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美学原理论文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对生活环境的美感追求也不断增强,将美学原理完美融合于生活各个领域,能够更好地刻画 生活之美 ,进而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追求。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美学原理论文,供大家参考。
关于美学原理论文范文一:园林景观设计茶文化的美学意义
摘要:中国传统文化是园林景观设计的灵感之源,而茶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对园林景观设计更有重要的贡献。园林景观设计要求审美价值、实用价值与人文价值的统一,而体现传统的美学意义更是园林景观设计的重要追求。本文从园林景观设计中茶文化元素的应用出发,对茶文化元素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传承、升华与融合,并进一步分析茶文化元素应用的美学意义,有望在弘扬中国传统茶文化的同时能推动园林景观设计的发展和繁荣。
关键词:园林设计;茶文化元素;美学意义
园林景观设计指的是在特定的环境或区域内,利用设计手段和艺术思维对区域环境的地形、植物、园艺、建筑等开展人工再造活动,以此赋予园林景观新的生命力,带给人们美的享受。园林景观设计活动在满足人们对园林布局、规划、空间结构等方面要求的同时,致力于增加园林崭新的艺术价值和欣赏性,同时能够保护神态环境的发展,促进生态条件的优化。园林景观设计不仅仅是一项建筑活动,更是一项社会性的活动,体现了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程度和人民的价值取向。园林景观设计的目标是实用、美观,在实用、美观的基础上追求深层次的审美价值。茶文化元素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是茶文化的传承、升华与融合过程,也是彰显美学意义的过程。
1园林景观设计中茶文化元素的应用
1.1茶文化元素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得到传承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及社会的进步,城市化建设如火如荼的进行,而园林景观的设计也已成为现代社会建设的重要方面之一。园林景观设计中茶文化元素的应用,促使人们重视传统文化并进一步理解传统文化的深刻内涵。现代园林景观的设计要求对茶文化元素获得较为深刻的理解,也就要求将茶文化的精华部分进行展示[1]。此外,园林景观的设计过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过程,需要各方的共同努力,涉及众多部门,需要经历长期的过程。因此,也就为茶文化元素传承的提供了宝贵的机会,使得文化的传承在一个较长时期中进行,更加增加了茶文化元素传承的深度和广度,进一步扩大茶文化元素的影响力。
1.2茶文化元素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得到升华
城市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演进过程。不同的城市其经济发展、政治背景、文化底蕴及社会环境等方面,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而城市与城市之间最大的差别在于其文化底蕴的差异,而文化底蕴的差异又是通过城市一系列的生产、生活活动来体现的。其中,园林景观设计是城市文化底蕴的重要体现,深刻的反映了一个城市特定的人文精神和社会自然环境,也是见证一个城市发展的重要标志。在园林景观设计过程中,利用茶文化元素加以设计,在彰显茶文化元素内涵的同时,也能赋予茶文化元素新的审美意义和社会价值。文化元素不仅仅是一个民族文化发展的具体表现,也是一个民族人民生产及生活方式的缩影。园林景观设计的过程同时也是茶文化元素再生产的过程,通过社会群体一系列社会实践活动的作用和催化,茶文化元素的内涵得到极大的丰富,并逐渐得到升华,使得茶文化元素的现实意义和时代意义更加鲜明。
1.3茶文化元素与园林景观设计相融合
茶文化元素和园林景观设计之间并没有严格的界限,园林景观设计作为一项客观存在着的社会实践活动,同时也是一种现象[2]。从文化形成和发展的角度看,园林景观设计的过程,也是园林文化形成和发展的过程。随着园林景观设计的繁盛,社会上已形成一种特殊的园林文化,并对社会成员的审美观念和价值取向产生了重要影响。而园林文化的形成是离不开茶文化元素的熏陶的,可以说,园林文化中包含着一定的茶文化元素,而茶文化元素中也蕴含着园林文化的因素。通过一系列的社会生产、制造活动,两者不断融合,在融合中促进园林文化和茶文化的发展。园林文化作为小范围的环境文化逐渐受到大范围茶文化的影响,最终带给社会成员崭新的艺术享受和美的熏陶。
1.4园林景观设计与茶文化元素结合更有艺术感和社会价值
