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光摄影师詹姆斯的摄影笔记
摄影其实就是捕捉光和影,所以充足的光线对拍摄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詹姆斯的风格摄影笔记,供大家参阅。
风光摄影师詹姆斯的摄影笔记:帮你解决风光摄影困惑
我为什么喜欢摄影?
坚持自己是一名业余的风光摄影爱好者,目的就是让我能一直热爱它!
回答很简单!
我喜欢影像跃然纸上的感觉。
我喜欢别人看到作品时的那一声“哇”的惊喜。
感动自己是必需的,感动别人是我想要的。
因为除了摄影,我好像没有其他本领能让别人说出那一声赞许,所以喜欢摄影,更专注于风光摄影。
此刻,我正在享受着摄影带来的乐趣。
第一问 我为什么喜欢摄影
摄影于我,充满着回忆,摄影是一个技术和艺术的混合体,对于我这种工科男也许是最接近所谓艺术家气质的了,20年前会摄影的大学生还是很有美女缘的,进步的原动力往往都来自于此,我也不例外。
然而真的喜欢上摄影,进而痴迷于它,还要感谢这些年在澳大利亚的悠闲时光。
曾经中断过摄影很久,大学毕业后的很长时间,为生活,为事业而奔忙着,每天活得像一个陀螺,不停地转动,不停地挣扎,哪里会有时间去玩摄影这种时间和金钱并重的爱好。
真的很长时间都想不起我还曾经喜欢过摄影,很多朋友都会和我一样吧!忙得都不知道为谁而忙了?照相机都放落伍了,镜头甚至都发霉了,只能做网络上的键盘英雄,只能做器材的暗夜抚摸者了,悲伤的一刻。
我们穷尽毕生精力,无止境地追求着永远不会够的物质财富,更大的房子,更豪华的车子。到了澳大利亚之后,尝试像一个当地人那般自由自在,为自己而活着,才有机会再次拿起相机,尝试找回迷失的人生、努力去思考着要拍摄计划,然后找时间,有计划地去实现它,因为喜欢,所以不觉得枯燥,也不会觉得繁琐,有的只是梦想变成现实的激动,能经常行走天地间,拍摄那大地如歌。
我知足,也常乐了。
你还记得吗?当年曾一起许下的愿望。
我还记得,所以正在努力去实现它,努力成为一名出色的、有价值的摄影师。
那你呢?
是因为还有懵懂,想为这世界保留些消逝的影像。
是因为有了孩子,要记录下他或者她的成长足迹。
是因为喜欢旅游,为了留下属于自己的旅程点滴。
还是只因为那个她,那个你在心中疼爱着的女子。
请找一个喜欢摄影的真正理由,没有源自内心深处的喜爱,是不可能在这条路上走得更远的。随便玩玩最后只能拍出随便的片子,认真玩玩才能拍出有价值的片子。
第二问 我要拍摄什么主题?
在某个阶段专注做一件事情,才能获得成功。
我的回答很复杂:
20 年前、我拍过苏州河边上的棚户区和国棉厂等所谓人文。
现在的我拍过老婆孩子,拍过路边的陌生人,拍过上百对的新人。
还拍过微距,昆虫,也有花花草草。
还拍过鸟和野生动物。
喜欢摄影的第一年,大多数人也会和我一样,总有这样和那样的想法,什么拍摄题材都想去尝试一下。
直到有一天看到南澳风光摄影师Dy l a n T o h(迪伦·彤)的阿德莱德城市海景风光片,我开始专注拍摄慢门海景摄影。之后的日子里,我又在大卫·豪比的感召下开始了环境人像(闪卓士)摄影,并一路走到现在,感觉越走越顺,也开始了商业化的尝试。
为什么要放弃其他拍摄主题?
因为一个人不可能什么都拍,什么主题都拍意味着什么都拍不好。我放弃了微距,因为我实在找不到那么多昆虫,树蛙或者鲜红的蘑菇。
我放弃了花花草草,因为再好看的花,花期也太短暂。
我放弃了打鸟、野生动物,因为我没有耐心,而且买不起太贵的装备。
我基本放弃了城市建筑,因为南澳大利亚的阿德莱德实在太朴素,没有那么多高大上,或者有故事的新老建筑。
我不想为参赛而去拍摄,也从来不拍人文——某种意义上中国摄影的最主流,我自认无法单纯用光影刻画人物心灵,更欠缺用文字勾勒画面主题的能力,所以我也没有自信去参加摄影比赛,可是谁又在乎呢?
