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道德论文_新闻法律论文

发布时间:2017-03-23 22:16

新闻传播在社会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关系到公众的信息需要,也关系到人类精神生活的提高。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新闻道德论文,供大家参考。

新闻道德论文范文一:浅析新闻媒体道德失范现象成因与对策研究

论文关键词:道德失范 新闻自律 新闻媒体

论文摘要:当前,在全球化与市场经济环境下,新闻传播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是,各种新闻道德失范现象也日益突出,如虚假新闻、有偿新闻、新闻侵权等行为,因此,要采取各种措施,强化新闻媒体的道德建设,构建良好的媒体生态。

当前,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新闻媒体的影响力日益增强,已经成为影响公众舆论的重要因素,改变着人们对自己所生活的世界的看法。而与此同时,各种新闻媒体道德失范现象、媒体侵权行为也层出不穷、与日俱增,新闻媒体作为社会公器的形象及其社会公信力也随之受到影响。

一、新闻媒体道德失范现象分析

1. 传播虚假新闻。虚假新闻是指未能真实反映客观事物本来面貌,带有虚假成分的报道,即新闻报道者离开新闻赖以产生和依存的客观事实,任意凭着个人的主观愿望或依据他人的意志去报道“新闻”。作为新闻的本质特征,新闻报道必须真实,是对新闻工作的基本要求。然而,在真正的新闻实践中,新闻失实的情况确是屡屡出现,虚假新闻成了新闻传播中的一个痼疾。《新闻记者》杂志为抨击新闻造假现象,从2001年开始发起了评选年度十大虚假新闻活动。“十大假新闻”的评选原本是一次心血来潮的突发奇想,偶尔为之,谁知却从此一发不可收拾。原以为假新闻从此销声匿迹,然而不曾料到,假新闻却如雨后春笋般越打越多,一些捕风捉影、夸大歪曲甚至编造事实的假新闻也频频出现在媒体报端。如2008年3月14日,我国西藏等地发生暴力事件,部分西方媒体用扭曲事实真相的报道,误导舆论,甚至弄虚作假,某些西方国家的电视台和报刊把参与打砸抢烧的暴徒描绘成“争取人权的英雄”,将在光天化日之下公然杀害无辜群众、破坏人民财产的犯罪活动渲染成一次“争取自由的事件”。特别是用精心剪裁过的虚假照片,歪曲事实,混淆视听,断章取义,编造谎言来影响、操控国际舆论,煽动反华情绪。德国RTL电视台在报道中将尼泊尔警察抓捕抗议者说成是“发生在西藏的事件”,将四名“挥舞棍棒的尼泊尔警察”在首都加德满驱赶游行者的照片说成是“中国警察在西藏镇压抗议人群”,这些虚假报道都使得不实信息在社会上公开传播,在误导受众的同时也损害了新闻媒体的信誉。

2. 发布有偿新闻。有偿新闻是指新闻机构及新闻工作者对要求刊登新闻者索取一定费用的新闻,其主要表现就是以发布“新闻”(或其他稿件)为条件向被报道对象索取货币或非货币的利益。其实质就是新闻从业人员将国家和社会赋予的新闻媒体传播新闻的权利和金钱进行的非法交易。有偿新闻和虚假新闻一样是新闻道德失范的一个重要表现。有的新闻单位以专版、专稿的形式刊登关于企业形象、产品信息的介绍,这种新闻往往是按照篇幅、地位论价,有的则是以报道为条件交换其他经营利益,如广告、发行等。至于新闻记者个人搞“有偿新闻”,更是名目繁多,包括接受采访报道对象的“劳务费”、“车马费”、“误餐费”等各种名目的钱款、有价证券,还有礼品;或者以采访报道为条件交换各种好处,如购买廉价商品、餐饮、出国旅游、住房等。有偿新闻是“拜金主义”思想在我国新闻领域的反映,其存在和蔓延是新闻行业的耻辱。从其发展过程来看,应该说,在新闻传播领域一直有这种现象的存在,我国新闻事业发展的初期,这种现象并不严重,甚至一度几乎销声匿迹,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商品经济的发展,部分新闻媒体和新闻工作者开始要求刊播新闻要交纳一定的费用。此后有关部门如中宣部、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广电部相继出台了一系列规定要求严厉查处有偿新闻的行为,各大主流媒体也纷纷强调媒体自律,制定了相关的规章制度,禁止这一违反新闻职业道德的不良行为,但是有偿新闻的问题却始终没有得到根本解决。