园林景观设计与茶文化元素都存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但两者都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与社会其他元素发生着各种各样的联系。社会实践活动是文化的载体,而文化则是社会实践活动的价值体现,在园林景观设计过程中,园林景观艺术与茶文化元素的结合,使园林设计成果更加具有文化内涵和艺术魅力,而茶文化元素的现实价值和时代意义也大为增强,两者的结合是社会发展的结果,也是人们价值观念变革的结果,同时也是城市经济、政治、文化及社会其他领域共同作用的结果。通过享用园林景观和茶文化元素的结合物,人们将会感受到巨大的美学意义,并开展更富有效性的社会活动,从而为社会创造更大的价值。
2园林景观设计中茶文化应用的美学意义
2.1现代园林景观设计审美的本质———“比德”与“悦心”
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不仅仅是一项社会性的生产实践活动,也是彰显文化美学意义的重要途径之一。园林景观设计作为一种较为常见的艺术形式,受到了美学思想的熏陶和影响,也是美学思想在建筑领域的生动体现。现代园林景观设计审美的本质是美善统一,同时将遵守伦理道德作为美善的行为准则和基础,倡导在艺术创造活动中感悟自然和人生的价值和意义。而茶文化元素的社会美学观点是“比德”,即将社会伦理道德、道义转移到自然景观上,自然景观则成为抽象道德的物质载体和表现形式,“比德”也是完善人格的重要途径之一[3]。植物配置是园林景观设计过程中的重要环节,而“比德”则在植物配置环节得到了生动体现,如“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岁不寒无以知松柏,事不难无以知君子”、“挺拔虚心有节”等古代诗词都体现了园林景观中“比德”的设计理念和美学思想。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常有的植物有“四君子”:梅、兰、竹、菊及“岁寒三友”松、竹、梅。“比德”强调的是儒家学派的社会审美观念,主张利用道德伦理对社会成员进行约束,遵循自然发展的客观规律和趋势,通过欣赏并运用自然之美,达到自然与人和谐共处的状态。虽然自然中的花鸟植物并没有思想意识,但通过人类的实践活动即园林景观设计活动,实现了自然物的社会价值,扩大了生命形式。而“悦心”则主要是针对园林景观的空间结构设计而言的,合理的空间划分及设计可以给人们带来美的享受和愉悦的精神体验,园林的功能不仅在于为人们提供休闲娱乐的场所,还是人们进行社会交往的重要媒介,也是建立社会联系、优化社会关系的重要支撑。中国园林的最大特色在于其丰富的文化内涵,而丰富的文化内涵则是情感、观念及思维方式的综合,通过欣赏园林景观的设计,满足了人们精神和物质的双向需要,产生愉悦的社会体验和身心感受。
2.2现代园林景观设计审美的形态-“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茶文化元素中所蕴含的“乐而不淫、哀而不伤”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涵:第一,人与人之间相互敬重,相互秉承尊重之心,追求人与人之间距离的适当;第二,人对自然、历史、规律怀揣敬畏之心,保持中立的态度;第三,对生命个体的尊重和爱惜,追求本心的真挚和纯洁。园林景观设计中的“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在古代,往往以制度作为实行方式,最为典型的是古代的社会制度,即要求各个社会群体严格遵守各项社会制度和社会规范。社会地位较高的阶层更是要严格服从宗法制度的约束,而社会阶层低的人士需要掌握系统的社会礼节。“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美学特性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则体现为景观设计的层次感较为分明、具有规则意识。园林景观设计追求的是一种普遍使用的价值准则,也就是“中庸”的思想,包含了不偏不倚、无过也无不及、调和折中,十分推崇温而不厉、威而不猛、惠而不费的处世态度,如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追求的恬淡、静美、安逸等效果也是折中思想的体现。“致中和”便是园林景观中常见的处理办法,即世间的万事万物可以通过统一的调配和导向,形成最佳存在的状态。可是社会经济总是向前发展的,人的欲望和要求也随之产生,要想达到“致中和”的状态,必须使得世间万物各得其位,在合适的时机进行社会活动,促使自然、社会、宇宙达到和谐共存。在园林景观设计过程中,注重通过对自然景观的协调,使自然景观达到和谐统一。同时,“致中和”的美学思想也大大增加了人们对园林景观设计的审美情趣。因此,现代园林景观设计应讲究寓意于物的表达方式,不断探究园林景观的美学特性,发现园林景观设计过程中的美学意义,以此带给人们丰富的美学享受和美学熏陶。通过对茶文化元素的不断发掘,逐渐增强园林景观设计活动的继承性和创新性,提高其审美价值和社会价值。
3结语
综上所述,园林景观设计过程中茶文化元素的应用是茶文化的传承、升华与融合过程,深刻体现了现代园林景观设计审美的本质-“比德”与“悦心”、现代园林景观设计审美的形态-“乐而不淫”与“哀而不伤”的美学意义。同时,随着我国园林景观设计的进一步发展,我国茶文化也逐渐得到繁盛,园林景观设计过程中茶文化元素的应用不仅仅极大推动了园林景观设计工作的开展,也为弘扬我国传统茶文化作出了贡献,同时也体现了一定的美学意义。
参考文献
[1]陈晓晴.羌族文化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3.
[2]刘宁.土家族文化元素在其聚集地域园林中的应用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4.
