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道德论文范文参考

发布时间:2016-12-26 13:32

道德情感是人类维系道德的重要手段 ,也是行为个体道德生活的基础。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学生道德论文,供大家参考。

大学生道德论文范文一:大学生道德养成教育论文

1地方优良传统文化拥有较多的德育资源和较强的育人功能

地方优良传统文化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在各地传承的当代存在形态。在地方优良传统文化中,拥有较多的可供发掘利用的德育资源,这些可资利用的德育资源具有较强的育人功能,把这些地方优良传统文化中的德育资源运用到大学生的德育养成教育中可以起到较好的积极作用。

2地方优良传统文化进校园对大学生道德养成教育积极意义的实现途径

2.1地方优良传统文化进校园塑造了优良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地方优良传统文化进校园可以有效地塑造具有浓郁地方文化特色的校园文化,避免“千校一面”现象。俗话说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校园文化建设要注意把学校所在地的优良地方传统文化引进来,塑造具有地方文化特色和地域文化识别度的校园和校园文化。以黄山学院为例,黄山学院分南北两个校区,南校区作为新校园,其校园文化建设注意发掘徽州地域文化资源,把徽州文化引进校园文化建设。首先,黄山学院南校区校园基础设施建设即在校园的物质文化建设中传承徽派建筑风格,其南校区图书馆和教学楼、办公楼系清一色的新徽派风格建筑,整个校园规划也秉承徽州古村落规划的理念,山水相依、富于美感。其次,在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方面,黄山学院也充分利用徽州历史文化资源。其校园内部道路命名蕴含人文精神,折射出徽文化属地的特质,通过道路命名,把校园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具体化,优化育人环境。

2.2地方优良文化进校园营造了浓郁德育氛围

德育养成教育需要良好的校园文化以及有感染力的德育氛围,地方优良文化进校园可以营造浓郁的德育氛围,对于促进大学生道德养成教育具有较好的促进作用。去年,赣南师范学院院长、党委副书记孙弘安在《中国教育报》上发表了长文《坚定不移推进地方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赣南师范学院以地方文化资源办学育人的探索与实践》,介绍了赣南师范学院积极利用赣南地方文化资源,推进苏区红色文化和客家文化进教材、进课堂工作,从而把地方优良传统文化深入、有效地推进校园的经验及取得的成效。他们通过积极推进苏区红色文化和客家文化进教材、进课堂工作,增强了地方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吸引力;通过积极推进苏区红色文化资源和客家文化资源进校园文化活动,增强了地方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影响力;通过深入组织开展苏区红色文化和客家文化教育实践活动,增强了地方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感召力。赣南师范学院积极推进地方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在有力地提升了学校的办学水平和办学特色的同时,为社会输送了一大批思想过硬、品格优秀的基础教育师资,也提升了学校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声誉。

大学生道德论文范文二:大学生道德教育认知

一、道德认知的涵义

所谓道德认知,就是指“个体在原有的道德知识的基础上,对道德范例的刺激产生感应,经过同化、顺应的加工,而获得道德新知的心理活动的过程。”它是个体在观察其它道德情境(包括人和物)时对其外部特征的知觉,从而判断道德对象的动机、兴趣、个性和心理状态,或判断道德生活现象的是非善恶、美丑等状态,并形成人们对于各种社会道德生活现象的认识、印象、评价和理解。它既是主体置于一定的生活情境中对由于情境的触发而产生的一种道德再认的过程,又是通过以往的经验形成新的道德领悟的过程。道德认知包括两层内容:一方面,对社会道德生活的认知。道德在本质上是社会的一种意识形态,是社会上层建筑的一种意识形式,它是由社会中的各种利益关系决定的。道德观念在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发展方面起到了必要的作用。现阶段,我国的道德认知的内容是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的社会主义道德,这种道德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并且促使人们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和艰苦创业精神。另一方面,对自身的道德人格的认知。所谓道德人格是指人们的道德主体意识,包括人们追求高尚道德的内心活动,道德选择的权利感、责任感,独立进行道德选择的能力自信和人格尊严等。经过了小学、中学的基础道德教育后,大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道德认识水平和较为稳定的道德情感,他们能够借助已有的道德判断、情感等因素自觉地认识道德价值与规范,进行道德行为。