2002年6月22日,山西省繁峙县义兴金矿发生特大爆炸,造成38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1 000余万元。事故发生后,矿主和有关部门试图隐瞒事故真相。新华社山西分社的四名记者在得知事件发生后赶到繁峙,但他们并未去事故现场采访,而是在收受了矿主的巨额贿赂和地方政府的盛情款待后将本该报道的新闻压了下来,后经山西省和中央相关媒体记者的不懈努力,真相大白于天下。这几名记者虽然受到了法律的制裁,但是他们的行为严重违背了新闻职业道德,损害了新闻真实性和客观性原则,也给新闻媒体的公信力造成了恶劣影响。

3. 制作低俗新闻。低俗新闻指大众传媒在传播活动中放弃自身社会责任,而片面迎合受众低级趣味的倾向、情绪和要求等低浅层次审美情趣的报道。近年来,由于新闻竞争日趋激烈,新闻职业道德教育没有能够及时跟进,不少媒体单纯片面追求“看点”、寻找“卖点”,大肆炒作歌星、影视明星的隐私和绯闻,用媚俗的语言、煽情的标题和不负责任的评论来吸引受众眼球,追求高点击率,制造轰动效应,满足部分受众追星逐名、窥探隐私的心理,许多新闻网站的页面上充斥着美女艳照,导致新闻媚俗之风盛行,如“拜金女”马诺、艳照门事件、翁帆怀孕事件、芙蓉姐姐,等等。在“社会新闻”版块中,强奸、性骚扰、凶杀等报道内容比比皆是,而且不惜篇幅介绍细节,并配以大标题和图片刺激读者感官。这些低俗化新闻通过片面迎合受众的低级趣味来达到吸引注意力、获取商业利益的目的,造成的社会危害极大。有受众如此描述时下我国一些传媒的风格:“明星取代了模范,美女挤走了学者,绯闻顶替了事实,娱乐覆盖了文化,低俗代替了端庄”。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舆论研究所所长喻国明说,如何兼顾社会责任和市场效益,既给媒体提出思考,也是对政府管理水平的一个考验,政府要充分考虑文化产业结构性平衡的问题,不能放任自流,也不能用行政手段强硬干预,此外还要满足社会文化多样性、多元化的需求。 4. 新闻缺乏人文关怀。所谓人文关怀,就是关心人、爱护人、关注人的生存状况、生存价值和人生命运,尊重人的理想、个性与尊严、隐私,把人作为观察一切事物的中心的价值取向。新闻道德中最核心的理念就是要关注人、关心人、爱护人,倡导人文精神,这也是新闻真实、客观、公正、自由原则的依据和出发点。在大力倡导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人文关怀应是媒体义不容辞的一项社会责任。当前,在新闻传播领域存在着人文关怀缺失的现象,一方面表现在语言的运用上,为了追求强烈效果,吸引受众眼球,往往用抢眼的字词,甚至恶语攻击,如吉林某报,报道一跳楼自杀者,标题为《昨晚上演高空飞人》;广州连日酷暑,导致三十余人死亡,某报标题为《广州“酷”毙三十人》;某男子不慎触电身亡,某报标题《触电男子成烧焦烤鸭》。在这些题目中,对人的生命缺乏应有的尊重,对逝者生命的逝去没有让人感到惋惜,而是有一种幸灾乐祸的感觉。

二、新闻媒体道德失范现象成因分析及对策

针对新闻媒体的种种道德失范现象,究其原因,一方面有其深厚的社会原因,如我国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过程中,新闻传播行业体制构建的不完善制约了新闻媒体的发展。同时,随着市场经济的日益成熟和完善,媒体作为信息产业,也被纳入到市场经济运作的轨道,媒体产业化不断加强,新闻传播行业之间的竞争不断加剧,而相对于新闻行业之间的激烈竞争,新闻传播法律法规还不健全,无法对于新闻领域中的不良现象作出细化的明确的惩罚制约,这些都导致了有些媒体一味追逐商业利益而忽视了应承担的社会责任,以至于出现了道德滑坡、公信力下降的情况。另一方面,某些新闻从业人员在当前经济形势下,对于各种经济利益的诱惑认识不足,社会责任感缺乏,新闻道德价值取向扭曲,这些都导致了新闻腐败的不正之风。因此,要采取各种措施,强化新闻媒体的道德建设,构建良好的媒体生态环境。

