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道德论文

发布时间:2017-06-01 09:57

中国新闻事业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下文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新闻道德论文的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新闻道德论文篇1

新闻记者道德探讨

摘要:中国的改革开放,使百业兴旺,中国的新闻事业得到空前繁荣。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构筑,记者的道德、人格形象悄然之中也在发生着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变化,必然要对记者的整体素质和责任感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如何确保新闻记者忠于职守,有效地规范新闻记者的职业道德,尽可能减少新闻记者的不道德从业给社会带来的危害,已经成为新闻业乃至整个社会需要必须高度重视的问题。

关键词:新闻记者;职业道德

一、新闻记者职业道德内涵

总结我国广大新闻记者在社会主义新闻工作中的伟大实践,我国新闻记者职业道德品质主要包含了如下基本内容:

(1)坚定正确的政治立场。

新闻报道工作的基本职能是传播信息,反映和引导舆论。因此在阶级社会中新闻事业具有十分强烈的政治倾向,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是社会主义新闻记者必须具备的政治素质。新闻记者能否站稳坚定正确的政治立场,还具备一种高尚的品质,那就是为报道真理不惜牺牲个从利益甚至生命。

(2)为人民服务的奉献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国新闻工作者的根本宗旨,也是新闻记者应具备的要道德品质。由于新闻记具有这种社会政治地位,因而树

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培养人民的利益无私奉献的精神素质就显得更为重要,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能否把为人民服务,为人民利益,无私奉献当作新闻记者职业道德品质来严于律己,这无疑要受个人利益与人民的利益发生矜持时所产生的巨大考验。

(3)遵纪守法的法制观念。

遵纪守法,增加法制观念亦是我国新闻计入尖具备的基本道德品质,是我们国家向法制化社会过渡的新时期对记者蝗出的一个新要求。遵守宣传纪律,是《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所规定的。在国家走向法制化的进程中,记者肩负着重大的责任,这种责任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宣传法制建设;二是普及法律知识;三是对法制实行舆论监督。这说明实行法制,记者有责;而记者的新闻活动需要靠法律予以保证,所有这些都要求记者十分重视增强自己的法制观念,在新闻实践中要自觉学法、守法和用法。

(4)客观公正的报道原则。

新闻记者的主要任务就是向公众报道新闻,反映舆论,群众有权了解真实的新闻,记者能否坚持客观公正的报道原则,一方面有赖于他们所处的社会环境,另一方面有赖于他的职业道德品质。客观就是要求新闻记者站在党和人民的立场上观察事物,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不能拔高夸大,添油加醋。不仅观察事物要客观,叙述也要客观。公正就是要主持公道,允许各方面的意见发表,有批评也要有反批评,报道错误的例子也要报道改正错误的例子。

二、加强新闻记者职业道德建设的途径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的经济关系、社会地位、价值观念都发生了重大变化。体现在新闻行业,市场经济既带来了中国新闻行业的繁荣和新闻从业人员的扩张,同时,竞争的加剧和利益的驱动也引发了新闻从业人员在遵守职业道德方面出现了一系列问题,不仅引起了群众的强烈不满,也使得新闻行业的权威性、公正性和纯洁性受到威胁。找出了存在的问题,就需要有解决问题的方法与对策。我国新闻职业道德的滑坡,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关注和努力,需要进行深刻的反思和综合治理。

(1)强化新闻记者职业道德体系建设。记者“品性为第一要素”,“所谓品性者,乃包括人格、操守、侠义、勇敢、诚实、勤勉及种种新闻记者应守之道德”。范长江在《通讯与论文》一书中也指出:“有了健全高尚的人格,才可以配做新闻记者”。新闻工作者自身道德素养的提高是“本”。

我们要对新闻从业者进行全面的教育,主要包括人格教育、职业操守教育、法制观念教育、理想信念教育等。

(2)健全约束机制。

我国新闻职业道德教育的状况不令人乐观,远不能满足新闻事业发展的需要,其中约束机制不健全,是直接导致新闻队伍整体水平下降的主要原因。所以我们要在以上几个方向努力,力争健全约束机制。健全约束机制主要包括:严格准入、加强监督、科学评估、合理奖惩等。

