): 159-160

隔代教育的论文范文二:谈留守学生隔代教育的弊端

据调查显示,在全国近五成孩子跟着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长大,孩子的年龄越小,与祖父母在一起生活的比例就越高;换而言之,随着社会高龄化趋势的形成,我们已经进入了隔代教育的时代。

在心理咨询中,常听到许多家长谈到老人抚育孙子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例如:一名16岁的高一男孩小伟,在刚刚升入高中的时候,给人的感觉还是不错的,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同班同学逐渐地疏远了他。在各项活动中,大多数时候只有他独自一个人看着大家活动。大多数学生反映是:跟他在一起很没劲,说话让人很难受,而且什么事情都要以自己为中心,又不肯为集体做事,还很喜欢发脾气。到了高中,一般的学生都能够与同学相处得很好,像这样的情况并不多见。

为了进一步了解情况,班主任对他进行家访。据父母说,这孩子从呱呱落地开始就由四个老人照顾,父母亲工作都很忙,没有时间来照顾他,他在家庭中的地位是最高的,四位老人是绝对服从他的意志,父母又没有时间来教育。在家访中,班主任还了解到:他从小到现在几乎没有做过家务活,过的完全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家里许多事情都依着他的性子;小的时候在学习方面老人还可以帮助辅导一下,基本上能够解决问题,到了高中,课程的难度增加了,老人没有能力来辅导,父母又没有时间,而他自己遇到了问题又无法通过与同学交流来解决,时常回到家里就为学习的事情发脾气,几位老人很苦恼,父母也束手无策,结果成了现在这样。

不少专家、学者一直在呼吁关注隔代教育给儿童带来的心理等诸多问题。小伟的例子就是典型的由隔代教育所培养出来的孩子,他的问题也反映了隔代教育的弊端。隔代教育很容易导致早期教育的缺欠,而早期教育的缺欠极易导致学生长大后无法适应社会生活。从中国目前的状况来看,隔代教育确实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也是一个很大的社会问题。

隔代教育弊端多,比较突出的问题是偏爱、溺爱。过分的溺爱和迁就容易使孩子产生“自我中心”意识,形成自私、任性等不良个性。许多老人家常会存在着一种补偿心理,将自己年轻时无法给予子女的,全数转移投射到孙子孙女身上,什么事都一手包办代劳,以致造成孩子任性、依赖性强和生活自理能力低下的结果。同时老人心理上会有一些顾忌:若出差错,怕儿女责怪。于是老人们总让孩子处于说一不二的核心位置,事事依着孩子。孩子不合理的欲望也常会无原则地得到满足。在祖父母的庇护下的孩子,容易出现两个极端:一个是胆小怕事、不合群、应变能力差、性格内向;另一个极端则是专横跋扈,是个小霸王。有资料显示,在中国有60%以上的少年失足,与隔代老人教育不当有关。有些犯罪少年就是在隔代老人袒护下一步步走向深渊的。很多老人不懂得什么叫大爱、什么叫真爱,只是一味地溺爱,这样的是不胜枚举。

对于这样的一个群体,作为教育者,我们必须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做好这些学生的转变工作。

一、开主题班会——认识问题

隔代教育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在长期与爷爷奶奶生活的过程中,自身一些心理问题未被自己所认识。认为自己的这些错误言行是理所当然的。因此,要解决此问题,必须使其认识到该问题及其严重性。

只有在他们自己认识到问题和问题的严重性后,他们在解决问题时才会积极配合。

教育是集体的行为。教育学生应充分利用集体舆论与班级组织的育人功能达到教育的目的,利用主题班会的形式,通过对问题的研究讨论来认识自身的问题,比如开展以“我与祖父祖母”、“怎样做守纪的学生”等为主题的班会,通过表演、辩论等形式把这种学生的心理问题一一予以展示,在看、讲、辩的过程中运用集体舆论的力量让他们明辨是非,并认识其心理问题对自己产生的负面影响。这样使学生产生一种改正自身不良行为,消除不良心理影响的动力。 二、加强心理教育——适时开导

隔代教育的孩子在生活中形成不健康的心理,在学校难免会成为问题学生,因此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进行必要的指导,不但要上好心理健康教育课,而且要传授理论知识,更要结合他们的生活经历、感受,随时随地地进行生活化的教育,不仅仅是对他们进行理论性的心理健康教育,而是在他们的生活体会中插入心理健康技能教育。能让学生在学习、生活时产生了心理问题后及时给予疏导,化解他们内心的焦虑,引导他们的心理向健康的方向发展,及时化解其心中苦恼并学习解决烦恼的方法。

三、丰富“课余生活”——拓展视野

如何拓展隔代教育学生的视野,扩大他们的知识面呢,关键要在学生的“课余生活”上下功夫,因为学生在学校,爷爷奶奶对他们的影响几乎为零。可以从 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指导读课外书。(2)巧借大众传媒。(3)参加课外活动。

四、加强“家校”联系——指导家教

以自我为中心的孩子,只靠在学校的教育是很难改变的。教师要想办法及时纠正家庭教育中的误区,不但要让家长认识到隔代教育的弊端,而且还要通过举办家长学校、家庭 教育辅导课、家长会、亲子活动等多种形式,培养家长的责任意识,家长的教育理念提高了,有利于培养出合格的学生。教师要尽量地让孩子的父辈与祖辈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多沟通,为孩子多想一些,在培养孩子的问题上要尽可能地达成一致,加强家庭教育的科学性,合力纠正孩子各个方面的不良习惯和行为。

此外,作为教育者,我们不但要认识到隔代教育所带来的弊端,也要认识到隔代教育的优势所在。不少祖辈家长有充裕的时间和精力,愿意花时间和孩子在一起生活,而且能够耐心地倾听孩子的叙述。祖辈家长具有抚养和教育孩子的实践经验。祖辈家长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阅历和人生感悟,是有效处理孩子教育问题的有利条件。身为教育者的我们,应尽可能想办法举行一些老年人对下一代教育的研讨会,让家长能够在互相交流的过程中延长避短,解决实际中存在的问题。据报载,辽宁省有一所“隔代家长学校”,先后有800多为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在这里学习,取得了显著效果。愿意到这里“上学”的老年学员越来越多。

隔代教育作为一种客观存在的家庭教育方式,对孩子的个性发展有着极大的影响。作为教育者,我们必须清楚地认识到隔代教育的利与弊,坚持不懈以人为本,制定合理的教育措施,改善孩子目前的家庭教育状况,使我们的孩子快乐健康地成长。关于隔代教育的论文相关文章:

1.关于隔代教育的论文

2.隔代教育成功案例3个

3.隔代教育的社区支持与路径研究论文

4.怎样解决隔代教育的问题

5.关于儿童教育的论文范文

6.浅谈家庭教育的论文

浅谈隔代教育的论文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