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八

发布时间:2017-06-05 11:37

四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八》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体会我国对联语言的奇妙和人物敏捷的才思,感悟祖国语言的无穷魅力。小编在此整理了四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八》,供大家参阅,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

四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八》

【口语交际】

本次口语交际的话题是向同学推荐一本书。目的是引导学生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在教学本组每篇课文时,教师都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读有关的书,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在本组教学结束之际,开展这样一个口语交际活动不仅是适时的,也是必要的。通过这次活动,可以进一步强化学生的读书意识。

介绍一本书,不管是介绍主要内容,或是介绍书中的一个或几个部分,还是说说读这本书的感想,都会涉及到书的主要意思,概括书的内容,这又与本组训练学生概括文章的内容相一致。

本次口语交际的重点是把书的有关内容向大家介绍明白、清楚。教学中可参考以下几点:

1、先交流一下互相都读过什么书,然后再介绍自己喜欢的书。可与四年级上册要求学生阅读的课外书结合起来,如《爱的教育》《格林童话》。

2、介绍的形式及内容应多种多样,不光可以介绍书的主要内容和学生感兴趣的部分、感想等,还可以请大家欣赏书中有趣的插图、精彩的片段,讲述与书有关的趣话、故事。一个人可以从一个方面介绍,也可以从几个角度介绍,不拘一格。可以一个人介绍一本书,也可以几个人从不同侧面介绍一本书。

3、要注意多向交流:

介绍过程中,允许听的人提出一些问题,介绍者回答或其他同学补充,使口语交际能够真正交流起来。

4、教学评价要关注语言,比如语言的流畅,语言的条理:

不能光注重最后的评价,应把评价贯穿始终,并且通过评价真正提高学生的说话质量,即评即改。

本次习作没有规定特别具体的内容,更没有限定形式,完全由学生自己决定,写想写的内容。目的是给学生更自由的习作空间,更宽泛的习作内容。教学时要注意到这一点,但并不是不进行习作兴趣的激发和习作指导。

教学建议:

1、充分交流,开拓思路,激发兴趣:

习作前要组织学生充分交流,最想写什么?在交流过程中,学生通过相互启发,确定自己最想写的内容,把思路打开。

2、在习作时,引导学生不拘一格来写。但要强调把内容写清楚,学习运用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

3、要注意习作赏析和评价:

评价时,可以先小组交流评价,进一步开拓思路。全班评价,要以赏析为主,把内容、形式有特点的习作读给大家欣赏,师生进行点评。也可以选取一篇缺点明显的习作,讨论怎样修改。要提倡和鼓励学生修改自己的习作。

【我的发现】

“我的发现”通过对话的形式,向学生讲述了怎样把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说得清楚,即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这是中年级阅读教学的一个重点,也是一种重要的读书方法。对话以《普罗米修斯》为例,讲了如何抓课文主要内容最常用的方法──弄清课文写了几部分内容,把每部分内容连起来,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师应有意识地在每篇文章的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练习抓文章主要内容,揣摩概括的方法。教学中要注意两点:

1、抓住课文主要内容的训练对中年级的学生来说,仅是初步的,要求不可过高,应在抓准上多下功夫,对概括内容的语言,不要操之过急,语言的简练是需要在平时教学过程中来加以训练的,开始时学生概括的语言不够精炼是正常的。

2、抓主要内容的方法不只一种,不要强求学生按一种方法概括,读书方法及富个性化,要允许学生用既行之有效、又适合自己需要的方法,如果学生在学习中创造了好的学习方法,要鼓励、要推广。

【日积月累】

教学建议:

“日积月累”安排的内容是歇后语,目的是使学生认识积累一些歇后语,并且激发学生积累歇后语的兴趣。

“水滴石穿──非一日之功”“早开的红梅──一枝独秀”“砌墙的石头──后来居上”比较容易理解。后三句“关羽失荆州──骄兵必败”、“王羲之写字──入木三分”、“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都包含着典故,需要老师或有这方面知识的学生简要地讲一讲。

