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提升普通教研室图书馆服务能力的改革举措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2017-03-17 15:54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使得教研室图书馆亟待从“以文献为中心”的理念逐渐过渡为“以人为本”的先进理念,尽可能地从“传递物”转变为“传递知识”。因此,需更新观念,改革思想,确立崭新的现代化服务理念;

今天小编要与大家分享的是:新形势下提升普通教研室图书馆服务能力的改革举措研究相关论文。具体内容如下,欢迎参考阅读:

新形势下提升普通教研室图书馆服务能力的改革举措研究

一、教研室的工作性质及其对图书馆服务能力的要求

1.教研室的工作性质与职能发挥

教研室的基本职责是深入贯彻、有效执行上级或者平级相关行政单位关于教育教学工作的指示、决定和安排,检查和监督教育方针、教学管理工作的落实情况,及时反馈关于教学教改情况以及改进措施的意见和建议;检查所属中小学落实教育方针、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的实情,提出课标执行、教材使用过程中的建议和意见,研究基础教育中教学质量情况,探索中小学各个学科的教学内容、方法以及手段,为教育行政部门的决策提供理论支撑,组织教研活动,为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改进教学方法,大范围提升教学质量和服务;介绍国内外教研教改的信息和动态,总结和推广本地区教学改革和教学实验的经验,进而予以帮助辅导;依照相关规定和方针组织编审和印发具有乡土特色的教材、地方课程和教学参考资料;组织各种形式的课程教材培训;根据教育行政部门统一指挥,积极配合课程教材改革的实验,组织不同层次和不同形式相统一的全方位教科研活动,总结及推广优秀教学方法,促进广大教师不断丰富教学经验,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组织对教学的视导、检查和质量评估;参与评价制度的改革;协助教育学会的各个学科教学研究会的各项工作。

2.教研室工作的深入开展对图书馆服务能力提出更高要求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和启动教育现代化工程,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室的工作范畴越来越扩大,工作任务越来越繁重。现行的图书资料管理模式已跟不上时代的发展。新形势对教研室图书馆服务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新的政治、经济、文化背景下,对教研室图书馆提出的要求并不是单一的。首先,对管理者理念提升的要求。理念是强大的精神支持,能从根本上发展教研室图书馆,是质的要求。其次,对于管理模式、管理规范提出的挑战也空前严峻,如何创新模式和制度、规范程序方法,成为教研室图书馆使用效率能否提高及其自身能否顺利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再者,不仅对图书馆自身,甚至对图书馆管理员个人服务意识的要求,也是关键。因此,新形势下对图书馆服务能力的要求,是一个整体的、多元化、多层次的提升要求,应当得到全面的重视。

二、教研室图书馆的运行现状与成因剖析

1.馆藏资源不够丰富、服务辐射范围不够广

中小学教研室图书馆服务辐射面相对较窄,本室的图书室主要以教研员为借阅群体,其藏书量少,规模小,不能满足需要。服务意识不够,服务理念缺失。

2.图书购置经费支持力度欠缺,不能满足多学科用书的需求

教研室学科多,需要的是专业性书籍,但经费满足不了每个学科购书需求。“以读者为中心,以人为本”的理念缺失,管理者更多考虑形式上的东西。

3.部分图书老化、过时,藏书结构不够合理

这种现象,主要缘于管理制度不健全,对图书的更新、补充没有明确的工作方法。对于趋于精细化的学科结构变化,缺乏及时的思考和调整。

4.图书室的管理规范化程度不够

随着信息化的普及和社会的发展,图书馆管理规范中的问题亟待解决。数字化信息使用与文本信息使用在衔接上的问题越来越突出。不断诞生的各种信息化多媒体手段的使用也五花八门。

5.图书室的使用效率不高

计算机网络的出现,使得文本信息数字化水平提高,教研室图书馆的文献共享、专递等数字化手段还未彻底落实到位,使得原本服务能力就不理想的教研室图书馆的使用率相对偏低。

三、提升教研室图书馆服务能力的改革举措创新

1.图书馆领导者的管理思维创新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使得教研室图书馆亟待从“以文献为中心”的理念逐渐过渡为“以人为本”的先进理念,尽可能地从“传递物”转变为“传递知识”。因此,需更新观念,改革思想,确立崭新的现代化服务理念。

首先,是正确的读者观。第一,明确“读者至上”的观念,积极地将服务从被动变为主动,尽心尽力为读者服务的同时改善教研室图书馆的效益。第二,明确“以图书馆优势满足读者相应需求”的观念,图书馆必须充分利用好、发挥好自己的资源优势和信息整合能力,千方百计创造出读者需要的信息资源,用最便捷的途径,在最佳的时机,把最优质的信息传递到最需要的读者手中。第三,明确“动态适应读者需求”的观念,把读者的需求当作调节杠杆,与外界保持动态的联系,即时调整服务方向,满足读者的长期需要、长期利益。

