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奋斗励志文章_关于工作奋斗励志的文章

发布时间:2017-05-12 09:46

那些关于工作奋斗励志的文章总能让我们看完之后懂得一些职场道理,那么工作奋斗励志文章都有哪些呢?一起来看看吧。

工作奋斗励志文章_关于工作奋斗励志的文章

工作奋斗励志文章:“兔子”也可以去学游泳

最近听说一个关于职业规划的故事,大意是说动物们开办了学校。开学典礼的第一天,来了许多动物,有小鸡、小鸭、小鸟,还有小兔、小山羊、小松鼠。而学校为它们开设了5门课程,唱歌、跳舞、跑步、爬山和游泳。老师宣布,今天上跑步课。小兔子兴奋得在体育场跑了一个来回,并自豪地说:我最喜欢跑步了!可其他小动物,却有的撅着嘴,有的搭拉着脸。放学后,小兔回到家对妈妈说,这所学校真棒!我太喜欢了。

第二天一大早,小兔子飞跑到学校。老师宣布,今天上游泳课。小鸭子兴奋得一下跳进了水里。天生恐水的小兔傻眼了,其他小动物更没了招儿。接下来,第三天是唱歌课,第四天是爬山课。以后发生的情况,便可以猜到了,学校里的每一天课,小动物们总有喜欢的和不喜欢的。 讲这个故事的寓意是:不能让猪去唱歌,让兔子学游泳。你是兔子就应跑步,是鸭子就该游泳,是小松鼠就得爬树,这个道理很好,我也认同。所以很多人把这个道理,引申到企业里。大概的意思是:你是外向性格的人,那你就要做和人打交道的工作;你性格比较严谨,就应该做内部管理和财务之类的,从逻辑上来说,好象也对。再引申一下,你是基层员工,就要按照职责,做好财务工作,做好销售工作,做好行政工作,不要总想着创业当老板。更不要做财务的总想着做销售,做行政的总想做市场。你们都是那块料吗?也不撒泡尿照照你们,你是兔子,还想上天?你是鸭子,还想飞奔?。

于是员工和老板,各安其位,天下太平。这样讲故事的人,老板当然喜欢了,于是讲故事的人号称讲师,被请到公司上课,老板坐在后面鼓掌!但这个道理是真的吗?你要是员工,你会认同这样的道理吗?其实换个角度来看,我们都是人,不是生来是兔子、鸭子、山羊,我们的潜能是无限的,没有人限制你做什么,更没人限制你成为什么人,你的父母没有这样的权力,你的老板更没有这样的权力。 如果你不尝试一下,你怎么知道自己适合做什么呢?你怎么知道自己擅长什么呢?你现在敢说自己的特长“是奔跑、是游泳、是唱歌、是爬山”?更何况你擅长的,并不一定是你感兴趣的,你擅长的,并不一定是挣钱的。那为什么非要按照自己的擅长工作呢?做感兴趣的和挣钱的也很好!如果那只猪擅长松土,但对唱歌更感兴趣,不也可以成为独特的歌唱猪吗?即便是一事无成,那也是著名的“歌唱猪”呀,风光过了,死而后已。如果兔子游泳,就可以卖门票,成为明星,收入和成龙一样高的话,我要是兔子,我就不跑步,而去学游泳! 我以前的一个做财务的同事,后来做销售,业绩很好,他是在做销售的过程中发现了自己,最爱的是销售而不是财务。另外一个同事99年以前一直做物流,后来转到销售上,业绩也不错。你也一样!只有在多做几份工作时,才能知道你适合做什么。知道你是鸭子、兔子、山羊,还是松鼠,更才可以知道你想做什么。我在做培训讲师以前,也做过市场经理、销售经理、分公司老总、渠道经理等管理岗位,在这之前做过业务员,而我学的是理工科,做过技术开发,上学时甚至编写过软件,设计过硬件。

所以不要相信那些愚民故事,你要多尝试,所思考,直到你做的工作符合下面三个条件:你自己擅长的、你感兴趣的、挣钱的。然后投入百倍的时间和精力,用三年到五年的努力,达到自己的目标。 让我们回过头来,再看看那个故事,这个故事好象是国外的著名心理学家写的。西方的市场经济,那是成熟的市场经济,对于青年人来说,基本上没有什么创业的机会,社会的成长也缓慢,对某些专业人士的要求比较高。所以象那个故事所说的一样,他们做螺丝钉,直到成为一颗钻石螺丝钉,这也是可以理解的,那是他们必然的选择。

我出国的同学大概有15位,他们大多做IT工作,基本上都在美国,现在就可以看到自己60岁以后的样子,你觉得这样的人生有趣吗?还不如在我们中国,虽然绝对收入少一些,但生活质量不比他们差。更重要的是我们连自己10年以后是什么样子都不知道,更不要说60岁以后了,于是我们的未来充满了希望,这样的人生不是有更多的挑战,更多的乐趣?不是更有意义吗? 虽然我对历史起的作用小,但我见证和参与了中国的崛起!啊,伟大!

