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布斯的励志故事
可以说,苹果之所以会有今天的规模,一大部分的功劳都要归功于史蒂夫·乔布斯。他是一个反传统的人,往往极化,但是他从不吝于对外表达自己真正的想法。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乔布斯的励志故事,供大家参阅!
乔布斯的励志故事篇1
一天早晨,乔布斯从不安的睡梦中醒来,发现自己躺在床上却并没有变成一只巨大的甲虫。他还是他,史蒂夫·保罗·乔布斯,英俊耀眼的单身汉、才智湍飞的亿万富翁,新一代美国梦的代言人。 但现实延续了睡梦中黏稠的不安感。
这是 1985 年 4 月 12 日。十几个小时前,乔布斯和自己的合伙人约翰·斯卡利吵翻,随后被自己亲手创办的公司,苹果电脑的董事会释去权力。这个硅谷王子就此被放逐。他开始了一段漫长、孤独、充满考验的旅程。这旅程极为私人化,也不起眼,以至于外界更愿意关注其生平的两段光鲜时刻,他旅途的「起点」和「终点」。
旅程的一端,是电闪雷鸣般的天才早成。1977 年至 1984 年,他就像站在一个喷薄冲天的火山口,用短短八年时间撕开沉闷的科技世界:他和沃兹尼亚克掀开了个人电脑时代的幕布,创造了福特汽车上市之后最大的 IPO,并开发出一台将人类拉入图形界面时代的电脑,麦金塔。 而旅途的另一端,则是烈火燎原似的重整河山。1997 年至今的十二年里,乔布斯如魔术师般从袖筒里取出一款又一款令观者惊叹,随后改变商业世界的电子产品:果冻质感的电脑、冰块一样的台式机、晶莹剔透的 iPod,以及一台魔力无穷的手机。更不用提他所拥有的另一家公司推出的那些动画电影:争宠的牛仔玩具、父爱无边的小丑鱼和情深不退的机器人,嬉笑怒骂皆成票房。
从未有人否定乔布斯的天才。这个大学只上了一个学期,从未专门研究过编程的穷小子竟成为了科技业最经久不衰的标志人物,且在 25 岁时就身家过亿。在多灾多难的 21 世纪,他几乎是唯一的超级明星 CEO:人们说他以一己之力改变了电脑、音乐、手机、动画甚至零售业。过去 9 年里,苹果公司的股票涨了大约五倍。而 2006 年他以 74 亿美元将 Pixar 出售给迪士尼时,投资回报高达 1500 倍。
但除了近年迫不得已关注其体重变化,人们很少谈及乔布斯的进化。似乎过去三十年间,他一直是那副样子:具有完美主意倾向的理想主义者、一个能把技术与品味结合的商业艺术家,以及一个兼具火的热烈与冰的冷峻这两种性情的暴君。 可这又是反常识的。以乔布斯之天赋和际遇,怎么可能没有持续的改变?
