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教育子女成功案例5篇

发布时间:2017-03-22 10:53

在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三个环节中 ,家庭教育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的形成起关键作用。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家长教育子女成功案例,欢迎阅读!

家长教育子女成功案例1:

留美博士生陈都的家庭教育。

教会学习方法踏上成功之旅。2003年8月18日,对于在中国科技大学就读的陈都来说,是一个终身难忘的日子。这一天,他盼望已久的愿望实现了,他获得了公费到美国旧金山斯坦福大学攻读博士研究生的资格。消息传到了家,传到了母校——安徽省天长市十八集中学,作为父亲的十八集中学陈玉宏老师,非常激动,多年的教育,没有白费,回想起陈都的学习、成长经历,他有着说不完的话,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除了在教学上取得了优异成绩外,在家庭教育方面,陈老师也有着独到的见解和成功的方法。以下便是陈老师的自叙。

培养兴趣,给孩子一个好老师。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人由于先天遗传和生活、环境、教育的影响,总是千差万别的。我在教育子女的时候,首先培养孩子对知识和学习的兴趣。陈都在上小学一、二年级的时候,对学习的兴趣不高,我认识到问题的严重,觉得应该激发他学习的兴趣,就给讲没有知识的危害性,并带他到新华书店,看着琳琅满目的书籍,小陈都眼睛闪着光,稚气地说:“这里有这么多的书呵!我要把这些书都搬回家。”我说:“光搬回去有什么用,要增长知识,必须看书,认真学习,只要你能认真去看书,我就不断地给你去买,你说行不?”我从新华书店买来了一些课外读物,如《山海经》、《百家姓》、《小学生作文选》、《数学习题集》等一些书,一回到家,他就埋头苦读,对书的兴趣产生了。没几天,就把我买的几本书看完了。

我又从校图书室,从朋友那里不断地借书给他看,他什么书都看,可以说包罗万象:天文、数学、历史、生物,本本看得都有劲。当然,遇到不懂的问题时,我并没有像其他父母那样,就给孩子一个答案,而是一起探讨,一起研究,一同去查工具书。事实证明,用这种方法,特别能提高孩子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小陈都常常会为自己通过看书弄懂了问题高兴好几天。

在娱乐上,我适当处置。我教育陈都学习的时候就应该认真学,休息的时候,就应该尽情玩。他看电视,我从不限时,爱看就多看,不爱看就少看,时逢播放《西游记》,由于有些学生家长不让孩子看,这些学生央求他讲昨晚的“故事”,等讲完了,下面是什么情况,电视还没有放,陈都就在家里看《西游记》原著,第二天,去讲给他们听,他们语文老师当时风趣地对我说:“陈都为了给同学们讲故事,现在每天回家都要备课了!”

好的学习方法,是通向成功的捷径。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对学生说,学习要讲方法。孔子云:“学而时习之”讲的就是方法。上课要认真听讲,课前要预习,课后要复习,要学会整理、归纳,融会贯通,举一反三。在家中,我也经常对他这样说。

每天晚上睡觉前,他总把课文或英语单词过一遍,把一天下来的重点复习一遍,才安心地睡觉。

在一次期中考试时,他的试卷中的大题目正确率较高,而填空题、选择题错误较多,我就对他说,问题在于对书中的基本概念还没有掌握清楚。他听了以后,认真复习,反复看书,还要求我向他提问题,我一边看着他的书,一边提问题,他对答如流。在期末考试中,再没有上次的现象出现了。

善于归纳是陈都学习方法上的重要一点,他对各科的学习,能注意整理、归纳。记得有一次,我无意中用了他的一张草稿纸,他在整理时,发现少了一张,就问我,谁动的,我只好实说,他难过得饭也吃不下。我教导他问老师问题时,要在经过深入思考后,疑惑不解时,才去问,这对学习才有帮助,而陈都平时很少问老师这一题怎么做,那一题怎么做,总是问:这一部分与那一部分知识的区别和联系是什么。有一次,在课堂上问数学老师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的区别是什么,联系是什么?当时老师可能感到一两句话难于讲清楚,结果就在第二天的课堂上,用了一堂课的时间,讲了这个问题,并表扬了他发问有水平。又如在物理课学习“自由落体运动”一节后,听老师讲了物体在运动中有一个向下的正速度,同时还有了一个向上的负速度,对负速度如何计算,课本中还未提及,他却通过自学,得到了解答。

