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2第四单元测试试题及答案
相关话题
每做好一份历史试题,你便能够从中你发现自己所欠缺的知识点。所以,还在等什么呢?让我们从这份试题卷中找出那些你欠缺的知识点吧!所以,下面不妨和小编一起来做份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2第四单元测试试题,希望对各位有帮助!!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2第四单元测试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题,每题3分,共60分)
1. 20世纪50年代初,中国面临的困难是“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制造”。为改变这一状况,中国政府 ( )
A.推行了土地改革 B.组织了人民公社
C.实施了“一五”计划 D.发动了“大跃进”
2.下表是中国某一时期不同所有制企业总产值对比表(单位:%)
该表中的开始年和结束年是指 ( )
A.1946 1949 B.1952 1956
C.1966 1976 D.1978 1982
3. 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中共中央提出“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即希望以较快的速度、较高的质量、较少的成本来取得较多的成果。但实际执行中往往只注意了其中的 ( )
①“多”②“快”③“好”④“省”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4. 1958年某领导到江苏视察中稻丰产试验田,他问:“亩产可以打多少?”回答说:“可以打1万斤。”领导说:“1万斤,还能再多吗?你们这里条件好,再搞一搞深翻,还能多打些。”产生这一认识的原因是 ( )
A.新中国成立后,人民群众精神振奋,斗志昂扬,生产积极性高
B.当时国家领导人对农业特别重视
C.人们对社会主义建设的客观规律有了正确的以识
D.人们为发展生产力而夸大了主观意志的作用
5.下图反映的是新中国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农业经济发展状况,出现图中B点到C点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
A.经济建设没有计划性
B.自然灾害迅速蔓延
C.“左”的错误严重泛滥
D.“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的政策调整
6. 1964年,周恩来与美国作家斯诺交谈时说:“过去15年中有些事情我们是做对了,但我们也做了一些错事。……只有敢于承认自己的缺点和错误,我们才能改正它们。”针对20世纪50年代未经济建设中的“缺点和错误”,党和政府的纠正措施是 ( )
A.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B.正确分析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C.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了总路线
D.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
7.邓小平多次谈到,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也犯过“左”的和 “右”的错误,“左”是主要的。其中,时间最长、影响最严重的“左”的错误是 ( )
A.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的“总路线”
B.“大跃进”运动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文化大革命”
8.与下图主题一致的标语是 ( )
A.“宁要社会主义的草,不要资本主义的苗”
B.“亿万人民亿万兵,万里江山万里营”
C.“主观能动性无限,巧妇能为无米之炊”
D.“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
9.下面是湖北天门县一农民家1974年、1980年贴的两副对联。1974年:“过年只有两斤米,压岁并无一分钱”,横批为“我也过年”。1980年:“过年储米十余担,压岁存款上千元”,横批为“欢度春节”。出现这种显著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
A.农民重新获得了土地所有权
B.人民公社的推行
C.“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的提出
D.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10. 1953年,我国开始通过农业合作化的道路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1978年以后,在农村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要形式的责任制。下列对这两项政策的评述最为准确的是 ( )
A.是性质完全相反的两种经济制度
B.后者是前者的发展
C.后者是对前者的全盘否定
D.都是为了调整农村生产关系,以发展农业生产力
11. 1992年被人们称为中国改革进程标志性的分水岭。“如果说此前中国一直在隧道中探索,1992年应该说人们终于看到了隧道口的光亮。”作出这一判断的主要依据是 ( )
A.制定了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
B.肯定了私营经济的合法地位
C.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目标
D.形成了立体全面的开放格局
12.“又出新车了!”“又有车降价啦!”这是近来人们在媒体上见得最多的一类消息。表面上看,这种降价是企业自发的行为,但是都与一只看不见的手息息相关。材料中这只“看不见的手”说明了我国在现阶段实行的是 ( )
A.社会主义企业体制改革
B.社会主义国营经济
C.社会主义计划经济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3.历史变迁往往可以通过一些社会生活细节来反映。选项中能反映我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生活细节是 ( )
A.粮票一股票 B.大人一先生
C.法币一人民币 D.臣民一公民
14.在全国对外开放新格局中居于“龙头”地位的是 ( )
A.沿海开放城市 B.沿海经济开放区
C.经济特区 D.内地开放城市
15.经济特区是我国对外开放的“窗口”,其中的“特”是指 ( )
A实行国家规定的特殊经济政策和特殊的经济管理体制
B.在外交上享有特殊的权力
C.在政治、经济、军事方面采取特殊政策
D.即划出特定区域,属政治特区
16.“在经济政策上,我认为要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企业、一部分工人农民……生活先好起来。……使整个国民经济不断地波浪式地向前发展,使全国各族人民都能比较快地富裕起来……”体现这一理念的有 ( )
①建立人民公社 ②鼓励发展个体企业 ③开放沿海港口城市④设立经济特区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7.国际舆论曾高度评价当代中国的开放举措,“开放整个海岸,意味着实际开放了半个中国”,它是30多年来中国政府所“采取的最大胆行动”。这是指 ( )
A.开发开放上海浦东
B.创办深圳等四个经济特区
C.开放沿海14个港口城市
D.设置海南经济特区
18.对外开放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以下有关表述,正确的有 ( )
①扩大对外贸易的原则是平等互利 ②对外开放的根本目的是发展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③最早实行对外开放的是广东、福建两省④已经形成一个多层次、有重点,点、线、面结合的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
A.①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9.当今世界是一个开放的世界,各国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相互联系,中国新时期的发展过程也是不断地对外开放。下列区域中属于我国新时期对外开放政策下开放区域的有 ( )
①经济特区②特别行政区③沿海开放城市④沿边开放城镇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③④
20.据美国《华尔街日报》报道,中国2010年GDP达到人民币40万亿元,相当于全球GDP的8.5%,并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经济取得如此成绩,你认为主要的原因包括( )
①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 ②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③科学技术的发展④世界经济的低迷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2第四单元测试试题及答案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