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牙是怎么形成的

发布时间:2017-03-22 18:52

马牙指大多数婴儿在出生后4~6周时,口腔上腭中线两侧和齿龈边缘出现一些黄白色的小点,很象是长出来的牙齿,俗称“马牙”或“板牙”,下面由小编为你详细介绍马牙的相关知识。

马牙是怎么形成的:

乳牙胚发育到一定程度时,牙板就会破裂,部分被吸收,部分逐渐增生角质化,在牙床上形成小球状的白色颗粒,这就是“马牙”,也叫“板牙”。马牙并不是真正的牙。它的大小、形状以及内部结构都不像牙齿,也不能行使咀嚼功能。马牙不是病,它是牙齿发生过程中伴发的现象,并不是人人都长。婴儿吮奶过程中牙床和乳头摩擦,经过一段时间后“马牙”便会自行脱落。

马牙的临床表现

马牙一般没有不适感,个别婴儿可出现爱摇头、烦躁、咬奶头,甚至拒食,这是由于局部发痒、发胀等不适感引起的。

马牙是怎么形成的

马牙的疾病治疗

“马牙”不能擦更不能挑,年轻父母要做的是注意新生儿的口腔卫生,这样做才有利于保护孩子的健康。如果“马牙”过大,影响婴儿吸奶,可用2%红汞消毒,用消毒针挑破“马牙”,放出内容物,即可愈合。

马牙的并发症

本病属于良性疾病,一般没有并发症。有些落后的地方仍有习惯用针刺破马牙,患儿可因此造成细菌感染,由于患儿年龄小,抵抗力低下,严重的细菌感染可以直接进入脑组织以及血液循环,可造成脑炎以及脓毒血症。可影响到孩子智力、运动发育,脓毒血症可直接危及生命,故应引起重视。

马牙的饮食

马牙为婴幼儿口腔问题,属于生理现象,一般无需特别处理,注意孩子的口腔卫生,避免搔刮、挑破马牙,以免继发感染,注意合理的喂养,乳母注意营养丰富、饮食多元化、膳食平衡。避免抽烟喝酒等不良饮食生活嗜好,避免煎炒、油炸、垃圾食物等不消化和刺激性食物。

相关阅读:

马牙与鹅口疮的区别:

鹅口疮,又称雪口病,任何年龄都可发,但2岁以内的婴幼儿最多见。

1、口腔粘膜出现乳白色,微高起斑膜,周围无炎症反应,形似奶块,无痛,擦去斑膜后,可见下方不出血的红色创面,斑膜面积大小不等,可出现在舌,颊,腭或唇内粘膜上。

2、好发于颊,舌,软腭及口唇部的粘膜,白色的斑块不易用棉棒或湿纱布擦掉。

3、在感染轻微时,除非仔细检查口腔,否则不易发现,也没有明显痛感,或仅有进食时痛苦表情,严重时宝宝会因疼痛而烦躁不安,胃口不佳,啼哭,哺乳困难,有时伴有轻度发热。

4、受损的粘膜治疗不及时可不断扩大,蔓延到咽部,扁桃体,牙龈等,更为严重者病变可蔓延至食道,支气管,引起念珠菌性食道炎或肺念珠菌病,出现呼吸,吞咽困难,少数可并发慢性粘膜皮肤念珠菌病,可影响终身免疫功能,甚至可继发其他细菌感染,造成败血症。

马牙是怎么形成的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