在读书中能“质疑”和“设疑”,通过思考请教老师,达到“解疑”的目的,这是一条好的学习方法,是通向成功的一条捷径。学会做人,让孩子终身受益做人是孩子的立身之本。陈都小的时候,我常给他讲故事、讲历史,他至今还保存着一块纪念像章,那是小学四年级时到淮安“周恩来纪念馆”参观时买来的,在路上我就给他讲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故事,希望他长大后成为一个爱自己的国家,爱自己的民族,有社会责任感的人,不能光为自己活着,要像周总理那样,以天下为己任。

孩子上小学第一天,我到学校参加家长会,散会以后,其他家长领着孩子走了,我让孩子留下来,父子俩一起将开会场地上留下来的纸屑、果壳一起拾起,给孩子上了生动的一课。

教育孩子要有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决不能让孩子成为一个知识丰富而性格古怪,对父母没有感情,对他人漠不关心的人,要尊重他人,诚实守信,自立自强。要把孩子当做一个独立的人,充分尊重和理解孩子,无论他犯多大错误,要和他讲道理,决不能动手。

放暑假的时候,他经常到小朋友家去串门。有一天,我外出回来,看他不在家,就去找他,他正在别的小朋友家里玩变形金刚,七八个变形金刚放在地上,还有两三个拆散了。人家的门敞开着,房间里一个人也没有。我问他,是不是主人家的小朋友让他玩的,他不吱声。

这时主人回来了,我主动向他道歉,主人却谅解地说:“玩是一个小孩的天性,他在拆变形金刚,说明他脑瓜聪明,有动手能力。”说后还借了两个变形金刚给他。回家后,我没有责备他,而是告诉他:“在没有得到别人允许的情况下,千万不要拿别人的东西,这是坏孩子才干的事。”他说:“爸爸我懂了,下次再也不会了。”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这是我平时经常对他说的一句话,小学二、三年级时,自己的鞋子自己洗,自己的袜子自己洗,自己的房间自己打扫。记得小学四年级的时候,陈都得了感冒,我让他一个人到医院去看病,从挂号、找医生看病、划价、交费、取药,都是一个人做。在大学期间,无私地帮助别人辅导英语;获得的奖学金,拿来资助些贫困的大学生;申报出国留学所需要的一系列手续,也是他一个去办。这些生活履历,为他今后走向社会,奠定了结实的基础。

陈老师的一番话很有见解。“天才”不能创造,但做家长的只要不失时机地去发现、培养,开发孩子天赋中的特长,每个孩子就都能获得成功。陈都以自己的努力和拼搏,走上了自己所追求的人生道路,今后的路还很长,我们衷心祝愿他继续努力,不断进取。

家长教育子女成功案例2:

李苦禅教子的案例。

李苦禅先生(一八九八至一九八三),是我国当代著名的国画家和美术教育家。李燕是他的儿子。在李苦禅的苦心教育下,李燕在画坛脱颖而出,也颇有造诣。“人无品格,下笔无方”,李燕子承父业,也迷上了绘画,李苦禅便经常对儿子说:“人,必先有人格,尔后才有画格;人无品格,下笔无方。秦桧并非无才,他书法相当不错,只因人格恶劣,遂令百代世人切齿痛恨,见其手迹无不撕碎如厕或立时焚之。据说留其书不祥,会招祸殃,实则是憎恶其人,自不会美其作品了。”

