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彩塑罗汉像
十八罗汉是指佛教传说中十八位永住世间、护持正法的阿罗汉,由十六罗汉加二尊者而来。他们都是历史人物,均为释迦牟尼的弟子。十六罗汉主要流行于唐代,至唐末,开始出现十八罗汉,到宋代时,则盛行十八罗汉了。十八罗汉的出现;可能与中国文化中对十八的传统偏好有关。今天小编为你分享彩塑罗汉像。
彩塑罗汉像图片
彩塑罗汉像 图1
彩塑罗汉像 图2
彩塑罗汉像 图3
彩塑罗汉像图4
灵岩寺罗汉像
《灵岩寺罗汉像》,灵岩寺位于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其内千佛殿中40尊等身高的彩绘罗汉像,分别塑于宋代和明代,是闻名的雕塑艺术珍品,被近代文学家梁启超誉为"海内第一名塑"。
灵岩寺坐落在泰山西北支脉的灵岩山上,并因山而得名。它由高僧朗公创建于东晋时代,在北魏太武帝太平真君七年(公元446年) 被毁,后来,又在北魏孝明帝正光年间(公元520年至525年)由法定和尚主持重建。到唐代,灵岩寺已经具有相当规模,至北宋则达到鼎盛。以后的金元明清数代,寺院虽然未再扩大,但依然保持了相当的规模。
灵岩寺内幸存的古代艺术珍品中,最有价值的莫过于千佛殿内的40尊彩塑罗汉像。这些塑像环列于殿内四周的壁坛上,坛座高约78厘米,脚座高约33厘米,坛座至罗汉头顶高约155厘米,整体看大小一致,比真人略大。塑像大都完成于宋代,少量是明代塑的。
罗汉像的胎骨主要有铁制和木制两种,制成后用粗泥捏成大体形态,待其干后再用粘软的细泥塑出具体形象。细泥干后,用以榆皮绒、麻筋。细沙、胶泥等合成的泥膏塑造形体表面的细致部分,并在整体干后进行整形,涂以经胶质调和的白垩为底色。
创作塑像的古代匠师们大胆地采用了写实风格,不但形体、比例、相貌与真人惟妙惟肖,血脉、筋骨也清晰可见,完全符合人体解剖学。塑像的衣饰贴体利落,对衣纹线条的曲直、角度的转折,光线的明暗都注意到了刚柔相济和虚实对比,甚至透过衣纹可以体察到人体的筋骨。此外,衣饰的细部制作也十分精致,即使衣带的来龙去脉和结扣的穿插都交代得清清楚楚。在创作中,工匠们摒弃了宗教作品一贯的冷漠,对人物的性格刻画入微。尽管这些罗汉均采用座姿,但由于动作各异,形神不同,竟无一丝单调的感觉,反而因为它们丰富的面部表情,使人平添一种亲切的感觉。
灵岩寺罗汉像在中国雕塑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中国当代艺术大师
河北彩塑罗汉像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