那我们为什么不抓住这个机会,去多一点的尝试,多换一些岗位,多换一些工作,多换一些公司,直到找到擅长、兴趣、挣钱的三位一体的职业,不能三位一体,占两个也好。

职业选择的道理是这样,其实很多选择的道理都是这样,比如说找老婆。

工作奋斗励志文章:跳起来摘取高薪

这个时代,有人拿着国家规定的最低工资,也有人年薪数十万、数百万甚至数千万元,收入差距十分悬殊。怎样提高自己的职业身价,摘取诱人的高薪金桃呢?

很多人之所以不能获得高薪,不是能力不足,而是勇气不足。而获得高薪者,都是敢接难活,善于应对挑战的职业高手。比如,某公司准备到边远省市去开拓新市场,很多人都不愿去,因为风险太大。而少数敢冒风险去的人,在新环境中,一般都很快能成长为独挡一面的将才,继而步入高薪阶层。数年前,海尔为了打开美国市场,决定聘请当地人担任经理,薪水面议。工作目标是一年内将海尔产品打进美国十大连锁超市中的一半。这个要求确实很高,因为ge、惠尔普这样的国际一流名牌产品最初打进美国超市都费了好多年时间。很多应聘者知难而退了,但年轻人麦考却接下了聘书。一年后,他拿到了自己想要的25万美元年薪。为完成工作目标,麦考想了很多办法。比如,他在沃尔玛总部对面树立了海尔的广告牌。沃尔玛总经理向窗外眺望时,很自然地就能看见这个广告牌,久而久之,就对海尔产生了印象。不久,海尔产品开进了沃尔玛超市。

付出双倍努力

现在很多职场人士工作热情不高,满足于现状,8小时内尽职尽责,8小时外与工作无缘,自以为这样才是与国际接轨。其实,在国外,不愿加班,星期天不工作的人虽然很多,但大多是普通的职业人士,真正的高薪者却个个都是工作狂。在高薪人才云集的美国硅谷,有很多编程人员、软件开发人员和职业经理人,他们很少有时间到外面闲逛,也很少在午夜以前上床睡觉。

在国内,联想、格力、美的等知名企业有很多三十头的职业经理人,他们独当一面,有的甚至当上了企业集团的副总裁、总裁,他们获得高薪的同时,也付出了双倍的努力,把别人用来喝咖啡的时间,都投入到工作中。

用业绩说话

高薪与个人工作业绩直接挂钩,要获得高薪,必须用业绩说话。对于考核很严格的岗位如销售等职位,每月甚至每周都有销售额和现金回笼数据报至公司负责人,只要干出成绩,一定能引起领导人的关注,并获得丰厚回报。

有一些不直接与市场打交道的岗位,要想获得高薪,除了要做出好成绩外,还要设法让成绩“可见化”。最好的办法是,经常向主管汇报自己的工作进展情况,或者根据工作内容选择几个主要参数,自拟一份业绩报表,逐月填写。考核时, 可以用这份报表来论证自己的工作业绩。

工作奋斗励志文章:人多未必力量大

有一家企业准备淘汰一批落后设备。

董事长说:“这些设备不能扔,得找个地方存放。”于是专门为这批设备建了一间仓库。

董事长说:“防火防盗不是小事,应找个看门人。”于是找了个看门人看管仓库。

董事长还说:“看门人没有约束,玩忽职守怎么办?”于是又委派了两个人,成立了计划部,一个人负责下达任务,一个人负责制订计划。

董事长接着说:“我们应当随时了解工作的绩效。”