李苦禅自己说到做到,率先示范。一九三七年北京沦陷了,伪“新民会”妄图拉拢社会名流为其装点门面,派人来请李苦禅“出山”:“您要答应了,有您的官做,后头跟个挎匣子(枪)的,比县长还神气哩!”李苦禅不为所动,凛然拒绝。此后,他断然辞去教学职务,以卖画为生。

父亲的言行,儿了看在眼里,听在耳里,记在心里,化为行动。“文革”结束后,有天,李苦禅叫来儿子,说有关部门通知前往认领散乱的查抄物品。

他对儿子再三叮嘱:“上次叶浅予和陆鸿年把错领的那些东西都退给咱们了。这正是看人心眼儿的时候,咱们要错领了,也要不人家啊!”也正让李苦禅说着了,在李燕领到的“杂画一批”中发现,一卷二十件黄宾虹未装裱之作,上有二三件书有李可柒的上款。李燕遵未嘱,当即交还工作人员,并立即通知李查柒。李可柒见心爱之物璧还,喜不自胜。李苦禅听说后,也非常高兴。当时在场的友人开玩笑说:“何不趁此跟那位李先生讨幅牛?”原来李可染画牛是出了名的。但李苦禅连连说:“物归原主是做可!”李苦禅逝世后,李燕曾在《风雨砚边录──李苦禅及其艺术》一书中详细谈到此事。由此可见,父亲的品格教育对他的影响之深。“干艺术是苦事”,李苦禅教育儿子从艺,不是就事论事,而是“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他对儿子说:“干艺术是苦事,喜欢养尊处优不行。古来多少有成就的文化人都是穷出身,怕苦,是不出来的。”接着,他结合自己从艺过程,说:“我有个好条件──出身苦,又不怕苦。当年,我每每出去画画,一画就是整天,带块干粮,再向老农要根大葱,就算一顿饭啦!”在父亲的教导下,李燕不怕风吹日晒,不畏爬山涉水,长期坚持野外写生。

家长教育子女成功案例3:

著名作家莫言和才女管笑笑的父女情。

莫言,山东高密人,我国当代著名作家,代表作有中篇小说《透明的红萝卜》、长篇小说《红高粱》、《丰乳肥臀》等。1976年入伍,1984年考入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后又考入北京师范大学创作研究生班,获文艺学硕士学位。莫言的女儿管笑笑受到父亲的熏陶而从小偏爱文学艺术。2003年初,管笑笑以一本笔调冷峻的《一条反刍的狗》作为处女作杀入文坛。这本描写大学校园生活的小说很快被读者看好。日常生活中的这对父女,20多年的父女情很少为外界了解。笔者日前采访了著名作家莫言的女儿管笑笑,为他们的父女深情而感动。

深埋在平静外表之下的父爱。莫言与妻子杜勤兰是同乡,感情深笃。1981年,结婚两年的他们有了爱情的结晶——长着一双大眼睛的女儿管笑笑呱呱坠地。这个不谙世事的婴孩令莫言和妻子视为珍宝,异常疼爱。在笑笑的记忆里,穿军装的爸爸每次回家探亲,都会给她带回很多书,有童话故事、作文选、字典、连环画……装得包里鼓鼓囊囊的。当然,细心的爸爸肯定也不会忘记给她带好吃的,小孩子毕竟是小孩子,哪个不爱玩爱吃呢? 八九岁时,笑笑跟随妈妈生活在高密县城。家里后院有一块很大的菜地,妈妈侍弄着菜地,种的菜除了自己吃外,还常拿来送给街坊邻居。当时爸爸已经调到总参谋部工作,回家探亲的时候,爸爸会自告奋勇帮妈妈锄草、打药治虫、翻地,笑笑则像个小天使,跟在爸爸屁股后面颠儿颠儿地跑来跑去。1995年,13岁半的笑笑和母亲离开山东,随莫言来到北京生活。 这一年的莫言,正处于构思长篇小说《丰乳肥臀》的关键时期,妻子的到来,刚好可以照顾他从前单身居住缺少规律的生活。而女儿笑笑此时则已长成一个渐渐褪去天真的大孩子,在北大附中初二年级插班上学。在笑笑的印象里,父亲对自己的疼爱和关切跟天下每一个父亲对女儿的爱是一样的。有所不同的是,父亲更多的却是不事张扬、默默无言的关爱,甚至在有些时候,这份父爱是深埋在平静的外表之下的,轻易不会表露出来给外人看到。笑笑读高一那年,一天中午,突然下起了大雨。早上上学时天还很晴朗,笑笑没有带伞,中午到食堂吃饭时才暗暗叫苦,这雨总也不停,下午可怎么回家?然而回到教室却意外发现课桌上放着一把崭新的伞。同学们羡慕地告诉她:“笑笑,你真幸福,刚才是你老爸来给你送的伞!”一股暖流涌上笑笑的心头。打着伞回到家看着父亲俯身爬格子的背影,笑笑只感到父亲的爱沉甸甸。从学校到爸爸上班的魏公村有四站多路,而爸爸一路在风雨中奔波,为的就是给自己送一把伞!