1. 加强媒体道德自律。媒体自律是指媒体及其从业人员在具有相对的自主性基础上,对所从事的信息传播活动,进行自我限制或自我约束的一种行为。一般来说,对新闻媒体及其从业人员的约束,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是新闻法律、规定(他律),二是新闻从业人员在道德上进行自我约束(自律)。新闻自律属于新闻道德的范畴。新闻活动中的非法现象可以借助法律手段解决,而非道德现象如何解决,则只能靠新闻从业人员的自律。因为新闻传播活动涉及到了社会的各个阶层和各个领域,法律规范无法对复杂的社会进行全面周详的规范,不能触及到社会的方方面面,所以,法律对新闻媒体和新闻记者的约束毕竟是有限的,往往只有在新闻媒体和新闻记者出现较严重的违规行为时,才起规范作用,更多的时候,只能靠新闻工作者自我的约束,通过新闻从业人员处于良知、道义、社会责任以及对社会公共利益的关注,即新闻自律来推动新闻事业的健康发展,由此可见新闻自律的必要性。

2. 规范管理,完善法律法规,促进新闻法制化建设。目前,我国现行的法律体系中有许多规范同新闻传播活动密切相关,但是,还没有以“新闻法”、“新闻传播法”命名的专门性法律,所以,对于新闻从业人员在从事采集、传播、出版、交流新闻等新闻传播活动时的权利与责任,缺乏细化的、明确的法律规定;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已进入社会转型期,各种新情况、新问题、新现象纷至沓来、层出不穷,相比于这些新问题、新现象,相关部门制定的原有的规章制度在管理和约束上显得力不从心,因此,要积极推进我国新闻法制建设,建设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调整和规范新闻传播活动中的各种关系。同时,各级宣传主管部门,中国记协、地方记协要建立有效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规范对新闻从业人员的管理,营造激励正面,惩罚反面,扶正去恶的环境和机制。

3. 加强新闻传播伦理教育。目前,大多数新闻从业人员都来自于各大高校新闻院系,作为培养和输出新闻专业人才的第一站,高校的新闻院系担负着提升新闻从业人员道德素养的重要责任。然而目前国内的新闻传媒院校,在从事新闻传播教育过程中注重新闻史、新闻理论和新闻业务的教学,对于新闻伦理教育重视不足,新闻院校毕业的学生的职业道德素养不高,这种职业道德素养的缺失最终会影响受众的价值取向和社会取向。我国著名新闻学学者李希光教授曾经指出应该把新闻的基本价值观、伦理道德观、公正原则等列为新闻传播院校的核心课程,应该注重培养学生一种开放的、无偏见的头脑和寻求真理的精神。因此,新闻传媒院校应强化对新闻传播后备人才的伦理道德教育,培养业务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兼备的复合型新闻工作者,对于新闻传播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鞠健夫.从媒体行为看新闻伦理[J].传媒观察,2002,(4).

[2]谭诚训.社会道德底线与媒体的道德责任[J].新闻伦理与职业道德,2007,(1).

[3]寿山松,汪开海,陈立吾.新闻真实性中易出现的失误[J].新闻前哨,2007,(2)

新闻道德论文范文二:试论娱乐新闻写作与伦理道德

【摘要】现在社会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人们面临的各方面的压力也越来越大。除了需要了解社会上最新发生的重大事件或与自己相关的信息外,人们还迫切需要一些娱乐消遣的东西来缓减心理压力,而阅读娱乐新闻成为许多人放松的重要方式。但是作为新闻的一种特殊类别,娱乐新闻却受到很多公众的质疑,如人们把娱乐新闻记者称为狗仔,从中也可以看出,尽管消费娱乐新闻的人很多,但是娱乐新闻或者娱乐新闻从业者留给人们的印象却并不怎么正面。那么,到底是什么样的原因让娱乐新闻饱受社会诟病呢,本文试将从娱乐新闻写作的特点和新闻伦理的角度进行分析,并就如何改善娱乐新闻的形象提出建议。

【关键词】娱乐新闻;写作特点;伦理道德

明星需要娱乐新闻增加曝光率,紧张忙碌的人们需要娱乐新闻放松自己,娱乐新闻还可以引起受众的兴趣,增加视听率或者发行量,因此,娱乐新闻在现在的媒体中出现的比率比较大。但是公众对娱乐新闻的印象却并不怎么好,尤其对娱乐新闻的真实性提出了很多的质疑,许多人认为娱乐新闻就是娱乐新闻工作者自说自话。本文选取了中国浏览量最大的中文门户网站腾讯网在2011年4月22日和23日这两天的腾讯娱乐新闻作为分析的样本,试将从娱乐新闻写作的特点和新闻伦理的角度分析它存在的问题,具体包括主题的选择、词语的运用和标题的制作等方面。