(3)强化法律作用。

理性的规则去指引、规范人们的行为。法律的这套规则一旦制定,便不依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从而显示出高于一切的权威。因而,法律制度是具有原则性和刚性的,甚至是生硬与刻板的。它的这些独特的先天特点赋予它强大的威力,迫使人们不得不自觉遵守,从而达到监督、规范权力运作的目的。新闻法制的建立和实施是保障各种权利的行使、强制各种义务的承担,并维系和协调各种社会新闻传播关系的合法依据。它既是保护法,也是限制法;既是权利法,也是义务法;既是针对新闻工作者的,也是面向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我国新闻界十分渴望新闻法规的出台,给新闻监督一个法律依据,也给新闻从业者的工作做出必要的保护和限制。

(4)健全自律机制。

人类主体道德的培育需要运用两种手段来实现:外部的教育与约束即他律,内部的消化与吸收即自律。两种手段相辅相成,才能保证社会成员对社会主流价值的真正吸收。缺乏他律,自律无力;缺乏自律,一旦他律存在缺陷,投机心理就会产生。在对新闻人员的道德规范上,仍要发挥两种手段的合力作用,以取得标本兼治的功效。目前,我国内陆地区地方性的新闻自律组织还较松散,新闻自律仅靠自律信条来对新闻工作者的道德良知进行自我约束,这是行不通的。因此,我们要建立完善的新闻自律机制。

参考文献:

[1]王楚.立体新闻・思维・采访与写作.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04.

[2]王韬.强园文录外编――论日报渐行于中土.上海:上海书店,2002.

[3]刘建明.现代新闻理论.北京:北京民族出版社,1999.

[4]中央电视台.新闻调查:调查中国(第五、六部).北京:华夏出版社,2003.

[5]李希光.畸变的媒体.上海:复旦出版社,2003.

新闻道德论文篇2

中西新闻伦理道德比较

【摘 要】自十九世纪初,第一份中文报纸《察世俗每月统计传》出版以来。中国的新闻伦理道德就与西方新闻伦理道德存在对立统一的关系。一方面,作为“西学东渐”的产物,中国近代新闻传播事业源自西方。另一方面,受到意识形态和文化差异等因素的影响,中国新闻传播伦理道德又与西方有着质的不同。在受到西方文化冲击的当下,只有在不断面向世界过程中保持中国新闻传播的民族性,才能使得中国新闻传播在全球化背景下能够保有一席之地。

【关键词】新闻伦理;中西方比较;新闻传播交流与冲突

新闻伦理道德涵盖的范围不仅仅包括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或者职业伦理,还包括新闻事业整体以及包括报社、电台、电视台、网站等新闻组织在内的新闻媒介实体在新闻传播活动中的价值取向、道德表现与日常行为品德规范的总和。

中国的新闻传播业是“西学东渐”的产物,是西方文化影响的结果。从产生之初。便打上了中西文化融合与冲突的烙印。这种融合与冲突始终贯穿在中国新闻传播业发展的脉络中。1815年,外国传教士在马六甲出版了第一份中文报纸《察世俗每月统计传》,开启了中国近代报纸的先河。之后,外国传教士办得报纸蜂拥而入。这种行为虽是一种殖民主义的文化侵略,但客观上也将西方的新闻传播思想带到中国的土地上,使中国人眼界大开,认识到报纸可以言及国事、政事,可以传播知识、传播文明。正是中西文化的交流和碰撞开启了中国近代新闻传播事业的崭新一页。

1.中西方不同的新闻理念导致了不同的新闻伦理道德

西方新闻传播史上影响最广泛最深远的指导思想是“自由主义理论”及其修正后的“社会责任理论”(即“新自由主义理论”)。媒介被认为是在行政、立法、司法之外的第四种权力,记者必须有新闻采访、报道、评论的自由,自由、平等的观念深深地烙在新闻界的指导理念当中。但是随着自由主义实践的发展,早期的纯自由主义被一种新的意识形态———自由而负责的报业理论———“社会责任论”(或“新自由主义”)所取代。这种理念认为,言论自由是附有义务的道德权利,是以个人对于他的思想、良心的义务为基础的,它是一项道德的权利。这与“自由主义理论”相比较起来,有了很大的进步,虽然这种进步并不能改变资本对于媒介的占有和垄断,但是它更加强调了媒介的道德和伦理责任。

我国的新闻伦理道德规范是建立在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核心的马克思主义新闻伦理道德观的基础之上的。这在《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的开头表现得极为明显:“新闻工作者要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努力学习和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坚决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基本方针。”“继承和发扬党的新闻工作的优良传统,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维护新闻工作的严肃性和声誉。”这些明确表明了我们的新闻理念是以马克思主义思想为指导的,根本区别于西方的新闻理念,所以我们的新闻伦理道德也是马克思主义伦理道德。

