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文学论文
文学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当代文学课对留学生文化知识的积累及语言交际能力的养成有着积极的作用。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当代文学论文,供大家参考。
当代文学论文范文一:现当代文学中疏离文本现象研究
摘要:
从现当代文学产生以来,几经波折与坎坷,路过了春光明媚的照耀与暴风骤雨的洗礼,终于也迎来了一个崭新的晴朗的天。当代很多作家、学者也都热心投入现当代文学研究中,因此,使现当代文学上升到了又一个高度。但是,中国现当代文学中的“疏离文本”现象在当代文学研究中表现较为突出,然而,文本却是文学的基本构建。因此,现当代文学的健步发展还需要对文本研究进一步重视和深入。
关键词:中国现当代文学;疏离文本;研究
前言:
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进步,我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稳步向前地发展,也吸引了更多的作家、学者对现当代文学进行深入研究和探索,也创造出了更多的实意的、华丽的篇章,为现当代文学价值的提升奠定了初步基础,开辟了新的发展道路。但是,现当代文学中越来越多的“文本疏离”问题也随之泛滥,这就反映出作家、学者们对文学文本的研究不够落实,甚至使其处于忽略境地。本文从对“赵树理小说”的引述错误、对不同背景下的作品的偏激评价、对《红旗谱》的文学史的偏颇定位等方面论述了当前我国现当代文学研究中“疏离文本”现象严重,这种差错会根本性地影响我国文学创作的发展前景。
1文本研究与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发展
文本是文学构建的基础,现当代文学自50年代初期至今,已有半个多世纪历史,冰心、朱自清、鲁迅等都是从这个时期陆续出现的散文大家,创作了出很多优秀、经典的作品,冰心与朱自清的散文辞藻华丽优雅,鲁迅先生的语言朴实而深刻,历来为世人所称赞。由于现当代文学研究中心以思想内容为主,并不重视艺术的表述,对于文学作品的评价只是凭着主观臆断,缺乏客观性,使许多经典文本处于埋没状态。例如,鲁迅先生的作品对于革命的批判、对于旧社会黑暗的批判,以及在政治上也发表过比较突出的见解,因此,后人都尊崇他为文学家或经典作家,但是对于鲁迅先生的文学价值没有真正得到明确。再比如,对于张爱玲和丁玲的评价,以前评价张爱玲在政治上有所偏见,现在却将她抬得很高,极大地贬低丁玲,这种疏离文本的研究方式,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发展极为不利,最明显的现象是文学评价标准混乱,促使“疏离文本”现象越来越严重,这种不利现象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文学欣赏的客观性和文学创作的主观性。
2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中的疏离文本现象
文本是文学构建的基础,所以文学的研究中心应该是文本研究,但现当代作家学者们却忽略了这一点,使这种“疏离文本”现象越来越严重,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论述了“疏离文本”现象:
2.1文学引述混乱:
文学引述的混乱,会直接影响到文学作品的评价,是“疏离文本”现象的原因之一。由于研究学者的粗心,和不大勤恳的工作态度,使一些文学引述混乱,甚至出现张冠李戴的现象。例如,唐弢先生在《中国现当代文学》中讲郭沫若先生对赵树理先生作品《李家庄的变迁》的评论:“我完全被那新颖、简朴的内容和手法所陶醉了,那儿有新的人物、新的意义、新的作风、新的天地、新的文化,谁读了我相信都会感兴趣的。”但这实际上不是郭沫若先生对于赵树理先生这部《李家庄的变迁》中的评语,而是对赵树理先生另一部作品《李有才板话》的评语,这是一种严重的引述错误。其次,是错词引述,例如将“朴素的内容和手法”错引成“简朴的内容和手法”,将“新的感情”错引成“新的意义”,虽然没有较大程度的改变,但是,文学的语言是严谨的,尤其是对于像郭沫若先生这样的文学大家来说,更是一种唐突的行为表现。再从文学价值层面和学术意义来讲,这是一种失误,更是“疏离文本”现象的集中表现。
2.2文学作品评价定位错误:
经典的文学作品是需要时间来印证的,然而,在现当代文学研究中,常常对一些作品的评价脱离了实际,例如,将40世纪的作品拿来在50世纪的背景下评论,这远远偏离了实际背景的需要,是一种不客观的评价。再比如《红旗谱》,《红旗谱》是我国现代文学史的必选之本,在21世纪初期的文学地位尤为重要,受到了许多作家、业内人士的好评和称赞,但是,后来经事实印证,《红旗谱》确实存在一些问题,如其作品中有一段描述一个人背对着朱老忠,但是朱老忠却看见了那人的““长脑瓜门儿”,而且描述说“好面熟”,这完全不合逻辑。目前,这样的例子还在《红旗谱》存在尚多,但文学界却对其有颇高的定位,将其称作“经典”,这是一种较为严重的“脱离文本”现象。
