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mba论文 财务风险管理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27 13:00

财务专业的知识深奥复杂,写该专业的毕业论文还是会焦头烂额吗?小编为大家支几招,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财务风险管理研究篇一:浅谈商业经济下的高校后勤财务管理的发展趋势

一、高校后勤财务管理现状综述

完善额高校后勤的管理机制是高校发展和正常运作的重要保证,合理有效地认识后勤管理内外部的管理及财务关系,完善高校的后勤财务管理体制,对高校建设和学生事务的发展有重要的意义。随着社会化的高校后勤管理模式的转变,高校内部的有效管理权力被削弱,对后勤主要是经济上的管理角色,所以企业利益和高校学生利益在处理不当时常发生冲突。企业以签订合约开始接手管理,合约期满往往又是下一家企业竞标接手,给高校后勤财务管理带来很大的不稳定性。因此,后勤企业要严格做到科学管理、明确公开财政支出和聘用高水平的财务管理技术人员,确保和学校建立密切的合作关系。

二、高校后勤管理中出现的问题

1.管理责任体不突出。首先,后勤管理接管企业的所有费用由学校财政拨款,这就有些类似于雇佣关系。企业为管理付出了大量心血,但是资产部分全是由学校管理,得不到一般企业运行中增值资产,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企业的相对收入。企业容易把自己放在执行者的角色上,难以设身处地像高校为学生着想一样关心学生的利益。企业以营利为目的,管理的积极性不够高,此时学校会加大参与比例,使得企业往往被动地行使本该是其本身的管理职责。如此形成恶性循环,管理责任不明确,内外部利益矛盾日益突出。其次,这种管理责任体的不突出还体现在财务目的不统一上。高校的管理与财务与后勤企业的管理方针并不是有效结合的。这两个主体缺乏目的一致的沟通,在行使权力和履行职责时变成了两个独立的个体。高校追求让师生满意工作学习环境,后勤企业就担负着在最低成本、最大化利益的前提下提供优质的服务的压力。

2.企业财务管理水平有限。后勤企业重视人员管理,但是财务水平较低,整体人员相关业务素养低。全国的各大高校的后勤管理企业负责的对象范围很大且不明确,后勤工作囊括食堂管理、水电维修、安全卫生、电气维护等等许多繁杂的项目。这些项目的运转必须依靠学校的拨款或自身项目的经营获得经费,由此产生的会计项目也很繁杂,而且各企业的会计核算方式也不相同。这种无标准的各种财务管理和数据统计,不同的方法计算的偏差也不同,给审计和项目金额的还原带来很大的难度,导致看不见的浪费,增大了成本控制难度。另一方面,由于高校后勤管理企业业务规模有限,受制于学校的发展空间,难以招到高精尖的财会管理人才,而现有的财会人员也没有合理的评价机制,消极怠工的情况时有发生。后勤企业整体财务水平的较低水平使得管理效果难以得到保障,经济效益减少。

3.财产关系不明确。高校和企业都是独立核算经济体,但在实施过程中二者资产有很多都是理不清的混杂关系。这种情况一是不利于高校管理自身资产,后勤企业也难以控制好自己的资金管理,二是后勤企业会对业务成本概念模糊,产生都是由学校埋单的心理,既不利于企业健康发展,也损害了学校及师生的利益。长久如此导致高校被动管理,后勤企业失去财务管理责任感。

三、优化高校后勤财务管理对策

1.规范高校和后勤企业的关系,明确职责。职责明确的前提是学校和后勤企业在第三方见证下做好资产评估,理清学校和企业的财产关系。学校必须规范化管理后勤资产,明确指出后勤资产的资产范围。只有理顺关系,后勤企业才能有更好的自我发展的空间和高度的约束力,保障了后勤企业在发展中的自身动力。在资产的评估中,学校还能深度了解合作外勤企业的资产实力、运作情况等,对可能出现的情况有了一定预期准备。在合作期间,校内外组织还应互相组织好定期有效的财务监督,对校内外服务单独建账核算。

2.提高财务管理专业水平。首先要加强在后勤财务管理上的资金投入和有效管理水平,吸引有才能的财务管理核算人员加入到后勤管理的团队中去。加强对现有财务人员的业务培训,统一会计计量方法,强调统一制度,要求以最新的会计方法工作。在学期末开始业务考核,对业务不熟悉或浑水摸鱼的工作人员采取培训再上岗等严格要求。其次,要加强资金的管理,实施有效的成本控制,对企业的经营状况、业务往来都要有详细的记录。