二、目前大学生道德认知的不足与失衡

1.对社会道德观念缺乏认同感

在一般情况下,大学生对于社会道德都有所了解,但对它的认知还不是十分明晰,他们认为人生观、价值观、集体主义等观念都是一些大道理,与他们没有实际的联系。在大学生的道德实践中,相当多的学生希望公私兼容,奉献与索取相平衡,他们主张“先己后人,尽量兼顾”或“利己但不损人”,奉行“主观为自己,客观为别人”的道德信条;个别同学甚至受个人至上的思想影响,强调个人自由,以个人为中心,一味崇尚自我,集体观念淡薄,价值追求短期化、实用化、功利化。

2.道德人格具有双重性

一方面,绝大多数学生认识到道德是安身立命之本,应该修身养性,完善人格。但另一方面,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滋长蔓延。当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个人长远利益与社会终极目标发生冲突时,会有较多的大学生选择个人利益,关心的是个人的价值实现与实际的物质利益得失。高校德育目标要求与大学生道德发展实际不断产生着矛盾,大学生在进取与务实、事业与利益、奉献与索取、集体与个人等多种矛盾中举步维艰,表现出现实的道德人格与理想的道德人格的双重性。

3.道德认知过程具有依赖性和从众性

现在的大学生多是独生子女,他们往往被家人过分的关照,了解社会接触社会的机会很少,家长多是关心他们的学习成绩,却忽视对他们进行怎样做人怎样处理问题的教育,对于一件事情是否道德,他们缺乏自己的见解,往往随大流,甚至认为一些非道德的行为是一种潮流,是不可避免的。因此,一部分大学生在将自己的道德认知具体化的过程中会用已有的模糊的非理性的道德观念来指导自己,从而在不知不觉中做出违背道德的事,甚至触犯了法律。

三、大学生道德认知不足与失衡的原因分析

为了更好地把握大学生的道德状况,我们有必要对大学生道德认知与行为失衡现象进行分析,以期找出能够改变这种不良现象的方法。马克思主义认为,道德是由一定的社会经济关系所决定的社会意识形态。对具体人而言,良好的道德品质的形成是一个由认知到自觉行为的一个较复杂的过程。这其中无论是个人或群体,产生的道德认知与行为失衡现象的原因都有其主观、客观两个方面。

1.主观方面的原因

首先,大学生对我国所处的历史阶段、我国的国情认识不全面、不深刻,使道德认知与行为之间产生了偏差,造成道德认知与行为的失衡。主要表现在大学生对我国现阶段所提倡的社会主义道德不响应、不感兴趣,以致于产生了错误的认识。例如,当前我国现阶段社会上出现的诸如假冒伪劣、犯罪率上升、下岗、失业、企业破产、反腐工作成效不大等现象,大学生看不到这些现象存在的根本原因,看不到消除它需要一个法律和道德的完善过程。这些影响了大学生对社会主义道德的认同与追求,造成了一部分大学生对社会政治和道德的漠视,引发了比较严重的政治、道德淡化现象。其次,当代大学生自身责任意识不强,自立精神和坚忍性不强。他们从小受家庭的溺爱,社会的宠爱,自立意识不强;另外缺乏艰苦的磨练,在遇到一些重大的突发事件时,往往缺乏应对的责任、勇气和信心,只顾自己、不顾他人。