“书痴”父女的日常生活身为作家的莫言,喜爱读书自不必说;受父亲的影响和家庭氛围的浸染,笑笑自小也爱读书。这对“书痴”父女的家里面,各种各样的书籍可以说是最常见的东西。 在读书买书这件事情上,笑笑和老爸可以说是“心有灵犀”:每当在书店看到可能会对老爸创作有用的书,笑笑就会毫不犹豫买下来;碰到自己也爱看的,她会一次买两本。而莫言在逛书店时,也会如此考虑。曾经有过几次,父女竟都因为出于为对方考虑而一次买两本相同的书,结果到家一碰面,一本相同的书竟买了四本。

每天晚上,吃罢晚饭,莫言总要和妻子相携下楼散步一个小时,这个多年保留下来的习惯雷打不动。有时候,笑笑也会跟父母一起散步。散步对莫言的精力调节很有帮助,此刻的他完全放松身心,很少说话,只是步履缓慢地前行。跟在身后的笑笑总会猜测:不知道此时的老爸大脑中是一片安静和空白呢,还是已经进入了自己的创作世界?除了读书之外,莫言还喜欢听音乐,他喜欢国粹京剧和外国的古典乐,家里各种音乐CD至少有400多张。爱听京剧的莫言和不听京剧爱看电影的女儿有时也会因争抢电视频道而发生“战争”:笑笑想看电影频道,莫言想看戏曲频道,父女俩就会半真半假地闹着争频道,而争执的结果往往是这样的:父亲爱女儿,想满足女儿的愿望;女儿心疼老爸,希望老爸能够开心。

用毛笔给父亲写信。2000年,笑笑离开了父母宠爱的怀抱,进入山东大学外语学院读书。在大学校园里,笑笑利用一切能够利用的通讯工具来与父母交流:打电话、发电子信件、手写书信……笑笑对手写的书信情有独钟,她喜欢用这种质朴的方式来和父母交流,倾诉对他们的思念之情。 说来让人称奇:笑笑不仅用钢笔给父亲写信,还常用毛笔将信写在宣纸上。为了写信,她会特意去文具店买四五角钱一张的宣纸。读大二时,笑笑用宣纸写了一封几百字的信,写得她汗流浃背,待墨迹晾干后叠得方方正正,笑笑将厚厚的信寄给了父亲。收到这封信后莫言深为感动,他把信贴在客厅的墙壁上,天天闲暇时间就站在旁边细读品味。逢到家里来了客人时,都会惊奇于这封信,更羡慕莫言有一个如此有心又如此爱他的女儿——能够静下心来用毛笔写上几百字的信,孩子对父亲的感情可想而知!其实莫言的小楷也写得刚劲有力、流畅自然,煞是漂亮,他给女儿回信时,也时常用这种小楷。笑笑的同学见到信封时,见字写得那么专业,还以为笑笑的父亲是美术老师呢。

