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期考试后家长会发言稿

发布时间:2017-05-12 16:55

在现代社会里,孩子的教育问题越来越受到家长的重视和关注,而学校对孩子的教育则承担着义不容辞的责任。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半期考试后家长会发言稿,仅供参考。

半期考试后家长会发言稿篇1

各位家长:

大家晚上好!欢迎家长来学校与我们共同研究学生成长的工作。

今天我想和家长们交流分享三个问题:

1、学校工作。2、探讨交流。3、个人体悟。

一、学校工作:。

(一)高二年级完成了文理分科,这是分科教学的一种选择。国大班组建完毕,这是分层教学的一种选择。高二文理分科后,在现有的考试模式下,语数外依然是三大主科,物化生政史地是综合科目。高考要想考入清北,语数外必须都的135以上,综合科目必须在280以上,所以要想考入高端学校不能偏科。高二年级明年3月末将要迎接辽宁省统一组织的学业水平考试,学校不主张停课而进行专门复习,提醒同学及家长们,不能忽视了反向综合科目学习。

高一年级从军训开始已经完成全部的入学教育,目前大部分同学能够适应高中生活。开学后,学校以多种方式就行调研、开师生座谈会、备课组,教研组工作会,确定调整高一年级的教学难度及教学进度,组织各科备课组长为高一学生讲授学习方法,目的就是让学生早日适应高中的学习生活。通过考试成绩和学生座谈发现,有部分同学还是不适应高中学习节奏。

高一年级目前完成五大学科奥赛的组队工作,随着学习的深入可能逐步进行选拔淘汰,最后全年级竞赛人数稳定在150到200人左右。

高一年级也可能要进行分层教学,具体时间和具体科目等待学校的通知。原则是有利于学业提高有利于学校发展。

(二)竞赛情况,见表格数据

截止目前大连24中在国内竞赛成绩逐年递增,稳居辽宁榜首,但压力越来越大。有兄弟学校给我们带来的压力,更多的压力是自己给自己的,我们常说突破自己就是胜利。我们希望余下的数学、化学学科能再为辽宁省争光。

为什么五大奥赛24中这些年会取得好的成绩?我想应该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有一批优秀的教练员。这些人都在平均年龄30多岁,这些人年富力强、有奉献精神、有团队意识。优点是上进肯干合作。学校层面有总教练、学科层面有主教练,学生层面有优秀的学长相互传递经验。

2、有一个优秀的学生群体。可能每个学校都有一个学科超长的学生,但是没有一个学生群体就没有学习氛围,很难出成绩。独木难成林就是这个道理。学生之间相互促进、相互研究有时超过老师的辅导。

3、总的办学思路正确。多元办学理念,为学有特长的同学提供平台不是为了高考而做奥赛。在国家取消奥赛保送的情况下,学校没有降低奥赛工作要求,相反更强化了教练员队伍的建设。把学科竞赛与高考备考有机结合促进了高考成绩的提升。

我刚才讲这些的目的,一是告诉家长,你们当初选择24中是正确的,24中人有信心也有能力把这些优秀的学生送进理想的学校,让他们更加优秀。二是通过你们告诉周围的人,有适合参加竞赛的学生要加入24中这个团队,因为这里有一个优秀的教练员团队和优秀的学生团队,更有一种竞赛的氛围。

(三)、说说竞赛、高考、社团、科技创新等关系。

1、竞赛与高考:

竞赛适合学有特长学有余力的学生,单科成绩。高考要看全科成绩,注重综合水平。但从近几年自主招生看凡是参加竞赛的同学,在清华领军、北大博雅等名校加试和面试方面都占有优势。清北大数据统计看学生分为四类:竞赛学生、自主学生、裸考的学生、农村降分学生,还是竞赛类学生在大学发展空间大,后劲足。

竞赛有一定的风险,做竞赛要耽误其他科目的学习,能否处理好二者之间的关系非常的重要。提醒高一家长要明确,竞赛是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或者是学科有特长的学生准备的。绝大部分的同学还是要通过高考这条路进入高校学习。如果把高考说成是独木桥,我认为竞赛就是走钢丝。一定要量体裁衣,不要盲目的去搞竞赛。家长不懂不要着急,先问问老师或者学生先适应一段时间再说,如果明显感到学习竞赛吃力就赶紧撤回来安心高考。

2、社团活动与文化课:

社团课是对国家必修必选必考课程一个有效的补充,社团是活动课而不是玩。这些年越来越发现社团活动课不但没有影响国家课程的学习,反而促进了国家课程的学习。高校反馈说24中学生有后劲,我们一直认为是社团课起到了作用。

社团课是24中的办学特色,不但不能减少还要继续深化,优化,拓展。简单说就是玩也要玩出花样、玩出品味、玩出特色。尤其是高一的家长不要把眼光只盯在高考那几个科目上,高考科目只能让孩子上大学,社团会让孩子走的更远与更好。

