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学的论文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和普及,传统的统计学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当代经济社会对财会人员的要求,增强网络及计算机在教学活动中的作用变得极为迫切。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统计学的论文,供大家参考。
统计学的论文范文一:经管类专业统计学课程体系构建
摘要:统计学是培养经管类专业学生定量分析能力的重要课程,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对统计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围绕大数据时代对经管类专业数据分析人才的需求,以专业特色为导向,运用“知识+能力+应用”模式进行统计学模块化、层次化课程体系构建。
关键词:大数据;经管类专业;课程体系
大数据时代给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机遇和挑战,社会各行各业对数据分析需求大幅上升,需要借助数据分析实现数据的增值,挖掘数据背后的潜在价值,为其经营管理决策、投资决策提供智力支持。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对具有数据管理和数据分析能力的应用创新型经济管理人才的需求逐渐攀升,也引发了对高校经管类专业学生能力的更高要求。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经济环境,经管类专业学生必须能够广泛应用定量分析技术,能够从海量数据中获取有效数据,运用科学的方法从这些数据中提取出有用信息,建立相应的模型,作出最优决策。统计学是培养经管类专业学生定量分析能力的一门重要课程,是众多高等院校经管类专业的专业基础必修课,是以后深入学习相关定量方法类课程(诸如计量经济学、管理运筹学、市场调查与预测等)的基础。因此,统计学课程体系设置是否合理,将直接影响到学生获取有效数据和分析数据应用能力的培养,进而影响学生定量分析能力的培养。
一、经管类专业统计学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
1.课程教学定位模糊。
我国高等院校经管类专业统计学教学中的最大弊端在于一直按照前苏联划分方式将其归类为一门偏重于简单数据整理课程,而将相应的统计分析所采用方法和理论归为数理统计,因此在教学中不重视对后者的学习。然而,西方发达国家的统计学课程是同时包括这两个部分内容的,尤其是后一个部分内容是定量分析的重要基础。因此,在传统统计学教学定位下,学生只认识了基本理论与概念,却掌握不了处理和分析数据的能力,这与经管类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相背离,难以适应大数据时代社会各领域对经济管理人才素质的新需求。
2.课程体系有待完善,与经管类专业融合不够。
目前,大多数高等院校经管类专业统计学课程设置只涉及理论统计学这一领域,未将统计分析方法与相关经管类专业知识有机结合。在这样的课程体系安排下,学生虽然掌握了统计基本理论和方法,但难以体会到统计在本专业学习中的应用价值,当面临现实的经济、管理问题却无能为力,不会运用所学统计方法,结合专业知识对实际问题进行定量分析。这种状况与经管类人才定量分析能力培养目的相违背,难以实现具有创新能力的经管类人才的培养目标。因此,如能结合经管类专业特点,对统计学的课程体系进行优化建设,势必能够培养出具有定量分析技能,满足社会需求和企业需求,符合大数据时代人才素质要求的经济管理人才。
二、大数据时代经管类专业统计学课程体系构建
1.明确课程教学定位。
目前,统计学教学中偏重于统计学基本概念、基本模型和基本方法的理论知识学习,系统性较强,有利于学生全面了解统计学的知识体系,但是对统计思维能力的培养和统计方法的应用重视不够,这不仅会让学生望而生畏,从而失去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更为重要的是学生不能够学以致用,在自己本专业深入学习过程中不会运用统计学知识来解决实际的经济管理问题,而在教与学中出现的这些问题源头在于教学定位不够准确。因此,本文提出新的课程教学定位:以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为导向,提高经管类专业学生定量分析能力为目标,结合经济学科和管理学科的特点,通过统计学的理论教学、案例分析、课程设计、实验(践)等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统计思维能力和统计应用能力,具备运用统计学理论与方法,研究社会经济管理领域有关数据收集、整理、分析等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以适应大数据时代对经济管理人才的新需求。
2.课程体系优化建设。