进入大学后,笑笑就开始构思、酝酿,计划写一部反映当代大学生校园生活的长篇小说。 大一暑期,因为已经有了一定的大学校园生活积累和素材,感到时机成熟的笑笑开始把自己关在小屋里写作。暑假过完了,19万字的初稿也画上了句号。 笑笑忐忑地把稿子拿给父亲看。莫言着实吃了一惊:没想到啊,女儿已经开始写小说了,而且一个暑假就拿出了十几万字的稿子!这可是她第一次写大部头啊,竟然瞒着老爸在他眼皮子底下偷偷完成了!然而看完初稿莫言并没有胡乱夸女儿,只是淡淡地说:还行。笑笑问爸爸投哪个出版社合适,莫言说,春风文艺出版社好像在出一套校园文学丛书,你试试看吧。笑笑说:出这本书,我并没有沾父亲的光。就算我是莫言的女儿,如果我写的是一堆垃圾,人家凭什么接受? 2003年初,《一条反刍的狗》由春风文艺出版社出版发行,在读者中引起不小的反响。女儿有出息了,父亲也没有闲着。2003年7月,莫言潜心两年完成的长篇小说新作《四十一炮》在同一家出版社出版。这对父女作家,看来是较上劲了。

家长教育子女成功案例4:

邓刚教女。

俗话说:“养不教,父之过。”由此可见父亲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可是,在现代家庭中,似乎父亲的分量越来越轻。青少年法律和心理咨询中心的主任宗春山先生提到过,在进行心理咨询时,绝大多数的孩子是由母亲带来的,当孩子遇到问题时,又多是母亲出面解决。那么,父亲在养育子女中的作用是什么呢?父亲与母亲的教育重点有哪些不同呢?本期《交流》请到大连作家协会的主席邓刚先生,请他讲一讲自己与女儿之间的故事。

邓刚先生在得知自己的孩子是女儿时,油然生出几分感伤。那绝对不是因为重男轻女的旧观念,而是因为女性在生活中必将面对的与生俱来的痛苦,这其中包括女人对于情感的执著,与男人对于情感的灵活等等。看着女儿清澈的眼神,他决定让云云学会痛苦,多经受委屈,因为这是他理解的更深刻的父爱。云云所在的学校选拔鼓手,身材高挑的她被理所当然地选中。于是坚定又刻苦的训练开始了,无论是吃饭,写作业,还是走路,云云的两只手总在不停地敲打着鼓点,忘我的练习让父亲又喜又忧。喜的是女儿对于一件事情的专注,忧的是鼓手选拔的标准。因为云云个子很高,和其他同学在一起并不是很协调,被淘汰的可能性就大一些。果不其然,担心成为现实,每天都很晚回家的云云突然早早地就放学了。平时轻悦的门铃声也变得低缓沉闷。“走,去看看大海吧。”邓刚带着云云来到海边,他让女儿有了痛苦就放声大哭,哭它个五湖四海,不用将痛苦踩在脚下,更不用将痛苦锁在心里,痛苦就是痛苦。生活中的委屈和不如意实在是太多了,为此,邓刚刻意地委屈云云,因为自尊心太强也会对人的正常成长造成阻碍。身为作家的邓刚对女儿有细心的观察,一段时间以来,有位男同学经常打电话到家中,母亲对此是如临大敌,可邓刚觉得女儿很有魅力,他并不像其他家长那样声色俱厉,因为云云洗脸的动作仍旧草率,这些信息都说明什么都没有发生。有这样的父亲是很幸运和幸福的。试问,有多少家长能真正地了解自己的孩子。

