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草书书法作品图片
古诗词这一精美的国粹,与狂傲不羁的草书书法相结合,又会创造出什么不一样的美来。下面是小编为你整理的古诗词草书书法作品,希望对你有用!
古诗词草书书法作品欣赏
古诗词草书书法作品图片1
古诗词草书书法作品图片2
古诗词草书书法作品图片3
古诗词草书书法作品图片4
历代草书解析
晋代草书家索靖是张芝姐姐的孙子,他传张芝的草法,并学韦诞,笔势劲健,很为世人所推崇。王羲之则博采众长、兼精诸体,得力于张芝、钟繇,且能增减古法,改变汉魏朴质的书风,遒媚劲健、千变万化、纯出自然。由于他在书法艺术上具有继往开来的卓越成就,其书迹为历代所看重,影响之大,无人能及,故有“书圣”之称。他的草书刻本很多,以《十七帖》最为着名。《丧乱帖》早在唐德宗时就流入日本,另外还有《奉帖》、《孔侍中》帖。王献之是王羲之的第七子,他的书法起初学其父,后学张芝,改变字体,别创新法,俊迈而有生气。当时称他的草书为“破体”(即行书的变体)。南朝各代及唐宋以来的书家大都受他的影响。
隋代草书家以智永最为着名。他是王羲之的七代孙,书学继承祖法,功力很深,以精熟守法着称。虞世南得到他的传授,对初唐影响很大,传世的《真草千字文》有墨迹及刻本,可供参看。
唐代书家以楷书为主,也多能草书。当时的草书大多是今草,偶尔也有写章草的,但只是对古体的摹拟,没有什么发展。虞世南亲受智永的传授,又深得王羲之的规模,所以用笔圆融凝重、外柔内刚,因而自成一家。褚遂良学他,又取法羲之,草书婉畅多姿。颜真卿受其影响也很大,从他的《争坐位》、《祭侄文槁》等帖就可以看出。
唐代以后,宋元明诸书家多善行书,草书则非其所长。即使偶有作草书的,也大都是在草书里兼有行楷,驳杂不纯。这种现象在宋四家及元明清的赵孟、董其昌、文征明、祝允明、吴宽等人的作品中都不能避免。这时书家的作品可以称得上草书的,只有黄庭坚的《诸上座帖》,虽说个别字不免小失,但笔势雄放瑰奇、飘纵隽逸,能自成一格。明代王铎也有些条幅,虽说笔势尚欠雄健,但字字联绵、圆转自如、一气呵成,也能自成一家。其他如明清之际的博山,他的行草笔力雄奇宕逸。有人说他“可配王铎,且欲过之”;有人说他“宕逸浑脱,可与石斋(王铎)、觉斯(黄道周)伯仲”。《桐荫论画》评道周草书“笔意离奇超妙,深得二王神髓”,可见自有他的可取之处。总的来说,草书与行书时常混为一体,并不十分严格。在运笔方面,有的体势圆融,而笔力不足,如赵孟与董其昌;有的笔力劲健,而较为粗犷,如祝允明;有的功力很深,而结体偏狭,如吴宽;有的紧密遒媚,而变化较少,如文征明与王宠;有的甚至流入庸俗,如包世臣与翁方纲等。此外,明代早、中期,狂纵的草书体甚为流行,晚明又有一种参以古草的古今合体写法的草字。前者知名的有张弼、张骏和祝允明等,后者有黄道周、倪云璐等人。
清代草书从总体上看,无多大变化,更谈不上新的发展。清末沈曾植用方侧笔写古今合体的草书,略有一些新的风格,但还没有完全脱离黄、倪的法规。关于草书的论着,可参看明代韩道亨的《草诀百韵歌》、清代石梁的《草字汇》。工具书《中国书法大字典》中所收历代名书家字迹,各体全备,其中草书变化较多,取材广泛,尤宜参阅。
古诗词草书书法作品图片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