3结语
总之,在中国现当代文学的研究中存在着严重的“疏离文本”现象,主要体现在文学引述混乱、错误,文学作品的评价偏离实际创作背景,文学作品定位严重偏颇等。为了消除我国现当代文学中“疏离文本”现象,就需要文学研究工作保持严谨的工作态度,积极探索,创新研究方法,建立文学的独立标准,从而进一步推动我国现当代文学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燕子.文学现场的文本研究开放性的文学研究[J].宜宾学院学报,2010,(26)
[2]张丹.浅谈“疏离文本”现象在中国现当代文学中的体现[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4,(8)
[2]工彬彬.《红旗谱》每一页都是虚假和拙劣的[J].当代作家评论,2010(3)
当代文学论文范文二:大学语文课程中现当代文学教学的思考
大学语文课程作为高等院校开设的一门公共基础课,在拓宽学生的学术视野、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帮助学生养成健全人格等方面具有重大的价值和意义。但是由于该课程和中小学语文有共通之处,处理不好,就很容易成为中学语文课的延续,被称为“高四”语文。中小学语文教学一贯以考试为目标,强调的是语文的工具性,遮蔽了语文的人文性、审美性,这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渐丧失对语文的兴趣,产生厌学心态,甚至有“三怕”(一怕写作文,二怕文言文,三怕周树人)心理。由此看来,如何讲好大学语文这门课,使学生摆脱固有的偏见和束缚,从这些拘囿中超脱出来并真正喜欢上这门课程,还需要广大教师多多努力。笔者认为,大学语文课程应该淡化以考试为目的的工具性,突出所选文章的人文性、审美性,让学生在没有考试之忧的轻松心境中去领略经典作品的艺术魅力、思想价值以及作者的人格魅力。笔者去年参与了省级重点教改项目“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地方高校大学语文课程应用实效研究”,其中模块化教学就是此项目的一个主要内容。一般大学语文教材所选择的模块都会包括古代文学、现代文学、外国文学等几部分,笔者的研究方向为中国现当代文学,所以承担了教改试点班大学语文教学中的现当代文学部分。本论文主要以现当代文学部分的教学为论述对象,以高等教育出版社陈洪主编的《大学语文》为例,结合近十年的教学实践及思考,谈谈自己的心得体会。
一、知人论世的重要性
一般来说,能入选教材的文章都是经过时间考验的经典作品,这些文章无论是从思想内容还是艺术成就方面看都有独特的风格和价值。如何将这些特点讲出,让学生真正领悟,是每个授课教师都应该思考的。这就要求授课教师在开讲之前必须有非常充分的准备,应该对作者的身世、创作成就和特点以及课文的写作背景有全面的了解。以周作人的《我学国文的经验》与鲁迅的《复仇》为例,因为周氏兄弟是现代文坛上的两员大将,对文学史的贡献非常大,所以兄弟俩的文章双双入选。但尽管是亲兄弟,成长环境相似,求学背景也一样,但只因一个是长兄,一个是二弟,相差四岁,便对人生的感受迥然不同,这也影响到他们后来的文学观念。教师可以采用比较的方法讲授这两篇文章。鲁迅由于是兄长,幼时自然受到更多的关爱,但家道衰落后也最先感受到了生活的残酷和人性的虚伪,这给敏感的鲁迅留下了非常深刻的记忆,所以鲁迅在他的文学作品中会把这种激愤写出来,形成了深刻、犀利、批判式的文风。而周作人因为是弟弟,所以对家庭的变故便没有那么深的切肤之痛,再加上有哥哥将家庭的重担挑了起来,他便可轻松应对,因此在后来的文章中多写对自家生活的描述,很少关注时事政治,形成了平和冲淡的文风。日本攻陷北平后网罗文化名人,无奈周作人文名已出,很难固守象牙塔,最终难逃罗网,做了汉奸,留下千古骂名。讲解《我学国文的经验》应该注重周作人平和闲谈式的叙事方式,他将自己的学习经验穿插在每一段成长的经历中,以故事的方式写出,给人平易近人的亲切之感,无论是思想内核还是语言文字,理解起来都比较容易。但讲《复仇》时就没这么简单了,因为这篇散文选自鲁迅非常抽象的作品集《野草》,这部集子比较晦涩难懂,是鲁迅深刻思想的象征性表达。讲解时,教师首先要把表层的故事情节梳理通:一男一女赤身持刀相对,周围的“看客”赶来“赏鉴”他们,为了向这群看客复仇,这对男女以毫无动作相持下去,最终,看客因无聊而散去,这对男女为了表达复仇的决心和彻底性而僵持到干枯,也即付出了生命的代价。这篇课文的重点问题是究竟谁是复仇者,在向谁复仇,为什么复仇?把这三个问题解决了,学生就能了解鲁迅通过复仇的主题直指国民劣根性的批判目的。两篇文章的思想及风格完全不同,如果没有前期对兄弟俩身世的比较介绍,就很难理解他们文章的差异性。
二、时代背景的必要性
