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册地理说课稿

发布时间:2017-03-21 09:45

讲话稿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下面是小编为您带来的八年级下册地理说课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八年级下册地理说课稿(一)

我今天要说的题目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六章认识省级区域第三节《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应围绕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程序四个环节进行。

首先:对本节教材做以下的分析

本节教材是认识省级区域的一部分,教材从台湾概况、台湾的自然条件和经济发展状况三部分内容认识台湾,突出了知识之间的联系性。学习台湾首先应该明确其领土归属问题,在此基础上讨论台湾首先应该明确其领土归属问题,在此基础上讨论台湾的自然条件及其经济发展特点,这就是本节教材编定的主要思想。从教材结构上看,本节课既是学习香港澳门的延伸,又为学习其它奠定了基础,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因此本节课是教材的重点。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的知识基础及认知能力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知识技能目标:使学生能运用地图说出台湾省的位置、范围,明确台湾是中国神圣不可分割的领土,掌握台湾省的自然环境和经济特征。

二是过程方法目标:通过运用地图等资料,分析台湾的自然地理环境,从而培养学生提取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初步学会认识区域地理的方法。

三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史实材料使学生明确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的民族感、使命感、责任感。

根据教材内容确定本节课的重点是:(1)影响台湾自然资源分布的原因分析:(2)台湾的经济特色。

本节课的难点是台湾岛的地形特征,确定这个难点的依据是教材,影响自然资源分布以及纬度位置、地形气候等是多方面的地理因素,本身就是很复杂的问题。二是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还比较差,难以将诸多的地理因素综合在一起,得出结论。

重点和难点已经确定,怎样处理教材就水到渠成了,本节课详讲的内容是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台湾的自然环境特征。那么如何把握重点、突破难点,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呢?教法的选择要根据“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和“以学为法”的原则这是新课程“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的体现。

在本节课教学活动中,我采用讲练结合的启发引导式教学方法,合作讨论和利用图形表展示直观教学法。我采用这种教法的依据有三:一是现代教学研究证实真正的理解是学习者对知识的主动再构建,知识再构建依靠提出问题,引导推测,鼓励大胆猜测与想象,解决问题,主动构建知识体系。二是根据“二期课改”精神,教师转变课堂角色由知识的传播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学习活动的指导者、合作者和促进者。三是把抽象的地理事物通过直观的图形表现出来,变难为易,学生更容易理解。

在教学手段上,充分发挥多媒体课件的作用,把多媒体信息如文字、图像、声音等有机集成并显示在屏幕上,以强化教学的直观性,帮助学生理解记忆,提高教学课堂效率。

教学矛盾的主要方面是学生的学。教是手段、学是中心,会学才是目的。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授之于渔”,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以实现新课程理念终身学习的目标。

本节课主要渗透的学法有:首先,青少年注意力易分散,爱表现自己,抓住这一生理特点,创造多种机会和条件,让学生参与进来,提出自己解决问题的办法,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学会合作学习。使学生在探究中学习,掌握比较、分析综合、归纳总结等科学的学习法。

其次,有效借助多媒体、互联网和图书馆知识量丰富、资源共享的优点,鼓励学生从互联网和图书馆中获取知识,教给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方法。

本节课总的教学思路是以知识结构为线索,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通过师生问答,把教师的认知结构转化为学生的认知结构。整个教学过程将围绕“台湾是祖国神圣不可分割的领土、台湾的自然环境特征和经济特色”。这一主线来组织教学,通过构建三大问题情景,两次合作讨论来完成。

教学过程:首先播放反映台湾风光的动画、然后设置悬念:台湾岛与台湾省的含义相同吗?台湾除阿里山、日月潭外还有哪些自然风光呢?今天我们就来畅游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导入新课。这种直观的导入法有两个优点:一是使用直观的手段,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是设置疑问吸引学生激起他们急于探求结果的好奇心。

承接导课。我将追问:为什么说台湾省是祖国神圣的领土?你知道哪些史料和证据?让学生看课本找出答案,并完成课后练习2。然后再从地缘关系,血缘关系,文化渊源归纳补充,进一步证实台湾是祖国神圣不可分割的领土。这样处理的依据是:

