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废为宝教学教师反思

发布时间:2017-04-06 23:14

现代社会,物品越来越注重包装,但这些拆下来的包装随便丢弃又造成了环境的污染。接下来是为大家带来的变废为宝教学教师反思,望大家喜欢。

变废为宝教学教师反思范文一

兴趣是创造的源动力。在美术教学实践中,像学生未带书本、作业本、颜料等情况时有发生,而此时教师假如立即给予学生批评,甚至责罚,其效果可能适得其反,既挫伤了学生对美术课的兴趣,又影响了教育的效果及正常的教学秩序和进度。下一次,学生可能因为对美术课的轻视,而又忽视了材料的准备。回顾以往课堂教学中,有些学生对美术的兴趣的减退,就有可能跟此有关。因此,教师要保护好学生的兴趣。可能是教师不经意的一句话,或一个不得体的做法,会直接影响到学生对这门学科学习的兴趣。此次,美术课中未带材料的学生,我并未批评,而是鼓励其参与小组的设计构思,让他(她)协助其他同学进行制作,学生的学习兴趣十分高涨。在之后的一堂工艺制作课中,原先未带材料的学生,准备都很充分,这也说明他们对美术感兴趣了,所以就重视了材料的准备。这是我上了这节课后的感悟之一。

其次,上这节课,让我对教学中的“突发事件”有了新的认识。某些突发现象,对于教师的教学探索来说可能是个小小的挑战,可能也是一次机遇。就如这节课中有部分学生未带材料,对于原先的教学设计来说可能是意外的败笔,但小组的合作,集合几个人的智慧和材料,成功地创造出了更为优秀 的作品,又使这原先的“劣势 ”转化为有利的“优势”。

在课堂教学中,甚至是公开教学活动中,我们也许也会碰上此类的“突发事件”,比如材料未带、讲课时有学生捣蛋、提问时无人响应、画画时颜料打翻了等等现象。这就要求教师教学设计要灵活,善于发挥教师的应变能力,努力将教学中的不利因素引导、转化为有利因素。

再次,这节课部分学生未带老师规定的材料,老师着急,可是学生提议用自己身边的材料制作,这又何尝不可呢?这正体现了美术教学过程的情趣性、灵活性、表现活动的自由性和评价标准的多样性,提供了适宜创造活动的环境,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一改以往美术课程单纯地把学生看成是受教育者,上课只是按老师的做,学生属于被动的学习操作者,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满足感。使学生懂得其实美术课不一定需要特定的工具,它可以毫无束缚地从自己的身边选取任何煤材进行美术创作。这样美术课程赋予学生一个美好、快乐、完整的艺术印象,通过这样的美术课程培养创造精神,将会对学生未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产生积极的影响。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让我深受启发,我想,只要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善于发现问题并善于总结,我们的教育教学水平就会产生质的飞跃。

变废为宝教学教师反思范文二

现代社会,物品越来越注重包装,但这些拆下来的包装随便丢弃又造成了环境的污染。根据新纲要的要求:指导幼儿利用身边的物品或废旧材料制作玩具、手工艺品等来美化自己的生活为指导思想。利用废旧物品来大胆进行创新制作,既培养了幼儿动手动脑能力,又培养了幼儿的创新意识,让幼儿体验到了变废为宝的乐趣。最近,结合我园绿色幼儿园的创建,我特设计本活动,主要是引导幼儿在欣赏废旧物变宝创造出来的美后,自己动手利用平常经常丢弃的废旧物也来创造一种美,从中增进幼儿的创新意识与环保意识。我认为,选择这一活动就如《纲要》中所说,“既符合幼儿的兴趣和现有经验,又有助于形成符合教育目标的新经验;既贴近幼儿的生活,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因此,此活动来源于生活,又能服务于幼儿的生活。

新《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活动中应力求“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幼互动。因此,本次活动教师以参观者的身份引导孩子,以自己的语言启发幼儿的创新意识外,还挖掘此综合活动价值,采用了适宜的方法组织教学。在本次活动的开头,我以故事《奇妙的商店》导入,吸引幼儿注意力,激发幼儿活动兴趣,也使幼儿懂得:原来我们生活中很多平时丢弃的废品是可以做成漂亮的礼物的。在第二环节中,我采取直观教学法,以幼儿参观“奇妙的商店”,让幼儿通过欣赏别人的作品,引起幼儿创作的兴趣,初步感受艺术中的美。在制作活动中我采用自主探索法,让幼儿自己选择喜欢的材料、形式进行废旧物的创作,并在制作过程中学习合作,并提高幼儿的协商能力。本次活动的结尾部分,我让幼儿将自己的作品与同伴一同交流分享,让小朋友学会互相交流、相互理解和相互欣赏。此外,我们还适时采用了赏识激励法、审美熏陶法对活动加以整合,使幼儿获得对废旧物的理解和体验,达到了科学性、艺术性、健康性、愉悦性的和谐统一。

