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奋斗的散文随笔 人生需要奋斗励志文章 写给奋斗的自己散文

发布时间:2017-06-06 17:42

奋斗是黑夜中的启明星,照亮我们光明的前途;奋斗是荆棘路上的鲜花,扑朔的是我们芬芳的未来;奋斗是大海上翻咏的浪花,闪耀着梦想和希冀。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奋斗的散文随笔,一起来看看吧!

关于奋斗的散文随笔 人生需要奋斗励志文章 写给奋斗的自己散文

关于奋斗的散文随笔篇1

标题:我的青春,我曾奋斗

总有些曾经,直抵内心,在一抹心情里沉浮。风,还是那阵风,已变得凄冷无比。多少风花雪月的眷恋,失散于岁月的屋檐。岁月有些寂寞,却依旧温暖,一把心伞,撑住了曾经的苦难,一些碎碎心念,随时光流转,那些旧年、旧事、旧人时光会记得。

过往,不知道该从何处说起。我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上面还有两个姐姐,作为最小的孩子,往往是会更受宠爱些的。但也仅仅体现在读小学时三姊妹每天平分一块钱,两个姐姐每人三毛,而我有四毛。那时,父亲在外做手艺活,爷爷奶奶去世的早,母亲在就家带几个孩子做农活。处于山区,耕地本来就少,产量又低,每年种的粮食根本就不够吃,每每下半年的时候,看着柜子里的粮食一天天减少,那种无助的感觉至今仍未忘记。每次做饭,总会在边上蒸几个红薯,中午饿的时候用来果腹。至于肉,那就更是奢望了,哪怕自己家杀猪了,基本也是要全部拿去卖的,留下来的只有一些不好卖的大肠、内脏等等,但那对于我们来说,也已经算得上难得的大餐了,是舍不得一次性吃掉的,一般会把它们炒熟,弄成油渣泡在油里,时不时舀一点出来加在菜里,便是难得的美味。

虽然家里穷,但父母坚信,只有读书才是出路,不然孩子会苦一辈子的。所以在到了入学年龄时,哪怕四处借钱,也将我们都弄进了学校。记得第一次去报名时,学费要两百多,而家里只凑出了五十几块,所幸当时那个校长人好,让我们进入了学校,钱后来再补上。刚入学的时候,自己是很不懂事的,觉得父母交这么多钱给学校不划算,用来买食物或是存起来盖新房子多好啊,这样就不用再挨饿受冻了。为了实现不读书的目的,我可谓是用尽千方百计,在课堂上公然顶撞老师,与同学打架,糟蹋学校周围的庄稼。母亲没少为了我往学校跑,说了不少好话。现在想想,当时也真是不懂事,居然让父母如此的费心。可当时的我又怎么能体会到这些呢,一如既往的不听话,最后险些被开除,母亲急的又是道歉又是送礼的,最后校长才答应不开除我,只是让我在家好好反省一个月。

那天,在回家的路上,母亲脸色很阴沉,我看的出那时希望完全破灭之后的绝望。回家之后,母亲打了我,那是她这么多年以来唯一一次打我,一边打还一边质问:为什么不好好读书?小小年纪不学好就学着给我添麻烦。后来大姐实在看不下去了,哭着跑过来说出了我的真实想法,母亲听后当时就哭了,坐在地上,把我抱在怀里说道:都怪妈没本事,赚不到钱家里穷才让你有这种想法,但是你也要清楚,不读书就只能在穷山沟里待一辈子,我不想你们和我过一样的日子啊,答应我,以后好好读书,做一个好人。看到母亲哭了,我也跟着哭,那晚我们全家抱在一起哭到深夜。

直到现在,每当想到那一夜,心里都会一阵刺痛。从那之后,我变了,母亲的那一句“做一个好人”一直鞭挞着我。小学,我以全校第一名的成绩毕了业,考入了县城的中学。却由于是农村户口没有被分到重点班,心里没有抱怨是不可能的。幸好遇上了一位良师,他告诉我普通人的成功需要借助外在条件,而真正的天才却是能在恶劣的条件下成长,这句话在当时给予我的力量是难以估量的。记得初中班上,我永远都是去的最早,走得最晚的那个,为了节省时间,经常不吃午饭,只啃一个早上买的面包。苍天不负有心人,中考我是全校第七,是普通班唯一一个进入前一百名的。高中,我如愿以偿的进入了重点班,以当时学校的水平来说,进本已经算准大学生了。而我却迷茫了:大学学费听说很贵,去大城市生活费也高,高中文凭也不算低了吧,要不要高中毕业就工作了算了。后来还是一个回母校宣讲的学姐给我解了惑,她告诉我大学也分三六九等的,越好的大学学费越低,还可以申请贷款学费,我们贫困生还有国家贫困补助,学习好的话还有各种各样的奖学金,自己也可以兼职,完全不用担心钱的问题。在得知了这些信息以后,我才坚定了上大学的心。果然,上了大学以后,学费贷款解决了,每年还有贫困补助,完全不用为钱而担心。