根据新的教学定位,统计学课程体系优化建设的基本思路:一是课程体系设置要强调基础知识、注重灵活应用、突出定量分析的教学理念和教学目标;二是课程结构上,突出专业针对性,强调统计学科和经济学科、管理学科的有机结合,使课程特色化;三是建立实践教学体系,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锻炼,为学生提供综合素质和能力提高的实训平台;四是将统计分析软件的运用融入到课程体系之中,加强统计分析软件的技能培养。因此,本文将运用模块化系统集成思想,根据经济与管理类各专业的要求,提出按专业分模块,按模块分层次,按层次定内容的改革方案,构建“课程体系→课程子系统→课程模块→具体内容”的递阶控制结构模型。在统计学课程体系优化建设中,我们运用系统科学的方法构建出模块化、层次化集成的课程体系在整体功能上达到了最佳状态。课程基础子系统是统计学理论基础和统计思维培养阶段,由统计学基本原理和基本理论构成,体现了“厚基础”的功能。课程应用子系统和课程案例子系统是统计分析能力训练阶段,首先结合认知性案例模块系统介绍统计分析方法,让经管类专业学生了解统计分析方法的基本原理,其次进一步结合专业特色案例模块和统计分析软件模块,通过分专业教学方式,使不同专业学生能够体会到统计学在本专业中的应用,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体现了“强能力”的功能。课程实践子系统是统计应用能力实践阶段,是培养大数据时代应用型经管人才的重要环节。课程实践主要包括课堂实践和实验室模拟,课外实践主要包括社会实践活动、实训实习和相关竞赛,通过课程实践和课外实践两大平台训练学生运用所学统计调查、统计整理和统计分析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课程选修子系统是统计应用能力扩展阶段,该阶段在学生掌握统计学相关知识的基础上,通过选修统计预测与统计决策两大模块,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定量分析能力。
三、结束语
大数据时代经管类专业统计学课程体系构建,应注重强化基础理论,突出知识的实用性和创新性,做到统计知识与实例分析相结合,与软件应用相结合,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根据经管类各专业特色,以“知识+能力+应用”模式进行模块化、层次化课程体系设置,从本质上提升学生的数据素养和信息素养,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定量分析能力,以适应大数据时代对人才素质的新需求,使具有数据管理和数据分析能力的经济管理人才在就业市场上更具有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孙根年.课程体系优化的系统观及系统方法[J].高等教育研究,2001,(2).
[2]曾五一,肖红中、庞皓,朱建平.经济管理类统计学专业教学体系的改革与创新[J].统计研究,2012,(2).
[3]姚寿福.经济管理类本科专业统计学课程教学改革思考[J].高等教育研究(成都),2012,(3).
[4]朱怀庆.大数据时代对本科经管类统计学教学的影响及对策[J].高等教育研究(成都),2014,(3).
[5]姜钮,姜裕,吕洁华.高校经济管理专业统计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教育探索,2014,(6).
[6]李栓柱.经管类专业统计学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探究与实践[J].经济研究导刊,2015,(8).
统计学的论文范文二:统计学教学模式改革研究
摘要:作者从现实时代背景出发,分析大数据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及价值,结合统计学专业的特点,总结所研究学校统计学专业教学模式的利弊,研究适合大数据时代背景下社会所需要的应用型统计人才的培养新模式.从而使统计学的学生真正会利用大数据这个工具,为社会各行各业培养应用型的统计人才.
关键词:大数据;统计学;教学模式;改革;研究
1前言
大数据是指无法在容许的时间内用常规软件工具对其内容进行抓取、管理和处理的数据集合.大数据具有数据体量巨大,数据类型繁多,价值密度低,商业价值高,处理速度快等特点.当前,大数据时代已经来临,数据已经渗透到当今每一个行业和业务职能领域,成为重要的生产因素.越来越多的政府、企业等机构已经开始意识到数据正在成为组织最重要的资产,数据分析能力正在成为组织的核心竞争力.全国统计工作会议上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强调:“大数据时代”的来临,对我们统计数据的生产方式带来了很大的挑战.统计部门和相关高校科研单位要充分利用海量数据并对其进行标准化处理,发掘这一数据宝库,认真把握好这一促进政府统计改革发展的难得机遇.统计学作为分析数据的一个重要学科,在大数据时代尤为重要.然而,在大数据时代,传统的统计学面临着以下的挑战:(1)全样而非抽样.不再依赖于抽样推断总体,抽样推断是信息缺乏和信息流通受限制的产物(.2)效率而非精确.研究数据如此之多,不再热衷追求精确度,当数据数量较小时,精确很重要,因为所谓“差之毫厘便失之千里”.但在样本=总体的大数据时代,一方面有多少偏差就是多少偏差而不会被放大,另一方面快速获得一个大概的轮廓和发展脉络,就要比严格的精确性要重要得多(.3)相关而非因果.原来人们通过因果关系进行预测,但现在已经可以通过大数据的相关关系进行预测了,也即,大数据时代只需要知道是什么,而无需知道为什么.统计学从2011年2月后上升为一级学科后完全从数学和经济学中独立出来,成为了名副其实的一级学科.这是我国统计事业和教育工作的机遇也是挑战,也是完善统计人才培养体系的上层设计.对于推动统计学科改革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意义.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大数据的应用离我们越来越近,大数据在体育赛事,两会提案,春晚节目收视率,春运出行等方面的应用说明大数据一定深入到普通百姓生活中,将来会成为一个最基本的统计工具,这为统计学的教学改革提出了严峻的问题,为解决这一问题必须从教学理念,教学模式等方面出发.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
统计学专业的教学模式.