2.中西方不同的媒体政治经济背景导致了不同的新闻伦理道德

当代资产阶级新闻事业是建立在资本主义私有制的经济基础之上的,是属于私人所有的企业。随着竞争和垄断的加剧,他们的政治利益、经济利益也必然要求新闻媒体体现出来,成为他们的盈利工具。新闻媒介之间的相互争论、攻讦、揭短,这种现象给人以极端民主和绝对自由的假象,并成为资产阶级新闻自由的象征,其实这种象征正是资本主义无政府状态的集团竞争在新闻领域的反映。西方传媒作为“第四种权力”立身,新闻从业人员只是对传媒业主负责,新闻传媒的道德失衡往往表现在媒介行为、组织行为,新闻伦理道德规范也主要是针对新闻业而言的。

与西方传媒不同,中国的新闻媒体长期以来一直是党和政府的宣传工具,要对党负责,对政府负责,新闻传媒的伦理道德基本上与党和政府持同一取向,道德失衡的现象只是新闻从业人员的个人行为,所以我国新闻伦理道德就是在共产主义道德的基本原则指导下,从大量的实践工作中提炼出来的新闻工作者的职业行为准则,和资本主义新闻伦理道德有本质的区别。我国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主体的社会制度和社会主义道德伦理,反映在新闻伦理道德上,也就是我国的新闻事业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我国新闻工作者的思想路线和思想作风是实事求是。

3.中西方相似的传媒发展情况使得传媒伦理道德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具有相似性

民主政府建立以后,媒体进入了自由传媒时期,西方传媒主要被设计成立法、司法、行政之外的第四种权力,而中国传媒主要是承担宣传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的任务。自由传媒时期主要有三个阶段:传媒政治化时期、传媒商业化时期、传媒垄断化时期。

在传媒政治化时期,政党为传媒提供资金,传媒成为政党的宣传工具,成为不同政治派别手中的武器。在西方是18世纪末到19世纪中期的政党报刊时期,在中国以“十年文革”为代表,尽管中西方的控制手段不同,但是道德失衡表现极其相似,都是遵奉“事实为政治服务”,攻击政治对手,煽动民众闹事。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导致了生产关系的磨合,民主社会进入了政治稳定,经济发展时期,传媒也进入了商业化时期。西方国家是从19世纪30年代开始商业化报刊逐渐成为主流,而中国是在改革开放以后,传媒实行经营体制的改革,从20世纪90年代以后媒介商业化进程一直持续到现在。这一时期传媒的伦理道德问题主要在于媒体商业化运作带来的社会利益与经济利益的冲突,其中最为典型的就是出现大量的“有偿新闻”现象,尽管产生的根源不同,但是表现极为相似,传媒和从业人员利用手中聚集的注意力资源作交易,捞取好处,谋得私利。

在一段自由的市场竞争之后,传媒业开始日趋集中并出现了垄断,在西方是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开始“一城一报(台)”现象,中国虽然直到目前仍然是自由化传媒时期,但是以1996年广州日报报业集团和2001年中国广播影视集团的成立为标志,中国的传媒开始了向第三阶段的过渡。西方的大财团控制了传媒业,形成了可以影响政治、经济、文化走向的超级力量,并且加强了对政府的控制,这种传媒的过分集中,一方面有利于资源的有效配置,但在另一方面也会构成对言论自由的真正威胁,形成“文化帝国主义”或“电子殖民主义”。

【参考文献】

[1]顾潜.中西方新闻传播:冲突、交融、共存[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3,6.

[2]夏东元.郑观应集(上册)[M].345.

[3]李良荣.西方新闻事业概论[M].复旦大学出版社,20.

[4][6][10]陈力丹.论中国新闻学的启蒙和创立[OL].中华传媒网

[5]范长江.论人民的报纸(1946年).中国新闻传播学说史[M].358.

[7]张之华.中国新闻事业史文选[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1,18.

[8]徐培汀,裘正义.中国新闻传播学说史[M].重庆出版社,1994, 3,192.

[9]肖欣欣,刘乐耕.世纪末的一场对话.张威.比较新闻学方法与考证[M].南方日报出版社,2003,2.

新闻道德论文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