这就是我的故事,这就是我的青春,平凡却真实,我曾奋斗过,,我曾努力过,无怨无悔。

作者:青衣染雪

关于奋斗的散文随笔篇2

标题:该奋斗的年纪,切莫选择了安逸

作者:流莺

有人说,远处的是风景,近处的才是人生。然而,我与他的不同之处,就在于他活出了人生,而我却一直在迷恋风景。

我与他相识是在大一的时候。和所有人一样,我怀揣着美好的理想来到了想像中的大学。虽然上这个三流大学是意外中的事,但既来之,则安之,起初也还是好好的对自己的人生规划了一番。

因为有着相同的爱好,所以才会不约而同地加入了学校的文艺书画社团。只是当时他并未引起我的注意,我们只是在必要的时候有着礼貌性的问候,然后去做彼此的事,私下也不会有任何交集。

在与他还未熟识时,他是一个极沉默寡言人,从来都不会主动去结识一些人。后来慢慢熟知才觉得他是一个人好相处的人。用别人的话说“他像埋在冰山下的火种,外在清冷孤傲,内在热血奔腾”。只是,那时的他是一个生活极其规律的人,每天早上六点起床,吃早餐,然后奔走在宿舍--教室--食堂三点一线中。几年来都这样规律的生活着。

转眼到了毕业季,身边的好多朋友都觉得不能理解。如同别人所说,在大学里,不谈一场轰轰烈烈恋爱,不挂科是不完美的。然而,这些不完美却都如数地光顾了他。我也存着同样的疑问,在一次偶然的机会,我问他,他的回答也未曾是我满意。他说:“没有人愿意挂科,那并非是自己想要的结果;也没有人不想谈恋爱,急什么?天没老,地没荒,何必急着盛放自己。你永远有机会去等一个你想等的人,而在那个人出现的时候,身边所有人都会变成将就。”

我一直都不以为然,只觉得他的生活太过枯燥。后来看到身边的一对对曾经海誓山盟恋人在现实面前而各奔东西,在灯红酒绿的街市下掩面而泣的时候,我才意识他的那句“急什么?天没老,地没荒,何必急着盛放己。”的寓意,也终于明白他无声无息中蕴藏着的英明与睿智。只是时世如此艰难,人们举步维艰,尚且挣扎忙碌努力生活,赶早挤地铁、熬夜写稿子,而我却把他的挣扎努力看作是苟且。

后来才发现,人却是在不知不觉中悄然改变的。毕业那年,当我们朝九晚五地在为补考,学位考试忙得焦头烂额,甚至还在为工作而迷茫,发愁何日才能回归稳定时,他已然没有了这些烦恼。我开始有些羡慕他,羡慕他现在可以做自己喜欢做的事,爬山、聚会、闲暇之余还可以从容的写写文章,练练字。而我却还有着忙不完的事,我期盼回到过去,却又怕看不清未来。

回想起来十七八岁的时候,我们曾穿着一模一样的校服,都是一张张素面朝天的脸,活的从没有电影里那般夸张和精彩。有时偷偷看一眼心爱的人,写一封信,说一句话,内心都会显得悸动不安。在幻想爱情,憧憬未来的同时,又不得不把自己埋进题海,睡得比狗晚,起得比鸡早,为高考竭尽全力。

到了大学,像是获得了自由,身边一些人光明正大地恋爱,通宵达旦地喝酒,甚至肆无忌惮地挥霍着青春。即将毕业的时候,才知道自己恍恍惚惚地过着日子,有的同学考上了研究生,有的同学参加了公务员考试,有的同学工作有了着落,而自己好像后知后觉,晚了一步。

恐怕以后工作了,我也会因曾经的碌碌无为留在这些小城市,每天起的很早,然后把自己埋没在人潮拥挤的地铁,一天踏踏实实地完成老板交代的任务,小心翼翼地面对骄傲的客户。报表、方案、例会、业绩,每一项工作都会费尽心思。有同事提拔了,有同事辞职了,而我却还要平凡地坚持。

每个人的初心总是很简单的,都想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我也不曾例外。一直都想把生活过成诗,时而精致,时而简单,然而我最终的生活并未出现诗和远方,而是过成了不愿乐见的苟且,以至于时而不着调,时而不靠谱。

有的时候,往往会觉得自己很孤独。没有人懂,没有人陪。有的只是自己疯,自己闹,偶尔也觉得自己跟这世界格格不入。身边的人,都有各自的生活,我再也回不到从前形影不离的温暖。这个时候,眼泪会聚集眼眶,在转身的一瞬间,碎裂成行。他又这样安慰我“他走了,她走了,他们都走了,但是你还有你自己,你不孤独。”

我曾如此渴望命运的波澜,到最后才发现,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要知道所有人都厌倦千篇一律的枯燥生活。很多人习惯将他人正经历的生活当成苟且,近乎偏执地认为远方存在着诗一般的生活。殊不知,你所谓的诗与远方可能正是别人眼前的苟且。而真正诗一般的生活,就如同他一样,在当下平凡的生活中发掘出美好,将平凡的日子过得不平淡。曾几何时,我也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认可,到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只是,在该奋斗的年纪,切莫选择了安逸。