2.2研究方法.
2.2.1文献资料法
针对研究所涉及的内容,查阅与其有关的文章和书籍及职能部门文件,并在中国知网查阅相关文章并加工处理.
2.2.2专家访谈法
通过参加统计教学研讨会和教学改革方面的专家座谈和通过电话访谈,广泛征求对本研究的意见看法.
2.2.3问卷调查及统计分析法
问卷调查.针对统计学学生喜欢的教学手段,教学模式及社会需求的身材类型等设计问卷调查.调查的对象是企事业单位、政府部门从事统计工作的人员和一部门学生.问卷结构上采取分制评价量表、自由选择、强制性选择、自由问答等几种方式.问卷内容包括各单位对统计人才的需求量、工作能力的认可程度、知识结构的评价与期盼等.
3研究结果与分析
3.1统计学专业的人才培养严重滞后于市场需求,即需求和供给信息不对称
主要表现为:社会需要大量的统计人才,而一般理工院校毕业的统计学专业学生又没法就业.2010年5月,教育部阳光高考网站公布了中国大学“红黄绿牌”专业名单,统计学被列为黄牌专业之一,意味着该专业学生失业量较大,就业率持续走低,且薪资较低.需求与就业方面的矛盾主要原因在于培养统计人才的过程中,没有与时俱进培养的统计专业的学生和社会需要的统计人才差距太大.一般理工科院校的统计专业都比较弱,实习条件差,学生基本处于简单的理论了解上,根本没上升到应用上.具体表现首先是教学模式单一,目前主要是以课堂教学、理论讲述为主,课程设置不合理,课程设置单一大数据统计相关支撑学科涉及的太少,学生的统计软件研发和应用能力低,编写统计程序的能力太弱,导致了大部分统计专业的学生毕业后根本不会做具体行业的统计,其次是教学实践环节弱,单一的理论教学,没有相应的教学实践,学生不能完成知识到能力的转化等.
3.2实际工作中统计的原始数据准确性不高,统计结果精度低、统计出的结果与实际相差大
统计的目的是做推断和预测,为相关决策提供依据和参考.因此,高质量的统计数据是决策正确与否的保证.但当前,由于各种原因,统计数据与实际出入很大.以国家统计局的官方数据为例,国家统计局每年对于工资、房价等统计出的数据普遍会受到民众的质疑,质疑的原因在于统计数据与民众的切身感受差距很大.造成这个问题的深层次原因主要在于现行的统计方法在重要数据上大多沿用计划经济之初的统计方法,很多公众的统计数数据受社会政治影响较大.
3.3大数据时代交叉统计人才紧缺
统计学是一门系统学科,只有与其他学科纵横交错,才能发挥自己的作用.在大数据时代,需要我们对“海量”的数据进行处理、分析、挖掘,那就需求充分掌握统计和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而目前研究的高校的统计人才培养主要是从数学角度出发课程设置仅涉及到到统计学专业知识,而对技术、分析、管理技能;深度定量研究技能;其他跨学科技能,如生物学、社会学、经济学、环境学;数据开发的伦理观念;以及发现数据缺陷的洞察能力都没有涉及到,这样以培养的统计人才在统计时不会处理数据,等方面都很弱.