在整个活动中,我以幼儿为主体,创造条件让幼儿参加创造活动,不仅提高了认识,锻炼了能力,更升华了情感。在活动中,我们引导幼儿看一看、想一想、做一做、说一说等多种感官的参与,不知不觉就对废旧物变宝发生了兴趣。陶行知先生说过在“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在创作活动中我就鼓励幼儿自己寻找材料进行创作。在这一过程中幼儿通过商量、合作、尝试用各种废旧材料进行创作。通过交流分享,又把大家的经验作一汇合,学会了相互欣赏、相互交流。( 励志天下 www.liz

变废为宝教学教师反思范文三

一、综合实践活动课成了师生互动互学共同收获的平台。每节活动课得以正常进行,关键在于学生课前一两天到一周时间的准备。《学习材料》中大量需要学生填写的内容,都是引导学生在课外运用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感官多渠道去掌握第一手材料。这个阶段最需要激发学生的兴趣,有兴趣有动力才能做好充分的准备。能做充分准备的同学会得到老师的大力表扬和盖在书中的一朵红花。这是对孩子准备工作的肯定,也是积极性的调动和兴趣的激发。

活动课上是老师有意识地按一课一主题设计环环相扣的多个环节,引导学生对第一阶段活动中得到的信息进行交流、汇报,对活动中所做所得进行展示、总结。这是整个活动的第二阶段。从准备到课上的整个活动,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多方位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探索科学的能力及审美能力。学生把学习的视角更广阔地伸向社会,尽可能地调动自己的全部感官,有目的地观察、思考自然、人与社会,与同学、家长正确相处交往,交流,促进了自身语言、人际交往、自然观察等多项智能的开发、发展。教师在活动课上也获取相当多的来自于学生带来的信息,学习、提高知识层面、教学技巧的机会无处不在。

二、本节活动课由“一、直面垃圾 二、垃圾的危害 三、垃圾的处理 四、节能减排,分类回收 五、分类与再利用 六、活动总结”六个环节组成。主题为“变废为宝”,但利用废品制作成工艺品并不能成为本次活动的主要内容。我认为只有在充分认识垃圾的危害,真正的理解“节能减排,分类回收”的必要性,才能使学生在思想上具有最基本的环保意识,在环保行动上有一定的动力,在日常生活中能有意识地提醒自己或家长尽量地节能减排,自己能学着做到“物尽其用”。因此,“垃圾的危害,处理,减排,分类回收”被作为本节活动课的主要内容。

三、学生汇报自家一周内产生的垃圾后,师生以一个班,一个学校共同进行计算,以数据启发想象,运用数学进行推理,明确“只要有人类的活动必定产生垃圾”,再通过图片的展示,让被污染的环境走进课堂,使之具有真实感,使学生产生沉重,难受的情感,进一步加深对环保的重要性与迫切性的认识,并从中培养了观察分析能力。借助动态板书延伸活动的内涵:“扔”表示人们处理垃圾的习惯做法与动作,又实线转变为“ ”表示观念的转变,“少排少扔”是“节能减排”的具体化;成堆如山的垃圾由于能分类回收而消失,这是学生体验减少垃圾的快感,获得轻松,愉悦的感受。

四、这节活动课给学生提供了表现的机会,积极地展示和表现自我构成了课堂活泼热烈的气氛。学生能观察有发现,能讨论有体验,能动脑思考有所挖掘,能动手操作有收获,个性得到发展,各项能力得到培养。

五、由于对“一、直面垃圾 二、垃圾的危害”两个环节用了将近20分钟时间,因此在“小制作展示”部分比较仓促,未能让学生边展示边介绍材料及制作方法;最后的“按提供的废品设计制作装饰品”被省略。这应该也是一个促进学生想象创新的好机会。

变废为宝教学教师反思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