秘密就在那段失落的时光里:足足十二年,乔布斯人生中最关键的变化被外界忽略了。这是他的蜕变时期,那个天真、专横、激烈、横冲直撞的乔布斯在不停的冲向极限之后并未燃烧殆尽,却在巨大的挫败和长期不见起色的二度创业中被剖光磨亮。从此,他掌握了属于自己的一套常识。这是乔布斯人生中最晦暗不明的时期,灿烂的日子遥不可及。幸好他并未止步于此。
乔布斯说:上坡路和下坡路是同一条路
20 岁开始创业的乔布斯是这样的:在演说、沟通方面极具天赋,加上他那近乎厚颜无耻的坚韧性格,几乎没有什么他想获得而不可得的。在技术方面,他没有合伙人史蒂夫·沃兹尼亚克那种兼顾软硬件的天才创造力,甚至没有任何资料能说明乔布斯会写程序,但乔布斯的优点是他对技术有着超乎常人的理解力和洞察力:他小时候经常和惠普的工程师们混在一起,问这问那。这让他知道什么技术是有其独到价值的,也正因此,他会倾力说服沃兹创立苹果电脑。
30 岁的乔布斯是他 20 岁时的升级版本:财富和名望让他获得了更大的说服力,以至于人们说他拥有「现实扭曲场」,就像《星际迷航》里的人物一样。而在技术方面,他更是累积起了一条无比陡峭的学习曲线:硅谷一些最重要的企业家,如英特尔创始人鲍勃·诺伊斯、惠普创始人戴维·帕卡德成了他的导师。他会像十多年前对惠普的工程师那样,深夜给诺伊斯打电话请教半导体问题。更重要的是,1979年底,他去到了施乐公司 PARC 研究院,如蒙天启般见识了图形界面操作,并在随后五年时间里埋头开发 Lisa 和麦金塔两台电脑,从中积累出丰富的产品开发经验。
另外,这十年里他还掌握了另一门硅谷人极少涉及的技能:工业设计。乔布斯从小并未接受过太多美术熏陶,他只是对物品的完美有着非常个人化的追求。他宁肯宽敞的房间没有装修和装饰,也不添置他看不上眼的家具。但他很快在设计领域开始了无底洞似的学习。他用几个月时间研究建筑大师赖特的作品,并从德国人哈特穆特·艾斯林格那里学到了很多设计知识。在二十四岁之后,乔布斯几乎已经成为一个设计领域的内行,他会趴在显示器上一个像素一个像素研究图案,也会苛刻要求电脑的外壳采用优雅的圆角……
这期间唯一没有变化的,是乔布斯的性格。沃兹说他从小就一心成为人群的领袖,不过更恰当的描述来自罗伯特·昆季礼,这个跟乔布斯和盖茨一起成长的科技记者在《偶得帝国》一书中把乔布斯比喻成了萨达姆:「乔布斯希望控制世界。他一点也不在乎巩固战略优势,他只想着攻击……乔布斯不在乎是有十几家还是上百家公司跟自己对着干,他也不在乎有什么阻碍他成功。像萨达姆一样,他根本不在乎自己可能输多大。」至此,可以这样总结早年的乔布斯:沟通大师、技术鉴别力和美术鉴赏力的混血儿、修炼中的产品经理、一心想改变世界的偏执狂。他的优势是年轻,在一个全新的行业,他的青涩是可接受的。在今天,绝大多数人 35 才能做到产品经理,而乔布斯在25岁时已经是一家呼风唤雨的上市公司的创始人了。
但硬币的另一面是,他年轻的一塌糊涂。在创业初期的苹果公司,麦克·马库拉和日后加盟的约翰·斯卡利扮演着公司中「父亲」的角色,沃兹是那个睿智而恬静的大哥,而乔布斯好像骄纵、任性、被塞给一个玩具就不能出声的小儿子。除了负责一些采购及推销工作,他几乎没有任何真实的商业实践。即使在开发麦金塔时,作为公司创始人及董事长,他所拥有的财务审批权只有 25 万美元。而且,就像一切少年得志的天才人物,乔布斯蔑视一切流程。据说,当年的乔布斯经常跑到办公室里,随便问一名工程师:「我觉得某人是个傻瓜,你觉得呢?」如果对方的答案是肯定的,他会跑到第二个人那里,说:「我和某人觉得某人是傻瓜,你说呢?」如果答案是否定的,他则会对别人说:「我和某人觉得某人是天才,你怎么看?」 换句话说,他不知道怎么让一家公司有效运转,不知道如何让一款产品在可控的时间以合适的价位切入市场,他甚至不知道失败为何物。