学生读背歇后语不是单纯地背下来,我们应让学生体会它们在语言环境中的形象传神的作用。所以在背的同时,可以请学生说说读书时在什么地方遇到过歇后语,教师还可以出示几句歇后语,请学生读一读。鼓励学生积累歇后语。

【趣味语文】

趣味语文中的两个故事都是趣联故事。学生通过读故事,体会我国对联语言的奇妙和人物敏捷的才思,感悟祖国语言的无穷魅力。

教学“趣味语文”,应放手让学生自己熟读感悟,还可以在熟读基础上,单独提出两幅趣联吟咏,体会对仗的工整,体会“趣”在哪,“巧”在何处。

“扇”是个多音字,风扇的“扇”读 shàn,扇风的“扇”读 shān。

第一个故事中对联巧妙之处在于运用顶真的修辞方法,第二个故事中对联巧妙地将“一百四十一”这个数字隐含在一些典故和非数字的文字中,因此称这副对联是绝妙的“数字对联”。

四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八》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读好书,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进一步强化学生的读书意识。

2、向学生讲述怎样把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说得清楚,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让学生认识积累一些歇后语,激发学生积累歇后语的兴趣。

4、让学生体会我国对联语言的奇妙和人物敏捷的才思,感悟祖国语言的无穷魅力。

5、给学生自由的习作空间和更宽泛的习作内容,并进行习作兴趣的激发和习作方法的指导。

【教学时间】

四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口语交际

1、让学生先交流一下互相都读过什么书,再介绍自己喜欢的书。(与本年级要求阅读的课外书结合起来,《爱的教育》《格林童话》等)

2、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介绍书的主要内容、自己感兴趣的部分和读书后的感想;欣赏书中有趣的插图、精彩的片段;讲述与书有关的趣话、故事。(从不同的方面,不同的角度,介绍整本书介绍书的部分,不拘一格)

3、多向交流,听的人提出问题,介绍者回答补充。教师相机评价,关注语言的流畅性条理性,即评即改,真正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第二课时

一、我的发现

1、以《普罗米修斯》一文为例,让学生弄懂抓课文主要内容最常用的方法──弄清课文写了几部分内容,把每部分内容连起来,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

2、初步训练学生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用学过的课文或片段在抓准上下功夫,语言要求不一定简练,精练。

3、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有多种方法,允许学生用行之有效的、适合自己需要的方法,并给予鼓励推广。

二、日积月累

1、熟读歇后语,让学生体会歇后语在语言环境中的形象传神的作用。

2、请学生说说在什么地方遇到过歇后语,教师出示几句歇后语,鼓励学生积累歇后语,尽力背诵歇后语。

3、书上前三句比较容易理解,后三句都包含着典故。教师相机讲述《关羽失荆州》《王羲之写字入木三分的由来》《周瑜打黄盖》的典故。

三、趣味语文

1、放手让学生自己熟读感悟,在熟读的基础上体会对仗的工整,“趣”在哪里,“巧”在何处。(第一个故事中对联巧妙之处在于运用顶真的修辞手法,第二个故事中对联巧妙地将“一百四十一”这个数字隐含在一些典故和非数字的文字中,因此称这副对联是绝妙的“数字对联”)

2、“扇”是个多音字,注意区别。注音、组词、练读。

第三、四课时习作

1、充分交流,开拓思路,激发兴趣:

习作前小组交流,说说自己最想写什么,互相启发,打开思路。

2、指导习作,不拘一格,强调清楚:

习作时确定自己最想写的内容后,运用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把内容写清楚。

3、全班交流,欣赏评价,讨论修改:

进一步打开思路,全班评价,以欣赏为主,发现别人的精彩之处进行点评。另选一篇缺点明显的习作,讨论怎样修改。引导、鼓励学生修改自己的习作。

四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八》教学建议

一、注重发现,鼓励探究

从栏目的名称“我的发现”看,一是强调发现的过程性,二是强调学生发现的自主性。

发现过程就是探究过程。以四年级下册为例,本栏目涉及了排比,比喻,拟人等修辞表达,涉及标点的使用,涉及句子含义的理解,文章主要内容的归纳和习作等问题,呈现方式大都由本单元的具体语言材料引入,留下较大的空间给学生自主发现。学生对这些语言例子中进行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出语言表现形式的特点及规律,总结语文学习的方法等。此过程,有一定理性认识特征。但教师千万不要以为四年级学生小就可以越俎代庖,千万不要以自己知道的语法知识来强“教”强“灌”,因为学生没有亲历发现的过程,空洞地接受语法知识,可能会囫囵吞枣,还可能使语法问题复杂化,影响学生今后的语文学习。我们主张充分放手,相信学生,鼓励学生发现探究。例如,四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一》的“我的发现”是要学生发现排比句的特点,体会排比句的表达作用。教师让学生读教材给出的文段后,引导学生自我探究:

1、读例文后,发现这段话的句式排列有什么特点。

2、这种句式读起来觉得怎样当学生有了初步发现后,再让学生找出本组课文中还有有排比句,引导学生总结,再探究。

3、你发现这样的句式,至少由几个相同式样的句子组成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自主发现,就能探索出排比句的"句式相同,且一般有三个以上句子"的特征。

二、重视交流,重在提升

四年级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水平,但是学生水平有差异,程度有区别,若只停留在自我发现的层面上,有的学生可能是表层认识,可能是不全面的理解,还可能是不准确的理解,甚至还会有错误的“发现”。因此,在自主发现基础上的交流显得十分必要。如果我们充分利用好交流环节,学生的认识就能得到矫正,调整,完善,就能得到提升。例如,四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七》中“我的发现”是发现引号的不同作用,有的学生在自主发现中就可能从“和平之花”“摇篮”这两个词语中,认为引号表示比喻的意思。经过讨论交流,大家发现比喻句并不需要打引号,这两个词语虽有比喻意义,但它们使用引号主要表示有特殊的含义。同样的,关于第二句的“特别”一词,有学生可能认为是引用上文词句(《鱼游到纸上》“就在金鱼缸边,我认识了一位举止特别的青年”),也有学生可能认为是强调“特别”。经过讨论,大家可能相互接纳对方观点,得出“这个引号既有引用的意思,更有强调的意义”。

经过多次交流讨论,学生就能进一步总结提炼出“引号有的表示引用,有的表示强调,有的表示特殊的含义”的认识。

三、实践应用 适度拓展

经过自主发现,交流提升,学生对语言表现形式的特点规律有了初步认同,但还不能算内化了,只有再回到实践中应用,将得到的理性认识具体化,才能使语言表达形式的认识进一步内化。例如,在《语文园地一》《语文园地七》的学习中,学生在理解了排比和引号的特点后,再回到其他课文中去寻找,去判断,或者写一写排比句,加一加标点符号,这样学生就检验了自己的理解。再如,四年级下册《语文园地八》“我的发现”是总结体会主要内容的归纳方法,通过发现,交流两个环节,学生可以明白小东的“段意归并法”的意思,但仅停留在什么叫归并法是不够的,只有学生再回到课文中去实践应用,其理解掌握才可能真正到位。比如,将这个方法应用到本单元课文《渔夫的故事》,学生亲自尝试如何归并,如何把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几部分“合”起来,才能真正获得归并法的要义和方法。

在实践应用中,我们还可能遇到新问题,如本单元《文成公主进藏》的归纳,学生就可能发现用归并法并不简洁,而把题目扩展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题目扩展法)。这时,教师应该允许学生适度拓展;主要内容的归纳还有别的方法吗让学生在实践中进一步发现,交流,提升,总结。这样,学生由感性到理性,再由理性回到实践;实践中又进一步理性化……这种循环往复的螺旋上升过程,实际上就是学生的语文能力发展的过程。

我们相信,经过“发现──交流──应用”的三个环节,经历“感性到理性──理性回到实践”的两个来回,学生的发现就有质的飞跃,"我的发现"栏目的教学就会呈现出新的面貌。

猜你感兴趣:

1.四年级下册语文园地八教学设计

2.四年级下册语文园地八课堂教学设计

3.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语文园地八作文教学设计

4.四年级上语文园地八习作范文

5.四年级上册语文园地八教学设计反思

四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八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