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大学生心理素质的论文
现如今,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了心理素质教育在整个素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与核心作用。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不仅关系到学生自身的心身健康和学习效率,而且关系到高等院校合格人才的培养及全民族素质的提高。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推荐的关于大学生心理素质的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关于大学生心理素质的论文篇一
《关于如何培养大学生心理素质的一些思考》
[摘 要]现如今,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了心理素质教育在整个素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与核心作用,有关的研究日益增多。积极、乐观的情绪是大学生全面发展必备的条件和基础,大学生只有全面认识自己的情绪,并积极的进行自我调节。有意识的努力培养良好的情商,从而提高心理素质。同学、老师、辅导员等应该具备相关的心理学知识,从而发现有心理问题妁大学生,在生活方面对其进行积极引导,从而改变“问题学生”的心理问题。本文旨在探讨当今大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培养大学生心理素质的一些办法,我们就这些问题做了如下思考。
[关键词]心理;调查;培养;心理素质大学生
1 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分析
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不仅关系到学生自身的心身健康和学习效率,而且关系到高等院校合格人才的培养及全民族素质的提高。近年来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研究表明,相当一部分学生心理上存在不良反应和适应障碍,心理问题发生率高达30%左右,并有日益严重的趋势。也不乏很多走极端,性格扭曲的例子,主要表现为焦虑、强迫、恐怖、抑郁、神经衰弱等。造成这些心理问题的原因比较复杂,例如单亲家庭、对专业是否满意、自感学习压力、同学关系、有心理问题是否求助等因素会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其中来自单亲家庭为成长经历的影响因素,其他因素均为学校适应的问题,提示帮助大学生适应大学生活是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的一个重要因素。
大学生从高中到大学时期的转变是非常明显的,首先就是面对的群体不同。在大学里面有着来自各个地方、有着各种各样生活背景的同学,对大学新生活的不适应以及高中时所产生的压力是心理健康状况其中一个原因。所以刚上大学时大家都会对未来迷茫;对大学教育中自学部分不是那么适应。到后期,一定会有同学适应的很好,但是有一部分因为从小到大都是父母逼迫学生学习,到一个独立的环境中,失去了父母的督促,老师的看管,当同学自己管教自己的时候,开始放任自己沉迷于游戏或其他娱乐当中,因此耽误学业的同学数不胜数。
还有一部分来自比较偏远落后的地区,那么到了大学之后有一些这样的同学就会产生自卑心理,认为自己的一些行为不是那么好,不会与别人沟通,各方面并不是那么优秀。其实不然,只是因为他们心中有着那样一种消极的心理暗示,所以才会出现这中忧郁、抑郁的情况。
厌学情绪也是其中影响因素之一,首先是教师队伍建设问题,古语有云: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但是如何领进门也是很重要的。高校素质教育必须要加强教师团队建设从而达到培养现代化人才的目的可以帮助同学们消除消极的心理暗示。
人际关系也是影响心理的一个重要因素。随着大学中生活环境的不同,生活习惯以及作息时间不同,性格的原因导致矛盾的产生等等,都会影响大学生心理,所以教育者对于大学生心理教育务必要更加加强。
宿舍同学以及老师需要做出积极的指导和积极的心理暗示。帮助这样的同学度过难关,其实他们也很优秀,进人大学的起跑线都是相同的。只要发挥交大自强不息的精神,从一点一滴做起,每个人都会成为自己心目中的英雄,最终实现个人价值。
2 如何更好的培养大学生的心理素质
首先,大学心理健康教育课在大学生的选课范围是属于选修范围之内(除了心理学专业的同学)。如果想要每名大学生都培养更好的心理素质,或者说有这个意识来培养自己良好的心理素质,就势必把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变为必修课,因为这样会使得每一名大学生都可以借由老师的授课内容以及有情况也可以及时和老师谈话来解决。老师也会在授课时观察出学生的心理状态,可以尽量少的避免悲剧的发生。
其次,应该定期做相关的心理测试,例如开学时的心理测试就做到全面系统分析每名学生的心理状况,但是在整个本科四年只做过一次,有些学生在刚开始进入大学的心理很可能是健康的,但是经过一段时间。心理状态会发生一定的变化。如果可以定期做心理测试,了解学生的动态,对一些心理有问题的同学进行心理方面的辅导以及练习,会逐渐得到改善。
再次,同学老师之间应该相互关心。现如今,每名大学生都需要掌握一些心理学方面的知识,比如具有自杀倾向的同学会具有什么样的一些特点,例如,会把喜欢的东西送给他的好朋友等一系列的征兆,可能不会面面俱到,但是懂得了这些后,会更加关心这些因为某些原因而变得心理素质低下,心理不是那么很健康的同学度过难关,会减少这些悲剧的发生。
加强大学生的心理素质需要每一名学生和教职员工的重视,都应该积极培养自己在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做到会用这些基本的知识来判别一个人是否具有心理问题,如果有的话,立即通知老师或者心理医生,通过专家的干预,使得人的心理得到痊愈,从而加强大学生心理素质。现存的西南交大的心理学会会定期做一些心理方面的活动,但是全校有太多的人,对于每个人不会面面俱到,所以这就要求同学之间的共同努力,辅导员老师的更加关心共同建设大学生健康的心理状态。另一方面,不能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过分悲观,从心理问题的性质和成都上看,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大都是不适应或情绪骚扰,真正有神经症等心理疾病的是少数,对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应该以心理教育以及预防为主。同时,还应通过科普宣传,加强学生对心理健康知识的了解,提高学生对心理问题的识别能力和心理素质。
联台国世界卫生组织把健康定义为:一种完整的晦体、心理和社会良好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伤残。该定义是在医学模式由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一心理一社会医学模式转变的情况下提出的:这一界定,指出了心理健康是健康的一方面,也隐含了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结论与建议
大学生是人群中的一个特殊群体,其年龄处在青少年向成人转化这样一个阶段,该阶段由于明显的生理和心理的急剧变化,由于主观和客观因索的影响,容易出现许多心理问题:据国内近年来有关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资料显示:大学生心理障碍的检出率在20%-30%之间,需要进行心理咨询的人数也呈逐年上升趋势。因此,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已经引起社会广泛重视,
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是高等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任务。正确的方法是取得良好效果的重要保证。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都在大学生中开展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但效果还不尽如人意,主要原因就是方法问题没有得到很好解决,较好地解决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论问题,对于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更好地完成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任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在分析总结目前我国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的基础上,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科学心理学和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与方法等理论为指导,提出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法的种类、运行的网络、制度、要求、原则和途径等问题,是在方法论问题上所进行的一次有益的探索,对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培养人格健全的大学生具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
关于大学生心理素质的论文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