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历史文化的散文

发布时间:2016-11-07 10:17

一首笙歌诉衷肠,历史满仓桑,飞鸿雪泥恨时光,怎道歌未央?垂首聆听,历史的绝唱催人泪下,一曲未尽,泪已满衫;下面是有关于历史文化的散文,欢迎参阅。

关于历史文化的散文:倾听历史的声音

历史的真真假假,像一个小姑娘,在世间总是不断变换着属于自己的容颜,甚至自己的声音。它开始变得不再真实,开始变得虚幻缥缈。

走在烟雨中的江南,淡淡的疏离的薄烟笼罩在小镇的上空,那白墙黑瓦的简朴楼房就像未经装束的少女,婷婷窈窕立在河畔。淡墨色的天空与一座座的参差的石拱小桥晕染在一起,泛着丝丝涟漪的略有浑浊的河水轻轻荡漾着。一只只带有忧伤的乌篷船漫无目的地漂在河面。模糊了,就像一滴墨迹渐渐渗透宣纸一样,所有的一切.

我不经意间想起那个传说已久的故事——«白蛇传»。白蛇的故事是人人耳熟详闻的,一个美好的爱情故事的起因——只因一把油伞。

同样是在一个烟雨中的江南,一场关于白蛇的痴恋,也发生在此。可是在这个看似团圆大结局里,最先背叛的是那个让妻子喝雄黄酒的许仙,一个男人向一个爱他的女人下毒手。哪怕是到了最后,那条白蛇却依旧还爱着他,然而他却剥了那条白蛇的皮,制成了伞面,抽了她的龙骨做成了伞骨……

也许在这,童话并不那么单纯,也许传说的声音也并不是那么美好……

走在烟雨中的江南古镇,我发觉这是那样真实又那样朦胧,那样亲切又那样陌生。听着淅淅沥沥的雨水滴答在这伞面上,我仿佛又听到,远方似乎是有些什么人 在唱着些什么,只能听到些断断续续的部分,只是不知那条白蛇的灵魂是否再这,哭等着她的心上人。

也正如“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所说的一样。不相识,便不相知。不相知,便不相思……"

传说隶属历史的一部分,它不一定是那般的真实,它既真既假,也许这便是历史的声音,它不总是那般的美好,因为它也有另一面的存在。«白蛇传»也是这般。

也许在这世间,事物也并不一定是美好的,它也是有属于自己双面性的。也许有的时候自己看到的并不一定是完全正确的,相信自己比相信他人更重要。

也许这边是我所听到历史的声音,它不一定真实,但却依旧十分重要。

关于历史文化的散文:历史的虚假进步

变化往往被误以为就是进步,尤其在“变化”标榜自己是进步的时候。饭菜多了,道路宽了,楼房高了,信息通了,这里面究竟有多少历史进步的“含金量”呢?事实上,有些变化确是历史的进步,但有些变化只是历史的静止,有些变化更是历史的倒退。后两种变化若要冠之以进步之名,只能是历史的虚假进步。

关于历史文化的散文

历史的虚假进步就像夜色朦胧中的美女,靠近了灯光,就要暴露脸上的雀斑或五官的不整,不禁让人大失所望。一个听信了或听惯了民主法治已稳步前进的局外人,一走上领导岗位,正如美女靠近了灯光,立刻褪去了朦胧美,陡然发现自己和先前官僚的处境没什么两样,如何统治下属是他们不同的头脑中思考的同样的问题,虽然早已“换了人间”。于是乎,又像古人一样去钻故纸堆,寻些《韩非子》、《君主论》来深夜研读,重将法、术、势烂熟于心。

凡是仍然面对历史上的旧问题,仍然求助于旧原则的地方,都没有真正的历史进步。

历史是在解决旧问题,迎来新问题,再解决新问题中前进的。

关于历史文化的散文:寻找历史中的长城

能登上长城,是我这么多年的梦想。真正到了北京,好多朋友劝我去八达岭。我却是不想去了。我不想看现代人维修一新了的长城。我心中的长城是一种充满沧桑感的长城,是一种记载着历史的阵痛,记载着荣光和耻辱的长城!

我于是花了800元钱,包了一台北京现代的出租车,去寻找我记忆中的长城!

车子风驰电掣,很快就出了北京城,又很快进了怀柔县城,后又驶出了怀柔县城,向偏僻的大山深处跑去。我们一边走,一边不停的向路人打听着,问那没有修葺的,人烟罕至的长城怎么走?小车走了4个多小时后,房屋和商铺越来越少了,树木越来越多了。我才突然记起我和太太还没有吃早餐。于是才找了一家路边小吃店,去吃早餐。花了一元钱,买了一大盆馄饨,却是怎么也吃不完。太太又去了旁边卖菜的小摊上花了1。20元钱,买了4条一尺多长的嫩黄瓜。结账时多给了那个小贩3毛钱,那个小贩主动用清水把黄瓜洗得干干净净,包好,递给她。

车继续往山林深处开去,路越来越窄了,沿途的居民也越来越少了。很少看到耕田,差不多都是果园和蔬菜。沿途的指路人告诉我们,这里的蔬菜和果园都是绿色环保的,是不施农药的。又开了1个半小时的车,终于抵达了路人所说的林彪率领115师大战小日本的平型关旧战场了。

我从车窗,远远的看到了残破不堪的古长城了,我的心加速跳动了起来。

长城,我终于来了!

下了车,沿着一条狭窄的小路,我们便上山了。路的两边全是野生的果树和散落在地象星星一样的野花。我不由得想起了沧桑沉重的历史,从深处一路走来,不就是这个样子吗?

气喘吁吁,爬到了长城城墙下面。却是没有工具,望着7米多高的城墙和9米多高的烽火台,很是失望。这时,发现附近拐角的城墙门洞旁架着一部锈迹斑斑的铁梯。于是向铁梯主人,山下的村民交了4元钱的过梯费,怀着兴奋的心情,爬上了长城。

终于站在了长城上了,千疮百孔的古老的长城被我踩在脚下了。远远望去,被风从北方吹来的沙尘构成一副朦胧的景象!我抚摸着墙砖,像是握着着一位沧桑的老人的手,听他讲述古老的过去。

歇息了一会儿后,我们便沿着城墙向东走去。由于这段长城一直没有被维修过,所以很多地方只有墙体,没有了护墙和城垛,护墙和城垛都滚到山下去了。走在上面很危险,一步留神,就很可能会摔跤,而一摔跤,最大的可能就是滚下城墙。我们小心翼翼的行走着,我太太紧紧的抓着我的手,不让我走到城墙边上。我们每走到一个城垛上或者稍微平缓一点的地方,我们就开始欢呼,拍照留影。没有倒塌的城墙上每隔5米左右有一个射箭的孔,是朝下的,所以敌人的箭很难射进来。长城是沿着山脊绵延的,在山的凹陷最低处和山腰,各有城垛,是作为稳固长城和搬运军用物资的。在山顶上,是最雄伟的烽火台,可以看很远。主要是观望敌情和指挥用的。一旦发现敌情了,就在烽火台上点染干柴,通过烽火把消息传出去。

由于年久未修,好多地方都长了灌木和野花。大概走了5里多路,我们随着长城上了一个山顶。太太说什么也不肯走了。她看地势越来越陡了,担心回去的时候下不了长城。我于是把她留在了那个烽火台上,一个人继续向另一座更高的山峰走去。太太担心我出事,就每隔5分钟喊一声,我在这边应和一下。后来叫不应了,她就用手机发信息给我。

我在一个烽火台的下面发现一块石碑,我仔细

关于历史文化的散文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