3.加强财务信息化建设。建立健全后勤企业信息化财务管理模式,高校设置后勤信息管理系统,将信息建设与财务管理融合贯通,做好信息资源的开发,运用好财务管理信息化网络。统一办公操作系统软件,专业部门应根据不同的工作分类将信息化不同要求传达到各部门。建设好标准化统一化的信息管理网络,让每一笔资金流动都清楚记录,便于企业和高校管控成本。

4.指定后勤管理目标。高校及企业应于每个工作阶段达成多方面的工作目标共识,这个目标有一个总体展望,细化到各类工作的具体成果上。目标化工作方法的提出,使得对后勤企业财产管理情况有了更加直观的评定标准,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可以运用目标达成过程去分析利与弊。目标化使后勤企业评估业绩深入化,容易发现本质问题。

财务风险管理研究篇二:新制度下医院财务管理研究

随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步伐的逐步加快,构建完善的全民医疗卫生体系成为当前国家面临的重要问题。加大卫生投入、理顺管理体制、切实解决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需要各级部门积极探索研究。

国务院于2009年3月公布了新医改方案,强调医院作为公益性机构,应以为人民服务为根本,使更多的人民群众享受到惠民医疗。解决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根本出发点是加大改革的力度,主要手段是提高医院财务管理水平。具体措施是规范收支行为,加强财务风险的防范,合理确定成本和费用,逐步建立建立财务会计制度、内部控制制度、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和成本预算管理制度,逐步建立内部监督机制,进一步改进财务分析和财务报告体系,使新医改逐步推进。

为适应医疗卫生改革的需要,建立同新医改方案相匹配的财务会计制度,财政部会同原卫生部等部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和相关会计准则于2011年1月公布了新的医院会计制度,新会计制度于2012年1月1日在全国施行,主要适用于公立医院中的综合医院、中医院和专科医院以及门诊部等,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站、乡镇卫生院等不包括在内,企事业单位、人民团体举办的非盈利医院可参照执行。

新医改方案,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基本原则主要有以下四点,一是坚持以人为本,确保人民群众的健康权益。

一、新会计制度的变化

在制度完善方面,新的医院会计制度新增了与国库支付、财政收支、科室预算、资产管理等方面的会计核算内容,新的财务会计制度充分体现了医院的收支特点。新制度会计科目分类合理,真实反映医院的财务收支状况和资产情况,进一步规范了医院成本核算和绩效考核。

在会计核算方面,新制度对医院收支等会计科目进行了重新调整,进一步丰富了财务报表信息,对固定资产开始计提折旧,增设药事服务费,进一步明确了医院成本费用的核算和收支结余的核算管理,对净资产的核算进行了修改。

在预算管理方面,新制度重点强调预算管理和全面控制,提高了会计核算和财务监督的透明度和准确性。新的医院会计制度重点解决了以往制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有助于提高会计的信息质量。

在财务报告方面,新的医院会计制度对财务报表体系进行了完善,建立了财务分析指标体系。新医院会计制度采用权责发生制,财务报告包括会计报表、会计报表附注、财务情况说明书等,对外提供财务报告要经过注册会计师审计签字后公布。

新制度体现了医改的新要求和新方向,体现了我国在医疗卫生领域财务管理的最新理论成果,既能适应财政部门预算管理的需要,又能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医疗卫生事业,有利于现代医疗 制度的完善和发展。

二、医院财务管理理论研究

在医院日常经营管理活动中,所涉及的相关财务活动及财务关系构成了医院财务管理的主要内容。财务活动是指在日常活动中涉及资金运营的过程。财务关系是指医院财务活动中参与主体之间的关系。医院财务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预算管理、内部控制、财务分析、资金管理、固定资产管理、成本管理和财务分析与评价。医院财务管理的主要目标是事业基金稳步提高,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为社会提供更加优质的医疗服务,切实缓解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筹资管理,主要是指医院通过各种融资渠道为保障医院的正常运营、特殊医疗设备的购置和发展扩张提供资金支持。主要融资渠道包括政府补助、融资平台、医疗收入、药品收入和其他捐赠。

收入管理,是对医院的各项收入的范围、收益、标准和分配进行合理的规划,医院收入主要包括日常收入、财政资金拨付、转移支付和项目经费,新医改要求要提高门诊收入、诊断费用和手术护理费用标准,但是严禁药品加成,适当提高医生的诊断收入。