被开除似乎是他所能得到的最好的结果,但当时乔布斯根本意识不到这点。他已经被突如其来的挫败感击成了碎片,必须把全部聪明才智用于寻找逃避现实的方法:他打电话问美国航天航空局,能不能把自己扔到挑战者号飞船上;他去了苏联,想在那里开设电脑学校;他甚至跑到法国南部,试图以「孤独的艺术家」身份申请移民……
这只是乔布斯失落的十二年的起点,也是他连续三次失败的第一次。
抖落满心失落,他开始了新的创业,NeXT电脑公司。这一次,他一人分饰三角,同时承担技术先知沃兹+管理者迈克·马库拉+躁动的公司灵魂乔布斯的角色。事实证明,这一时间难以调和。当一心改变世界的理想主义者乔布斯拥有公司技术方向的决定权,他的完美主义倾向就如决堤之水,无法控制。
从 1985 年 9 月开始筹备,到 1986 年 10 月,NeXT 只有三个成果:一个由设计师保罗·兰德设计的公司标志、一个倾斜的、黑曜石般的主机机箱,以及无数印有公司标志的T恤衫。可以想象这是一次大灾难的征兆:仅为获得兰德的设计,乔布斯就花了十万美元。而在公司创办之初,他给办公室铺了红木地板,在大厅装了螺旋楼梯,买了安塞尔·亚当斯那些纯净而雄壮的风景摄影作内饰,甚至厨桌的台面都是上好的花岗岩……他希望打造一个有品味的工作环境,却不去计量成本。当然,更致命的问题是,对于当时的乔布斯,其科技观念是碎片化的。他对好的技术有判断力,他对优雅的设计有感知,但它们中间还有很多有待连点成线的部分:切入市场的战略和方法、产品的成本控制和开发进程、推出的时机及定价……在不能系统的把握这种种关键时,NeXT的产品就像小儿麻痹症患者,拥有健壮的胸围和羸弱的四肢。
这让乔布斯连遭打击。1988 年他推出到第一台电脑,针对大学生市场到Cube定价高达6500 美元,无人喝彩。他只好重新寻找突破口。在今天,我们能仍能在网络上找到一段 1991 年的视频,乔布斯对 NeXT 内部员工进行宣讲,究竟自己这些功能又强大、用户体验又出色的电脑究竟应该卖给谁。他想了一年,只觉得这些强大的功能对普通用户有些超前,而优雅的设计对于企业客户又显得不必要。最后,他勉强找到了一个正在兴起的市场:出版、医疗、法律等专业人士的服务器需求。再次挫败。
请注意,这已经是 1991 年,乔布斯创业的第六个年头。有多少二度创业者会在第六年时仍在思考市场选取?但这就是乔布斯,他极度专注,也从不畏惧从零学习一门全新的学问。他像心无芥蒂的一年级学生,试图在漫长的摸索中找到独立思考的方法。这些学习成果要十年之后,当乔布斯重新管理苹果时才显现效果。这是乔布斯第一次真正意义上承担一家公司的命运。当然,学费高昂,NeXT 一败涂地。到 1992 年 12 月,它的所有员工几乎都离开了,乔布斯在公司总部的一词会议上,落寞的说:「所有人都可以走了,除了我。」
重生,和上次被踢出苹果时不同,1992 年有两件事挽救了他。
第一是,这个晚熟的、在自己第一个女儿诞生时畏惧不堪的领养儿终于组建了自己的家庭,并生下了第二个孩子。他不仅终于能够和年轻的生命平静相处,并从中得到了慰藉。第二个则是他在 1986 年 2 月收购的皮克斯动画公司。