有你的掌声已然足够。
你会愿意放弃什么呢?不破则不立。
我的拍摄主题永远不变了?其实也不会,还有很多东西想去尝试,比如水下摄影, 比如深空摄影,比如那种油画雕刻一般的室内静物摄影……
谁也不知道未来会怎样。
当下我选择拍摄风光,因为澳大利亚有无垠的大海,最爱那夏日阿德莱德的日出,安安静静的海滩,变幻莫测的光线,近水楼台先得月,生活在此,必须拍海景风光,也可以去新西兰,蓝天白云雪山镜湖,中土世界的魔幻风光,当然还可以去很多地方,如果能舍得更多。
我已经慢慢放弃拍摄环境人像,虽然我还是那么喜欢“把玩”光线,控制影调,追求戏剧性的布光效果,但是双线作战已经消耗太多的精力,也许这本书上市的时候,我会变成一名纯粹的风光摄影师。
不过通过学习闪卓士,我懂得了光影,学会了控制自然光和人造光,对风光摄影也有极大的帮助,什么摄影题材不外乎都是寻光弄影。你可以试试看,也许获益匪浅。
第三问 我要什么样的器材?
我喜欢用好的器材,但绝不是一个器材党。
做工精致,设计精巧的器材如果不适合拍摄需要也只能是一个摆设。我没有时间去研究跑焦与否,也没有时间去研究光学质素,更没有时间在暗夜里抚摸它们来意淫。我宁可用这些时间来欣赏研究更多的大片佳作。
但是我一直鼓吹用最好的器材,因为好器材提供全天候的拍摄能力。首先需要能稳定工作的器材。其次才追求更好的器材,我绝不是器材的奴隶,一个设备如果没有利用价值,我会毫不犹豫在最高残值时卖掉它们,器材对于我而言只是工具,帮助我拍出心中所设计,并不值得留恋。买不起器材时,只能努力用好手里的器材,即使没有拍到好作品,我同样也不会迁怒于器材,只能怪自己不够用心。
当我被索尼CMOS的高宽容度震撼后,毫无留念的出佳为尼了,挥挥手,没有带走一片感动。
比起传统意义上的摄影器材:机身和镜头,我更关注于三脚架、云台和滤镜系统,因为它们才是风光摄影的真正主角。
我认为这样的器材关注顺序更符合实际情况,当然仅限于风光摄影。
第四问 我要表达什么思想?
无主题,不摄影?认真想想,对吗?
小时候语文测验归纳了太多的中心思想和段落大意,好像不高大全,不苦大仇深就不是好的摄影作品,新闻摄影的组图,骇人听闻的标题党让我汗颜。
作品是否一定要有主题始终困扰着我,也经常和人讨论这个问题,一直没有结论,每次讨论还都会面红耳赤,甚至伤点和气,我相信你在阅读以上文字的时候也会有不同的意见,这很好,说明你也在思考。
有空的时候我会反复去思索,希望能找到一种美丽与内在的统一。目前我姑且只能这样定义:
作品不一定需要表达什么思想,风光摄影,追求天地之美,大地如歌。
看似简单,但是已经很难做到。
你又追求什么,你能做到吗?
我也在反思,过去几年对于摄影作品思想的极度否定也让我走上自我否定的道路,过分的排斥本身就不是理性的思考,最近我开始探索一些新的东西。即使没有高大上的主题思想,能不能尝试让人看作品的时候感受到我拍摄时的情绪呢,能否通过画面让他们犹如身临其境,为绝美风光而震撼,为惊涛骇浪而惊恐,享悠然小径之安逸,为凄风冷雨而忧伤。除了美之外,还有惊喜、欢乐,甚至悲伤。
摄影之路漫漫,我还在探索中,等待着你和我一起继续前行。
第五问 我要如何学习摄影?
只想重复地说,摄影其实并不难!
