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高中数学衔接论文

发布时间:2017-05-27 15:16

随着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环节的矛盾日益凸显,在教学教研领域涌现出众多的研究成果。接下来小编为你整理了初高中数学衔接论文,一起来看看吧。

初高中数学衔接论文篇一

通过调查发现,很多初中毕业生考入高中以后,在学习数学上出现了不适应的症状,普遍反映数学难学,成绩经常挂起红灯,造成了严重的两极分化。因此如何让学生顺利完成从初中到高中的过渡,尽快适应高中数学学习,做好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成为解决“老师难教”、“学生难学”的有效途径。

一、为什么要做好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

初中数学和高中数学在教材内容、教学方式、学习方式等方面都存在着较大差异,空白、鸿沟、不对称,成为两者之间的代名词,具体表现如下:

1.教材内容差异

(1)初中数学知识少、浅、易,知识面窄,而高中数学知识多、深、难。高中数学以初中数学知识为基础,是对初中数学知识的推广和延伸,也是对高中数学教学知识的完善。

(2)高中数学语言比初中数学语言抽象。初中数学主要以形象、通俗的语言方式表达,而高一数学一下子就触及非常抽象的集合语言,逻辑运算语言,函数语言、图形语言等,这一点让学生理解起来非常困难,造成了对数学学习的恐惧。

(3)初中数学重结论、重应用,而高中数学重过程、重推理。初中数学中大多直接给出定理、结论,学生只需熟记定理、结论就可以做题,解决的题目大多是定量问题。而高中数学不仅给出定理、结论,而且还有它们的推理证明过程,学生只有深入理解,把握规律才能做题,解决的题目大多是变量问题。

2.教学方法差异

初中教材单一直观、难度不大,习题类型较少,教学中采用的大都是模式教学,即老师把各种题型归类,讲授各类题型的解法,为学生示范,供学生模仿,加上课时宽松,教学节奏慢,老师有充足的时间对疑难问题进行强调,学生要记住定义、定理、公式和各类题型的解法,一般都能考好。而高一阶段教材容量大,题型多,灵活性强,概念较为抽象,课时相对紧张,教学节奏快,老师只能选重点、抓典型、讲规律,无法讲全各类题型,也无法对各类题型具体归类,一些疑难问题也无法反复强调,这对已习惯了初中学习方式的高一学生来说,是难以适应的。

3.学习方法差异

(1)初中学生学习重模仿,对老师依赖性强,缺乏创新精神,而高中学生学习重创新,打破思维定势,着力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

(2)初中生自主学习能力差,往往依赖于教师的教和完成老师安排的任务,教多少学多少,留多少做多少,教多少考多少;而高中题型多,题目灵活,光靠老师教绝对不行,还需学生自学自研,大量做题,深刻理解,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二、怎样做好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

1.抓起点、早准备、打基础

(1)开展入学教育。主要做好以下四项工作:一是给学生讲清高一数学在整个高中教学中所占的地位和作用;二是结合实例,采用与初中比照的方法,给学生讲清高中数学课程体系特点和课堂教学特点;三是结合实例给学生讲明初高中数学学法上的根本区别,并给学生介绍些优秀学法;四是请高年级学生谈体会讲感受,现场给高一学生以指导。

(2)摸清学生底数,规划课堂教学。教师首先要摸清学生的学习基础,然后以此规划自己的教学。一方面通过摸底考试,了解学生基础;另一方面认真学习和比较初高中课程标准和教材,全面了解初高中数学课程体系特点,找出初高中知识的衔接点和区别点,以使备课和讲课更符合学生实际。

2.重课堂、抓优化、促有效

(1)温故知新,建立网络。初高中数学有很多知识衔接点,如函数概念,一元二次方程,平面几何,立体几何等,在高中阶段,这些知识有的加深了,有的研究范围扩大了,有的在初中成立到高中就不成立了。因此讲授新知识时,要有意引导学生复习旧知识,区别旧知识,这样才能达到温故知新的效果。

(2)立足课标和教材,尊重学生实际,开展分层教学。鉴于高一数学许多知识点抽象难懂的特点,因而在高一教学中,宜采取“低起点,小步子、缓坡度、分层次、多训练”的方法,将教学目标分解为若干层次逐层落实。在知识导入上,多由实例和已知引入,先落实课本内容,再落实拓展和延伸知识。结合学生实际,对教材进行必要的加工和整合,对教学计划作出合理的调整,课堂教学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及时总结归纳方法与规律。

(3)重视知识的产生和形成过程,培养学生探究能力。高中数学比初中数学抽象灵活,这就要求学生对知识理解要透,应用要活,不能死记硬背,这就要求教师应让学生主动探究新知识产生、形成过程,抓住方法,理解本质,这样才能真正掌握,融会贯通。

3.重学法、抓指导、促提高

(1)培养学生学习习惯。好的学习习惯主要包括:认真听课的习惯、独立思考习惯、作笔记的习惯,及时完成作业的习惯,及时定时复习的习惯。教师要有意指导和督促学生养成以上几个好的学习习惯。