某种意义上,你可以将皮克斯称为乔布斯被苹果踢出门外、NeXT 饮恨而终之外的第三次失败。当他从《星球大战》的导演乔治·卢卡斯那里将这家公司买下时,他又一次将自己对于科技公司的核心理念注入其中:以一流硬件+一流软件,去引领一个细分但前景巨大的市场的崛起。具体到皮克斯,乔布斯曾经认为,电脑动画这个专业应用必将蓬勃发展,除了迪士尼这样的动画公司,医疗机构似乎也会使用它模拟患者体内的三维图像。但这种重金打造的设备,到 1988 年初只卖掉了 120 台。这迫使皮克斯展开转型:从同时提供软件和硬件,到将硬件部门裁掉,只卖软件。乔布斯嘴上说,他希望皮克斯成为另一家 Adobe,心里则想着比尔·盖茨——那时候盖茨的财富已经远远超越了他,仅仅几年前,他还像一个懦弱的跟随者——乔布斯畅想着,如果皮克斯能让每个人获得将简单的草稿变成精美的三维图案,它将被装入每一台电脑。
他又一次失算了。就像把俞伯牙的古琴交给一个目不识谱的白丁,好的工具并不能独立创造奇迹。接连的挫败证明,乔布斯的理念是有瑕疵的。他曾经验主义的想把苹果早期的成功复制到NeXT和皮克斯上,可惜的是,苹果那种一飞冲天的崛起几乎是不可重复的——它恰好在一个即将腾飞的庞大市场前沿——NeXT是个迟到者,无论乔布斯怎样费尽心机,也难以在夹缝中打开生路;皮克斯则在一个过度细分的专业市场,无法低成本规模化。乔布斯一度以为,精美的工业设计和熨帖的用户体验能改变市场行为,但他错了:这些只能让你在一个崛起的大市场中差异化竞争,却不能成为生存的唯一理由。
事后可以看到,回到苹果后,乔布斯几乎没有重复这些错误。他宁肯坚持在最主流的消费电脑市场搏杀,也不去另辟细分市场,并不停以用户体验、工业设计来夯实自己的独特性;而 iPod 和 iPhone 这两个产品,都是在已经被证明了无比庞大的市场里的重大升级,而非试图以一己之力推开新市场。 如果说 NeXT 让乔布斯从头修炼管理学的基础知识,皮克斯则拓宽了他。在把公司的硬件、软件部门缩减到不能更小后,他被迫走上了第三条道路:让皮克斯生产电脑动画。
这是乔布斯把一只脚踏入好莱坞的开始。就像所有人心知肚明的,虽然硅谷和好莱坞咫尺之遥,它们却像身处两个星系:几乎不往来,也彼此看不起。即使雄辩如乔布斯,也曾数度被影业大亨杰弗里·卡增伯格羞辱。甚至,在皮克斯的创意人士那里,乔布斯得到的尊敬也有限。据一位曾与乔布斯一同前往皮克斯的 NeXT高层回忆,当乔布斯在 NeXT 对别人说:「给我跳」,人们的第一反应是:「跳多高?」而当他在皮克斯发号施令,多数人只会对此视若不见。
对于一向被硅谷溺爱的乔布斯,这实在是锻造人格的经验。不过,更重要的是,皮克斯就像一道穿透乌云的光芒,向他呈现出一种全新的可能。当你能够生产出一部像《玩具总动员》般的动画,回报是无比可观的。比起麦金塔这样开创性的电脑,《玩具总动员》似乎要平常的多:它只是每年美国市场上放映的几百部电影之一。但某种意义上,你也可以将《玩具总动员》视为一个独特的用户体验,它提供前所未有的精美的动画体验,以及深入观众心扉的感受。它是一个文化事件、一种文化力量、一个畅销品。
这对于乔布斯来说,或许是一次醍醐灌顶的点拨。在此之前,他执迷于产品的细节,在这之后,他终于清楚,他所销售的并非电脑或消费电子产品,而是一个具有文化认同感的物品。 这是 40 岁的乔布斯。和 20 年前一样,他依然重视科技的未来及产品的品味,但他终于超越了「见山是山」的心智,从一个更宏观的角度理解及使用它们。而那些曾经是他短板的商业技能,也在连续的挫败中被逐一补足。格外重要的是,在经历过三次失败后,皮克斯的上市及日后连绵不绝的成功让这个狂妄却饱受打击的人重新捡回了自信。
这二十年里,他就像一个面对大石的工匠,从心中略有景物,到运斧如飞,挫折连连。与其说他在创作,不如说他在寻找。所幸的是,这场穷二十年人生的豪赌最终以喜剧收场:他证明了,自己的创作是值得付出这许多的。
乔布斯的励志故事篇2
乔布斯是个传奇,没人能否认。天才、圣徒、纯粹、狂热、恶魔、傲慢、孤僻、暴躁......最好与最坏的词都可以套用在他身上,而不让人觉得突兀。
