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家长如何督促孩子?
高三的日子,黑板上距高考倒计时的数字被放大了无数倍。生活由语数外理化生拼凑而成,铺天盖地的考试是一年的主旋律。高考这一年该怎么过?下面就是jy135网为大家整理的高三家长如何督促孩子的经验,希望能够帮到大家。觉得有用的朋友可以分享给更多人哦!
家长经常对上高三的孩子说:“压力就是动力,你要把压力转化,变成对目标的追求!”的确,高三的压力可想而知——12年的努力就要看到结果,父母亲人忘我的付出终将看到回报,学校老师等着学生们成为自己的骄傲。这些期望和祝福垒成一座座大山压在孩子们肩上,苦不堪言,却因为它们是以爱的名义出现而无法挣脱。
试想,马拉松赛跑途中如果选手带上了家人准备的毛巾、扇子和水杯,尽管是必需品,又怎么能不影响速度呢?最终,这些帮助成为了累赘,甚至成为了阻碍。所以,让高三学生轻装上阵、全力以赴才是家长们应该努力的目标。
请减少不必要的督促
到了高三,家长的心情随着孩子的成绩上下波动,考得满意倒还罢了,一旦出现闪失,无数种可能立刻涌上家长的心头:上课不认真?作业没做完?和同学关系有变化?偷懒?没有目标?这些假设,把本就惶惶不安的家长们的心情拉向谷底。
回顾自己的辛苦付出,展望孩子的美好未来,家长们觉得自己有责任把孩子从“悬崖”边缘拉回来,于是,苦口婆心,循循善诱,如果没有迅速起效,就威胁恐吓,暴力惩罚,似乎没有家长的监督,孩子就会顺着这次的成绩下滑,直接滑到深渊去。
实则不然,这样的做法其实是家长把自己的压力转嫁给了孩子。督促的话说了,责任就卸下去一半了:“如果真的有什么闪失,作为家长,我该做的做了,就算尽责了!”但是,如果督促真的有效,为什么孩子这么多年都没有改变,还需要你不断督促呢?
有这样一个故事:马克·吐温听牧师演讲,最初感觉牧师讲得好,打算捐款;10分钟后,牧师还没讲完,他不耐烦了,决定只捐些零钱;又过了10分钟,牧师仍然没有讲完,他决定不捐了。在牧师终于结束演讲开始募捐时,过于气愤的马克·吐温不仅分文未捐,还从盘子里“偷”了2美元。
这种由于剌激过多过强或作用时间过久,而引起逆反心理的现象,就是心理学上所讲的“超限效应”。一样的刺激对人的作用时间过长、强度过大、频率太高,会使神经细胞处于抑制状态,让人产生极不耐烦的心理体验,有多少家长只是觉得孩子不听话,却不去反思自己督促的方式方法呢?
强调“好好学习”,不如监督检查每天的学习内容;呵斥“你不用心”,不如坐在一起分析一下如何才能排除干扰;诉苦抱怨,不如默默付出,动之以情。
真正的负责,不是转嫁压力,应当是给予实际的帮助,并协助孩子实现理想。一定要相信,孩子是遇到学习上的难题,才导致成绩出现波动,要找到孩子学习方法和学科思维上的瓶颈,然后攻克它,从而帮助孩子学习进步。
请温和地倾听苦恼
高三的冬天,是孩子们心理状态出现巨大波动的季节。室外活动减少,天气寒冷,高三的四次月考快要结束,即将迎来第一次模拟考试,没有假期,没有休息,综合在一起,就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心理冲击波。此时,作为家长,首先应当考虑孩子的心情。一个人如果是长期处在压抑状态,还谈什么学习、什么目标呢?
如果学校的学习氛围决定着压力无法减轻,那么,起码,我们可以在家里给孩子营造一个与学习无关的轻松环境,分担孩子的压力。曾经在高三家长会上下发一份《家长对孩子学习满意度》的调查表。结果显示,90%的家长对孩子在家的学习状态不满意,认为可以再抓紧点儿,可以再晚睡点儿,可以再高效点儿,有4名家长对孩子在家的学习状态表示基本认可,只有隽芃的家长对他在家的学习情况表示满意。
隽芃是一个活泼外向、乐观聪明的孩子,他每天都很快乐,作为23班班长,高三期间的任何活动他都积极组织并参与,偶尔有成绩变化,也不见他有什么大的情绪波动,这不能不说是家长后勤保障到位的功劳。他的妈妈对他在家的学习情况表示满意,同样也会在生活中对他表示尊重和认可,这种和谐的家庭氛围才是家长在高三期间对孩子最大的帮助。我几乎没有跟他谈过心情问题,因为他没有这方面的困扰。高考中,隽芃考了696分,如愿考上了清华大学并顺利保研,依然担任班长,依然乐观开朗地学习、成长。
试想一下,如果家长对孩子的表现一直是不满意的状态,怎么能做到倾听他与学习无关的烦恼,理解他无端生出来的慨叹呢?那么,孩子长期找不到可倾诉的对象,烦恼又不会自己消失,他该如何静下心来去学习呢?所以,学会倾听孩子的烦恼,才是家长对孩子学习的最大帮助。要给孩子在巨大压力之下产生的负面情绪提供一个出口,心情调节好了,才有动力和兴趣学习。不是吗?
当然,家长的压力也很大,忍着对孩子的不满,忍着对孩子成绩的焦急,面带微笑地倾听、安慰,是一件很不容易做到的事。所以,有时候,就变成了这样:“没事,你考成什么样都没关系,能上大学就行……”“孩子,妈妈相信你,你一定能行,只是你现在太不努力才这样的,努力就没问题了!”“是挺有意思,但现在高三时间紧,咱们还是说说你上次考试出现的问题吧!”没有发自真心的倾听,没有对孩子内心的真正了解,没有忘记成绩的诚心安慰,于是,又一轮谆谆教诲,又一轮压力转化。
法国作家拉封丹曾写过一则寓言,讲的是北风和南风比试威力,看谁能把行人身上的大衣脱掉。北风首先来了一个威风凛凛寒冷刺骨,结果行人为了抵御北风的侵袭,把大衣裹得紧紧的。南风则徐徐吹动,顿时风和日丽,行人因为觉得很暖和,所以解开纽扣,脱掉大衣。很明显,温和的方式获得了胜利。
浅显的道理容易懂,实际操作起来却不那么容易。关键就是家长们一直信奉“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虽然孩子不爱听,但我说的都是为他好,我也没什么错误。可是,在高三压力这么大的阶段,为什么不试着“温言细语”呢?为了孩子的进步,何必非要“横眉冷对”呢?高考过后,孩子实现了理想,却与家长产生了心灵的距离,对家长在自己最艰难的时刻选择冷眼批评耿耿于怀,这样的结果也不是我们的初衷吧?!
请家长承担起属于自己的那部分压力,化解因为对孩子的期待、对孩子上大学的向往而带来的焦急和不安,不要再以爱的名义给孩子增加学习和思想上的压力,倾听、尊重、理解、包容,分担孩子在高三这个人生特殊阶段的艰难和沉重,真正实现父母的爱对于孩子成长的意义。
高三家长如何督促孩子?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