成本管理,主要是成本费用的管理,涉及医疗成本、医药成本及其他相关成本,费用主要是管理费用。新医改和新制度要求要医疗费用的控制,加强成本控制意识,逐步降低成本费用,提高医院效益,增强竞争实力,要打破以药补医的传统旧模式。

资产管理,主要是对流动资产和固定资产的管理。流动资产主要包括现金、药品和应收款项等,固定资产主要包括医疗设备、建筑物及办公设备等。新制度要求要加强固定资产的管理,将资产利用率发挥到最大程度,减少不必要的浪费。

预算管理,是医院按照自身发展规划及相关业务活动编制相关预算、并执行、分析、考核相关预算指标。新医改要求所有资金都必须纳入预算管理,实施全面预算管理,全面预算管理设计财务预算、经营预算,资本预算和筹资预算。

财务报告与分析,主要是指要按照相关规定,依据新的会计准则编制相关报表,出具相关财务状况说明书,对医院的财务状况、预算执行情况、成本控制情况、资产管理情况进行分析评价。

财务监督与控制,主要是指医院根据国家的财务制度和内部控制制度,对医院的各项财务活动进行内部审计和内部控制,新制度要求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科学合理的使用资金,强化风险意识,逐步建立财务风险预警机制,进行科学决策。

三、医院财务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相关对策研究

1.全面预算管理尚未实施

部分医院在制定全面预算目标时候,预算的内容不全面、预算指标的设置不够切实可行、也不够准确,缺少可操作性,一些医院对于全面预算管理的理解存在偏差,预算的内容难以涵盖医院的所有经营范围。大部分医院在编制全面预算时,并没有将医院自身的整体战略目标作为出发点和支撑,预算管理跟医院自身发展战略衔接上较差,只重视短期目标而忽视了医院的长期发展战略目标。 医院在进行预算编制时,应当提升信息化水平,充分利用信息手段,采用先进的预算编制方法。要进一步完善预算管理机构,对预算的执行过程和结果进行管控,分析评价医院预算管理的效率和效果,确保医院预算管理的有效实施。增强全面预算管理的内容完整性,将医院的所有收支活动纳入到预算管理中,切实发挥全面预算的管理职能。

2.成本控制还有待进一步压缩

部分医院在成本控制时都是通过对上年数据进行微调,没有充分考虑到成本的变动情况和实际管理需要,造成医院成本控制无依据。在实际的管理过程中,不少医院成本控制不严格,浪费现象较为严重,缺少必要的执行监督手段。在医疗成本、项目经费、办公经费、公共支出上还存在大手笔支出,重复支出的问题,成本控制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应严格按照新准则的规定,设置相关成本核算科目,进一步加强成本控制。倡导勤俭节约的好风尚,杜绝奢侈浪费。严格经费审批程序,必要时实施联审联签制度。要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对于一些重复购置、重复建设的问题要坚决予以制止。

3.内部控制基础较为薄弱

部分医院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不健全,部分财务人员对内控重视程度不够,思想上不重视,认为内部控制只是流于形式,增加不必要的麻烦,操作性不强。在有的医院,财务人员参与到医院的重大经济决策较少,只是一个核算岗位,并不是管理岗位。

医院要在新准则和内部控制规范的要求下,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在各个关键点都要有明确的内部控制措施,强化医院内部风险管理责任,构建风险管理框架,积极创建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及时发现各种不确定因素,积极构建基于风险控制的医院内部控制管理体系。

4.国有资产管理混乱,职责不清

部分医院资产配置不合理,部分国有资产违规使用,资产处置不合规,资产评估机制不健全,资产统计不规范,监督检查和法律责任不明确。具体表现为国有资产管理制度不完善,国有资产配置标准不统一,安全性相对较低,账实不符。部分医院资产采购不走政府采购,而是自行采购。在出租出借等方面报批手续不完善。资产管理不科学,与医院承担的社会医疗和服务职能不匹配。

四、结论

新制度要求要创新国有资产管理方法,加强国有资产管理。要建立完善的管理机构,明确相关管理职责。制定完善的国有资产管理制度,做好监督检查工作。做好相关账务处理,做到账实相符。优化资产配置,科学使用资产。资产配置应与医院承担的社会职能相适应,做到科学合理,勤俭节约,从严控制。做好资产采购和处置工作。应按照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按照相关程序依法办理。严格监督检查,落实相关责任。

emba论文 财务风险管理研究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