4结论与建议
4.1建立复合性、前沿性、符合社会实践需要的人才培养目标
准确定位大数据时代统计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人才培养目标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应该根据市场的需求不断调整变化的动态目标,培养目标的准确定位是提升统计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培养目标的定位要有前沿性,对社会相关领域要有准确的预测.不能仅仅面对眼前,要做到着手眼前面向未来,随着大数据时代的来临,以往单一的培养目标在有些方面已经不和时宜.
4.2优化课程设置,培养复合型人才,建立跨学院跨学校间的选课体系
大数据时代对统计人才的要求不仅仅停留在对统计知识的掌握,需要的是复合型人才,是对数学、统计学、机器学习等方面知识的综合掌控.在这一前提条件下,课程设置应该有针对性的区分,做到针对不同领域的统计学课程设置,借鉴研究生的课程设置.可以在大一主要设置统计学的基础知识的课程,大二,大三开始分不同领域的统计学配套专业知识的课程,这样以来可以是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情况和爱好及社会需求向不同领域发展,例如喜欢对经济学统计分析的学生可以学习经济学方面的知识,喜欢对社会学统计分析的学生可以学习社会学知识等,要解决这一问题,应该形成跨学院选课制度体系或跨学校间的选课体系,目前研究的学校,学生选课主要局限在本学院,例如统计学在数学学院,那么统计学的学生只能选数学学院设置的课程,而数学学院的课程基本上是单纯数学方面的课程,基本上没有学生选经济学院,生物学院等其他学院的课程.桂林是广西高校相当集中的地方,有师范大学,航天类大学,医学院,旅游类大学等如果能建立学生跨学校间的选课制度,就能实现统计和具体专业相结合,而打破纯抽象的数据.
4.3更新教育理念,创新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及考核体系
在大数据时代,统计学是一门应用性特别强的学科,统计与分析是人认识社会了解社会现实及其他领域的科学准确,具体的手段与方法,统计数据,统计图可以使语言描写不清的问题一目了然,分析与预测可以是决策层作出科学准确的决策.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广泛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以增强其直观性、可操作性和实践性.突破“填鸭式”的教学方法,针对不同类型和层次的课程,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案例教学、项目教学、课堂讨论、模拟实训等方法与手段.特别是在现有课程设置的局限上应积极采用案例分析教学方法,同时要有教师在案例选择上,针对的面要广,涉及的范围要全面,放开书本的条条款款,从案例入手,用案例贯穿整个知识,作业布置也应该以案例为主,应该把学生分成3-5人一组,每一组的案例所涉及的领域都应该不一样,等作业完成后各组再互相交流讨论.考核也不能只局限以卷面试,应该建立作用评议、考试、档案袋评价法多种形式的综合考评体系.
4.4积极创建实习环境
学校应该积极和社会联系,取得社会对大数据统计分析的信任形成决策有据可参的社会工作作风.学生以青年志愿者组织形式定期对社会相关部门的数据提供分析,为部门反馈分析结果以供部门决策参考.例如环境部门,交通部门,医院等,学生也应该时常深入社会和企业中去收集采集原始数据.
4.5建立一支优秀的师资队伍
要培养适合社会需求的人才,教师队伍是关键.那么大数据时代背景下,统计人才培养模式中的关键因素是师资队伍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应该首先发展,教师应该掌握各行业统计的规律,明确统计在各行业的作用和具体方法,掌握大数据在统计学发展的世界前沿知识.我们可以采用“引进来,走出去”的策略.一方面,积极争取引进优秀人才,聘任具有丰富的统计从业经验的企业高层管理人员、高级技术人员担任客座教授,也可适当聘请兄弟院校专家作为兼职教师.另一方面,可以选派优秀骨干教师到到兄弟院校或国外学习进修,不断更新知识.同时,要注意国内国际统计学术动态和人才交流,密切与统计科研和应用部门的信息沟通,促进与国际统计接轨.
参考文献:
〔1〕王左利.大数据时代[J].中国教育与网络,2013(1).
〔2〕聂细文.大数据时代面临的统计挑战[N].中国信息报,2013-1.
〔3〕吴风庆.复合型统计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中国成人教育,2001(8).
〔4〕马建堂.统计工作必须适应“大数据时代”的变化要求[N].中国信息报,2013(1).
〔5〕袁卫.机遇与挑战———写在统计学成为一级学科之际[J].统计研究,2011(11).
统计学的论文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