1955年2月24日,一个叫斯蒂夫.乔布斯的男婴在美国旧金山降生,他的犹太裔父母在儿子出生不到一周,就冷峻地宣告了对他的遗弃。
此时的乔布斯对未来还毫无规划,他体内生长的只是对死亡的知觉。这一年,他在俄勒冈州波特兰的里德学院读大学一年级。只读了一个学期,因为花光了养父母的积蓄,他辍学了。
33年后,身为苹果公司CEO的乔布斯,出席斯坦福大学的毕业典礼时,忆及他的17岁。此时距离他被诊断患有胰腺癌已有两年。乔布斯的病情牵动着全球人的神经,他对死亡似乎也有了更充分的发言权。生命不是一个被死亡剥夺的过程,而是被死亡赋予的过程。"谨记我随时可能死去,这是我所知道的,这是避开使你失去一切的陷阱的最好方法。"
成长
从1976年乔布斯创立苹果公司开始,除去中间不在位的10年,他执掌苹果公司仍然长达25年。
他声称在苹果公司干活不是为了钱,所以他领着1美元的年薪。
在NeXT公司被收购时,他将所获的价值150万美元的股票以最低价出售,只留下象征性的一股。
"我们的目标从来就不是打败竞争对手或者挣钱,我们的目标是做尽可能不平凡的事情或者更伟大的事情。"这样的口号如果不是公司的公关标语,听上去倒更像是暴君卡利古拉发出的低吼。
1982年,长发过耳、蓄着一抹雅皮士唇髭的乔布斯在创办苹果公司5年后,身价"一夜暴涨"至1。59亿美元,从而首次登上《时代》杂志封面。财富的急剧膨胀并未让这个青年产生心理倾斜,他对自己的扮相滞后于身份还懵然无知。
直到创立苹果公司前夕,乔布斯还延续着学生时代的邋遢作风。他在Atari公司工作期间,因为身上异味太重,被安排去上夜班。这个工作起来连眼皮也不抬一下的年轻人,似乎对周遭的变化表现得很无所谓。
但他不是一成不变的。他的着装逐渐形成定式,黑上衣、天蓝色牛仔裤和灰色运动鞋成了他的"标准配置"。
功绩
"乔布斯从1975年出道到今天,干了35年。最近这3年仿佛是把35年的功力一掌击出--他用一款iPhone超越了诺基亚,之前用iPod超越索尼,再回过身来用iPad撼动微软和英特尔。"奇虎360董事长周鸿祎如此评说乔布斯的见招拆招。
但是,乔布斯式的以自我为中心并非自我膨胀,他的老搭档斯卡利就曾说:"就算你不是老大,但至少你必须装得像一个老大。"艾马尔.德维特也曾有此感觉:"采访乔布斯不是件容易事,因为他一直在努力保持强势。"
通过"用户体验"的认识论奠基,在从产品研发到生产线再到市场的每一个环节,乔布斯所扮演的"产品经理"角色,将个人意志传达到公司的每一个末梢。
在一手缔造了苹果神话后,乔布斯思索过自己的历史使命。在他看来,一家成功的公司的垄断权无非是两种力量交替作用的结果:要么是新产品的研发,要么是销售业务的拓展,而后者总会因为新产品的垄断而最终谢幕。
造神
实际上乔布斯已成为全球"苹果教"的神。
1971年,美国大部分高校爆发了激烈的校园运动。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催泪瓦斯弥漫着整个校园,暴乱的学生们四下逃窜。不过,在树下的一块草坪上, 一个长头发、大胡子、身穿蓝色牛仔裤的年轻人冷眼观望着这一切,并对身边同样外表邋遢而窘迫的朋友史蒂夫.沃兹尼克不屑地说道:"我们才是真正的革命家。"
说这话的人正是史蒂夫.乔布斯,那时没有人知道,这个长头发的嬉皮士日后竟引领着整个人类的数字生活。他的出生正赶上二十世纪50年代的美国婴儿潮,青少年时期正值美国"新左派"运动和"反主流文化"热潮。
"新左派"追求的是更为平等的社会秩序,而嬉皮士则玩世不恭,不愿受到任何拘束,这两股思潮汇集到一起,就是年轻的乔布斯价值观形成的源泉。他也想打破旧世界的陈规,建立自己心目中的理想世界。
