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的政治论文

发布时间:2017-06-01 14:25

十八大讲话提出文化复兴,作为一个中国人,一个中华文明的传承者,我们必须认清和接受中华文化,开拓创新,不断进取。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中华文化的政治论文,希望你能从中得到感悟!

中华文化的政治论文篇一

中华文化走出去,中华文明传四海

作者简介:李静,作者单位:聊城大学,英语笔译专业

1、引语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当今世界国与国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也日益加速。人类的生活形态也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人与人之间的时间、空间距离被拉近了。在这样一个小小的“地球村”里,人们应该更加注重自己的文化修养,而一个国家在与别国交往的时候也是更加注重自己的文化、自己的形象、自己的影响。文化实力的竞争日益成为各国之间的焦点。提高自己的文化实力,树力良好的国际形象,能够让世界更好地理解一个国家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社会规范,从而尽可能地避免在国际交往中可能会出现的文化冲突。

2、跨文化交际

“跨文化交际”的英语名称是“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或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它指本族语者与非本族语者之间的交际,也指任何在语言和文化背景方面有差异的人们之间的交际。通俗来说就是如果你和外国人打交道(由于存在语言和文化背景的差异),应该注意什么问题,应该如何得体的去交流。跨文化交际是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时代背景下产生的,它的研究无疑是为了适应这样一个日益发达的跨文化国际交往和人际交往的需要应运而生的。

3、中华文化软实力

中国作为一个对世界产生过深远影响的、具有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尤其是在经济崛起、国力大增之时,也十分注重挖掘文化的潜力。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

3.1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性

如果我们把由军事力量和经济实力组成的国家力量称作“硬实力”的话,那么通过政治价值观、外交政策和文化创造等体现出来的国家力量就可以称作国家的“软实力”,而文化方面的国家软实力就是“国家文化软实力”。文化软实力是一个国家的文化体现出来的凝聚力、吸引力和影响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这不仅是我国文化建设的一个战略重点,也是我国建设和谐世界战略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前提。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历史任务,也是我国提高国际影响力、塑造良好国际形象、营造和平发展国际环境的必然要求。

3.2发扬中华文化的优良传统

中华民族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首要资源和重要基础。要充分发掘中华传统文化的优势,全面认识祖国的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其与时代特征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与人民的生活和国家的行为相联系,自觉实现民族文化现代化的转换。要大力推进民族文化创新工作,加大制度创新力度,加快构建文化传播体系,使我国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通过各种媒体传递到世界各地。

3.3增强中华文化的影响力

近些年来,中国经济日渐崛起令世人瞩目,与之相匹配的文化魅力和影响则亟待拓展。新世纪中国文化不仅是中国的,也应该“走出去”而成为人类的和世界的。增强中华文化的影响力需要中华文化“走出去”,使中华文化能够更多地融入到世界,以让更多人了解和尊重中华文化。

政府积极开展以中国语言、文化和思想等的推广活动为代表的文化外交和公共外交、通过“走出去”使中华文化能够更多地融入到世界,以让更多人了解和尊重中华文化,从而提升中华文化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企业可以开拓国际市场,通过文化产品和服务获得世界各国消费者的青睐,并在市场上被人们接受。

4、提高中国文化软实力

中国在寻求提升自身文化软实力,以及中国文化在海外的吸引力的过程中,积极开展以中国语言、文化和思想等的推广活动为代表的文化外交和公共外交。这样的外交活动有助于展现中国文化魅力,激发外国公众对于中国文化的兴趣并帮助他们了解中国的价值观与文化,消除他国对于中国崛起的担忧与戒备以及树立一个文明的、负责任的、值得信赖的中国形象。

4.1树立有亲和力的国际形象

国家形象的国际亲和力,是一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的直接体现。我国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全方位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特别要重视国内政策和外交政策的统筹协调。

提升国家形象的国际亲和力,我们不仅在口头上而且在行动上把“和谐”、“共享”的理念当作外交政策和国内政策的共同理念,积极履行国际义务,认真执行国际规则。近几年来,我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等重要国际组织,签署了多个公民权利保护和文化遗产保护方面的国际公约,倡导并发起成立上海合作组织,同时为推动“南南合作”、落实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抵御亚洲金融危机、推动朝核问题六方会谈、解决非洲国家债务问题、促进伊朗核危机和平解决、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等等作出了不懈努力和重要贡献。

4.2建立孔子学院

语言作为人类最重要的交流工具和文化载体,成为各国人民之间增进了解和友谊的纽带,对加强各国之间的学习和借鉴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随着中国与世界各国的交往日益广泛和深入,汉语的文化价值和使用价值也在提升,汉语学习受到了越来越多国家和民众的重视。

各地孔子学院,做到了让世界人民对中国、对“大和文化”价值观的尊敬、理解和赞同。孔子学院通过平和、吸引、寓教于乐的方式营造理解,释放善意,以此打破隔阂、误解,使不同信仰,不同宗教的人加深对中国国情以及中华文明的了解,从而有助于优化中国国际形象;有助于展示中华民族五千年文化的无穷魅力;有助于展示中国文化外交的独特魅力。

孔子学院是中国文化外交当中一项创新的举措,是中国文化对外传播的最鲜亮品牌。它实现了“让中国走进世界,让世界了解中国”的文化外交战略目标,搭建了文化国际传播的双向桥梁,在这种双向文化传播中,通过自身的发展、与外来文化的不断碰撞中不断走向成长和成熟。

4.3培养跨文化交际管理师

跨文化交际管理师是由上海儒鸿书院首推的一个新兴职业。“跨文化交际管理师”的学习重点是学习“什么是文化”;“什么是中国传统文化”;“不同阶层、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的各类人群文化价值观的差异是什么”;“东西方文化比较”;“怎样从审美视角学习国学,进而挖掘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与优秀品格”等概念。“跨文化交际管理师”技能就是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髓的基点出发,结合中国传统琴、棋、书、画、茶之国学技艺修养,通过东西方文化的比较和具体话语沟通艺术、跨文化交际艺术、形象与礼仪艺术的实践技巧与案例,掌握业务实务中跨文化交际管理技能。(作者单位:聊城大学)

指导教师:辛红

参考文献

[1] 汉办:第二届孔子学院大会特刊[J],北京,2008.29.

[2] 彭新良:《文化外交与中国的软实力——一种全球化的视角》[M].北京:外研社,2010.475-476.

[3] 李智:《文化外交—一种传播学的解读》[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19.

[4] [美]肯尼迪.沃尔兹著:《国际政治理论》[M].胡少华译,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1992.152.

[5] 刘乃京:文化外交—国家意志的柔性传播,新视野[J],2002(3):66-68.

[6] 李智.《试论美国的文化外交:软权力的运用》,《太平洋学报》[J],2004年第2期.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中华文化的政治论文

中华文化的政治论文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