3、非高考科目与高考科目:

一些学生不重视非高考科目,例如喜欢体育不喜欢体育课。这个想法是不对了,体育精神能影响人的一生,胜不交败不馁、团队合作等精神,都是当下时代所需要的精神。在人员、场地紧张的情况下,学校想方设法开足体育课和体育活动。建议同学早晚能在操场自主运动。

4、自主招生与高考:

今年清华自主招生新政,估计北大也能有相关的政策出台。学校密切关注,积极应对。主要精力还是放在高考备考上,高考是大多数人的事也是常规的事。近几年学校高考成绩稳步上升,通过自主招生的人数也逐年递增,注意我说的是人数不是人次,看人次我们不是全省最好的高中,因为学校最求的是质量而不是数量,不会因为几个数据而让学生浪费时间。

清华准备筹办文科夏令营,还有自主招生要提前进行。家长要今早的关注相关的政策,提前做好各种准备。选本选修课程是学校结合实际情况开设的课程。

家长也要注意科技创新比赛、新概念作文比赛、创新英语比赛、专利发明小小科学家、机器人大赛等。有些活动学校会统一组织,有些活动鉴于人力原因学校不会统一组织但是会给通知,如果学生有特长家长要今早关注。

5、教学班与行政班:

高一年级的分层教学、走班教学、特色班级(国大班、科大班),体育、音乐、美术、劳技、信息课等。高三基本都回归行政班教学。

二、探讨交流:当下时代怎样做高中生家长

高中阶段是世界公认的最具有挑战性的办学阶段。有一本书《我们的高中怎么了》一书谈到的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在我们身边普遍存在——

比如:独生子女在家庭的地位特殊,有不少孩子不明规矩,不知感恩,不懂责任。

比如:单亲家庭、重组家庭、隔代监护等导致有的孩子内向多疑、自卑孤僻、抑郁固执。

比如:学生耳濡目染成人世界中的种种不正常现象,导致个别学生对主流意识不信任、对正面教育反感、对消极事物赞许。

比如:有的学生因为学习上遭受挫折得不到理解和帮助,或者缺乏情感沟通得不到关爱,于是逃避现实,在网络中寻求安慰,甚至离家出走等。

华东师大一著名教授曾经撰文说到基础教育是全社会的事,教育问题不只是学校的事。通常把教育可以分为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今天想和各位家长共同分享几个关于家庭教育方面的问题。

第一、家庭教育的核心是什么?

“家庭教育的核心是情感教育。”20xx年,留日学生汪某在上海浦东机场因学费问题和母亲发生争执,并拔刀刺伤母亲。事件发生后,很多人都在疑惑,这个23岁的男孩究竟为什么会伤害自己的亲人。从留日学生刺母事件,到药家鑫事件,再到复旦医学院学生林森浩投毒事件,这些屡屡发生的极端恶性事件背后,都能找到一个共同的因素:家庭教育片面强调知识与技能而割裂了其他情感。

父母过度关注知识、技能,结果忽视了情感教育,孩子变成了分数机器。表面上看,他们学习成绩好,掌握很多技能,但他变成了一个没有感情的人,他的目标仅仅就是在学业上超过别人。上海某小学发生过这样一件事。在四年级某班,一次数学考试中,一个数学成绩非常好的女孩突然缺席,老师说因为女孩的爷爷去世,她去参加告别仪式去了。话音刚落,全班居然响起一片欢呼声,有人说:“她爷爷可死了”,还有拍桌子和跺脚的。原来,女孩的爷爷是数学教授,经常辅导她,这些孩子认为,如今她爷爷去世了,他们终于可以超过她了。

一个人情感的缺失是很可怕的,没有情感的人就是一个机器,没有感恩的心,没有同情之心,当然也就不懂得珍惜生命。

第二、我们该给给子女留下什么?

20xx年9月13日的《新华每日电讯》中有这样一段文字:9月13日,武汉科技大学新生小郑一到校报名就引起“骚动”,5名家长组成“亲友团”,小郑的行李共有14件。“毛巾都带来7条,卫生纸说是要带4年够用的。”家长能庇护孩子一时,庇护不了孩子一世。孩子和家长都应该在这个问题上摆正位置,调整心态。家长越俎代庖,实际上是剥夺了孩子参与生活锻炼的机会。这几年,清华大学新生入学专门设置隔离带,把进入校园的家长和学生隔开,让学生自己去报到并完成各项手续。网络对此给予了积极的评价。

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最感激父母什么也没给自己留下”,他说:“人的幸福感不在于你拥有什么东西,而在于你如何拥有这些东西。从零做起,一点点地往上成长,然后不断地经过自己的努力获得成就感,最后让成就感转化为幸福感,这个过程是人生中最美妙的体验。”给孩子攒钱不如让孩子值钱。什么样的人值钱?一个身心健康、懂得感恩、诚实守信、乐观向上、一技之长的人值钱。