[3]孟姣.泉城水文化在景观艺术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D].山东建筑大学,2014.
关于美学原理论文范文二:园林建筑艺术美学思想研究
一代美学宗师宗白华对于园林中的“窗”这样描述:“窗子在园林建筑艺术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有了窗子,内外就发生交流。窗外的竹子或青山,经过窗子的框框望去,就是一幅画。颐和园乐寿堂差不多四边都是窗子,周围粉墙列着许多小窗,面向湖景,每个窗子都等于一幅小画。而且同一个窗子,从不同的角度看出去,景色都不相同。这样,画的境界就无限地增多了。”窗和门不同,门能够进出,而窗则是眼睛的穿越、光线的投射、风景的呈现。透过漏窗,人在墙边走,景在眼前移,虽近在咫尺,却光影迷离,隐隐约约,景致若隐若现,似隔非隔,这种暧昧的距离感是一种诱惑。说到中国园林,自然就会想到江南的园林,当然就离不开苏州园林,俗话说:“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且不说苏州园林整体造物和写意的博大与精深,其中一个小小的漏窗就足以让人为之赞不绝口。据记载,我们见到窗的具体形象最早是在汉代的明器上,可以看到不同形式窗的图形。《淮南子•说山训》中就有一段形象的描述:“受光与牗,照北壁”,“十牖毕开,不若一户之明”。可知当时的窗是朝南开并且很小,从窗中射进光,能直接照到背面的墙壁上。汉代出现了直棂窗。直到魏晋时期,文人兴起建造花园,使窗置身于景观与屋墙交界处,赋予窗更多的含义,起到漏窗隔景与引景的双重作用。隋唐至宋,出版了图文并茂的《营造法式》,已对窗的构建作了具体的说明。至明清时代,建筑用窗,工艺成熟,式样繁多,且存世较多。漏窗是一种满格的装饰性透空窗,俗称为“花墙头、花墙洞、花窗”,是窗洞中装饰着各种镂空花纹,用以装饰墙面和点缀园林景色。漏窗内外相通,窗内图案疏密布局匀称。它以多变的造型、精美的纹饰,不仅使平淡的墙面产生变化,而且由于它隔了一层窗花,可使两侧相邻空间似隔非隔,景物若隐若现,富于层次,引游人兴致。而且窗饰题材丰富,熔文学、书画、雕刻、戏曲、民俗等为一炉,折射出华夏窗饰艺术博大精深的文化渊源,体现着漏窗文化的审美精神。
1空间形式自由多样
漏窗空间形式自由多样体现在其花纹图案极为丰富多样,单在苏州园林中就有数百种之多。从形式上来看,大致分为方、横长、直长、圆、六角及其他各种不规则形状。而前面三种除了做成方角以外,又有圆角与海棠纹等形式。几何形体图案多由直线、弧线、圆形等组成。全用直线的有万字、定胜、菱花、六角景、冰裂(冰纹)等,全用弧线的有鱼鳞、球纹、钱纹、如意、波纹等。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线条构成的有寿字、夔纹、万字海棠、六角穿梅花和各式灯景等。还有四边为几何图案,中间加琴棋书画等物的式样。同样还表现在其内容极其多样上,漏窗的内容多为花卉、鸟兽、山水或单纯几何图形,也有以传奇小说、戏曲及佛、道故事的某些场面为题材。自然形体的图案则取材范围较广,图案题材多取象征吉祥或风雅的动植物。属于花卉题材的有松、柏、牡丹、梅、竹、兰、桃、石榴等。属于鸟兽题材的有狮、虎、云龙、蝙蝠和松鹤图、柏鹿图等。物品题材有花瓶、聚宝盆、文房四宝和博古等,还有表现戏剧人物和故事、象形文字的图案。属于人物题材的多以小说传奇、佛教和戏剧中的某些场景为题材。空间形式自由多样有其独特的优点,在构图上总的来说,以直线组成的图案较为简洁大方,曲线图案较为生动活泼。贝聿铭说过,“在西方,窗户就是窗户,它放进光线和新鲜的空气;但对中国人来说,它是一个画框,花园永远在它外头。”在现代室内设计中,漏窗的运用是一个再设计的过程,间形式自由多样亦得到较为充分的表现,图案的选择上比较简洁、多样,例如万字纹、冰裂纹、梅花图案等,如西安香格里拉的室内设计中把万字漏窗图案基本形与灯具设计的结合,这种手法在苏州古城区景观设计中也有体现。再如一特色中式餐馆,布局上采用传统庭院、中轴递进的营建法式,在空间转换、交接置景的处理上,充分利用“窗”的穿插借景手法,选用典型的漏窗图案点缀装饰,造型上将原构件重新组合出新。把门环、条儿、斗拱、门罩赋予新的用法,色彩上避开了繁杂华丽,融入民居的质朴,再加上古典家具与艺术品的陈设,营造出具有东方神韵的餐饮环境。
2与空间关系和谐