我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没有任何美术基础,画虎必类犬,没有参加过摄影培训,没有机会现场聆听大师的教诲,很不幸地生活在阿德莱德这个悠闲的偏远小城,我的摄影知识来自于不多的几本中文摄影书籍,以及订阅了三年的澳大利亚摄影杂志《AustraliaPhotography》和永远的导师——互联网。
首先是这个星球上最畅销的摄影书作家ScottKelby的两本后期处理书籍。虽然他不能算是一个特别出色的风光摄影大师,但是他会写书,会育人,名下有不计其数的摄影畅销书和教学视频,他的书实用并富有逻辑。《Photoshop Lightroom 2 摄影师专业技法》(最新版本)
《PhotoshopLightroom 5 摄影师专业技法》)是我摄影路上的启蒙老师,他不仅仅教会你如何使用Photoshop Lightroom ,更重要的是教会我如何像摄影师一样思考,他不鼓励盲目地拿起相机拍摄,教会我先建立自己的工作流程,这也成为我不断分享给别人的信条。这本书让我成为一名摄影师,2.0的老版本更多地涉及工作流问题,5.0的新版本更偏向软件使用手册,流于庸俗。
另一本是神奇的《PhotoshopCS 2 数码照片专业处理技法》(最新版本 《Photoshop CS 6/ CC 数码照片专业处理技法》),最新版主要介绍CS 6 /CC 的一些具体操作技能,并没有太多专门针对风光摄影后期做优化。
我有很长时间使用Photoshop的经历, 大约在1998年就开始接触Photoshop,当时的版本是3 . 0,才刚刚有图层的概念,那时主要用Photoshop设计网页上的按钮和广告条,所以我对Photoshop的具体操作还是很熟悉的,各种快捷键也早已烂熟于心。不过凯尔比这本书颠覆了我原有设计师的处理思维,开始从摄影师的角度来考虑后期处理,对于我自己而言,这是一个巨大的进步,醍醐灌顶。
迈克尔·弗里曼的《摄影师之心》台湾版,是一本关于构图和摄影美学方面的书,不能说从中学到多少,可能是我还没有达到作者的那种境界,始终不是太得要领。不过弗里曼开阔了我的眼界,原来摄影可以这样拍和那样玩。
最后我还要推荐一本和风光摄影没有太大关系的书,阿瑞纳写的《热靴圣典》。不仅教会我使用闪光灯,更让我理解光线的实质,如何去完美地控制光线,不管是自然光还是人造光,对我后来偏爱使用滤镜去平衡光比在某种意义上也起到了启蒙作用,闪卓士用灯的最高境界是让人造光无痕迹的存在,风光摄影师的最高境界会不会是创造出实际不存在的自然景象呢?
那么应该如何在浩瀚的书海里面选择有用的书呢?
三要原则:
1、要参考各种书评和排行榜,比如豆瓣。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大家说好的书一般才会真的好。
2、要买有作者自己观点的书,就像“敢于亮剑”一样,有自己的观点才能保证作者写的是自己的心得,抄袭来的真理为什么要花钱去买呢?
3、要循序渐进地阅读,一本本地买,一本本地看,同一作者的书其实也有难易,也是有阅读次序的。
我不太喜欢看电子书,一方面觉得身为摄影师在追求知识产权保护的同时,自己又不断去践踏别人的版权是一种耻辱,另外一方面是因为我喜欢把书拿在手上的感觉,花钱买来的书才会珍惜才会多看几遍。
上面推荐的几本书我大约各看了超过十遍,通读也有五遍。虽然软件的版本、硬件的型号已经各种升级,但是正确的拍摄思路和后期处理流程还依旧。最关键的是我从中明白了有些事情应该在前期解决,有些事情应该在后期解决,掌握了正确的后期处理方向,能让自己更好地去创作一个好的作品,而不是真的靠天吃饭,等运气拼人品了。
我真正学习摄影的途径还是互联网, 研究Flickr.com和500px.com 的民选优秀作品,钻研摄影论坛的精华帖子,参与各种摄影群的讨论,在视频网站看一些教程,利用搜索引擎解决自己的疑问,并在网上分享我自己的研究心得。
风光摄影师詹姆斯的摄影笔记:关于视频网站
教学视频是我学习和分享摄影技术的一个重要方法,因为买不到摄影书,或者说国外的摄影书太贵了,所以在Youtube 或者kelbyone.com 等专业摄影网站上看一些教程是最快的学习方法,觉得好的我也会购买高清版本,放在计算机里一遍遍地慢慢看。
风光摄影视频教程做得好的并不是很多,其实对我影响最大的是戴维·诺顿的《捕捉光线》( C h a s i n g t h e l i ght),这个视频好像在国内有中文字幕的翻译版本,我现在基本按照他的前期工作流来拍摄的。
他教会了我拍摄风光摄影并不是旅行时候的随手按下快门,而是强调一种洞察力,详细计划加上精心设计的创作,等待最佳时机去捕捉最美光线的那个瞬间,成就那一幅幅的佳作。
同样我也开始随身带一个Nikon 小DC 或者拍照手机,有意无意地记录一些场景。这些场景照片很多都出现在我的书里面,成为拍摄手记的一部分。