于是又委派了两个人,成立了监督部,一个人负责绩效考核,一个人负责写总结。

董事长又说:“不能搞平均主义,收入应当拉开差距。”于是又委派了两个人,成立了财务部,一个人负责计算工时,一个人负责发放工资。

最后,董事长说:“管理没有层次,出了岔子谁负责?”于是又委派了4个人,成立了管理部。一个人负责计划部工作,一个人负责监督部工作,一个人负责财务部工作,一个人是总经理,对董事会负责。

一年之后,董事长总结说:“去年仓库的管理成本为3 5万元,这个数字太大了,你们一周内必须想办法解决。”

于是,一周之后,看门人被解雇了。

这个离奇的故事验证了管理学上著名的苛希纳定律:如果实际管理人员比最佳人数多两倍,工作时间就要多两倍,工作成本就要多4倍;如果实际管理人员比最佳人数多3倍,工作时间就要多3倍,工作成本就要多6倍。这条定律是西方著名管理学者苛希纳研究发现的,故得其名。

为了验证这个定律,管理大师杜拉克举过一个例子。他说,在小学低年级的算术入门书中有这样一道应用题:“两个人挖一条水沟要用2天时间,如果4个人合作,要用多少天完成?”小学生回答是“l天”。而杜拉克说,在实际的管理过程中,可能要“1天完成”,可能要“4天完成”,也可能“永远完不成”。

苛希纳定律告诫我们:鸡多不下蛋,人多瞎捣乱。那么,责任人的数量与责任人的责任感或负责程度有什么内在的联系?

1964年3月,在纽约的克尤公园发生了一起震惊全美的谋杀案,一位年轻的酒吧女经理在凌晨3点回家的途中被一男性杀人狂杀死。这名男子作案时间长达半个小时。当时,住在公园附近公寓里的住户中共有38人看到或听到女经理被杀的情形和其反复的呼救声,然而没有一个人挺身而出保护和营救她,也没有一个人及时打电话报警。事后,美国大小媒体纷纷谴责纽约人的冷漠。

然而,两位年轻的心理学家巴利与拉塔内对旁观者的无动于衷、见死不救作出了新的解释。为了验证自己的解释和说明,他们进行了下面的实验。

他们让72名不知真相的参与者分别以一对一和四对一的方式与一假扮的癫痫病患者保持距离,并利用对讲机通话。他们要研究的是:在交谈过程中,当那个假病人大呼救命时,72名不知真相的参与者所作出的选择。事后的统计显示:在一对一通话的那些组,有85%的人冲出工作间去报告有人发病;而在有4个人同时听到假病人呼救的那些组,只有31%的人采取了行动!

因此,两位心理学家对克尤公园的杀人案没有人见义勇为的现象得出了令人信服的社会心理学解释,并概括为“旁观者效应”。

如果说巴利与拉塔内的实验结论——“旁观者效应”侧重从定性的角度上揭示人多不负责的现象,那么接下来我们介绍的“拉绳实验”的结论则侧重从定量的角度上阐明人多不负责的现象。 在拉绳实验中,先把被试者分成2人组、3人组和8人组,要求各组用尽全力拉绳,然后,要求这些被试者单独用尽全力拉绳。测量和比较的结果是,2人组的拉力只是这两人单独拉绳时拉力总和的95%,3人组的拉力只是这3人单独拉绳时拉力总和的85%,而8人组的拉力则降到这8个人单独拉绳时拉力总和的49%。

拉绳实验中出现“l+l<2”的情况说明:有人偷懒!而且在一起干活的人越多,偷懒的现象越严重!社会心理学家研究认为,这是集体干活时存在的一个普遍现象,并将其概括为“社会浪费”。

人与人的合作不是人力的简单相加,而是要复杂和微妙得多。在人与人的合作中,假定每一个人的能力都为1,那么l0个人的合作结果有时比l 0大得多,有时甚至比l还要小。因为人不是静止的物,而更像方向不同的能量,相互推动时自然事半功倍,相互抵触时则一事无成。

所以,无论是“旁观者效应”还是“拉绳实验”,都说明了一个普遍存在的“责任分散”现象。对某一件事来说,如果是单个个体被要求单独完成任务,责任感就会很强,会作出积极的反应。但如果是要求一个群体共同完成任务,群体中的每个个体的责任感就会很弱,面对困难或遇到责任往往会退缩。因为前者独立承担责任,后者期望别人多承担点儿责任。“责任分散”的实质就是人多不负责,责任不落实。这深刻地揭示了苛希纳定律的本质。

工作奋斗励志文章_关于工作奋斗励志的文章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