"活着就为改变世界"这是乔布斯最为出名的一句话,从中不难看出他的理想主义色彩,而这层理想主义在他年轻时就已形成。他是一个私生子,中学时他就知道 自己的不幸身世,这导致了他内心的恐惧,却也形成了他惊人的意志力。11岁时,他就已能说服养父母搬家,只因为他不喜欢当时的居住环境。在报考大学时,他 又说服养父母拿出大量金钱供其去学费昂贵的里德学院读书。
从没有办不到的事,这让乔布斯养成了心高气傲的脾性;而被抛弃的事实,又让他感到无助。他不甘心接受命运的嘲弄,而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的特殊环境,为他开启了理想。在这三重因素的影响下,他要不惜一切代价实现自己的目标。这正 是他的狠劲,以至于他在管理公司时,总是显得强权、刻薄而专横。他总是辱骂员工是"蠢蛋",就是要让员工怕他;他会不顾一切地赶走胆敢挡他道的人,就算是 吉尔.阿米里奥这样对他有恩、让他得以重回苹果的人,他也能痛下狠手--因为他要掌控一切。
独裁
从某种程度上说,乔 布斯就是一个独裁者。事实上,他与阿道夫.希特勒有着种种相似之处:两人都喜欢吃素,都喜欢过简朴的生活--乔布斯常年穿着他的李维斯牛仔裤,希特勒的白 色衬衣经常打着补丁。两人又都极其擅长在公众面前进行激情演讲,都能掌控大众的欲望,都对"美"极其有研究--希特勒在欧洲油画的鉴赏上有自己的独特见 解,乔布斯更不用说,对"美"的理解力几乎与生俱来。
两人还有一个共同点,就是要求下属对自己保持绝对的忠诚,并且都极具完美主义倾向。幸好乔布斯对政治并不感兴趣。
乔布斯的邻居都是硅谷元老--惠普公司的职员。在这些人的影响下,他从小就很迷恋电子学。而二十世纪70年代末,个人计算机风潮开始在硅谷出现,于是乔布斯的精力自然完全投放到IT世界中。
但这并不影响他按照自己的方式来构建改变世界的蓝图,反而他的坚持,从一开始就让苹果有了一种超越平凡的魅力。他顽固地坚持设计要唯美,以及用户体验至上,所以,不难理解苹果的产品为何总是如此精致。
然而这种精益求精的精英意识,在二十世纪80年代却并不是最有效的,当时,个人计算机乃至其他IT产品,都在走向大众市场。此时人们对标准和规模的追 求,远远胜过了对个性和精致的要求。因此,就算乔布斯在1985年没有被迫离开苹果公司,他依然无法同代表了大众意识和规模经济的微软相抗衡。
乔布斯成为"神",是因为金融危机的到来,时代已经发生了变化。
因为金融危机,"两房"破产,雷曼兄弟破产,通用公司也申请了破产重组,这些传统大公司的权威被打垮了。美国人自己也在思考,价廉物美的消费主义是否真的对整个社会有利。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人们开始寻找精品和新权威。
此时,乔布斯的顽固反而赢得了大众的崇拜。苹果坚持的精品策略,让人们觉得苹果的产品不会贬值,虽然价格昂贵,但不会在短时间内被抛弃。就这样,金融危机后,全世界都在为一个电子产品--iPhone而排队,这是从未有过的现象。
从那时起,乔布斯就成为全球大众顶礼膜拜的权威,所以就算2/3的人根本不知道iPad的用途,但这个平板产品依然上市仅两个月就卖出了200万台。
相信他的故事会激励更多的人去实现自己想要获得的梦想、去不断地超越自己,也许暂时没有回报,但我们在这之中的成长会让我们收获更多,加油!
乔布斯的励志故事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