第二部视频是奇普飞利浦的《影像处理》( I m a g e E d i t i n g ) ,这是一个著名美国风光摄影师的后期处理教程,可惜目前只有英文版,我很希望能得到他的授权做一个中文字幕,这个视频提供了风光摄影的最新思路,主要集中于后期合成处理,不过现在已经没有单纯的后期处理了,比如曝光合成,你必须在前期就想好后期怎么合成,然后按照那个思路拍摄,景深合成也类似。这个视频是最新的后期技术集合,需要比较高深的后期处理能力才能真的理解,我会在本书里选择分享一些我看懂并掌握的知识。
视频教程做得最好的肯定还是闪卓士的,因为风光摄影视频受很多外界因素影响,很难拍得很直观,所以你现在能找到的视频大多都是偏重于后期的,因为录制屏幕的拍摄成本低。
你想更好地了解光线,那么也请开放思维,接受一下闪卓士吧!推荐两部对我影响最深刻的闪卓士摄影视频:闪卓士的精神领袖大卫 豪比(David Hobby)的《逐层布光》被称为一灯大师的扎克 阿里亚斯(Zack A rias)的《单灯摄影》。
还是那句话,学会控制光线就学会了摄影,不管是人像还是风光很多时候道理是相通的,《逐层布光》很多时候倡导的理念就和区域曝光合成或者一片片上滤镜控制光比异曲同工,同样《单灯摄影》也希望你摆脱器材的束缚,用手里的器材拍出最好的照片。
还经常看一些Youtube上的后期或者器材介绍视频,那些就只是为了增加自己的知识面而已。国内的可以关注一下优酷,不过良品不多。
风光摄影师詹姆斯的摄影笔记:关于搜索引擎
学会正确的使用搜索引擎可以帮到你很多,搜索引擎现在已经越来越聪明,我们可以遣词造句式地提出问题。比如搜索“如何设置5D MarkⅢ的ISO 5 0,完全可以把搜索引擎当一个老师,尽量详细地描述你的问题,问得越详细越会得到准确的回答。
我建议使用谷歌,因为人工干预少一些,不过谷歌在国内会被受到屏蔽,所以百度也是必须要用的,这也许就是百度存在的意义。在很多机器设置和后期处理的具体操作,我都依赖搜索引擎,因为人不可能面面俱到,什么都了解,什么都背出来,即使很多会经常用的知识也会忘记,更不要说一些不常用的技术,比如“设置钢笔压力”和“通道蒙版抠图”之类的。
反正不会的我都先去搜索引擎找答案,搜索引擎出来的结果实在太杂乱,我才会去QQ群有针对性的提问。
摄影的学习不是独木桥,条条大路通罗马,找到适合你自己的学习方法,就会发现摄影其实并不难。还等什么?立刻开始吧!
第六问 什么才是好的照片?
好照片应该来自你内心的渴望。
提高个人美学修养,学会去鉴赏佳作,了解什么是好的摄影作品很重要,可以帮助你评价自己的作品是否好,不要做井底之蛙,坐井观天,但也不要小看自己,完全可以用自己评价别人的标准去挑选自己的作品,用于网上展示或者参加摄影比赛。
传统好照片的三条基本原则,摘自《纽约摄影教程》。
1、要有一个鲜明的主题。或是表现一个人,或是表现一件事物,甚至可以表现该题材的一个故事情节。主题必须明确,毫不含糊,使任何观赏者一眼就能看得出来。
2、必须能把注意力引向被摄主体,换句话说,使观赏者的目光一下子就投向被摄主体。
3、必须画面简洁,只包括那些有利于把视线引向被摄主体的内容,而排除或压缩那些可能分散注意力的内容。
那么我拍的算不算好照片呢?
我,一直在找寻答案,因为我自己的答案也一直在变化。
其他人也在找寻答案,我相信一百个人都一定会有一百零一个好照片的定义,比如美丽的风景,精确的布光,精心的构图,甚至就是一个美女,又或者你抓住了一个决定性的瞬间,用光影叙述出一个震撼人的心灵的故事。
“木桶理论”
还是喜欢用“木桶理论”来评价一张摄影作品。
以前的我,会认为一张作品最短的那块木板决定了一张作品的高度。
曾经的我,觉得一张作品最长的那块木板才决定了这张作品的高度。
为什么?
如果你以一个摄影师或者爱好者的身份去研究一张照片,很容易先去看到作品的缺点,很容易用缺点来评价一个作品。
如果我们用普通人的视角来看作品,你会更容易看到一张作品的亮点,然后会忽视了所有的缺点,是不是有一白遮百丑的意思。
我现在觉得一幅摄影作品是可以有缺点的。因为作品是给大家看的,而不是给摄影比赛的评委们看的,如果是那样就失去了摄影的真谛。
明确我为大众而拍摄,拍他们喜欢的作品,符合摄影的基本美学规律,让人能看得懂并且喜欢的作品,这是我现在认为的好作品。
摄影爱好者后期P过头了,有暗角,HDR 看着有点脏。普通的观众哇,天空云彩好漂亮啊,这是那里啊?
现在的我,则觉得好作品是一个既不漏水又有把手的木桶,所以再回头来评价这张照片的时候,我会说如果后期处理更好一点,这张片子就可以从一张吸引人的片子升级为一张真的好片, 我对自己的要求也在不断提升,这个也许就是进步的原动力。
相对于摄影大范畴的绝对务虚来说,好的风光照片虽然不是按照标准生产出来的,但可以尝试具象地描述出来。下面是我对好的风光摄影作品的一个描述,希望对你有帮助。
风光摄影师詹姆斯的摄影笔记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