关于奋斗的散文随笔篇3

标题:唯奋斗者得功名

作者:刘墉

在多年前的一个颁奖典礼上,一位影星在得奖致辞时说,他父亲生前一直反对他放弃大学的学业。而今,拿到了这个奖,总算可以告慰父亲在天之灵,也证明自己的选择没有错,又说他很高兴,终于达到一生追求的目标。

不知为什么,我常想起这一幕,想他说的话是对还是错。

无可否认,那确实是个很大的奖。他一辈子都可以用那个奖展示曾经拥有的光荣。

只是,当他走下台,那光荣也就真成了“曾经拥有的”。他如果不努力,追求更高的成就,那既有的光荣,又算得了什么?

记得我以前教过的一个学生,在辛辛苦苦出国,终于得到他梦想的博士学位时,打电话对我说,他回到寝室、脱下博士服、放下博士文凭,去洗碗、洗衣服。

“我突然发觉这一天,跟以往的日子没什么不同。”他说,“反而觉得明天面对的挑战更大了。 ”

也记得美国影星乔治·斯科特(george c. scott),在拿到奥斯卡奖却没去领奖时,对记者说:“我得奖之前和之后,都是原来的我。”

接着,他去寻求另一个演艺生涯的突破。

但是,当我今天回头找那位证明自己没有错的男演员时,却已经在影坛见不到他的踪迹,据说他还因为酗酒和吸毒进了戒毒所。

提到酗酒、吸毒,我们可以数数,有多少成名的演员、作家、歌星,甚至政界的人物,在创造人生的巅峰之后,都用毒品和酒精麻醉自己。原因可能是他们

无法再突破,又无法承受那么沉重的名誉负担。

怪不得,有人说诺贝尔奖对许多作家是“死亡之吻”。既然得到诺贝尔奖的肯定,许多人就被压得难以再创作。连川端康成在得奖之后都说:“声誉也很容易成为才能枯竭凝滞的根源……我希望从所有名誉中摆脱出来,让我自由。”

对于像川端康成那样在很大年岁才获奖的作家而言,一个大奖,使他有终于达到人生目标的放松感,也决定在“最美的一刻”隐退,还能令人谅解。

但是,如果年纪轻轻,只因为一个奖的肯定,就认为整个人生的脚步可以停止,则值得我们深思了。

我见过许多学生,在参加高考之前拼命地念书,然后在考取之后拼命地玩。

我也见到许多父母,在孩子未上大学之前严禁夜归,金榜题名之后又突然解禁。

碰到这样的情况,我都会劝那些年轻人:“你人生到此,就满足了吗?这点儿成功,算什么?”

当然一些父母也有他们的想法。记得我参加哈佛大学一个毕业生的家长为孩子举行的毕业酒会时,那著名的富豪举着一杯一百美金的酒,对宾客说:“我今天真高兴,因为从现在起,他应该落到了地面,自己走他的路了。”

然后,那孩子只身到纽约,租了一小间公寓,自己打天下。

他的父母不再像过去二十三年那样呵护他,他也没要求父母“供应”。

他果然自己走自己的路。

对!哈佛的文凭算什么?英国贵族的身份算什么?从今天起,你不努力,就什么也不是!

在纽约圣若望大学教了十多年的书,给我印象最深的,却是没亲自教过的—位中国台湾篮球名将——马莉娜。

过去总在电视上看到她矫健的身影,听说她的“大名”,似乎球一到她手上,就会进。

但是,突然,她到了美国,从不太通英文,而必须补习,到跟上大学部的进度,名列前茅地毕业,且继续深造,拿到企管硕士。我觉得她没让过去的“光荣”成为后来的压力,反而把打球的毅力化为读书的毅力。

她的前二十年,成功了。她的后二十年,也一定会成功。

什么叫作“成功”?得一块奥运金牌?得一项奥斯卡奖?还是得到一张名校的文凭?

这些都是成功,也都是“一时”的成功。

有什么成功是永远的呢?只有前二十年成功,后二十年成功,甚至再过二十年还成功,才称得上真正成功。

人生就像登山,有些人登到顶峰,自认为再也无法突破,于是从山巅跃下;有些人回头,循着原来的路,一步步走下去。也有些人,抬头远眺,看看有没有其他可以征服的山头,然后,走下这座山,攀向那座山。

别愁这世上已经没有更高的山让你去攀登。

山在你的心里,每个明天,都是另一座山!(文/刘墉,摘自《唯奋斗者得功名》)

作者简介:刘墉,知名华人作家、画家,他的处世散文和温馨励志散文都深受华人喜爱,作品在大陆销售超过千万册,被称为“沟通青少年心灵的专业作家”。

关于奋斗的散文随笔 人生需要奋斗励志文章 写给奋斗的自己散文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