第三、当下的孩子喜欢什么样的家长。

国内一位知名大学的校长有一次问自己的女儿:“你眼中的好父亲是什么样?”女儿回答:“一个好父亲要有90%的温柔和10%的冷峻。”好父亲要民主,和孩子做朋友;但当孩子出现错误的时候,要敢于批评、敢于惩戒、敢于说不。与孩子相处,应该有一些原则和底线是孩子绝对不可以触犯的。

“父教缺失”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非常普遍,教育孩子的重任往往都落在妈妈的肩上。可是有些妈妈也很尴尬。一个孩子写到:“我有很多心里话想和妈妈说,可妈妈和我的对话仅限于学习,好像在妈妈的字典里,成绩就是爱的等式。成绩下滑的时候,妈妈就会很粗暴地训斥。”“在最困难的时候,我需要的是鼓励、温暖,不是冷漠和打击。难道母爱要用成绩来换吗?”孩子渴望的温柔,并不仅仅是温和的语气、温和的语言、亲昵的动作这些表面化、形式化的东西,他们更需要的是一颗可以包容、理解、体察他们的心。

有一位妈妈有一个不错的办法,她说:“在没有好办法的时候,要求自己保持冷静,通过书籍、网上的交流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答案。只有让自己不断充实、提高,才能更好地去教育孩子。”

第四、家庭教育要警惕的几个误区。

北京师范大学的一项调查显示,我国绝大多说青少年心理较为健康,但是,仍有16.4%的小学生、14.2%的初中生、14.8%的高中生有异常心理问题倾向。“在中国三亿四千万未成年人中”这个比例是相当惊人的。

孩子原本没有好坏和对错,之所以出现病态,成人错误的教育是重要原因。

家庭教育误区1:重成绩轻情感。只要孩子学习好,就什么都好,什么人情世故都可以不知道。为此,家长和孩子围绕成绩展开的家庭战争从来没有平息过。要知道,越是专制的教育越会引起叛逆,“关系好坏决定教育成败。”父母要尊重孩子理解孩子,给孩子一个成长的空间,这样才能走进孩子的心灵,教育才能起作用。

家庭教育误区2:重物质轻精神。有些父母,只要是孩子提出的要求,一概答应,这样孩子在对外交往的时候就容易霸道、蛮横,一旦别人不满足自己的要求,就会产生挫折感,会愤怒,甚至可能产生报复的念头和行为。

家庭教育误区3:父母期望转嫁。在某些父母的眼里,孩子似乎是他们实现自己理想的工具,他们总是期望在自己身上没能实现的统统要孩子来完成。这往往会让孩子倍感压抑,甚至会以各种形式进行反抗。

为人父母真是不容易,不仅要承担不轻松的教育支出,还要面对越来越难以捉摸的儿女。作为学生成长路上的重要伙伴,家长应不断更新家庭教育的观念,同时努力提高自己并成为孩子人格的榜样。还是那句话,“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

三、个人体悟:三种能力不可缺少

人在生活中总要面对各种各样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就需要各种各样的能力。而在所有的能力中,有三种能力是不可缺少的。

一是自主学习的能力。在学生时代从课本中所学习的知识都是前人在生产生活中为解决现实问题中所积累的实践经验,这些经验性知识很多都与我们现实生活距离很远。人在生活中总是会面临新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些新的问题,就要不断的进行学习。通过学习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生成解决新问题的能力。从这个角度讲,在学校的学习中,学习知识不是最为重要的,而是通过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培养起来的自主学习的能力最为重要。有了学习的能力就会不断的通过自主学习来丰富更新原来的知识体系。有了自主学习的能力就有了解决新问题的基本工具。不仅是书本学,更多是要从工作中学,从交往中学,从失败中学。

二是沟通交流的能力。每个人都不是孤立,尤其现代社会中分工越来的越细致,因此人与人之间必须进行沟通,通过相互沟通才能交流思想和分享方法,这样才能促进彼此的工作。尤其是在一个群体内部,彼此之间有效沟通更是提升群体工作效率的必要保证。经常发现因为沟通的能力或者沟通技巧的缺失给工作带了不必要的损失。更为可怕的是在沟通交流中产生的误解或者是信息传递过程中的信息损耗,这样就会严重降低团队的工作效率。

三是自我心态调节的能力。人在生活工作中,不可能事事都令自己满意,挫折与失败在所难免。生活工作中经常会出现自我设计与现实之间存在差距,这个时候就要有自我心态调节的能力。调整自己的心态使之平和,如果长时间的心态不平和就会出现情绪低落的心理现象,这样的心理现象如果没有及时进行自我调节,时间久了就会产生心理疾病。有了心理疾病的人不但自己生活质量低下,同时还要影响团队中其他人的工作效率。所以掌握自我调整心态能力至关重要。

半期考试后家长会发言稿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