在空间理论上,宗白华说:“建筑和园林的艺术处理,是处理空间的艺术。”老子曾说:“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室之用是由于室中之空间。而“无”在老子又即是“道”,即是生命的节奏,形象地阐述了空间的实体与虚空,存在与使用之间辩证而统一的关系。“虚”与“实”的概念由来已久,其合理的应用可以使空间关系更加和谐。在苏州新博物馆设计中,首层展厅与天窗、廊道由墙隔断分开,人漫步廊道,展厅的构架、天花和木框使人联想到中国古建筑的语言,而廊窗外的一个个庭院,由窗取景,若隐若现。而这所有的组织,贝聿铭是以非常简明、便捷、出神入化的建筑语言来表达的。中国传统建筑艺术要求内部空间具有通透的境界,建筑物更是强调虚灵、通达、留白、轩豁。门窗喧豁、廊墙留虚,能有效打破封闭局促的格局。如留园“五峰仙馆”南北两面基本上被轩豁的门窗所包围。“鹤所”的墙壁几乎为四周的门洞、空窗或花窗所占,框景效果极佳,窗外的庭院、天井里的湖石花木都可框景收纳,有种由景入画的效果,让人回味无穷。室内设计艺术借用古代园林美学精神,通过借景、对景、隔景、合景等设计手法将室内空间化为自然和谐的空间。如设计苏州加城国际销售中心的设计师所说:“‘园林’自然地成为室内空间处理的基础。”正是在空间中强调了园林景深的做法,通过半通透的木格、朦胧的纱幔、层层的圆窗,使得各空间自然浸透,在面积不大的室内巧妙地表现出优雅的节奏、韵律强烈的空间景深。达到以小见大、步换景移的空间效果和心幽境醇的意境追求。再如上海锦沧文华大酒店套房设计,在入口处设置屏障,并将园林元素抽象化,融入室内空间,营造出“犹抱琵琶半遮面”的空间含蓄美,赋予空间既传统又时尚的美感,将意境升华。
3与光的合理应用
“让光线来做设计”是贝氏的名言。贝聿铭借鉴了中国传统建筑中老虎天窗的做法,将天窗开在屋顶的中间部位,自然光线透过木贴面的金属遮光条交织的光影,进入到博物馆的活动区域,使光线柔和,便于调控,以适宜博物馆列展示。光线经过色调柔和的遮光条的调节和过滤所产生的层次变化,以及不同空间光线的明暗对比,仿佛能让周围的线条流动起來,令人入诗入画,妙不可言。这一设计不仅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建筑的屋面造型样式,而且解决了传统建筑在采光方面的实用型难题。在苏州博物馆新馆的设计中建筑构造采用玻璃、开放式钢结构,特别是屋顶的立体几何形天窗,突破了中国传统建筑“大屋顶”在采光方面的束缚。新馆屋顶之上,立体几何形框体内的金字塔形玻璃天窗的设计,充满了智慧、情趣与匠心。在现代室内设计中,漏窗本身的花纹图案在各种角度光线照射下会产生各种变化的光影,使光线在空间中产生和谐的虚实关系,营造氛围,使传统情感得以延续。如河南天地粤海酒店的餐厅入口大门以及入口处的隔断的设计,就是体现了漏窗的魅力和韵味,它的图案形式仿照园林中的漏窗,设计很有光线感,镂空的造型使光影隐约、柔和,对空间进行分割,同时又富有浓厚的装饰意味。“山不在高,贵有层次;水不在深,妙手曲折”。园林中漏窗的运用使园林内外、远近不同层次的映衬汇集,使人在信步漫游中不断感受景致的无限丰富和空间的无限广大,看似是窗,却犹如景又犹如画一般,正所谓“瓮牖与窗棂,到眼皆图画”,达到“实中见虚,虚中见实”的审美意境,值得我们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去借鉴和运用。
参考文献
[1]宗白华.美学散步[M].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5.
[2]付长丽.苏州园林漏窗造型艺术研究[D].山东大学,2011.
[3]周伟,王佳,蔡平,曹光树,张亚君.苏州古典园林漏窗之美[J].南方农业(园林花卉版),2009,(4).
[4]胡秀娟,阮超毅.品鉴苏州古典园林建筑的漏窗之美[J].福建建筑,2009,(2).
[5]董振怀,刘春龙.苏州园林艺术漏窗的特色[J].沧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2,(4).
关于美学原理论文相关文章:
1.美学原理论文5000
2.美学论文
3.美术学科论文题目
4.论书法中的美学论文
5.研究美学在服装表演造型中的渗透论文
6.体育舞蹈中的美学艺术教学论文
关于美学原理论文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