1、改变教材原来的顺序是为了教学过程衔接自然,为后面学习自然环境作铺垫。

2、这个问题的设置旨在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

在台湾自然环境这一部分内容,结合多媒体课件,围绕着台湾轮廓图来进行讲解。通过读图,让学生回答以下问题:1、在地图上找出台湾岛、澎湖列岛、钓鱼岛及台北、高雄、基隆。2、用比例尺计算一下,图上基隆——福州、高雄——厦门之间的实地直线距离。3、看看北回归线穿过台湾的哪个部位?看图说出台湾省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范围。5、台湾地形状况怎样?然后补充:(台湾岛上约2/3是山地,是由几条平行山脉所组成的南北纵贯全岛的台湾山脉山势巍峨、群峰挺秀,从山麓到山顶分布着大面积的森林。玉山海拔3952米,是我国东部最高山峰。东部山岭直抵太平洋岸,西部是较宽阔的平原,地势东高西低。)

以上就是台湾的概况。我们知道自明朝开始,外国列强多次侵犯台湾,他们主要是看到宝岛台湾的“宝”,“宝”体现在哪些方面呢?让学生阅读教材,分析讨论,回答下列问题:

1、台湾森林资源分布在什么地方?为什么?2、为什么台湾森林树种十分丰富?3、台湾主要有哪些农产品?4、台湾盛产这些农产品的原因是什么?5、台湾有哪些矿产资源,分布在哪里?6、台湾的美还体现在它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台湾有哪些旅游资源?

在处理“台湾主要有哪些农产品”时。预先让学生回家找与台湾相同的水果,上课时带来学校(因为我们农场以自营经济为主,学生家庭中有许多是种植热带水果,此时正是香蕉、菠萝、芒果、杨桃、火龙果等成熟季节)同学们把自家的产品带到课堂,展现在同学们面前,相互了解。这样处理的依据有二:条理清晰,知识点明确,拓展学生的思维,突现学生的个性。二是突出了地理学科的特点,从图中获取台湾气温和降水、地形、气候因素等信息,消化理解知识,培养学生通过地图获取地理知识的能力。

台湾的自然环境这一问题解决了,在处理下一个难点——台湾的出口导向型经济,可分三步解决:第一台湾经济发展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首先引导学生观察“台湾省出口贸易结构中的变化”图,让学生讨论分析农产品、农产品加工品、工业产品在出口贸易结构中的变化。

学生明确出口贸易结构的变化,具备了一定的感性认识,进行第二步提出问题:1、发展出口导向型经济应具备哪些条件?2、哪些因素促使台湾出口加工业的发展?3、台湾工业分布有什么共同的特点?4、为什么台湾的工业主要分布在西部?指导学生阅读材料思考回答。这样知识点通过问题的形式解决培养学生搜集整理分析地理信息和独立思考的能力。使学生由学会变为会学。第三步是根据图表绘制折线图的训练。先把第一产业的曲线图绘出,再引导学生学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曲线图,这样可训练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本节课,计划了两类练习,一是选择题,考查学生的记忆能力和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二是填图题,考查学生用图、填图的能力。这两类练习题,起到了巩固本节内容,考查学生掌握情况,反馈教学效果的功能。这些练习题确定的原则是:遵守教学大纲,突出思想性,基础性和教学重点、难点;训练量适中。对于课后总结这一环节,他不应该仅仅为知识简单罗列,而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本节课的学习,1、你学了什么?2、你的体验是什么?3、你掌握了什么?设计的意图是回顾知识,强化记忆。

本节课的板书设计如下:

第三节 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

一、祖国神圣的领土

台湾省面积:共约36000平方千米

人口:2200多万

民族: 以汉族为主

二、美丽富饶的宝岛

海上米仓

东方甜岛

水果之乡

森林之海

东南盐库

三、出口导向型经济

“进口——加工——出口“型经济

这种板书设计可使知识条理更加清晰,层次更加分明,重点更加突出,从而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加系统完整。

布置作业:让学生搜集材料分析两岸统一对祖国有什么好处,两岸分裂对祖国有什么坏处,并请以此话题定一篇作文。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爱国热情,增强社会责任感。

八年级下册地理说课稿(二)

一、说教材

1、说地位和作用:

新疆是我国西部开发的重要边疆地区,它是我国面积最大、邻国最多的省级行政单位,自然资源丰富;新疆的自然环境对人口、城市分布和农业发展有较大的影响,因此,选择新疆作为案例有鲜明的代表性。

2、说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新疆自然环境特点,能绘制新疆“三山夹两盆”简图;

(2)会运用地图描述新疆地区人口、城市的分布特点,并能分析得出其制约因素——水。

过程与方法:

通过分析新疆地形与城市分布图、新疆的荒漠及周围环境和有关材料,师生一起绘指制新疆“三山夹两盆”简图,让学生理解新疆的自然条件及其发展经济的制约因素。

情感、态度价值观:

明确我国西部开发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树立可持续发展的人地协调观念。

3、说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三山夹两盆”地形特点及其他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的关系。

难点:

(1)运用地图和资料,描述新疆地区人口、城市、交通分布的特点,并分析其影响因素,学会辩证分析问题的方法;

(2)明确我国西部开发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逐树立人地协调和哥持续发展观念。

二、说教法

1、本课运用读图分析法、讲解法、绘图法、启发式教学法。

2、教学突破:

(1)对于“三山夹两盆”的地形特色:运用板图使学生加深印象,借“疆”字巧记。

三、说学法

读图法、绘图法、小组讨论法等。

四、说教学过程

1、说导入:以“羊肉串”导入,直接明了。

2、说小结:较简洁,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3、说板书设计:一目了然,重点突出。

五、说教学反思

本人的设计思路:动脑筋精心设计,尽量运用启发式教学,让学生从温故知新中学习,减少学生负担;想办法突破教学重难点,另外还查找较多的资料,相比较而言,学生准备不是很充分,没有完成老师布置的“预习和查找资料,带着问题学习”的任务,所以以后还要从放手让学生积极查找资料,主动学习方面,培养其良好的学习习惯。

课堂效果较好,教学目标完成的比较顺利,学生在比较轻松愉悦的过程中掌握知识、提高能力。美中不足之处:学生胆子较小,回答问题没有平时积极踊跃。

八年级下册地理说课稿(三)

一、说教材

1.教材内容

面向海洋的开放地区──珠江三角洲是新课程标准教科书(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七章第一节的内容。它是在学生学习了中国的自然环境、自然资源和经济发展的总体概况,以及几个主要省级行政区的地理特点、差异的基础上,让学生认识的中国的省内区域。

本节教材的内容有:

1、对外开放的前沿。2、外向型经济。3、城镇的发展。

在教材中,除了叙述式课文与活动式课文外,还有丰富的插图和阅读材料。

2.本课地位:

珠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改革开放起步最早、经济发展创造的奇迹最多的前沿地带,是我国一个富有特色的地理区域。因此,教材选择广东省的珠江三角洲地区,作为学生学习省内区域的典型区域。

★根据新课程标准要求结合本节内容实际,教学时间安排两课时。

八年级下册地理说课稿

二、说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利用地图说明珠江三角洲的重要地理位置;

2.结合地图说明我国区域分工合作的基本模式──“前店后厂”;

(二)能力目标

1.能够在地图上准确填写与珠江三角洲地区有关的地理名称;

2.通过有关地图和材料,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辩证思维能力、比较能力及相互协作等能力。

(三)德育目标

1.了解珠江三角洲的重要位置、经济和城镇的发展状况,认识党的改革开放政策的正确性;

2.激发对爱国华侨的敬佩之情和身为中华民族大家庭一员的自豪感;

三、说教法

根据地理教学的一般特点和初中生的认知规律,采用以下两种主要教法:①问题讨论法:通过教师创设情境,设置疑问,引导学生读书读图,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促使学生积极思维,在主动的学习中获取知识,变学会为会学。②读图分析法;通过教师指导学生动眼识图、动脑析图、动口说图和动手绘图等多项措施的训练过程,理解和巩固地理知识,培养用图习惯和发展地理智能。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四、说学法

1.读;培养学生阅读地理课文和地理插图的习惯和能力,正确掌握阅读插图的步骤和方法—图文结合读。

2.思:即思考,通过教师提问启发,学生积极思考,达到学习的要求。(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目的)3.议:即讨论,学生在初步掌握知识的基础上,围绕教师的置疑,互相讨论,进一步深入理解课文内容。4.小组学习、讨论、练习安排:

活动1:读P50-51课文、图7.1、7.2及阅读材料。学生通过“合作探究”完成活动,

目的:在考察学生理解珠江三角洲地区的重要地理位置。

探究1:读P52课文、图7.4。学生通过个人读文完成活动,

目的:是让学生理解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外向型经济的特点。

活动2及活动3:读P53-54活动课文及图7.5。学生讨论,师生共同完成,

目的:是培养了学生的读图、析图能力,同时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教学方法及其理论依据

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原则,即“以学生活动为主,教师讲述为辅,学生活动在前,教师点拨评价在后”的原则,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联系实际安排教学内容。采用学生参与程度高的学导式讨论教学法。在学生看书、讨论基础上,在教师启发引导下,运用问题解决式地理教学法,师生交谈法、问答法、地理课堂讨论法,引导学生根据现实生活的经历和体验及收集到的地理信息(感性材料)来理解课文中的理论知识。

五、说教学过程(略)

六、说板书设计

这堂课的板书设计,既概括了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又形象直观,条理清晰,便于学生理解,进而辅助教学,提高了教学效率。

八年级下册地理说课稿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