(2)具体指导学习方法。结合实际内容,教会学生观察、思考、理解、分析、综合、表达等能力,将学与练、学与思、学与用有机结合,给每个环节均留足时间,逐个落实。

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问题是目前高中数学教学中最直接、最现实、最紧迫的问题,做好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意义重大,价值深远,作为一名高中数学教师责无旁贷。

初高中数学衔接论文篇二

从初中升到高中以后,由于高中数学教材与初中相比,有着明显的差异,内容复杂多样,逻辑推理要求更高,知识理论抽象难懂,教学进度快马加鞭,特别是新课程改革之后,初中数学降低了难度,但高中数学由于高考等客观因素存在,难度并未降低,反而无形中拉大了初高中数学的难度差异,使得很多原来对数学很有兴趣,成绩也不错的同学,突然对数学陌生起来,上课不易听懂,作业难度也大大增加,部分同学无法适应,丧失学习兴趣,成绩一落千丈。因此我认为不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很有必要认真研究并做好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让新入学的高一新生们,能够更好的适应高中的数学学习。我认为可以从一下三个方面做好衔接工作:

一、做好教材内容的衔接工作

初高中的数学教材虽然存在着显著的差异,但是它们之间还是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有些初中教材中的重点知识在高中仍然占有至关重要的一席之地,如:初中的函数以二次函数为主,学生对二次函数的顶点,对称轴,端点,最大值和最小值还是比较熟悉的,而高中学习的函数中,对三次函数等函数的研究,则是通过导数,将三次函数等先转化为二次函数再进行研究,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先复习初中的二次函数性质,从学生熟悉的初中旧知识入手慢慢过渡到初中的新知识。另外初中教材中一些被删除的部分,在高中却成为了必备的工具,如:立方和公式、立方差公式、十字相乘法等,在高中都是需要掌握的,那么这些知识教师则需要在恰当的时机做适时的补充,让学生掌握这些工具,为高中的学习服务。还有一些知识高中教材是初中的补充和衍生,如:初中研究的都是实数,实数分为有理数和无理数,有理数又可再做细分,而负数的平方根不存在,到了高中,学生就会学到数系的扩充,原来还有复数,原来在复数域中,负数的平方根是存在的,从而引出虚数单位i。这样教学中就能做到循序渐进,有始有终,也能激发学生的兴趣,符合从一般到特殊,简单到复杂的认知规律,学生学起来便会觉得水到渠成,不会太过突然。

二、做好教学方法的衔接工作

依照学生的成长规律,初中生的学习更多是依靠感性认识,直观判断,善于模仿,对老师依赖性强,到了高中,学生的理性思考,抽象概括,独立思考,创造能力慢慢发展起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培养这些能力,但切忌揠苗助长,俗话说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因此教师的教学方法应该与学生的成长规律相适应,一方面在刚开始讲课时,尽可能的细致些,板书详细,多用初中生熟悉的语言,不惜啰嗦,努力做到通俗易懂,让学生觉得高中数学并没有那么难;另一方面随着课程的逐步深入,学生的理解力得到提高,教学中就应该更注重学生的独立活动,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多给学生机会,让学生去观察,去思考,去自己探索发现数学规律,去总结数学结论,真正做到让学生自主学习,从而提高学生的创造性和独立思考能力。

三、做好学习方法的衔接工作

其实对学生来说高中学习和初中相比,最大的区别在于,学习的科目更多了,而每个学科的内容更加专业,概念更加抽象,规律和结论更加严密,因此学生在自己的学习中,应该注重这一变化,让自己的学习从感性认知上升到理性思考的高度,必须学会从具体的,特殊的现象中归纳总结出抽象的,一般性的结论和规律,从而得到思维发展的飞跃,唯有做好这样的学习方法的转变,学生才能真正的适应高中阶段的学习,才能使学生的逻辑推理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得到成长。教师可以通过一些方法来帮助学生,比如亲自知道学生如何进行学习,还可以常常召开学习方法交流会,让一些学习好的同学介绍一下自己的学习经验,让同学们互相探讨交流,自己摸索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还可以努力培养学生学前预习,学后反思的良好习惯,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

总之,初高中教学数学衔接,不仅仅是教学内容的衔接,更是教师的教学方法,学生的学习方法的衔接,让我们教师和同学们共同努力,跨过这一个门槛,让学生从初中顺利过渡到高中,更好的学好数学。

初高中数学衔接论文篇三

摘要:由于在高中阶段学生的兴趣爱好、智力因素、学习习惯的优劣、个人意志和毅力等非智力因素的作用都会逐步显现,随着学习的深入,数学成绩的分化是必然的,成绩在落后的同学会与初中比较,原来在班上是前几名,现在是后几名,精神压力很大,处理不好对以后学习影响较大。高中数学有十几章内容,高一数学主要是函数,有些同学函数学得不怎么好,但高二立体几何、解析几何却能学得不错,因此,一定要用变化的观点对待学生。鼓励和自信是永不失效的教育法宝。

