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教师的素养要求

发布时间:2017-05-26 16:44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的素养要求有哪些呢?下面是小编搜集整理的一些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培养教师的素养要求

教师的素养要求:规范的职业道德

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新的形势对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的职业道德素质高低,直接关系亿万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也是人们常说的“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的喜怒哀乐,言行举止,无不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一个充满爱心、品行端正的教师,才可能培养出有爱心、有正义感的学生;一个忠诚慈祥的教师,才能培养出诚实善良的学生。学生素质的提高,道德观念、健康心理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素质形象。这一点对小学生来说尤其显著。因此,规范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提高教师素质的需要,更是推动素质的必要和先决条件。为适应当代社会需求,教师应努力树立八大职业道德:依法执教,爱岗敬业,热爱学生,严谨治学,团结协作,尊重家长,廉洁从教,为人师表。

教师的素养要求:开放的育人观念

素质教育,首先要实现教育观念更新。更新教育观念是课程改革的前提,在课程改革中起着导向和激励的作用,否则将迷失方向,使课程改革无法贯彻实施。为推进素质教育,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对人才培养的新需求,适应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变的形势,每位教师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育人观念。(1)育人目标观念,即以人为本的观念。教育的根本功能是促进人的成长与发展,教育的一切改革最终要以促进入的发展为指导思想。以人为本,要以学生为中心,突出学生的发展,发掘学生的潜能,调动学生的求知。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是素质教育的本质所在。(2)新人才观念。即人人是人才,人人可成才。只有促进人人成才,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学校教学质量。(3)大教育观。即与大生产、大科学相适应的教育观。邓小平同志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这正是这种观念的体现。开放式教学是教师在教学中为达到和谐教育、促使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而遵循的一种以教学最优化为原则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态度。

教师的素养要求:扎实的执教能力

执教能力即是教学能力,这是作为一名教师必须具备的能力。它是评价一个老师的最主要的条件。而执教能力的提升不是一朝一夕的努力就可以达到的,需要教师长期不懈的努力和学习。执教能力包括以下六个方面的内容:

1、创新的执教理念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民族发展的动力。如何把四化建设对教育提出高素质人才需求转变为教育改革的动力,需要教师大胆去创新,敢于在教学实践中求新、求奇、求异。提高教师素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基础工程,是素质教育对教师提出的要求。只有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的教师,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广博精深的专业知识

作为一名合格的小学教师,必须具备三方面的知识:文化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教育科学知识。只有这样才能满足授课的需要,更大激发、引导小学生智力与思维能力的发展,为以后的教育奠定基础。每个小学教师都有自己的授课任务和教学计划,因此教师要具备专业知识和学科技能,教师要熟透教学科目的每个概念、原理和知识体系,将学科发展历史、背景资料以及与学科相关的知识体系都要了然于心,明确素质教育的真正内涵,将素质教育落到实处。当然,在教学过程中还要解决如何教的问题,教师如何把自己掌握的知识或学生应该掌握的知识以科学、合理、学生易接受的方式传授给学生,这就要求教师具备扎实的教育科学知识。

3、熟练的教学技能

教师的教学技能,是评价一个教师工作能力强弱的关键。教师教学技能的生成和发展,是教师培养、培训中的重中之重。教师教学技能的优劣是决定教师教育质量的提升和人才培养的关键,是教师专业发展重点加强和培养的领域。教师熟练的教学技能的养成需要从教学知识的掌握和应用、反思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对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和调整能力、大力推进信息技术的普及与应用等四个方面入手。

4、较强的教育科研能力

小学教育面临着素质教育和基础教育改革的双重冲击,面临很多新的问题和压力,突出现象和不确定因素的干扰及影响,小学教师,只有不断地学习和探索才能更新观念,适应社会变革。仅仅会教书的小学教师是不能适应和满足社会发展以及教师教育改革的需要。因此,小学教师要结合当前的教育实际,树立优良学风,刻苦钻研业务,不断学习新知识,探索教育教学新规律,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提高教育、教学和科研水平。这就要求小学教师具有较强的教育科研能力,在科研的过程中了解国内外教育发展现状与发展趋势,了解本地区小学教育的缺陷与不足之处,利用科研成果,探究符合自身发展的教师教学思路与教学方法,不断实践和总结,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5、实际操作能力

在教学中,实际操作能力是考验一个老师能否做好教育教学工作的关键。它包括:(1)表达能力。教师的表达能力由多种因素构成,主要有口头表达、书面表达、形体表达和符号图表表达能力。(2)动手能力。包括实验、测绘、制图以及专业的操作技能等等,是指教师对研究专业的实验方案设计,实验方法选择,实验数据采集、整理和分析,以及对实验结果进行科学分析的能力。(3)使用现代技术手段进行教学的能力。充分利用现代实验室、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等高新技术把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合理地运用于教学,从而提高教学效果。(4)教育能力。包括对学生进行个别教育、集体教育的能力,教师应从学生的个体特点和发展规律出发,教书时刻不忘育人,调动学生内在动力,并通过学生个体内化,进而转化为学生的认识和行动。

6、完备的综合素质

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提出“我们每一位教师都不是教育思想的抽象体现者,而是活生生的个人,他不仅帮助学生认识世界,而且帮助学生认识自己”。可见,优秀的小学教师不应该仅仅具有完备的知识结构,还必须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高尚的师德、一专多能的才干和勇于实践和创新的能力。教师只有具备健康的身心、高尚的师德才能更好应对职业压力、职业强度、负荷度等,才能处理好自己的人际关系,才能稳定自己的情绪情感,以独特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教育学生、公平对待每一位学生;教师要做到一专多能,满足小学教学的不同需要,尽最大可能挖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其养成正确的学习态度、保持高昂的学习情绪;并且能够勇于打破课本和教学大纲的局限,根据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和具体的教学实际,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方式和方法,此乃“学生之幸、教育之幸、社会之幸”。

培养教师的素养要求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