文学是对社会生活的艺术反映,而中国现当代文学史则记录了中国文学的百年发展历程。过去一百年的中国历史波澜起伏,是艰苦卓绝的革命历史,也是传统社会现代化的历史。当代大学生对那段历史知之甚少,所以很难理解文学作品的真意,而且极有可能会误读作品。以王小波的《一只特立独行的猪》为例,这篇散文以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知青生活为写作背景,而更大的时代背景则是其时的文化大革命。那是一个混乱荒唐的年代,政治运动是生活的主题,政治高于一切,人们思想单调,精神世界极度压抑,作家身历其中,深深感到了这种悲哀,所以,若干年后,他用回忆的方式,用寓言体的表述将自己的思考写了出来,其中有对人的命运被政治控制的那种无奈悲凉感,有对那段罪恶岁月的批判,有对沉默的大多数的谴责。如果学生不了解这段历史,可能仅会被其标新立异的题目吸引,也可能还会觉得作者行文幽默风趣,但对文字背后蕴藏的深意却很难领悟。所以授课教师应该把这段知青历史简述一下,还可以给学生介绍相关的文学影视作品作为拓展学习的内容,比如叶辛的知青系列小说《蹉跎岁月》《孽债》,史铁生的《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张弦的《被爱情遗忘的角落》,沙叶新的话剧《假如我是真的》等。其实,包括王蒙的《语言的功能与陷阱》也多次提及文革岁月,所以,这段历史是不能够被忽略与遮蔽的,教师应该尽可能还原历史,让90后大学生了解历史的真相,进而做出正确的判断。
三、独特深刻的思想价值
文学经典是后人的精神食粮。对于具有独特而深刻思想价值的文章,授课教师在讲课时应以剖析思想为重点,深入浅出地讲给学生听,让其感受到大师的思想魅力。以蔡元培的《〈北京大学月刊〉发刊词》为例,这篇文章集中表述了蔡元培先生办大学的理念,办月刊的缘由与必要性。我们知道,北京大学由其前身京师大学堂到现代一流大学的转型是离不开蔡元培先生的。从这篇文章发表到现在已过去了近一个世纪,蔡元培先生的现代大学理念在今天的大学教育中有没有实现呢?教师可以就此话题预设如下问题:1.你理想中的大学是什么样子的?2.你对现在所上的大学满意吗?3.你认为大学之“大”应该指什么?4.最近十多年,中国大学出现了大规模的升格运动,专科升本科为学院,学院升大学,大学之间强强合并,你怎么看待这种现象?在学生思考并讨论这些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应给予正确的引导,然后再让学生回到课文,了解蔡元培先生“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大学理念,了解“学术”的意义,了解通识和通才教育的意义。这样讲下来,学生肯定收获不小。
四、丰富多彩的艺术风格
教材中所选择的现当代文学作品共有二十多篇,按大学语文教研室的要求,必讲的篇目只有9篇。授课教师首先应熟悉这9位作家的艺术风格,这样分析课文的时候才可能得心应手。以张爱玲的《天才梦》为例,这篇文章以客观的叙述方式讲述了天才型作家的成长经历,其语言是简洁的,态度是高冷的,感情是复杂的,有天才的自信,更有性格乖僻带来的痛苦,由此文可以大略感受到张爱玲行文处世的风格。林语堂的《秋天的况味》体现了他典型的小品文写作特点,其叙述方式是娓语式的,感情是幽默的,给人与老友对坐话家常的感觉。王蒙的演讲稿《语言的功能与陷阱》体现了睿智、幽默的学者风度,文章旁征博引,信手拈来,足见作家渊博的学识和深邃的思想。罗大佑的歌曲《现象七十二变》也选入教材诗歌部分,教师在讲解的时候可以强调罗大佑在流行歌曲史上的地位和贡献,重点应把罗大佑歌曲中对现代都市文明的批判、对古典文明的留恋讲出来。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将罗大佑两种风格的代表歌曲播放给学生听,同时也可以梳理中国流行音乐的发展简史,让学生对这一领域有更全面的把握。
五、对现实生活的指导意义
教材中所选的篇目虽然经典,但是和当今社会有距离,如果教师讲授不好,会让学生有脱节之感。这就要求教师在讲授过程中必须把课文和现实密切衔接起来。如王蒙的《语言的功能与陷阱》一文有助于学生认识语言的重要性,对提高演讲能力也有帮助,教师在课后可以布置相关作业加强练习。周作人的《我学国文的经验》可以切实指导学生提高写作能力,教师可以据此指导学生通过有效阅读与写作学好语文。在讲解鲁迅的《复仇》时,可以联系当今社会仍然存在的看客心态,比如老人摔倒扶不扶的问题,来引发学生的思考。近十年来,笔者主要围绕以上几方面来讲授大学语文课程,从学生听课时的反应、课后讨论及期终网上的教学评价来看,学生对这种教学理念是比较满意的。总之,教材中的课文如果能够真正进入学生心灵,激发学生思考,进而影响他们的现实人生,甚或转化成精神食粮让他们受用终生,那么,大学语文课程的目的就达到了。
当代文学论文相关文章:
1.现当代文学论文
2.浅析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中女性主义的体现论文
3.浅谈秦牧散文创作的艺术特色及不足
4.我国现当代文学中的人道主义思想潮流分析论文
5.关于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理论创新的几点思考论文
6.中国当代文学理论的焦虑困境与出路探讨论文
当代文学论文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