一、娱乐新闻的虚虚实实有悖新闻真实性原则

1、形容词和副词的大量运用。国内外新闻界对新闻的定义的具体表述有很多,但是对新闻的一些基本要求是相通的,都认为新闻应该按照事实的本来面目来进行报道,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我国2009年11月27日新修订的《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第三条就规定“坚持新闻真实性原则。要把真实作为新闻的生命,坚持深入调查研究,报道做到真实、准确、全面、客观。”在段业辉等编著的《新闻语言比较研究》一书中提到,客观报道首先起源于西方,而“西方的客观报道包括三部分内容:(1)中立的报道立场;(2)真实的报道内容;(3)客观的报道形式。”

因此,为了维护新闻的真实性,坚持报道不偏不倚的立场,应该少用形容词、副词等主观倾向性比较明显的词语。但是,在娱乐新闻中,形容词、副词却非常常见,在收集到的2天腾讯娱乐新闻中,没有一篇报道不用形容词。这些主观倾向明显的词语的大量运用,可以使得文章不那么生硬,提高了可读性,也使文章充满人情味和趣味性,更容易吸引读者阅读的兴趣。但是这些词的运用,却属于记者的主观猜测或合理想象,并不符合事实,尤其,记者给一些明星贴的标签容易使读者对该明星的印象片面化。如《黄海波新广告大片曝光 胡须LOOK受剩女热》这篇报道中,提到“黄海波的胡须LOOK造型尽显大气、稳重、睿智的男人风范”,暂且不说“受剩女热”是否有确切的调查依据来说明或者具体出自谁之口,对黄海波的写真造型更是连用几个形容词大嘉赞美,娱乐新闻中常见的形容词还有“气质美女”、“辣妈”、“迷人微笑”、“明星范”等等。

2、模糊的消息来源。为了保证新闻的要素真实准确,新闻工作者必须要认真核实新闻信息来源,保证新闻的可信性。一般,新闻中都有确切的消息来源,但是娱乐新闻报道中写明确切消息来源的非常少,大部分报道要么没有标明任何消息来源,要么只有模糊的消息来源。如“据香港媒体报道”、“有传”、“香港讯”、“台北讯”、“可以推测”等。娱乐新闻中有很多没有对当事人的采访,尤其是一些偷拍明星的,娱记仅仅凭借自己观察到的场景或者人物表情或者其他的小道消息就在文中大肆猜测明星人物发生了什么事或者具有什么心情,然后,作个总结。这样的写作模式本来不是新闻应该的,但是娱乐新闻中却比比皆是,例如《韦唯和外籍男友恩爱现身 度假归来显开心》的全文框架是“记者发现……疑似……可见韦唯十分注重养生。”“现场……可见两人度假甚欢”。新闻一个很重要的基石就是真实,娱乐新闻尽管以娱乐为主,有自己独特的要求,但是就算报道明星的琐屑生活,也应该有确凿的事实依据,是明星生活的真实写照,而不应该是告诉读者看图说“新闻”,或者自己给明星贴标签,这不仅是对事实的忽视,对被报道者而言,也是不公正的,尤其涉及到一些负面新闻,如《孙兴求轻判供涉毒名单 孙楠被影射誓追究》尽管这是一篇娱乐报道,但是也是一篇涉及法律的新闻,更应该强调真实和客观公正等,对孙兴的处罚结果还没有出来,就“有传”,通篇没有一个确切的消息来源,全都用“据可靠消息指出”,“据知情人士透露” “竟然惊现一名参与禁毒宣传活动的男艺人,令有关当局非常尴尬”这样的报道确实能引起人们的广泛猜测,吸引眼球,但是没有确实证据,这样报道,对所有参与禁毒宣传活动的男艺人,尤其没有吸毒的男艺人是非常不公平的,影响也是负面的。很多娱乐新闻给读者非常强势的感觉,娱记没有当事人的采访,仅仅以自我为中心,观察、判断。这方面娱乐新闻中比较常见的有:明星买房是否有结婚意向,跟异性在一起是不是要开始新的恋情,跟同性亲密是否有断背情结等等。例如4月22日和23日收集的腾讯娱乐报道中比较典型的例子有《古巨基掷千万购英皇豪宅 否认为结婚置业》、《周传雄发片温岚现身相挺 送铁塔面包寓意深长》、《蔡卓妍代言楼盘折扣买房 自言心态健康不受诱惑》、《Hebe抗拒异性近身 约同性密友看电影》等。