关键词:初高中 数学 教学衔接

学生经过初中三年的学习,通过初升高的选拔考试后进入高中学习,但进入高中后不久,很多学生就感到很不适应,面对许多学习障碍和挑战,对考试成绩很不满意,感到迷惑,不知所措,尤其是数学.针对影响高一新生数学学习的主要原因,结合高中数学教学实际情况,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加强沟通,做好心理调适

高一新生入学,作为数学教师要明确地给学生指出:初、高中数学在内容、要求和学习方法上的差异和不同要求,在成绩标准上要降低要求,能保证在70-80分(百分制)就是不错的成绩了,在学习过程中,每一位同学都会或多或少地遇到学习障碍,甚至是严重的挑战,同学们需要具有敢于挑战困难的勇气和持之以恒的决心,高中数学学习更多的是需要同学们开动脑筋,培养思维能力,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要比初中多一些.(这在一定程度上比简单机械模仿要辛苦得多)在学习过程中要善于总结和归纳解题思想和方法,探索适合自身的学习方法.教师要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特长,在课堂上要努力构建一种宽松、和谐、民主、平等、融洽的“教学场”,让每一个学生敢想、敢言,要特别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思维,无论是对与错都要给予充分肯定和剖析,抓住每一点成绩和进步,给予鼓励和赞扬,帮助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和自强心.

2、尊重基础和认知水平,平稳过渡

客观地承认现有初中毕业生的基础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放慢教学进度,调适教学策略.根据高一第一章集合与简易逻辑:内容抽象、概念较多、符号语言、图形语言较多等特点,所以要放慢教学进度,适当降低教学要求,尤其是对概念的理解,如在学习了集合的概念和空集的概念后,很多教师就急于让学生辨析φ、{0}、{φ}的区别,这就过早地提高了对学生的要求,学生接受起来感到困难.问题设置注意梯度,循序渐进,借用初中的传统作法,加强练习,平稳过渡,如在讲完集合的交和并运算后,可以设置以下的问题序列,让学生熟悉集合的交、并运算,并建立运动变化的观点设集合A={x|-3≤x<5},B={x|x≤a},根据下列条件,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

①A∩B=φ②A∩B={-3}③A∩B={x|-3≤x≤a}④A∩B=A⑤A∪B={x|x<5}

以上问题只须要学生在数轴上表示集合A、B,把实数a对应的点在数轴上从左向右移动,就可以得到相应要求的实数a取值范围.

3、抓住初高中内容的联系,突破教学难点

高一教材中有许多内容都是与初中内容有密切联系的,如果能抓住它们的内在联系,进行对比分析、理解,那么就会让学生学习起来感到轻松、自然、扫除学习障碍,如对函数概念的理解,高中学生普遍感到困难,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类比初高中两种叙述的含义不够,造成了学生理解上的难度,事实上,在初中定义:“设在一个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量x与y,如果对于x的每一个值,y都有唯一的值与它对应,那么就说x是自变量,y是x的函数”中.我们完全可以找出高中函数定义中的“集合A、集合B和对应法则f”.“在一个变化过程中x的每一个值”就构成集合A(函数的定义域).“与每一个x唯一对应的y值”就构成函数的值域C,B在映射中并没有要求B中的元素都有原象.“对于x的每一个值,y都有唯一的值与它对应”就是说明存在着一个对应法则f.这样类比,就把初高中两种叙述方式联系起来了,让学生感到高中定义就是从初中定义中过渡过来的,而且更广泛,但其实质没有变,都是刻划一种对应关系(多对一,一对一).然后再从学生熟悉的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二次函数中去找出相应的集合A、集合B和对应法则f.让学生进一步加深理解在集合映射观点下的函数定义。

4、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学水平

教师的教学水平直接影响着高一新生从初中学习到高中学习的过渡问题.根据各校高一年级新教师增多的特点,加强教师培训是搞好初高中衔接教学的重要手段,首先要抓好岗前培训,利用暑期大学生到校报到后立即组织培训,由教研组长(备课组长)讲教材体系、重、难点、关键、教学目标和要求及各部分教材处理方法、上示范课、组织评课活动,组织新教师编写教案、集体讨论等.要求新教师利用假期做完教材中的所有练习题,其次要抓好平时教学过程中的集体备课,安排有经验的教师首先编写供集体备课讨论的集体教案,通过讨论形成不同层次要求的教案设计,为年青教师编写教案提供了样板.另外,还要求年青教师加强听课学习,借鉴有经验的教师课堂随机应变的教育教学艺术.

总之,抓好初高中衔接教学工作思路和对策是多种多样的,只有那种针对学校实际,有的放矢,灵活多变,因材施教的策略,才是最有效、最成功的做法.理智、客观地看待学生的成绩对家长和老师都是重要的。使一部分学习数学有困难新高一同学顺利度过适应期,需要老师、家长和学生本人的共同努力。

猜你感兴趣的:

1.初高中数学衔接教学方法

2.关于高中数学论文

3.新课程背景下初高中数学教学的衔接探究

4.浅谈初高中的数学衔接

5.初高中数学衔接教方法

初高中数学衔接论文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