2.客观方面的原因

首先,由于向市场经济过渡过程中带来的负面影响以及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肤浅认识,引起人们道德观念的失衡,导致人们对金钱的崇拜与追求,使大学生丧失追求高尚道德的勇气,转而追求个人的自我利益和自我价值。其次,法制建设的滞后。市场经济理应是法制健全的经济,但由于我国法制建设的滞后和人们法制观念的淡薄,以及社会上执法不严,出现了权、钱大于法的不正常现象,严重地破坏了市场经济的公平原则,法制的无力,必然造成道德的软弱无力。同时,也必然造成人们对道德作用的怀疑及对道德的忽视与践踏。第三,道德教育存在缺陷。目前高校的德育内容枯燥,目标空泛,形式主义严重,与中小学的品德教育没有衔接。另外家庭教育中或轻德育重智育,对孩子打骂多、教育少,或娇生惯养,使孩子形成了缺乏自信心、不诚实或为所欲为、无所顾忌的心理。第四,不良道德观念的侵蚀。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科学技术的引进,西方的生活方式、伦理观念也随之涌入,严重冲击了我国几千年来的传统道德,侵蚀了大学生的思想,左右了大学生的行为,动摇了大学生的社会主义道德信念。

四、培养大学生道德认知的策略

针对上述大学生道德认知的特点和高校目前道德教育的一般状况,笔者认为大学的道德教育应在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改进:

1.高校德育教育要强调道德理论的教育,培养大学生的道德理性

针对大学生对道德概念和道德社会意义的理解方面存在着肤浅和模糊的状况,在理论教育方面要着重加强对道德规范的内涵和外延的讲解,让大学生不仅知道要怎样做,还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于是就有必要对目前使用的教材内容进行修改,解决目前使用的教材存在着内容广而不深的突出问题。教育心理学认为道德认知结构变量包括下列三个因素:其一,在认知结构中,是否有适当的起固定作用的概念可以被有意义的学习所利用;其二,新的潜在意义学习的概念与同化它的原有概念系统的可辨别程度如何;其三,原有起固定作用的观念稳定性和清晰性怎样。在教学过程中,大学生对原有概念的清晰程度是影响学生对新的道德概念理解和掌握的关键,因此要了解大学生对道德概念理解的清晰程度,在教学中要注重讲深讲透重要概念,以帮助大学生建立清晰的道德概念体系。在教学中还要注重培养大学生的道德思维方式,让他们在道德学习过程中不仅知道社会的道德规范,准确理解道德规范的内涵和外延,而且还能不断加深对社会发展进程中道德的作用和道德本质的理解,提高自身履行道德责任和义务的自觉性。

2.加强对大学生的道德情感教育,培养大学生的道德动机

在大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中,不仅要强调理性的思考和逻辑的严谨,还要注重补充中小学道德教育中缺失的道德情感教育。道德情感对大学生道德动机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教师在课堂讲授中应该用自己鲜明的立场和情感来影响和建立大学生的道德情感,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来强化大学生的正向道德情感,培养大学生的道德动机。

3.加强学校管理中的道德评价,培养大学生的道德行为习惯

目前我国高校在学生管理过程中比较注重对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学生能力的评价,而对学生行为的道德评价存在着弱化的倾向。对学生日常道德行为的评价不仅能提高学生的道德认知能力,还能强化学生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目前高校中存在的问题是对大学生道德行为的评价周期长,评价模糊,针对性不强,对学生的激励作用弱。学生管理部门和教师要注意对大学生行为的及时评价,并且在评价时要有鲜明的价值导向,才能对大学生的道德认知提高和道德价值定向起到较好的固化作用。

4.加强突发事件的道德教育,提高大学生的道德水平

突发事件指战争、火灾、洪水、地震等,它危及每个人的生命安全,最考验一个人的道德水平。在大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中要充分抓住突发事件,如四川汶川大地震后,高校通过组织收看电视、献血、募捐、心理咨询等活动,可让学生建立社会责任感,迅速提高道德水平。

大学生道德论文范文参考相关文章:

1.大学生论文范文模板

2.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论文

3.大学生思修论文范文2篇

4.大学德育答辩论文范文3篇

5.毕业德育论文范文精选

大学生道德论文范文参考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