3、标题跟正文关系不大。有的人把新闻的标题比作新闻的眼睛或者窗口,可见新闻标题的重要性,不管传统的报纸的读者还是现在网络新闻的网民,大部分受众都会首先关注新闻的标题,如果标题能让他们感兴趣,他们才会继续阅读下去。这种情况在网络上尤其严重,网络信息海量,对标题的新颖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网络新闻中出现了很多的“标题党”,而娱乐新闻对“标题党”的发挥更淋淋尽职,标题为了吸引受众的眼球,抓住他们的阅读兴趣,有时出现了正文跟标题不想符合的情况。《姜文缺席<关云长>香港首映礼 惹甄子丹不满》这篇报道的正文是“姜文屡次缺席宣传活动,记者问及甄子丹是否知晓原因时,他称,这要问他本人才知道。”虽然对于姜文的缺席,甄子丹确实作出过回应,但是通过甄子丹的回答就得出标题中的甄子丹不满,或许有点夸张甚至严重,不论姜文甄子丹两者之间真正的关系如何,但这篇报道给人的印象就是他们有隔阂,如果本来甄子丹没有那种意思,或许会造成两者的尴尬。《周传雄发片温岚现身相挺 送铁塔面包寓意深长》这个标题的巧妙之处在于周传雄发片、温岚现身都是事实,送铁塔面包也是事实,但是整个搭配在一起,就真的耐人寻味,并且“寓意深长”正文指的是温岚用铁塔面包表达自己对周传雄新歌的肯定,但是标题中的寓意深长却有周、温之间存在暧昧的嫌疑。《张惠妹新歌感触多超催泪 自爆难忘旧男友画面》正文是“阿妹也表示没有很具体的人”。

二、娱乐新闻为“明星新闻”,社会责任感淡薄

1、以明星为中心。分析的文本中,娱乐新闻关注的主题主要有明星写真、明星出席电视宣传、电影宣传、广告宣传以及明星的日常生活等。看似内容比较广泛,其实也比较单一,这些都是围绕明星展开,即以明星为关注的焦点,比如《闫妮登封面展迷人微笑》、《杨千嬅开派对与粉丝聚会 感慨出道15年》、《张杰亮相机场Fans疯狂追星 现场混乱不堪》。而在关注明星的过程中,有三个方面是娱乐新闻报道比较热衷的,外貌、情感和明星的私生活。这些看似都比较琐碎,与公众也没有什么关系,但是它们却是娱乐新闻的“亮点”或者“卖点”。对私生活的关注这在后面详细分析,这里先谈谈对娱乐新闻中与外貌或者情感有关的。在对电视电影等的宣传活动中,娱乐新闻经常是有绯闻的大肆渲染绯闻,没有绯闻的制造绯闻,这两者都不行就炒作戏中的爱情。类似《章子怡郭富城<最爱>“结婚照”曝光》、《李晨董璇领衔银幕情侣档 演绎清新爱情》、《<大魔术师>曝剧照 周迅梁朝伟浪漫共舞》等。此外,娱乐新闻也比较喜爱报道明星的外貌和着装,《倪萍<月嫂>中演保姆 憔悴亮相眼袋凸显》。这方面比较典型的是电影节等活动的报道,关于这方面的报道,本来应该以电影节的活动或者影片为主,但是娱乐新闻媒体更喜欢关注明星尤其是女明星的着装打扮。《如北京国际电影季星光闪耀 章子怡范冰冰红毯竞艳》用竞艳吸引眼球,报道只是在开头简单介绍电影节开幕时间和参与人,大部分篇幅是对女明星着装的评价,如章子怡水蓝色长裙优雅飘逸;范冰冰黑色礼服低调庄重;汤唯长裙大方优雅等。

新闻道德论文相关文章:

1.现代媒体网络新闻的道德失范问题及对策探讨论文

2.浅析新闻传播中的道德冲突

3.关于道德的议论文

4.社会道德论文

5.伦理道德论文

新闻道德论文_新闻法律论文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