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字体历史_书法字体历史介绍
中国书法艺术是中华民族最具代表性的民族艺术,它以中国汉字为载体,线条为手段,通过线条的曲直粗细、轻重快慢、浓淡枯湿等手段对汉字字形进行塑造,以体现书家的审美情趣和感情色彩。但是书法字体历史你知道多少呢?下面小编带给大家的是书法字体历史,希望你们喜欢。
书法字体欣赏
书法字体图片1
书法字体图片2
书法字体图片3
书法字体图片4
书法字体图片5
书法字体历史
在艺术领域,中国这一古老的学说至今仍有着超时间、超空间、超地域、超国度、超民族、超阶层、超越一切层次间隔的奇妙的统摄作用。中国画讲究“ 形神兼备”,中国诗讲究“情景交融”,中国音乐讲究“情动于中,故形于声”,中国书法作品讲究“ 书者抒也”。中国人在艺术领域内的思维方式有人称之为“ 形象思维”,其实在艺术领域内,在艺术创作与艺术欣赏范围内,人们的思维方式既有形象思维,又有逻辑思维。
有人将这二者“ 两次以上的重叠交织、相互渗透”,“反复重叠”,认为是“超越三维空间,多维的、多层次的思维形式”,是“卦象思维”。"我以为将艺术领域内中国人的思维方式,称为“ 意象思维”更为确切。因为在艺术领域内,无象不含意,无意不借象。在汉字创造的过程中,在书法艺术的萌芽、成长、成熟的全过程中,在书法艺术发展的历史中,在书法作品研究的多层次领域内,意象始终起着灵魂、统帅、总摄的微妙作用。这也就是我们讨论书法作品意象这一论题的出发点。我们的汉字,其创造途径有二:一是描写形象;二是符号抽象。东汉许慎总结提出汉字的构造、创造的六种方式:指事、象形、形声、会意、转注、假借,称之为“六书”。其中象形、指事正是画图、符号两个方面。《周易·系辞·下》说:“ 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契,是用刀在木条上刻划符号。成语中“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就是由锲刻符号衍化而来。《周易·系辞·下》:又说:“ 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这段话揭示了汉字创造的全过程于汉字本身的意蕴。创造过程是:仰观俯察(天、地、身、物、文与地之宜)"作八卦(符号、图形)"通德、类情(成为人们能够彼此了解和认识的感情、思维信息的物化形式)。
山东大汶口仰韶文化遗址出土的陶文中就有“太阳晒着,山上起了火”的意象文,古文字学 家唐兰先生释为“热”。西安半坡村出土新石器时代刻锲在陶器上的符号,据古文字学家于省吾先生释正好有两类:图画文字:,即矢; ,即、; 即上天垂象之示;即玉。抽象符号:,即五;,即七; ,即十; ,即二十。这两类符号中,符号本身就是概括、抽象一类事物、各类事物的集合形态所创造的。它不像任何具体事物,但它存在于一切事物之中,不像之象,就是意象。图画文字,也不是事物客观形象的具体描绘,而是捕捉其最有特点的部分特征加以简笔勾画而已。
抛开细节去进行概括、抽象、夸张,这样的思维过程就是意象思维,就是取本而舍末,取要旨舍细微的书法作品意象思维。至于甲骨文、金文中大量应用的,图画意味极浓的文字更是意象思维的物化形式。
金文中的鸟形。取侧面,线条勾勒,洗炼而准确,下有“且(祖)甲”二字。金文中的虎形。侧势,以凝重的线条准确、概括的按结构画出虎的全形。后来大、小篆书的“ 虎”字就是甲文、金文中虎形的写意简化式。金文中的“ 卿”字。像二人拥鼎共餐,取侧影示象。
商《小子母已卣》铭文。文字为“ 小子作母已”,其中“小”字是用三个小点表示,属于符号范围;“子”是象形,小孩侧、背影;“母”字是“女”字加两点,表示哺育孩子的女子的乳房。三个字都是简存象形意义的图形,虽名曰象形字,其实都是意象字。
金文中的牛形。用正面牛头表示牛,以部分代全体。后来大、小篆书中的牛字就是它的再简化。甲骨文中的龙形、象形、马形。很像我们现在的儿童画。更有趣的是大象腹还有一小象,组成怀孕的子母象形。
猴形、虎形。夹杂在甲骨文中。这些类似于儿童画的形象不正是人类创造应用汉字的初级阶段的意象思维方式的体现吗?这些龙、虎、马、猴简存轮廓,突出种类特征,不做细节描绘,是极美妙的写意画。金文。上为子形,也就是“ 子”字,像小孩嬉戏;下为蝙蝠形。用剪影方式表现,与线条勾勒不同,但都是突出物象特征的写意式的。
书法字体历史_书法字体历史介绍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