本期节目的专家“知心姐姐”卢勤说,有这样一位家长,他主观地希望儿子成为小提琴家,练了12年琴的儿子长大了,这位父亲说我今天才知道他根本不喜欢拉琴,他热爱踢足球。“不通电”,孩子与父辈之间很少交流。而孩子更多是看着父亲的背影长大的。在一个家庭中,母亲是大地,父亲是天空。他们作用不同,但却都在怀抱着自己的宝贝。父亲应该给孩子一个忠告。可是,什么是忠告?孩子们并不知道,卢勤女士谈到自己的心得,“父亲曾对我们说,‘没有过不去的火焰山’”。在谈到母亲与父亲教育方式的不同时,她举了一个例子,一次,有位母亲惊慌失措地跑来说,“不好了,我的女儿谈恋爱了。”原来,她在孩子的书包里看到了一封情书。信里写到:别看我现在学习成绩是倒数第一,为了你,我要成为正数第一,我爱你。而另一位孩子的父亲是怎样处理这样的问题,当他知道自己的儿子“爱”上了一位女生时,说,很好,如果以后你想在县里发展,那就继续交往吧,如果以后你想到省里发展,那就到省里去解决这个问题,如果你想到国外发展,那就在更广阔的环境中解决这个问题。儿子听后,说那我还是等等再说吧。男性和女性处理问题的方式有很大的差异,这就会对孩子的性格形成造成较大的影响。来自青少年法律和心理咨询中心的宗春山先生讲到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年轻的女孩在工作中总是与男领导无法合作,经常闹别扭。其原因就是从小与父亲的分离和与男性交往的障碍。父亲与母亲的作用的差异致使孩子的成长会发生微妙的变化。

家长教育子女成功案例5:

在美国,有两个家族都已繁衍了八代子孙。

一个家族的始祖是200年前康乃狄克州德高望重的著名哲学家嘉纳塞·爱德华。由于他重视子女的教育,并代代相传,在他的八代子孙中共出了1位副总统、1位外交官、13位大学院长、103位大学教授、60位医生、20多个议员……。在长达两个世纪中,竞没有一人被关、被捕、被判刑的。另一个家族的始祖是200年纽约州的马克斯·菜克,他是个臭名昭著的赌棍加酒鬼,开设赌馆,对子女教育不闻不问。在他们八代子孙中有7个杀人犯、65个盗窃犯、324个乞丐,因狂饮夭亡或成为残废者的多达400多人。这两个家族的八代发家史,告诉我们家庭是子女的第一个“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个“老师”,潜移默化的家庭教育及影响,将会直接关系到子女的道德品质、法纪观念、人生观等的形成。我们特别要探讨的是:成功的家庭教育给予人们的启示。

注重教子做人。中国传统家教的精华是注重教子做人。中国历代关于家教的家规、家训、家范无一不把教子做人作为重点内容;历史上的慈父良母也无一不是在教子做人方面为世人称颂。北宋中期包拯针对当时社会腐败的状况,特别重视后代的品德教育。他晚年请石匠将他立下的家训“后世子孙仕宦,在犯赃滥者,不得入归本这家,亡死之后,不得葬于大茔中,不从吾志,非吾子若孙也。”刻在碑上,将碑镶立于堂屋的东壁,令子孙时时观瞻,严格奉行。唐太宗晚年预感余日无多,便认真总结历史上各朝特别是隋朝的统治经验,作《帝范》十二篇,传授给太子李治。他对李治说:“修身之法,治国之道都说在这本书里,我死时不用再作其他遗言了。”太宗还告诫说:“要建立一个国家,成功是很艰难的,破败却很容易;要保持一个稳固的帝位则更难,而要失去它却是很容易。你要千万爱惜,千万谨慎!”古人不仅把立德作为家教的重点,而且要求子女有自立精神。北宋丞相王旦,平生不置田宅,说:“子孙当念自立,何必田宅,徒使争财为不义耳!”清朝画家关板桥52岁始得子,但他严格要求儿子。提出“第一要明理做个好人”的家教原则。他临终时给儿子留下遗书:“淌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事业自己干,靠天、靠地、靠祖宗,不算是好汉。”古希腊著名的教育家、哲人柏拉图有句名言:“一个人从小所受的教育把他往哪里引导,能决定他后来往哪里走。”他主张通过故事、诗歌、戏剧、历史、演说、技艺音乐来教充青少年,“陶冶心灵”。他认为故事与诗歌的内容应该能够培养青少年“既温文又勇敢”、能养成“自成克制的美德”。17世纪英国思想家约翰·洛克(1632——1704)主张对青少年进行“绅士教育”,他最重视道德教育。他说:“我认为在一个绅士的各种品性之中,德行是第一位的,是最不可缺少的。”由引可见,古今中外家教都把教子做人作为重点,它也是成功家教的一条最重要的经验。

