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士顿微电影营销案例
在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信息越来越碎片化的背景下,更多的企业开始乐于尝试微电影的营销方式。金士顿一个帮助人们存储记忆的品牌,讲述了一个会给人们留下记忆的故事,似乎再恰当不过。那么接下来小编跟读者一起来了解一下金士顿微电影营销案例吧。
金士顿微电影营销案例一
金士顿《A Memory to Remember记忆月台篇》
金士顿的主要产品Memory Disk, 储藏记忆的工具。记忆是很抽象的,因此金士顿的内容营销策略一直在强调记忆,讲关于记忆的故事。讲一个有价值的故事是内容营销中最难执行的策略,金士顿却做到了以故事内容感动观众。寻找故事内容也是很难的一个部分,不仅要感动自己,感动观众,并且可以顺畅地与品牌联系起来,表现出比产品本身更高的价值。
尤其是2013年的《记忆月台》。将真实的故事搬上荧幕,为了戏剧性必须进行适当的改变和处理。例如在《记忆月台》中,创建了地铁站长的角色,见证思念丈夫的妇人,日复一日在地铁站内听着广播中丈夫的声音。这样的调整,体现了原始故事在画面中的真实感。
金士顿这支只有七分三十二秒的微电影,在台湾引起了热烈回响。在十天内,这部微电影就吸引了台湾六个主要新闻电视台主动做专题报导,包括舒淇、刘若英等名人也主动推荐这部影片。片中出现不到两秒的金色U盘,也因此热销到缺货。
微电影改变自英国BBC曾报导过的地铁遗孀请愿新闻,一位丈夫曾是地铁播报员的老妇,因为一句"mind the gap"的地铁广播,在月台守候数年,当广播的声音被换成电子系统后,老妇伤心请求,想换回她先生的声音。
这则短小的故事,却蕴藏着感动人心的力量,让观看着无不心动落泪。而这对美好记忆的眷恋,也正暗合了金士顿2013年所推出的品牌主张:"记忆,永远都在"。
营销启示:这是一个情感经济的时代,情感可以创造财富,也可以创造品牌,事实是情感正在创造一切。只要你敢把情感体验营销玩到极致,你就能够收获到意想不到的成功。
金士顿微电影营销案例二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一位网友在看完金士顿2014的品牌形象广告《当不掉的记忆》之后有感而发,引用了杜甫的诗句,描述春雨如何细密无声悄悄的滋润了万物,正如金士顿在讲故事的同时不知不觉地突出了产品的重要性。
金士顿品牌形象广告最大的特点是它可以将你带入一个情境中,跟着故事走。《当不掉的记忆》也是这样的,广告中金士顿U盘只出现了几个镜头,没有任何宣传语;但是又会让你觉得,如果没有产品贯穿整个广告,它就不完整了。
《当不掉的记忆》全片传承了金士顿微电影一贯的风格,用动人的故事传递感情。在时空的记忆里,回忆父亲当年对自己的期许,即使时光流逝,物是人非,那份对父亲的怀念依旧弥足珍贵。八十八个琴键谱成的曲子缓缓流动,触碰到内心最柔软的地方,挑动观众的泪腺神经。片尾巧妙地穿插了金士顿推出的第一代U盘产品,展现了多年来金士顿守护记忆的用心,让用户能够永久保存那份"当不掉的记忆"。
金士顿微电影营销案例三
《记忆的红气球》的“真实故事改编”总是会给广告增添几分色彩,会让人们不知不觉对这个故事留下记忆。作为一个帮人们储存记忆的品牌,来讲一个这样的故事再合适不过了。人们会带着自己内心的情感,希望小男孩可以只幸福的生活在这段爱的记忆中。金士顿想要让大家记住的是故事,故事的核心内容——记忆,而不是广告。这大概也是整个广告中产品都没有出镜的原因吧。
一个快退休的911接线员,35年来接过无数个求助电话,当电话那端是一个只想索要妈妈的拥抱的4岁小男孩时,他带上了所有的兄弟们,在小男孩童年的记忆里,放飞了满天的红气球。
继《记忆月台》和《当不掉的记忆》之后,Kingston金士顿似乎要将“记忆”主题进行到底。这支2015年最新的形象片,也不例外地选择了真实事件改编的题材。
总觉得,煽情的故事看了不少,泪点已经高不可及。不过是幼年正太丧母,天降暖男大叔,这等情节也不足动容。但有了“真实事件改编”几个字,却全然不同。一旦冲突、意外、转折,都发生在“真实”之下,那一道高冷的防线将无条件撤回。因为屈服于真实乃人性使然,看一场舞台上的宏大悲剧,远不如丢失生活中一件小物品难过,更何况是这样一个又凄美又温暖的故事。这也是金士顿的聪明之处。
金士顿微电影营销案例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