其次,是明确的信息观,也就是快速、准确、有价值。明确信息观,充分理解信息的实效性,有利于提高教研室图书馆服务的效率和水平,有利于在深度、广度上开发利用资源,提升馆藏资源的利用效率,尽最大可能满足读者的需要。

最后,是积极的服务观。随着网络的应运而生,读者愿意花越来越多的精力在网络上查找资料,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教研室图书馆的服务地位。为此,教研室图书馆要想在网络环境中立于常青之地,必须在资源开发上勇于创新,想别人所未想、做前人所未做,积极以创新的手段、方式向读者提供全新的服务内容,不断满足读者的新需要,确立高效、便捷、优质和有个性的全新服务理念。

2.图书馆管理人员的服务意识创新

教研室图书馆不光为本室教研员服务,还要为各市、县教研室和各学校服务。教研室利用有利条件建立了名师课堂,把优质课放在教研室网上,让学校老师共享。依照教研室工作的特点,把文明服务创新当做当前教研室图书馆发展的内驱力。

教研室图书馆传递信息、传承文明。信息的传递需要文明的传承来支撑,而传承文明也是传递信息的基础和前提。树立和发扬良好的文明服务形象,大力改善教研室图书馆管理人员的文明服务意识,要为当前的管理人员队伍提供普及现代数字化的技术、培训高效率服务形式的可能,使图书馆管理人员准确掌握网络信息技术,从而更好地服务于广大教研员读者。并使管理人员们每年有新开始、新目标、新举措、新成就。

另外,也可运用网络手段发展网上咨询解疑、信息索引、个性化的服务等等一系列相关参考咨询。在网络环境中,教研员读者已经由单纯关注信息的数量过渡为注重信息的质量、准确性和实用性。所以,新形势下教研室图书馆管理员为了提升服务水准,必须重视所提供资源的深度、精度,而不是信息的绝对数量。从某些意义上来转变自己的角色,从服务提供者的角度出发,及时引进和更新现代化服务管理理念,并视其为自己竞争和生存的依靠。所以,在这方面,要大力培养教研室图书馆管理员的现代化读者意识,“高效率的服务,需要的是一批能够正确理解服务理念的员工”,海斯凯特曾经这样说。当前教研室图书馆管理员作为服务的最终实施者,比服务设施的作用更为突出。

3.图书馆管理制度的重构与创新

科教兴国,科技进步和创新,是增强综合国力的决定性因素。教研室图书馆在新形势下的发展中,怎样才能依据教研室工作的特色来体现科技进步、创新,在网络技术飞速发展和数字图书馆建设不断展开的大环境中,在教研室学科分类繁杂的当前时期,在个性化读者服务的需要越来越强烈的背景下,新的教研室图书馆管理制度已经应运而生。

首先,工作运转方面,新的管理制度要求教研室图书馆管理员不单纯是被动地服务,进行简单的文献保存和传递工作,而应该过渡为信息管理人员、信息研究者、分析者以及知识的推动人。必须根据教研室本身的工作特点将“信息引导”当做现今普通教研室图书馆管理制度的中心,从实际出发,将各层次、各方位的工作重新规范。从文献信息的采集,到文献信息的整理以及网上大量资源的分析加工工作等,都需要予以明确的制度规范。

此外,在选用管理人员和培养制度方面,不仅要具备图书馆基本的业务知识,同时还应该具备精湛的专业知识,以便在文献资源共建共享和广泛运用网络资源的同时,更要在广度、深度上下功夫、做文章,保证准确、快速地为教研员们提供高水准的文献资源。

同时,读者工作也着重讲求实效和效益,而不是只看提供服务的形式。对面向新形势改革背景下的教研室图书馆的管理工作而言,管理制度的重构绝对是一场深远的变革。

4.图书馆管理模式的改革与创新

教研室图书经费有限,藏书少,可以和高校合作构建数字化图书馆,开展广泛而深入的信息服务。

教研室是专门指导学校教学的教科研机构,尽管教研室的工作人员不多,管理的学科却包括幼教阶段、义务教育阶段、普通高中以及职业高中的所有学科的教学指导和考务工作,主要特点是类别纷繁复杂和信息需求量庞大。从这些特点看,仅仅依靠图书馆自身馆藏的纸制图书是远远满足不了教研工作的庞大信息需求的。所以,凭借信息化、现代化的手段指导新形势下教研室图书馆的管理工作,具有深远意义,是大势所趋。

依照教研室的工作特点,凭借信息化和现代化的手段不断提高教研室图书馆的服务和管理,应以教研室本身工作的特点为主,建立新形势下教研室图书馆的网络管理模式。凭借计算机技术的助力,建立起以资源共享为理想的网络交流平台,及时地组织和搜集大量的资源,传到广大教研员和读者手中,让教研员在网络平台上可轻而易举地搜取到他们需要的各种信息资源。利用教研室的局域网,逐渐发展无纸化资源共享,并逐步由“信息管理”转变为“知识管理”。这种手段的探索和使用,一定会得到广大教研员的支持。

新形势下提升普通教研室图书馆服务能力的改革举措研究论文的评论条评论