注重言传身教。家长的言传身教是家教成功的必要条件。林则徐的父亲林宾日是位塾师,当时过着“半饥半寒,迁就度日”的生活,可是对贫穷的乡亲和邻里,却能“视人之急犹已家,虽至贫再三,尚疾病死葬,靡不竭力解推,忘乎其为屡空也”。少年时的林则徐就亲眼看见父亲把家里仅有的一点点米,全都送给了贫如洗的三伯林天策,自己一家人只好忍饥挨饿。父亲还事先嘱咐他说:“伯父来,不得说我们没米吃了。”林宾日“不妄与一事,不妄取一钱”。有一次一个土豪想用金钱贿赂林宾日,为其保送文童,遭他拒绝。还有一次一个富户人家想重金聘林宾日去当家庭教师,林宾日一想到此人在乡里的劣迹,便一口回绝了。父亲的言行举止,给林则徐以深刻的影响。后来他在官场上注意了解民间疾苦,作风廉洁刚直,不与贪官污吏为伍,这当然不是偶然的。托乐斯泰说过:“全部教育,或者说千分之九百九十九的教育都归结到榜样上,归结到父母自己生活的端正和完美上。”斯特娜夫人说得十分透彻:“孩子是父母的影子。为了培养孩子的品德,父母亲的行为要自慎,应处处作孩子的表率。孩子好的行为或坏的行为都是父母教育的影响的结果。”

注意教育方法。国外流传着这样一首《育儿歌》:“挑剔中成长的孩子,学会苛责;敌意中成长的孩子,学会争斗;讥笑中成长的孩子,学会羞怯;羞辱中成长的孩子,学会自疚;宽容中成长的孩子,学会忍让;鼓励中成长的孩子,学会自信。”这首育儿歌,含有丰富的哲理,说明家长的教育思想、教育态度和教育方法等,对孩子的身心发育都有密切的关系。 美国儿童心理学家詹姆斯·毕伯库克曾对1300多位称职的父母做了调查研究,他归纳出了要做一个称职的父母应该努力做到以下几点:喜欢且经常与孩子亲近,爱而有度,严而有格;关心孩子的思想和学习,乐于帮助孩子解决学习、生活中的一些困难;善于和孩子交流和沟通思想感情;家庭在有明确的“公约”,使孩子有规可循;尊重孩子的兴趣和爱好;按照孩子的程度,给孩子提出合理的目标和要求;致力于创造一个和谐、欢乐的家庭氛围。

我国传统的家庭教育十分重视教育方法。鲁迅先生曾指出:“倘有人作一历史,将中国历来教育儿童的方法,用书作一个明确的记录,给人明白我们的古人以至我们,是怎样的被熏陶下来的,则其功德,当不在禹下。”我们可以举一些例子。例如,颜之推在《颜氏家训》中说:“父母威严而有慈,则子女畏慎而生孝矣。”这里提出了“慈而有度,严而有格”的教育原则与方法。蔡衍晃说:“更可恨者,凡子有过,母辄蔽之,父不得而知也。业已知之,则又曲为之解,此慈母之所以多败子也。”这里指出父母对子女教育的不一致,会导致家庭教育的失败,家中就会出败子。成功家教给予我们的启示决不止上述三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社会巨大变革给家庭教育又提出了许多新课题、增添了许多新内容,家长光靠老经验不能胜任对子女的教育,要学点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方面的知识。

家长教育子女成功案例5篇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